2024届广西壮族自治区部分市高三二模历史试题(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三册)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广西壮族自治区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20 浏览数:404

一、单选题

1.

下表为春秋战国时期各国赋税制度的改革情况,据表可知,当时各国的改革(  )

时间

国别

改革措施

公元前645

晋国

作辕田作州兵,按占有土地的多少负担军需兵器

公元前594年始

鲁国

初税亩作丘甲用田赋,按私人占有土地面积计亩征收税、军赋、田赋等

公元前548

楚国

书土田,量入修赋,进行土地登记,根据收入的多少和土地的等级来确定赋税

公元前538

郑国

作封洫,承认土地占有的现实;作丘赋,按私有土地收藏税

公元前408

秦国

初租禾,按私人耕地的收获量征税

A.根植于农业生产力的发展B.瓦解了分封和宗法制度C.加强了国家对土地的控制D.加重了农民的赋税负担

2.

东汉和帝以后,皇帝往往幼年即位, 皇统屡绝,权归女主 ,母后临朝时为一己权势计,就引用父兄掌权。如汉顺帝时外戚梁氏掌权,其家族所出列侯、后妃、大将军及卿、将、尹、校成群接踵。这一现象(  )

A.反映女子地位上升B.表明豪强地主势力强大C.是皇权专制的恶果D.说明察举制有严重弊端

3.

魏晋时期,受南亚犍陀罗佛教僧服与中国道服颜色双重影响,魏晋僧服为赤,后因戒律约束又由赤改黑。北魏出现以黑、青等色区别僧人身份的做法。北齐与北周服色因皇权影响分别改易为赤、黄。魏晋南北朝僧服颜色变化深刻反映出(  )

A.三教并行政策盛行B.中印文化交流频繁C.民间信仰的多元化D.佛教向本土化发展

4.

下图为《金中都皇城示意图》,这一示意图可用于探究金朝(  )

A.民众的生活方式B.建筑技术的成熟C.行政组织的结构D.民族交融的成果

5.

1708年,康熙谕令撰修全国性地图,传教士及中国学者采用当时西方先进的经纬度测绘技术。在全国各地进行了8年的实测工作,又用2年时间整理资料,最后完成了《皇舆全览图》。康熙此举意在(  )

A.培养国人近代国家观念B.学习西方先进测绘技术C.强化对地方的有效治理D.了解近代世界发展大势

6.

1869年,清政府改变以往拒斥 修约 的态度,在中英《新定条约》中提出 或补缀前约,或互相抵换,或两有利益 。这一条约也被英方视为第一个不强行使用武力而制定的条约。这一现象反映(  )

A.西方奉行弱肉强食的原则B.国人的民族意识逐步提升C.清政府初具近代外交理念D.统治者摒弃传统夷夏观念

7.

民国初年,北洋政府颁布一系列发展实业的法规,如《商业注册规则》规定 自当事人禀请之日起,(政府)须于三日之内,将注册事宜办理完竣 ,《令保惠侨民》规定允许侨商以独资形式经办企业。这表明北洋政府(  )

A.规范企业运营流程B.改善国内经济环境C.积极拓展海外市场D.创新企业创办模式

8.

1931年,中国共产党在江西瑞金创办中央机关报《红色中华》,其主要任务为 组织苏区广大工农劳苦群众积极参加苏维埃政权 尽量揭破帝国主义与国民党军阀及一切反动政治派别进攻革命欺骗工农的阴谋 等。这表明《红色中华》的创办(  )

A.致力于扩大革命的群众基础B.纠正了党内的 倾错误C.扭转了国共对峙的不利局面D.创新了民主革命的宣传方式

9.

为缓解燃料危机,陕甘宁边区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投资5万元,在安塞、延安增开煤窑;鼓励公私合营等多种形式的开采活动,有计划地发展民营煤炭业;采取工资计件累进制;开展劳动竞赛等等。这些措施(  )

A.首创了公私合营改造方式B.强化了国家的统制经济C.巩固了根据地的民主政权D.缓和了边区的阶级矛盾

10.

1991年,邓小平视察上海时指出,无论是开发规模、开发规划、开发资金,还是参与开发的智力,浦东都要与世界接轨的。在建设什么样的浦东的问题上,邓小平要求浦东一个方面要讲综合实力,另一个方面就是精神文明。这一思路(  )

A.强调了对外开放的原则B.是邓小平理论的成熟标志C.开启了开放浦东的大门D.为特区建设树立发展典范

11.

公元前6—前4世纪,古雅典的监察体制分成三个部分:一是公民大会,它既是国家权利机构,同时也随时可以对行政官员实行弹劾和惩罚;二是五百人会议,它承担着对国库、国家印玺和政府官员进行监察的职责;三是陪审法庭,对行政官员的活动实行监督。这一监察体制(  )

A.体现了贵族寡头的特征B.有利于提升监督的实效C.反映了民主政治的弊端D.会导致政出多门的弊政

12.

中世纪中期,英国庄园文件记载,塞格菲尔德庄园的管家下令进行土地休耕,经农民同意,双方就土地休耕达成协议。在科尔多普庄园,所有佃户都同意领主的提议,不要在某水域抓鱼。这些记载表明中世纪英国庄园(  )

A.等级观念淡化B.重视契约精神C.生产效率低下D.生产活动多样

13.

19世纪初,在工厂制下,英国工厂主为了提高效率要求工人们在前4年的每个工作日应有一定受教育的时间。1846年《工厂法》指出,工厂教育是强制性的。这表明(  )

A.义务教育已经实现普及B.工业革命推动了法制日益完善C.工人运动效果非常明显D.工人教育是工业化发展的要求

14.

下表为《1913—1937年俄国/苏联工业产值及重要工业产品在欧洲和世界的排名表》,据此可知苏联 (  )

        年份

项目

1913

1928

1932

1937

世界

世界

世界

欧洲

世界

欧洲

工业总产值

5

5

3

2

2

1

机器制造业

4

4

2

1

2

1

电力

15

10

7

4

3

2

注:①与资本主义各国在1929年的生产规模比较。

A.实施新经济政策的必然性B.斯大林模式有明显的弊端C.优先发展重工业成效显著D.借鉴了西方工业发展经验

15.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亚洲,继资产阶级革命后又出现五四运动新革命形势发展、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等;在非洲,埃及爆发了反英独立运动;在拉丁美洲,虽没有广泛的暴力武装革命,但也出现了较大规模的工人罢工和农民运动。这些运动(  )

A.摧毁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B.以无产阶级作为主要斗争力量C.瓦解了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D.呈现出斗争手段多样化的特点

16.

有学者认为,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提供了种类繁多的援助(包括世界银行的发展援助),但大量的援助款项用于援助国派出的援助人员的高额薪金和各种津贴,以及被迫高价采购援助国商品和技术。这些援助成了 吊在发展中国家脖子上的磨盘石 。该观点(  )

A.彻底否定了西方经济援助B.意在反对发达国家的经济控制C.揭露了世界银行虚伪本质D.全面分析了发展中国家的困境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史料1 《宋史·选举志一》记载: 景德四年,命有司详定《考校进士程式》……试卷,内臣收之,付编排官,去其卷首乡贯状,别以字号第之;付封弥官誊写校勘,用御书院印,付考官定等毕,复封弥送覆考官再定等。
史料2 浮票是古代为确认考生身份,防止替考作弊的一种核验票证,上书考生姓名、试场座次、弥封编号等信息。

浮票(上海中国科举博物馆藏)

材料二
洋务运动时期,同文馆设立之初只是个单纯的培养西方语言人才的机构。但当时读书人的最终目标是入仕为官,只有将接受新式教育的知识分子按传统的取仕途径授以官职,才能选拔到洋务运动所需人才。因此,清廷对同文馆毕业学生的升迁作了明确的规定,如京师同文馆规定: 大考绩优,可授七、八,九品官。在馆绩优学生,固有随时派充总署翻译,或赴有关衙门差委,或分赴各省任职,或随使出洋,或担任教职,出路不一而定,其七品官大考两次,可以投为主事 ,新式教育选官从此开始。

——摘编自逯慧娟《同文馆与中国文官制的近代化》

(1)根据材料一的两则史料探究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历史,指出其史料价值,并做出合理推断。(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要评价洋务运动时期的新式教育选官制。(6分)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初年,在引进出版的各类书籍中,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历史、文化、哲学、科技、社会学等各个方面,但占据绝对主导地位的还是对马列主义的政治书籍和革命爱国主义的文学作品的译介。据统计,政治方面,从1949年10月到1965年底,马、恩、列、斯著作总计出版395种,印行6909万册;文学方面,从1949年10月到1958年12月止,我国翻译出版的苏联(包括俄国)文学艺术作品3526种,占这个时期翻译出版的外国文学艺术作品总数的65.8%之多,总印数8200.5万册,占整个外国文学译本总印数74.4%之多;科技方面,1951至1955年,5年间共计翻译出版外国科技图书3600多种,其中译自苏联的数量占70%;辞书方面,囿于原著、译者等因素,当时得以翻译出版的辞书仅有苏联的几本专科词典。

——摘编自卢安《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重大译介出版活动》

材料二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文学艺术领域翻译、出版的作品数量剧增,涉及语种达五十多种。据中国版本图书馆资料统计,1978年至1990年,全国年均出版翻译作品2192种;1995年至2003年,翻译类新书(不包括重译和多版本译著)的数量高速增长,年均出版翻译作品超过一万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西方一些现当代通俗文学作品也逐渐进入中国读者的视野。《尼罗河上的惨案》、《珍妮的肖像》、《飘》、《假如明天来临》等作品,对中国人的思想观念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和巨大的冲击,在读者当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摘编自中国网评论《改革开放30年助推中国翻译史上第四次高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翻译事业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翻译事业发展的表现,并分析发展翻译事业对中国社会的意义。(6分)

三、开放性试题

1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西红柿是一种全世界广泛栽培的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至迟在公元前500年,西红柿已开始在墨西哥南部和其他地区被栽培。1519年以来,西班牙人科尔特斯一行征服墨西哥,并将西红柿献给了西班牙国王。16—17世纪,西红柿在欧洲多数地区只被当作观赏植物、药物,出现在庭院、花园、植物园和大草本植物的标本中,但意大利人除了用于做菜吃和作为水果零食生吃外,还独立研发了番茄酱作为佐料、调料和零食吃,甚至还改良了西红柿品种,使其产量和质量均有较大提高,这种新品种又从欧洲传回美洲,展示了螺旋式上升的内在规律。
约在1799年,英国驻叙利亚领事约翰·巴克把西红柿引种于叙利亚地区。19世纪西红柿在中东传开。在南亚,西红柿由葡萄牙探险家于16世纪传入引种于印度。西红柿在非洲传播的历史比较模糊混沌。概而论之,就是各色欧洲白人、介于白人和黄人之间的阿拉伯人、土耳其人都参与了美洲作物包括西红柿在非洲的传播。
中国种植的西红柿可能于明代万历年间(1573—1619)由西方传教士传入。清末光绪年间,北京农事试验场开始种植西红柿并做食用菜果推广。新中国成立以来,西红柿的栽培食用和各种利用才得到大规模推广和普及。经过400年的发展演变,西红柿今天成了中国人最喜爱的某果之一。丰富了中国人的饮食生活。

——摘编自张蕾、孙静静《西红柿的世界发展传播史研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取一个西红柿在传播中的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历史现象,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四、材料阅读

2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
1869年,法国人投资开凿的苏伊士运河建成通航。此后,英国通过购买苏伊士运河公司的大量股票从而实现了对运河的控制。据统计,在运河通航的第一年,通过运河的489条船中,有英国船324条,占总数的66%;通过运河的货物吨位43.7万吨,英国货物达29.1万吨,占总数的66%。此外,英国借助苏伊士运河股票还获得了干预埃及事务的权力,进而于1882年占领了埃及。二战后,非殖民化运动风起云涌,埃及国内反对英殖民统治的浪潮不断高涨。1952年7月,以纳赛尔为首的 自由军官组织 发动军事政变,推翻了英国扶植的法鲁克王朝,建立了共和国。1956年7月,纳赛尔政府宣布将苏伊士运河公司收为国有。英法为夺得苏伊士运河的控制权,联合以色列对埃及发动了军事行动,苏伊士运河战争爆发。但英法的军事冒险在美苏的联合施压下以失败告终,英国从全球战略中撤退和收缩,将战略重点移至欧洲大陆。

——摘编自吕桂霞《苏伊士运河与大英帝国的兴衰》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19世纪60年代英国力图控制苏伊士运河的背景和目的。(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苏伊士运河战争的影响。(6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