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河北省邯郸市高三一模历史试题(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三册)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河北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20 浏览数:624

一、单选题

1.

仰韶文化早期,中原地区多数村落的农作物种类为粟和黍,只有淮河流域的贾湖遗址发现有水稻。仰韶文化中晚期,中原的不少遗址如泉护村、大河村、西高崖、下王岗、下集等都发现了稻作遗存,当时中原地区呈现粟、稻兼种局面。这一变化(  )

A.体现了多元一体的特点B.奠定了南稻北粟格局C.催生了国家的初始形态D.反映了原始农业发展

2.

商鞅认为,实行为善、怀柔的政策必然导致 奸民 增多,民强则国起内乱,民弱则众皆依上,唯以权力压制民众,才能使秦国 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 。所谓 重刑少赏,上爱民,民死赏。重赏轻刑,上不爱民,民不死赏 。据此可知,商鞅这一主张的特征是(  )

A.重刑轻德B.严刑峻法C.崇尚耕战D.国富民弱

3.

魏晋时期的玄学家在多方面论证了道家 自然 与儒家 名教 的一致,他们主张 儒道兼综 ,孔子依然是最高 圣人 。玄学还提出或着重关注的有无、本末、动静、自然与名教等具有思辨性质的概念范畴。这表明魏晋(  )

A.士人阶层主张崇实尚学B.儒家思想失去正统地位C.门阀政治制约思想解放D.玄学推动了哲学的发展

4.

据西湖老人《西湖繁胜录》记载:南宋临安城内,各行头、行老熟悉行内商品物价、供求状况, 凡雇请人力及干当人,如解库掌事、贴窗铺席、主管酒肆食店博士……俱各有行老引领 ;行老为政府旬估定价提供商业信息。这一记载可以印证南宋(  )

A.经营模式日趋市场化B.商业信息传播方式灵活C.生产理念具有开放性D.城市时空限制彻底打破

5.

洪武年间《大诰》云:凡良民中年高有德无公私过犯者,自为一席,坐于上等。有因户役差税迟误及曾犯公杖私笞招犯在官者,又为一席,序坐中门之外;其曾犯奸盗诈伪、说事过钱、起灭词讼、蠹政害民、排陷官长及一应私杖徒流重罪者,又为一席,序坐于东门之内。执壶供事,各用本等之家子弟。材料意在强调明代乡饮酒礼(  )

A.呈现鲜明长幼尊卑B.重在加强社会治理C.注重基层道德教化D.凸显轻罪重罚特征

6.

19世纪60年代后,浙江双林镇附近农村 男子或从事于打线,且必时常出市买丝卖绢,田功半荒 ;江苏吴江县盛泽镇 以丝织业为业者,殆不下万户,男女作工人数殆在五万以上 。家庭劳动力则集中在丝织业上,或雇人做工。江浙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

A.大量剩余劳动力出现B.中国逐渐融入世界市场C.经济中心地位的辐射D.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推动

7.

甲午战争后,中国的激进知识分子群体开始重新思考道器之争,当时一些青年人不由自主地以西方殖民者的眼光看待中国,嫌弃和疏离中国文明,视西方为 文明 ,视中国为 野蛮 。这表明(  )

A.改良思潮成为社会共识B.战争成败影响国人心态C.中体西用观念彻底破产D.思想解放趋势势不可挡

8.

表1

刊名

创刊时间

刊期

停刊时间

创办者

《新青年》

1915.9.15

月刊

1926.7

陈独秀

《每周评论》

1918.12.22

周刊

1919.8.31

陈独秀、李大钊

《湘江评论》

1919.7.14

周刊

1919.8

毛泽东

《觉悟》

1920.1.20

仅出刊1

周恩来

《劳动界》

1920.8.15

周刊

1921.1.23

陈独秀、李汉俊

《劳动者》

1920.10.3

周刊

1921.1.2

广东共产主义小组

《共产党》

1920.11.7

月刊

1921.7.7

上海共产主义小组

《劳动音》

1920.11.7

周刊

1920.12.5

北京共产主义小组

表1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夕创办的部分红色报刊简表。据此可知,这些刊物的发行(  )

A.奠定了国共合作基础B.突出宣传马列主义C.促进了民众思想解放D.深受共产国际影响

9.

1933年6月,《红色中华》发出 关于经济动员的新的号召 ,呼吁 苏区党团工会贫农团全体动员起来 ,举行节省经济竞赛,为完成退还80万公债而斗争。仅1933年6月一个月,胜利、上杭、兴国、瑞金等12个县退还公债数额总计达十万余元。这说明(  )

A.苏维埃政权赢得民众认同B.工农武装割据局面的形成C.苏区经济建设取得大发展D.革命根据地面临巨大困难

10.

1949年,我国人口文盲率达80%以上;20世纪80年代,我国城镇基本扫除文盲;1998年,成人文盲率降到15%以下,青壮年文盲率降到5%以下;2011年,全国各省市区通过了国家 普九 ,义务教育实至名归。这说明(  )

A.现代教育成果显著B.高等教育体系的完备C.国民综合素质提升D.政治民主化进程加快

11.

查士丁尼法赋予妻子享有绝对的嫁资请求权,并具备优先于债权的效力。此时的嫁资实际上是一直用益权性质,丈夫只享有对嫁资的用益权,在婚姻关系解除之后,丈夫应该将嫁资退还给妻子,妻子最终享有嫁资的所有权。罗马法的这一规定(  )

A.强化了司法实施成效B.呈现了形式主义特征C.维护了罗马公共利益D.贯彻了公平正义理念

12.

表2

时间

家族类型

家族数

持有庄园数

平均每个家族持有庄园数

持有40个庄园以上家族数

持有10个庄园以下家族数

15591231

155912月存在的家族+肯特

63

3390

54

39

2

16021231

16021231日存在的家族+苏赛克斯和南汉普顿

57

2220

39

1921

5

表2是1559—1602年英国贵族地产减少状况(单位:个)。这一变化反映出当时(  )

A.封建庄园经济发展兴旺B.圈地运动推动地产私有C.土地利用方式发生变革D.近代生产方式影响凸显

13.

1885年,《柏林会议总议定书》宣称 为了本着相互友好协商的精神确定发展非洲某地区的贸易和文明的最惠国条件,并保障各国人民在两条流入大西洋的非洲最大河流(尼日尔河和刚果河)上自由通航的利益;希望避免在占据新的非洲沿海领土时可能发生的不和与纠纷;关切开发土著居民精神和物质财富的方法 。这一议定书的签订旨在(  )

A.积极践行 有效占领 原则B.协调列强殖民争夺矛盾C.维护英国的殖民霸主地位D.消弭非洲人民反抗意识

14.

1935年3月,罗斯福的顾问诺曼·戴维斯表示,美国不应就德国重整军备一事提出抗议,因为协约国和德国都应对废除《凡尔赛条约》的局面负责,德国宣布重整军备有一定的正当理由,而法国认为能够永远使德国处于不平等地位的想法非常愚蠢。这表明当时美国对于德国扩张(  )

A.保持严格中立态度B.采用姑息纵容政策C.秉持客观公正立场D.奉行大陆均势原则

15.

《1947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第21条明确,该协定的任何规定不得被解释为阻止任何缔约国根据《联合国宪章》为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而采取的行动。之后,《世界贸易组织协定》明确要求依照《联合国宪章》的相关规定予以登记。这表明《联合国宪章》(  )

A.积极参与经济规则制定B.明确了和平解决争端机制C.构筑了国际经贸的基础D.有效预防了经济危机蔓延

16.

1785年,英国人瓦特改良蒸汽机,传统手工纺织业逐步成为历史。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物理学为代表的科学理论的进步带来一系列重大发明,电力开始用于机器,成为补充和取代蒸汽动力的新能源。21世纪以来,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智能技术和信息技术加速创新与应用,新一代通信、电子商务等成为全球主导产业。这表明科技革命(  )

A.导致生活方式发生异化B.极大提升社会改造能力C.引发系统性的技术创新D.助推了劳作方式的转变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202404090908014264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何尊、史墙盘蕴含的史料价值。(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周青铜器体现的特点。(6分)

三、开放性试题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开滦煤矿是中国近代煤矿业中的巨擎,前身为1878年清政府洋务运动中创办的官督商办企业 开平矿务局 ,1900年落入英商之手成为英资煤矿。1907年民族资本创办滦州煤矿,原为收回开平煤矿而设,在与开平煤矿竞争中失利,为开平煤矿所兼并。1912年,两矿实行名义上的联合,称 开滦矿务总局 ,实际为英商掌控;1934年进一步合并,正式成为合资煤矿。1941年被日本夺去,1945年由南京国民政府接收,交还英商经营。

图1 开滦煤矿产量趋势(1881—1948年)

——摘编自云妍《近代开滦煤矿产出的“Solow余值分析》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史实,阐释开滦煤矿产量趋势。(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

四、材料阅读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末,是和平外交实现大突破的重要过渡时期。依据国际关系、国际格局的新变化,毛泽东发展了 两个中间地带 思想,提出了 三个世界 划分理论,为新中国全面发展同第三世界各国和其他类型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为实现与美国、日本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关系正常化,提供了新的思想基础和理论根据。在错综复杂、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下,新中国对外交政策进行大调整,使得我国对外关系实现重大突破。
材料二
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邓小平明确提出,维护国家的核心利益、维护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新中国外交的最主要的考量因素和基本出发点。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明确提出中国不同任何大国结盟,也不支持它们中的一方去反对另一方。在处理国际问题上,中国根据本身的是非曲直和中国人民及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按照是否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发展各国友好关系、促进共同发展的标准,独立自主地作出抉择。

——以上材料均摘自齐鹏飞《新中国70年和平外交的发展历程及其基本经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末中国外交的主要成就。(4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新时期和平外交的调整方向,并分析调整的历史意义。(8分)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一
1800年至1910年,欧洲城市人口约增长6倍。19世纪末,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有伦敦、巴黎、柏林、维也纳、莫斯科和圣彼得堡,还有16座城市的人口超过50万。巴黎是欧洲第二大城市、法国的首都和政治文化中心,制造业、服务业和交通运输业都很发达。巴黎人口在1801年为54.8万,到1851年达到105.3万,1896年则达到253.7万;1800年柏林版图扩大一倍,人口为17万,1890年则增加到160万。19世纪柏林不仅是德国的政治中心,且工业和服务业迅速发展;金属加工、化工、机器制造、纺织、缝纫等产业蓬勃兴起,教育、科研和行政机构快速扩张,银行、商店和中心商业区也随之发展起来。

——摘编自付成双《市场经济中的城市化:欧洲的经验》

材料二
20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北欧和西欧的一些发达国家大城市人口明显减少,人口由中心城市大量向郊区及更远的乡村地区迁移,更多的人口集居在大城市的边缘地带。很多工业企业纷纷离开城市,向中小城镇及乡村地区转移,中等城市人口迅速增加,城市化区域不断扩大。随后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许多发达国家都出现了这种现象,如丹麦、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英国、美国和日本等,其中在西欧和美国表现较为突出。

——摘编自王子全《二战后世界城市化进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欧洲城市化发展的基本特征。(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欧洲城市化的新变化,并简析影响城市化发展的因素。(10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