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山东省聊城市高一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抽测历史试题(15+4)【纲要上】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山东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19 浏览数:201

一、单选题

1.

与夏商大约同一时期的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近年来在祭祀坑内新出土了成组的青铜尊等青铜礼器,这些器物大都采用了与中原青铜器相同的 泥模块铸法 ,但其中的 顶尊跪坐人像 为该地区仅见。这可用于佐证(  )

A.青铜文明的宗教色彩B.不同区域间文化趋同C.中华文化的多元一体D.三星堆文化独立发展

2.

在商鞅变法 废井田,开阡陌 之前,其它各诸侯国也推行过一些针对土地制度的改革。如公元前684年齐国的 相地而衰征 ,公元前594年鲁国的 初税亩 ,公元前538年郑国子产 作丘赋 。这主要说明,当时(  )

A.变革生产关系是大势所趋B.中央集权制度萌芽C.土地私有制取得合法地位D.礼乐制度遭到破坏

3.

汉代,循吏的主要特征是 施教导民 奉法循理 奉职循理 ,酷吏则 以猛服民 专任刑罚 刻削少恩 。二者虽风格迥异,但同受朝廷重视。这一制度安排旨在(  )

A.提升中央行政效率B.厉行思想文化专制C.削弱豪强大族势力D.强化地方治理效能

4.

唐代杜佑在《通典》中记载: 自兵兴以后,经费不充,于是征敛多名,且无恒数……其丁狡猾者,即多规避,或假名入仕,或托迹为僧……钝劣者即被征输,困竭日甚。建中新令……恒额既立,加益莫由,浮浪悉收,规避无所。 建中新令 指的是(  )

A.租庸调制B.均田制C.一条鞭法D.两税法

5.

宋代画家在绘制自然物象前常进行 格物穷理 的观察,主要体现在用散点透视、移步换景的方法360度观察,力求更全面地了解客观物象,穷尽其广大与细微之处,且不只客观记录山水,更将自己的主观精神融合其中,体现了他们 观物察己 的自然观。这说明,宋代(  )

A.艺术创作深受理学影响B.市民文化得到长足发展C.绘画技法强调科学写实D.士人群体崇尚个性解放

6.

乾隆十三年(1748年),清廷开始禁止汉民到蒙地耕种,明令: 民人(汉族)所典蒙古地亩,应计所典年份,依次还给原主 ,而内地诸省百姓往往蜂拥而至,难以阻挡。到道光元年(1821年),清廷遂议定:“(蒙古)敖汉旗招民(汉族)开垦之地一律给予印照,按亩交租 。清政府这一政策调整反映出,当时(  )

A.国家财政亏空愈发严重B.内地人地矛盾日趋尖锐C.朝廷极力奉行重农理念D.蒙汉边地互市数量增多

7.

1860年代以后的晚清,江南地区土布业 即用手拉梭机,自纺自织,后即逐步改用铁木机,织改良土布,并开始染色……产地遍布于江阴、常熟、武进、无锡……以江阴、常熟为丰 。据此可知,这一时期江南地区(  )

A.自然经济基本解体B.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C.农副产品出口激增D.纺织行业的近代化初显

8.

1896年,盛宣怀在上奏中指出, 时下用人之机,然文科之士多空谈性理,武人则粗陋不堪,于洋务全然无用 ,只有 于文武举之外,另设一科,使新学堂卒业者同有出身正途,同能进士科第,方能安心专攻有用之学 。由此可知,他力图(  )

A.推动学堂教育B.否定科举制度C.提倡实业救国D.发展近代科学

9.

1915年,陈独秀在《新青年》创刊号中曾申明 批评时政非其旨也 ,1920年时则说: 你谈政治也罢,不谈政治也罢。除非逃在深山人迹绝对不到的地方,政治总会寻着你的……我现在所谈的政治不是普通政治问题,更不是行政问题,乃是关系国家民族根本存亡的政治根本问题。 陈独秀的这一转变,主要是因为(  )

A.民主科学思想的传播B.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C.中国民族危机的加剧D.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0.

1929—1932年,湘鄂西苏区采取了打土豪、分田地,组织劳动互助社和犁牛合作社,开展互助合作运动,发展军需工业、民用工业等措施。这些举措(  )

A.保证了 反围剿 斗争的胜利B.适应了当时革命战争需要C.开辟了 工农武装割据 道路D.解决了根据地的经济困难

11.

下表是1944年山东清河区抗日根据地的参议会人员构成情况表。这可用来说明,清河区抗日根据地(  )

地区

行政委员数目

共产党员

进步人士

中间力量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清河

96

29

31%

29

31%

38

38%

博兴

51

16

31%

12

23%

23

46%

垦利

56

29

51%

24

42%

3

7%

A.积极开展敌后游击战争B.大力推行减租减息政策C.努力建设抗日民主政权D.重点关注抗战宣传工作

12.

1950年6月,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三中全会上指出,面对复杂的斗争形势,我们必须积极处理好同各民族资产阶级、各民主党派、知识分子和少数民族的关系……在总方针上必须在一个方面有所让步,有所缓和。该主张意在强调,党和政府应当(  )

A.贯彻过渡时期总路线B.推动社会主义改造工作C.孤立并打击主要敌人D.建立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13.

下图是广西1952年和1957年主要行业生产总值的对比情况。这表明,当时广西(  )

A.商业出现公私合营高潮B.工业领域增长率最高C.国民经济比例明显改善D.农业合作化基本实现

14.

1978年,全国社队企业(乡镇企业的前身)的生产总值只相当于当年农业总产值的37%,但到1987年,乡镇企业总产值首次超过了农业总产值,标志着中国农村经济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  )

A.农民就业观念的更新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C.工业反哺农业的政策D.对外开放水平的不断提高

15.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各国人民前途所在,只有各国行天下之大道,和睦相处、合作共赢,繁荣才能持久,安全才有保障。习总书记还代表中国提出了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和全球文明倡议,并表示愿同国际社会一道努力落实。据此可知,当前中国正致力于(  )

A.推动区域经济贸易合作发展B.构建新型睦邻友好合作关系C.坚定文化自信实现伟大复兴D.参与全球治理承担大国责任

二、材料阅读

16.

某历史学习小组开展 唐宋社会变迁 主题探究活动时,搜集到如下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

——【唐】李白《少年行》

自从胡骑起烟尘,毛毳腥膻满咸洛。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乐。

——【唐】元稹《法曲》

薛中书元超谓所亲曰: 吾不才,富贵过人。平生有三恨:始不以进士擢第,不娶五姓女,不得修国史。

——【唐】刘餗《隋唐嘉话》

材料三
宋代朝廷官员出使东南亚国家,常怂恿他们的商人来中国:……载着中国商人航行在南海上的中国船只,取代了南亚和西南亚的商船。……开封是个更加商业化的城市,主宰居民生活的是昼夜开放的市场,而不是宫廷和政府机构。多层房屋矗立街头,并无墙环绕,这些房屋多用于出租。

——摘编自【美】伊佩霞《剑桥插图中国史》

自隋唐而上,官有薄状,家有谱系。官之选举必由于簿状,家之婚姻必由于谱系……所以人尚谱牒之学,家藏谱系之书。自五季以来,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阈阅。

——【宋】郑樵《通志略》

关于唐长安两市及北宋开封城内各有多少服务性行业,史书虽无明确记载,但宋敏求《长安志》卷八《东市》条记载,唐代长安东市有220行,《西湖老人繁盛录》记载南宋临安有414行。据此可约略推断介于其间的北宋,城市服务性行业应多于长安而少于南宋。

——摘编自宁欣《唐宋城市经济社会变迁的思考》

(1)比较图1、图2,概括指出唐宋都城的城市布局有何异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各自的成因。
(2)对比材料二、三,哪些信息可作为解释 唐宋社会变迁 的证据?概括说明理由。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梁启超与新史学

材料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修史的传统。以《史记》《汉书》等为代表的二十四史是中国传统史书的书写典范,塑造了中国传统史观。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中国人历史观念发生根本性变革的时代,以梁启超为代表的 新史学 对中国传统史观进行了彻底颠覆。
史学者,学问之最博大而最切要者也,国民之明镜也,爱国心之源泉也。今日欧洲民族主义所以发达,列国所以日进文明,史学之功居其半焉。……历史者,叙述人群进化之现象而求得其公理公例者也。历史者,以过去之进化,导未来之进化者也。……史家所以尽此义务之道,即求得前此进化之公理公例。

——摘编自梁启超《新史学》(1900年)

中国二十四史,以一朝为一史。只见有君主,不见有国民也。就其事变之著大而有影响於社会者,各以己意约举而分之,以便读者。第一上世史,自黄帝以迄秦之一统,是为中国之中国。第二中世史,自秦一统后至清代乾隆之末年,是为亚洲之中国……中央集权之制度,日就完整,君主专制政体全盛之时代也。第三近世史,自乾隆末年以至於今日,是为世界之中国。君主专制政体渐就湮灭,而数千年未经发达之国民立宪政体,将嬗代兴起之时代也,此时代今初萌芽。虽阅时甚短,而其内外之变动,实皆为二千年所未有,故不得不自别为一时代。

——摘编自梁启超《中国史叙论》(1901年)

梁氏 新史学 未能解决历史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史家的世界视野与本土情怀之间的张力问题。梁启超醉心于 历史 公理公例 ,甚至套用欧洲历史经验对中国历史作出 脸谱化 评判。……梁启超所援引的文明进步、社会进化观念,其实与真正的历史规律还有相当距离。

——摘编自李恭忠《梁启超的中国史自觉及其限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梁启超创立 新史学 的时代背景及其思想内涵。
(2)综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梁启超 新史学 的看法。

18.

票证供应制度是我国传统计划经济时代一项重要的消费分配制度,除人民币外,各类全国通用票证是当时唯一在全国流通的支付方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票证供应制度大事记

时间

大事

195311

政务院颁布《关于实行粮食的计划收购与计划供应的命令》,新中国粮食统购统销制度正式确立,规定粮食统一由居民凭借购粮证或户口簿在国营商店购粮

19543

城镇粮油统销开始在全国各大城市普遍实行

19549

全国发行通用布票

19558

国务院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四证三票制度,即:市镇居民粮食供应证、工商行业用粮供应证、市镇饲料供应证和市镇居民粮食供应转移证;全国通用粮票、地方粮票和地方饲料票

19559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部的名义印制的1955年版全国通用粮票开始在全国发行使用,同时印发油票

19577

商业部印发肉票,此外还对烟酒糖票、蛋票、豆制品票、糕点票以及各类副食进行计划供应

1959

发行各类日常工业品消费券

1961

凭票供应放松,人均供应量增加

1962

在全国范围内发放日用工业品消费券,如火柴、肥皂、暖壶、脸盆等,此后逐步发放手表票、收音机票、缝纫机票、自行车票、电视机票等

19661976

凭票供应的商品种类与范围拓宽

1980

各地相继开始取消糕点票

1983121

商业部宣布取消布票

19851

国家正式取消农产品的统购统销制度

19881990

国家先后取消烟酒票、肉票、蛋票及糖类等副食票

1992

各省市相继放开粮食价格

199341

国务院在《关于加快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中正式宣告取消粮票和油票,实行粮油商品敞开供应的举措,四证三票随之全面取消

——据高倩《凭票供应制度对居民消费的影响(1953—1978)》、李崴《票证:家国巨变的方寸记忆》等整理

材料二

图4全国通用粮票1955年版和1966年版

——选自李三台《票证里的中国》

材料三
40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粮票、布票、肉票、鱼票、油票、豆腐票、副食本、工业券等百姓生活曾经离不开的票证已经进入了历史博物馆,忍饥挨饿、缺吃少穿、生活困顿这些几千年来困扰我国人民的问题总体上一去不复返了!

——摘自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8年12月18日)

(1)根据材料一,采用一个合适的时间尺度,对新中国票证供应制度的演变历程进行阶段划分,并分别说明划分依据。
(2)材料二、三对我们深入了解改革开放前后城乡居民消费状况有何帮助?

三、开放性试题

1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的传唱:一首童谣

材料
童谣《两只老虎》,以其简洁、动人的曲调被广为传唱。该曲曲调源于欧洲童谣,被各国的不同语言传唱为多种版本,传唱度较高。20世纪20年代传入中国后,即被黄埔军校中的中共党员罗振声、邝墉等填词而成为《国民革命歌》,其歌词言简意明,曲调铿锵有力,一字一音,充满昂扬的战斗精神,一经面世便广为传唱。其后历经多次填词改编,最后又演变成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中国版童谣。
《国民革命歌》(中共党员罗振声、邝墉等填词)
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
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齐欢唱!
工农学兵,工农学兵,大联合,大联合!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帝国主义,齐奋斗,齐奋斗!
《土地革命歌》(中央苏区广泛流行)
打倒土豪,打倒土豪,和劣绅,和劣绅!我们要做主人,我们要做主人,分田地,分田地!
打倒土豪,打倒土豪,分田地,分田地!我们要做主人,我们要做主人,真欢喜,真欢喜!
《团结抗战歌》(中共第二战区政治部《政治工作》1938年刊载)
反对摩擦,反对摩擦,除汉奸,除汉奸!巩固统一战线,巩固统一战线,救中国,救中国!
反对倒退,反对倒退,除汉奸,除汉奸!大家努力进步,大家努力进步,救中国,救中国!
反对妥协,反对妥协,除汉奸,除汉奸!坚持抗战到底,坚持抗战到底,救中国,救中国!
《两只老虎》(抗战胜利后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广泛流行)
两只老虎,两只老虎,跑得快,跑得快!一只没有耳朵,一只没有尾巴,真奇怪,真奇怪!
两只老虎,两只老虎,跑得快,跑得快!一只没有耳朵,一只没有尾巴,真奇怪,真奇怪!

——据马乐、卢烈炎《革命与童谣:从〈国民革命歌〉到〈两只老虎〉》与燕毅《国民革命歌及其他》等整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 革命·童谣 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结构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正确,条理清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