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天津市河西区高三二模历史试题(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三册)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天津市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18 浏览数:365

一、单选题

1.

《三国史记·新罗本纪》记载:景德王十五年(756年), 王闻玄宗在蜀,遣使入唐,溯江至成都朝贡。玄宗御制御书五言十韵诗 ,其中有 兴言名义国,岂谓山河殊。……衣冠知奉礼,忠信识尊儒。 材料可用以说明(  )

A.蜀地割据政权的形成B.中华文化对古代朝鲜的辐射C.实行大化改新的背景D.古代越南与唐朝关系友好

2.

明清时期,政府非常重视对 乡贤 的祭祀。在山东,明代乡贤都是政绩卓著、清正廉洁的官员,且 生于斯 ;清代乡贤发展到包括官员、孝子和其他善行义举之人在内的社会贤达,重视 生于斯 也重视贡献于斯。这样的变化意在(  )

A.强化儒学的政治主导地位B.凸显地方治理的民本理念C.充分发挥乡贤的教化功能D.提高社会的精神文化认同

3.

1840年8月递交到英国国会两院的请愿书表明:1839年9月至1840年5月之间,伦敦东印度协会,伦敦、格拉斯哥、里兹、利物浦、不来本及不列斯脱各地的商会都一致敦促政府对中国 作出强硬而有力的行动 。这一材料的史料价值在于(  )

A.证明英国政府为发动战争寻找借口B.为揭示战争的目的和性质提供佐证C.表明英国议会发动战争上作用突出D.说明英国商会为推动战争制造舆论

4.

有史学家认为中国近代史上某一历史事件 体现了民族正义性和顽强的民族精神,同时又是恢复自然经济和维护传统文化秩序的保守心理的反映 从爱国主义出发而希望回到中世纪 。这一历史事件是(  )

A.太平天国运动B.洋务运动C.义和团运动D.辛亥革命

5.

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等人猛烈批判传统文化,强调新旧、中西文化水火不相容。五四运动后国人的心理紧张和焦虑明显舒缓,不再有人重提 文化危机导致亡国灭种 类似的 危言 。国人文化自信力提升主要得益于(  )

A.民主与科学的洗礼B.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C.民族主义运动高涨D.马克思主义的开始传播

6.

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政府先后两次召开全国劳动模范表彰大会。1950年表彰大会的名称是 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议 ,农业和工业战线的代表名额基本相当。而1956年表彰大会的名称是 全国先进生产者代表会议 ,代表集中在工业战线。这一变化反映了(  )

A.劳动模范政治诉求的多样性B.国家发展战略认识的调整C.国家工农业发展方式的差异D.劳动人民政治地位的提升

7.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外交栉风沐雨,波澜壮阔。在《新中国外交70年:回顾与思考》一文中,将新中国70年的外交分为七个阶段。不属于新中国外交的特点是(  )

时间

外交理念与实践变迁

时间

外交理念与实践变迁

19491958

一边倒

19591972

反帝反苏

19721978

中美关系缓和

19791988

独立自主和平外交

19891998

韬光养晦,有所作为

19992008

坚持和平发展道路

20092019

积极进取,互联互通

A.始终以联合国为中心开展外交活动B.前三十年与后四十年的外交理念逐渐变化
C.受国际和国内形势的影响,不断调整外交政策D.始终为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等目标服务

8.

1988年,中国粮油食品进出口总公司与各地粮油食品分公司脱钩,由履行专业化经营和粮油食品进出口行业的管理型公司向经营型公司转化。同时,由单一的外贸代理公司向实业化企业转型。这些做法意在(  )

A.建立现代企业制度B.调整国民经济结构C.建立市场经济体制D.增强国有企业活力

9.

下面的叙述与图中的序号对应正确的是(  )

A.①处诞生了佛教B.②处出现了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C.③处为统治者修建外形形似汉字 字的陵墓D.④处诞生了希罗多德和修昔底德等杰出的历史人物

10.

11世纪,佛兰德斯地区 新的城镇崛起了,旧的城市得到复兴并且日益扩大,郊区到处是布业工人——织工、漂洗工、染工和其他工种的工人 ;同一时期,位于英国利兹的一个工场以60人为一个生产小组,其中12人筛选、清洗羊毛,30人纺纱,12人织呢和修剪,剩下6人负责随机协助。这突出说明,当时欧洲(  )

A.工业城市崛起B.工人来源广泛C.劳动分工深化D.工场规模扩大

11.

1841年,某学者指出:“(德意志)还不能编制棉纱和麻纱以适应它自己的需要,还没有能从热带地区直接输入它所需要的殖民地产品,用它自己制造的工业品来偿付,还没有能用它自己的船只来经营这类贸易,还没有方法来保护它自己的国旗,还没有完善的内河、运河和铁路运输系统。 该学者强调(  )

A.长期分裂阻碍德意志工业化B.德意志民族认同意识有待加强C.自由放任政策存在严重缺陷D.近代交通对国家实力的重要性

12.

《共产主义信条草案》和《共产主义原理》是恩格斯在1847年为共产主义者同盟所撰写的纲领,论述了废除资本主义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必要条件以及未来新社会的基本特征,阐述了共产党人进行革命斗争的策略原则,揭示了资本主义灭亡和共产主义胜利的历史必然性。这两份纲领(  )

A.深刻分析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B.成为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C.为《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做了准备D.推动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13.

1956年,埃及总统纳赛尔宣布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英法随即伙同以色列发动入侵战争。在埃及人民英勇顽强抗击和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反对下,英法被迫宣布停火,埃及人民收回运河主权的斗争取得了胜利。这一胜利(  )

A.推动埃及建立君主立宪制B.宣告了列强在非洲的殖民帝国崩溃C.标志着不结盟运动的兴起D.表明埃及实现了完全意义上的独立

二、最佳题

14.

父遗其子,兄遗其弟,妻遗其夫,皆曰: 不得(不打胜仗),无(勿)返 ”。 富贵之门必出于兵,是故民闻战而相贺,起居、饮食所歌谣者,战也 。这两则材料取自《商君书》,反映了当时秦国(  )

A.整体国家实力远超东方六国B.军队的战斗力及国家动员能力强大C.变法得到广大民众普遍拥护D.国家政策深刻影响社会心理和行为

15.

马克思认为,康德哲学是与法国革命相呼应的思想革命。在康德的哲学世界中,一个人不论做什么,总应该使其意志所遵循的准则同时能够成为一条普遍的立法原则。马克思强调的是(  )

A.康德思想与法国革命相互影响B.康德主张人的独立思考和理性判断C.康德哲学体现了启蒙思想的特点D.康德哲学为马克思主义提供哲学基础

三、材料阅读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战后制造业的发展借助于新产品和新技术的大量涌现,国际贸易的自由化以及世界经济一体化程度越来越高。合成材料、石油化工产品、核能、喷气飞机,以及电子计算机等新技术发明取得巨大进展。根据关贸协定,市场经济工业国之间的贸易自由化帮助创造了有利于新技术发展和传播的全球环境。但也出现了另外三个情况:第一,在东欧和其他地区出现一种走向工业化的非市场方式;第二,亚洲、非洲和加勒比地区的非殖民主义化;第三,跨国公司在世界制造品的生产和贸易中上升到重要地位。

——王斯德、钱洪主编:《世界当代史参考资料》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概括二战后初期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8分)(抄原文不得分)
材料二
美国的民权运动起源于二战。民权领导人也竭力把美国的种族问题与反法西斯、国际共运以及民主化联系在一起,推动民权运动的发展。二战后,作为美国公民而言,黑人不仅没有享受到美国宪法所赋予他们的基本人权,也没有享受到经济腾飞所带来的额外福利。其次,作为美国在二战之后重要的劳动力组成部分,美国黑人在就业市场上也饱受歧视,黑人的经济水平与白人之间的差距变得越来越大。但同时,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促使一部分黑人经济得到了改善,产生了一批中产阶级,他们受过良好的教育,认识到了黑人平等的政治权利和社会地位的缺位,积极投身于社会运动之中发挥他们的影响力。因此,美国黑人运动规模和影响力的不断扩大是历史和现实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张晓天《社会运动的制度性遗产建构——以当代美国黑人运动为例》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美国黑人民权运动出现的原因。综上,谈谈如何
看待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8分)

四、综合题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2分)
材料一
(1)提取表中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概述近代世界形势的变化对中国明清社会产生哪些影响?(8分)
材料二
革命、战争、弑君等于17世纪频繁上演,其程度与范围不仅前所未有,而且呈现全球弥漫的态势。可以说,从英格兰、法国到沙俄帝国、奥斯曼帝国到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以至南北美洲,无一幸免。17世纪是 充满危机的世纪

——(英)帕克《全球危机》

(2)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以 17世纪的世界 危'中有 机'”为题进行阐释。(14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五、材料阅读

18.

下面为学术论文《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政权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的部分内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7分)
绪论
(一)概念界定
(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2)中国共产党的政权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代 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政权问题进行不断地探索,他们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提出并实践了无产阶级必须夺取革命领导权的真理,探索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创建了有中国特色的人民民主政权。这一探索紧紧围绕中国革命不同发展阶段党所面临的主要任务展开和深化,并反映出不同历史阶段的特征。新民主主义时期中国共产党政权的理论和实践为新中国政权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国内研究现状
新民主主义时期中国共产党政权建设的理论是在长期革命斗争中不断发展和完善起来的,是中国共产党政权建设史上的一笔宝贵财富。改革开放以来,研究中国共产党政权建设的理论著作和文章不断涌现,据不完全统计,仅研究政权建设的理论著作就有几十部,如:中共江西省赣州地委党史工作办公室等编的《中央苏区政权建设研究》(1991年),宋金寿、李忠全著的《陕甘宁边区政权建设史》(陕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王丽荣著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理论与实践》(武汉大学出版社,1994年)等,这些著作着重于论述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时期其中一阶段的政权建设,而对整个新民主主义时期中国共产党政权建设的研究却显得薄弱。
例如邹开明的论文《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政权建设的理论和实践》。
正文
(一)中国共产党政权理论在实践中初步形成
(二)中国共产党政权理论在实践中发展
(三)中国共产党政权理论在实践中深化
……
参考文献
①《毛泽东选集》1—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②舒龙、凌步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史》,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版
③《陕甘宁边区政权建设》编辑组编:《陕甘宁边区参议会》(资料选集)中共中央党校科研办公室1985年版
④刘政《解放战争时期的人民代表会议制度[J]》,中国人大.2002—4
⑤王丽荣《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理论与实践》,武汉大学出版社1994版
(1)阅读 概念界定 ,补充 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省略的内容。(4分)
(2)阅读 国内研究现状 ,结合所学,说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相关研究进入高潮的原因。(6分)
(3)依据 参考文献 ,结合所学知识,从 正文 三章中任选一章,进行子目录设计。(7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