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湖北省黄岗市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15+4)【选择性必修一二】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湖北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19 浏览数:191

一、单选题

1.

春秋时期,郑国大夫子产以 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对礼进行界定,孔子则指出 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这主要反映了春秋时期(  )

A.周朝礼制走向成熟B.礼崩乐坏 较为普遍C.治国思想趋向理性D.仁政 思想深入人心

2.

汉武帝以前,西南夷部落多 散在溪谷。绝域荒外,山川阻深,生人以来,未尝交通中国 ,经济文化都很落后。而汉明帝时的益州西部都尉郑纯 为政清洁,化行夷貊,君长感慕,皆献土珍,颂美德。天子嘉之,即以为永昌太守 。这一变化主要说明汉代(  )

A.中央政府的向心力得到增强B.民族政策具有因俗而治特点C.采取了灵活多变的民族政策D.边疆治理与内地趋于一体化

3.

唐朝推行两税法后,南方广泛进行茶叶生产。九陇人张守硅的茶园里,专为采茶就雇佣了百余人,顾渚的制茶业中雇工更多,时间更长, 贞元以后,每岁以进奉顾山紫笋茶,役工三万人,累月方毕 。据此可知当时(  )

A.两税法促进了唐代家庭结构变化B.人身依附关系的变化利于经济发展C.制茶业已经成为南方地区的主业D.南方显著开发推动手工业布局变化

4.

宋真宗时下令 京畿诸州筑河堤,颇妨农业,自今发邻州卒代之 ;宋神宗时曾主张大规模裁撤募兵的王安石亦言道 供役不足……即稍费厢军(注:社会上 无地饥民 等组成的非战斗兵种),不为害也 。据此可知,厢军代役(  )

A.造成了北宋积贫积弱现象B.一定程度上推动劳动力的解放C.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集权D.大大降低了北宋军队的战斗力

5.

明清时期的 三言 二拍 等小说塑造了许多形象丰富饱满的女性形象,如《崔待诏生死冤家》中渴望婚姻自主的璩秀秀,《苏小妹三难新郎》中聪慧过人的苏小妹,《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追求独立人格的杜十娘。这一现象表明明清时期(  )

A.经济发展促成妇女的地位有所提高B.主流思想变迁推动文学作品世俗化C.小说逐渐迎合资产阶级的价值取向D.价值观念受到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

6.

下表是关于近代中国茶业产销的统计数据(单位:万担),近代以来中国茶叶销售的变化主要反映了(  )

时间

产量

内销

外销

18321837

260.5

200

60.5

1861

312.5

202.5

110

1871

409.5

202.5

207

1886

567.46

205

362.46

A.茶叶生产近代化进程加速B.国内商品市场正快速扩大C.中国主动地融入世界市场D.自然经济仍具有重要影响

7.

下表是南京国民政府举办的前三届高等文官考试报考人数及录取人数情况,由此可知(  )

届别

时间

报考人数

录取人数

录取率

第一届

1931

2185

101

4.6%

第二届

1933

2639

102首次录取2名女性)

3.9%

第三届

1935

3941

251包括3名女性)

6.4%

A.文官任用程序在不断完善B.甄别制度有利于保持行政连续性C.文官选拔具有开放性趋向D.女子社会地位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8.

1940年中共中央西北工作委员会在《回回民族问题提纲》中提出: 尊重回族人民的信奉宗教的自由,尊重他们的风俗习惯,发扬回教美德,提倡抗日回教,保护清真寺,反对和禁止任何侮辱与轻视回教的言论与行动。 ,这一规定(  )

A.体现了抗战初期民族政策的转变B.适应了民族解放战争的需要C.极大的提高了农民的抗日积极性D.有利于争取解放战争的胜利

9.

下图是1952年卫生宣传海报,该宣传画(  )

A.体现了卫生宣传与爱国运动结合B.旨在揭露美国的细菌战阴谋C.提高了人们的卫生防疫思想意识D.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10.

1979年7月18日,《人民日报》刊登《一条广告的启示》: 我们国家这么大,各项建设事业的需要,包括人民生活的需要,五花八门,如果单是依靠行政手段去安排组织,不免挂一漏万;利用市场经济,作一些补充调剂,只会有好处。 这表明当时(  )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确立B.已充分认识到市场经济的重要性C.国家高度重视广告业市场的发展D.对经济体制改革的认识有所转变

11.

与古代东方的宗教相比,古希腊的宗教是神的人化而不是人的神化,没有形成独尊的神。他们认为神是人最完美的体现。神不但具有人的形象,而且具有人的感情和经历。人们从神话中汲取了力量,获得了文学、艺术创作的灵感和丰富的题材。这反映了在古希腊(  )

A.基督教神学受到了冲击B.社会转型推动人文意识觉醒C.多元文化可以互利共存D.政治经济文明影响文化发展

12.

欧洲 黑死病 过后,由于劳动力出现了严重缺乏,改变了原来对领主有利的形势,农民不再争出高价来承租土地,而是向领主提出自己的条件,广泛的农民运动在西欧爆发了,结果是农奴逐渐获得了自由身份,成为自由劳动者。这反映 黑死病 (  )

A.促进社会各阶层的分化B.造成了巨大的社会心理冲击C.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D.为欧洲社会转型提供了契机

13.

万历后期至明末,耶稣会士输入中国的西学中科学技术占了大部分。如天文、历算、物理、地理、火器铸造技术、水利、建筑、地图测绘等。传教士介绍的光学知识和望远镜曾震惊了当时的中国学术界。该现象表明(  )

A.新航路开辟推动中西物质文化交流B.东学西渐为中国传统科技注入活力C.西学传入有利于开拓中国人的视野D.中国社会转型的有利因素大大增加

14.

1760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开始其统治,在他看来,国王可以要求那些持有不明确的特许状或根本没有特许状的美洲殖民地和一般的海外领地承认他的权威,进而获得国内强大的大财产所有者决计不会给他的资源和权力。辉格党为了 私人企业 的利益不反对国王开发殖民地,但他们强烈反对由于开发殖民地而使国王权力增强。这说明当时(  )

A.国王仍然掌握国家实际大权B.国王和资产阶级矛盾不可调和C.工业革命推动英国政治变革D.君主立宪体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15.

进入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国际收支出现持续性的赤字。美国认为,欧洲和日本没有采取措施,通过使本币升值或重新估价以缓解国际收支的不平衡;而欧洲和日本等国家则认为采取措施减少持续性贸易逆差是美国自己的责任,法国等国更是加快了将美元兑换成黄金的速度,导致美国黄金储备大量外流。据此可知当时(  )

A.全球化背景下资本主义阵营走向破裂B.国家之间博弈导致国际货币体系的变动C.布雷顿森林体系内部存在缺陷与隐患D.多极化趋势出现猛烈冲击美苏两极格局

二、材料阅读

16.

【古今监察机制的演变】(15分)
材料一
宋代监察制度相比唐代有了很大的发展变化。宋代谏官不仅在谏诤对象上由皇帝转向大臣,而且也拥有对百官的监察之权了。北宋初年,宰相有推荐和任用台谏官的权力,后来逐渐改为台谏官由皇帝亲自任命,而且就连宰相推荐台谏官的权力也被剥夺了。宋代别置谏院,成为独立的中央谏官机构。而在路一级设置监司三官,并辅之以通判、走马承受和安抚使。但是朝廷利用监司监察地方官还嫌不够,又辅之以走马承受和通判,并让他们互相监察。利用台谏官监察监司官,又利用台谏官监察宰执大臣和京师百官,利用尚书省牵制台官。……凡宰相每有作为,台谏便议论纷纷,以致很多有所作为的宰相 志未伸,行未果,谋未定,而位已离矣 。南宋以后,台谏官多为权臣如秦桧、史弥远等人所操纵,成为他们专权和排斥异己的工具。

——摘编自吴敏《宋代监察制度初探》

材料二
自1926年起,中共中央就颁布了一系列惩罚贪污腐败的法纪法规,同时,中共也注意把党内监察与自我教育结合起来。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政府成立,在所辖的各省县区逐步设置了相应的监察机构,苏区专设了控告局,并组织突击队及时清查群众举报的问题。而此时共产党内仍有自己的监察机构——中央审查委员会。中共党内监察不仅包括党风党纪情况,还涉及到经济、财务、会计等方面。……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主要任务是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的压迫,争取民族独立和民主自由。为此中共监察机关开展了反腐倡廉和反奸反特等工作,认真监督每位党员严格遵守党纪法规,为共产主义事业英勇奋斗。

——摘编自徐行、周巍《民主革命时期中共党内监察机制述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朝监察制度发展变化的表现并简要评价。(7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监察机制的特点及其作用。(8分)

17.

【新中国初期外交】(14分)
材料一
南京、上海解放后,中国人民解放军已经在军事上取得了压倒性优势,中共中央在酝酿新民主主义的外交关系、处理与英美的关系时,表现出了一种坚持原则的主动:即只要美国断绝与国民党政府的联系,停止援助国民党残余势力,可以考虑与美国建立外交关系。中共中央考虑的并非争取美国的承认问题,而是一种基于平等关系上的建交问题,争取建立外交关系上的主动,而非被动等待承认。中共中央此种外交政策,让在华的司徒雷登等有明确的感知。司徒雷登因而建议,寻求所谓在联合国机制内阻止承认新中国。美国国内尽管存在现实主义的政策考量,有呼吁与新中国接触的声音,但在意识形态因素占据主流的情形下,美国最终纠集起反华阵营。英国因在华拥有巨大的商业利益,且自二战后一直希望继续保持对香港的殖民统治,以实现其远东战略目标,因而英国政府内部主张承认新中国的声音占据了主流。1950年1月6日,英国正式承认新中国。

——摘编自侯中军《承认新中国与新民主主义外交的酝酿》

材料二

图一

——选自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历史地图册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解放前夕中国共产党的外交政策,并简要分析历史意义。(6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分析图二与图一新中国外交发生的变化,并简要分析原因。(8分)

18.

【近现代城市化】(14分)
材料一
1800年,美国城市人口比例只有6.1%。到1870年168个城镇人口超过1万,只有15个城市人口超过10万。1880年以后,城镇向外扩张,连接全国各个城镇的铁路网也在这个时期建立起来,到1920年,城市人口第一次超过农村人口,达到51.2%。二次世界大战后,中心城市规模进一步扩大,但随着小汽车的普及,中心城市人口开始出现向郊区扩散的现象,郊区住宅不断出现,进入了城市人口的郊区化时代。1950年社会经济发展进入工业化后期,第三产业就业人数不断上升,超过50%,城市化水平达到64%。但是之后经济活动和人口持续不断地由城市中心向外围和由大城市向中小城市迁移和扩散,郊区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越来越大。许多城市经历着明显的人口流失,农村发展速度,自十九世纪二十年代以来,第一次超过了城市,许多企业从城市流向乡村。

——摘编自高强《日本美国城市化模式比较》

材料二
现代日本城市化是一种人口从农村及小城镇地区向太平洋沿岸城市移动的过程,日本的十大城市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工业地带,而且七个分布在从东京到大阪的东海道都市带内。日本自20世纪六十年代初推行工业化政策以来,农户转移速度加快,农户人口急剧减少。据统计,到1971年,日本中小企业发展到508万个,从业人数达到3040万人,从业人员增加了1倍多。在日本城市化急剧推进的50、60年代,正是国际环境有利于贸易和经济增长的时期。外贸及技术的引进加快了日本城市化的进程,但是也造成农村人口稀疏、产业衰退、社会设施奇缺、文化水平落后。日本在城市化中后期注意到农业农村发展问题,制定了大量法律促进农村发展,如《半岛振兴法》《山区振兴法》《向农村地区引入工业促进法》等。

——摘编自高强《日本美国城市化模式比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美国城市化的主要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现代日本城市化发展的特点。根据材料分析美国、日本城市化道路的启示。(8分)

三、开放性试题

19.

【中外法律制度】(12分)
材料

中国

西方

公元前536年,《铸刑书》: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成文法,引发早期的德治与法治之争。

公元前450年左右,《十二铜表法》:标志罗马成文法的诞生;打破贵族对法律的垄断,一定程度上维护平民的利益。

公元7世纪,《唐律疏议》提出: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是中华法系形成的标志。

公元6世纪,《罗马民法大全》:蕴含平等、公正、保护私有财产等内容,是古罗马法律的最高成就。

1374年,以唐律为蓝本,制定《大明律》,在司法实践中特别重视

1215年,英国《大宪章》:确立法律至上、王权有限的原则

1646年,沿袭《大明律》,重视例,制定了《大清律例》,以德教化,以刑弼教,要求立法用刑,宽严适中。

1689年,《权利法案》: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法律体系更加完善。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以主权在民、平等自由为原则,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制度,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是联邦制共和国,联邦政府实行三权分立。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外法律知识,自拟一个论题,并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