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选题
1421年,明成祖“遣尚书蹇义等二十六人巡行天下安抚军民”,巡抚之名由此而来。“均因事因时而设,旋设旋撤”
1430年,擢于谦等人为侍郎,巡抚山东、湖广等处,各省专设巡抚自此始
1436年初,靖远伯王骥以兵部尚书督师征麓川,始以总督军务入衔,带有都御史之职
1468年。两广盗贼多起,韩雍雨度被任命为总督,“开府梧州,遂为定制”,掌管一省或数省军政大权
1961年第一次会议
消除世界经济不平衡状态,废除国际贸易中的不等价交换,稳定原料和初级产品价格
1964年第二次会议
迅速建立一种新的、公正的国际秩序
1970年第三次会议
加强和统一发展中国家之间及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国际合作
1973年第四次会议
通过经济宣言,强调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合作
1979年第六次会议
呼吁展开新的一轮促进发展和国际经济合作的全球性谈判
二、材料阅读
——节选自张家山汉墓出土竹简
——节选自班固《汉书·武帝纪》
三、开放性试题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总序
四、材料阅读
时期
内容
①
1842年
在东江米巷居留的外国人擅自改巷名为“侨民巷”;国人则将“侨”“交”音转,称“东交民巷”
②
1860—1886年
英、法、德、美、意、奥、比、荷、日等列强相继在街区内建使馆。1863年,总税务司署迁至北京东交民巷附近,英国人赫德任总税务司
③
1901年
各国纷纷扩展使馆,并均附带建有兵营,设有守卫队和巡捕局,宣称“中国民人,概不准在界内居住”。此后,英、美等11国在巷内成立联合行政机构,开设银行、邮局、教堂、医院等场所
④
1919年
青年学生队伍到东交民巷游行,抗议受阻,学生群情激愤,沿长安街高呼口号直奔曹汝霖住宅
⑤
1925年
五卅反帝爱国运动爆发,北京学生游行队伍进入使馆界,高呼“收回租界”等口号
⑥
1949年
中国人民解放军举行北平入城式,入城部队途经东交民巷,北平人民庆祝耻辱得雪
⑦
1950—1959年
北京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收回外国兵营及征用其地上建筑物。之后,各国使馆先后迁往建国门外,东交民巷不再是“国中之国”,作为使馆区的历史宣告结束。
⑧
20世纪80年代
适应城建需要,巷内修整改建,整条街的风貌发生极大变化
⑨
2001年
国务院公布“东交民巷建筑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摘编自王之鸿《东交民巷》
——摘编自张象《古代中国与非洲交往的四次高潮》
非洲国家与中国交往事件(部分)
1955年
周恩来在出席亚非会议期间会见埃及等非洲多国代表
1956年
中国与埃及建立外交关系,埃及成为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非洲国家
1958年
中国首次提出“支持非洲各国人民反对殖民主义、争取民族独立”的原则
1961年
中国与加纳签订经贸协定,派遣农技专家去加纳进行种植活动,并向遭受水灾的索马里提供救济款和国产药品
1963年
中国派出医疗队赴阿尔及利亚
1965年
与中国建交的非洲国家总计达到19个
1971年
在26届联大关于中国问题的提案投票中,非洲26国投赞成票
1970—1976年
中国工程队援助修建坦桑尼亚——赞比亚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