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中国古代史选择题九年级模拟历史试题(一)

适用年级:九年级 试卷类型:专项训练 适用省份:不限省份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115 浏览数:277

一、选择题

1.

下列说法与隋文帝没有关系的一项是(  )

A.结束分裂局面统一南北B.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C.开通贯通南北的大运河D.开始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

2.

唐太宗即位后,在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推行了一系列革新措施。唐玄宗即位后,大力整顿吏治,对军事制度、财政制度、漕运制度等进行一系列改革。由此可见, 贞观之治 开元盛世 出现的共同原因之一是(  )

A.统治者合理的政策B.和平稳定的环境C.社会经济较快发展D.贤臣能将的辅助

3.

公元6世纪晚期,在结束了200多年的分裂局面后,中国又一次走向统一,同时中国也迎来了一个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中国又一次走向统一 的标志是(  )

A.夺取了北周政权,建立隋朝B.灭掉了陈,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C.击败了东西突厥,控制了西域D.夺取了陈朝政权,建立了唐朝

4.

阅读下面的表格,由下表可以推知(  )

时间

户数

人口数

隋文帝开皇九年(589

7000000

40000000

隋文帝开皇十七年(597

8700000

44500000

隋炀帝大业五年(609

8907546

46019956

A.统治清明政绩显赫B.社会经济得到发展C.税收改革收效明显D.民族同心归附甚众

5.

唐宋时期平民子弟在政府官员群体中所占比例大幅上升,这一比例变化与下列哪一制度密切相关(  )

A.世袭制度B.三省六部制C.行省制度D.科举制度

6.

16世纪至19世纪,传教士向西方广泛介绍了中国的科举制度。……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肯定地认为,英国文官考试制度曾效仿中国的科举制度。 据材料可知,科举制度(  )

A.引发了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兴起B.直接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展C.对西方文明进程产生一定影响D.严重束缚了人们的思想自由

7.

(唐)太宗谓侍臣曰: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 唐太宗痛惜失去一面知得失的 镜子 是指(  )

A.房玄龄B.杜如晦C.魏征D.姚崇

8.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杜甫《忆昔》中描绘的情景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B.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C.唐玄宗实行一系列改革D.宋朝政府鼓励海外贸易

9.

众所周知,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被认同的女皇帝,下列与武则天有关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

A.代唐高宗执政,初显管理才能B.自立为帝,改国号为 C.社会经济达到前所未有的极盛时期D.史称其统治有 贞观遗风

10.

秦始皇、汉武帝与唐太宗都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君主,他们的所作所为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下列关于他们共同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

A.结束了春秋战国的分裂局面B.实行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的措施,加强思想统治
C.完善科举制度,扩充国学的规模D.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11.

唐太宗曾说: 吾为官择人,唯才是与。苟或不才,虽亲不用;如其有才,虽仇不弃。 这说明 贞观之治 出现的重要因素是(  )

A.用人唯贤B.注重文教C.虚心纳谏D.鼓励生产

12.

近年来,中央和国家机关根据工作需要有计划地选派了大批机关干部到地方任职。早在唐朝时期,唐玄宗也曾把一批中央优秀官吏下放到地方任职,并亲自考核县令的政绩,这表明唐玄宗非常重视(  )

A.地方吏治B.农业生产C.干部交流D.改革创新

13.

我们要加大对敦煌莫高窟的保护力度,这是因为(  )

A.里面有大量精美的彩塑、壁画和大量佛经、文书B.里面有大量的碑刻书法
C.它的建筑具有独创风格D.大部分洞窟是南北朝时期开凿的,年代久远

14.

奶茶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饮品,相传唐太宗时期,某位公主嫁到吐蕃(今西藏)以后,喝不惯当地牛奶,便在牛奶中加入煮好的茶再饮用,奶茶也成为汉藏两族友好交往的见证。下列史实可以与这段传说相印证的是(  )

A.金城公主入藏B.文成公主入藏C.设宣政院D.驻藏大臣的设立

15.

唐朝时期是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重要时期。初唐,长安城只有在元宵节才有 星桥铁锁开 金吾不禁夜 的景象,而中唐的扬州则 夜市千灯照碧云 犹自笙歌彻晓闻 。这表明唐朝(  )

A.有严格的商业时空限制B.对商业的控制逐渐松弛C.放弃了重农抑商的政策D.经济重心南移趋势加强

16.

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的说法,以文化链的形式,概括出华夏神州对人类社会所贡献出的精神财富,这是我国古代文学艺术宝库中四颗璀璨的明珠,也是世界艺术之林中的宝贵财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唐朝杜甫的诗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具有浓郁的浪漫情怀B.词在唐朝时已经出现,经五代到两宋,成为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之一
C.南宋的辛弃疾,其内容多数与抗金活动有关D.元曲把音乐、歌舞、动作、念白融合在一起,成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

17.

唐朝是我国历史上最为繁荣与开放的朝代,她不仅有开放的对外政策,还有开明的民族政策。其中开明的民族政策体现在(  )

A.张骞出使西域B.文成公主入藏C.回族的出现D.郑和下西洋

18.

2008年春节晚会上舞蹈《飞天》中的演员们轻盈的舞姿和精美绝伦的造型所渲染的非凡美感,令人过目难忘。七年级一班的唐杰一家在观看此节目时,发出了以下议论,其中存在错误的是(  )

A.妈妈:她们把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演活了,真是美轮美奂B.爸爸:敦煌莫高窟堪称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内有大量精美的壁画和雕塑
C.唐杰:莫高窟的大部分洞窟是隋唐时期开凿的D.叔叔:我到陕西西部旅游时参观过敦煌莫高窟

19.

下图是孙光宪在《北梦琐言》一书中所举唐朝事例,据此说明唐朝(  )

·阿史那思摩【突厥人】太宗时授右武卫将军

·契苾何力【铁勒人】太宗时授镇军大将军

·白孝德【安西人】官至安西、北庭行营节度

·崔致远【新罗人】僖宗时一举及第,授具尉

·卑路斯【波斯王子】高宗时官拜右武卫将军

·阿倍仲麻吕【日本人】又名晁衡,任安南都护

A.中外交往活跃B.民族关系和睦C.社会经济繁荣D.文学艺术灿烂

20.

唐三彩在当时受到了很多国家和地区的模仿,比如,在唐朝同时期出现了 新罗三彩 波斯三彩 奈良三彩 等等。这种现象说明唐朝(  )

A.中外交流频繁B.文化易于模仿C.民族关系和睦D.重视农业发展

21.

新化县某同学对我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的特征进行了如下归纳,符合隋唐时期的时代特征是(  )

A.统一国家的建立与巩固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D.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22.

唐政府在中央设有鸿胪寺,负责接待各国使节和宾客……长安的太学里有为数众多的外国留学生,在唐朝政府机构中也有不少的外国人供职。 这反映了(  )

A.唐朝完善合理的政治制度B.唐政府大力招揽外国人才C.唐朝开放包容的对外政策D.唐政府十分注重教育发展

23.

《旧唐书》记载:在这次战乱中, 宫室焚烧,十不存一,……人烟断绝,千里萧条 。该战乱(  )

A.给唐朝统治以致命打击B.发生在唐玄宗统治前期C.被平定时鉴真卒于唐招提寺D.被北方少数民族军队平定

24.

诗人杜甫亲身经历了安史之乱,他在《无家别》中写道: 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馀家,世乱各东西。……久行见空巷,日瘦气惨凄 ,这首诗直接反映出安史之乱(  )

A.给唐朝的统治以致命打击B.使唐朝形成外重内轻的局面C.导致藩镇割据局面的形成D.对社会经济造成了极大破坏

25.

从下表中可读出的信息包括 (  )

政权名称

存亡时间

开国国君

国君身份

  

907923

  

宣武节度使

  

923936

李存勖

河东节度使

  

936946

石敬瑭

河东节度使

  

947950

刘知远

河东节度使

  

951960

  

邺都留守

①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合成五代 ②五个政权的开国国君都是手握重兵的武将 ③这些政权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④表中五个政权先后出现,政局相对较稳定。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6.

五代十国 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下列对这一时期的介绍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的延续B.它们的开国君主都是掌握兵权的武将C.北方政局相对稳定,经济有一定的发展D.政权分立,但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27.

如图材料共同说明了唐玄宗时期唐朝(  )

在姚崇、宋璟的辅佐下,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盛,史开元盛世

▲755年,安禄山、史思明起兵反唐,直到763年才平定叛乱。

A.兴盛的原因B.衰落的过程C.藩镇割据的危害D.由强盛开始走向衰落

28.

宋朝儿童启蒙读物《神童诗》的开头一句就写道: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民间则有 做人莫从军,做铁莫做针 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 的俗语。这反映了宋朝实行怎样的基本国策(  )

A.重农抑商B.重内轻外C.重男轻女D.重文轻武

29.

既非副贰,又非属官,故常与知州争权。每云: 我是郡监,朝廷使我监汝! 举动为其所制。 上述材料描述的是(  )

A.西汉的刺史B.唐朝的刑部C.北宋的通判D.明朝的厂卫

30.

欧阳修的《归田录》里讲了一则轶事:有一位姓昆的少卿,余杭人,很喜欢吃螃蟹。他曾请求外任,想到外州当个知州。有人问他希望到哪个州上任,他说 但得有蟹、无通判处,则可矣 ,成为一时之笑谈。通判让人避之是因为(  )

A.掌握地方的军权B.控制地方财政大权C.负责考核知州D.监督并分知州权力

31.

作为宋代的基本国策,它有效地防止了大将夺取皇权,有利于政权的巩固。这一 基本国策 是(  )

A.奖励耕战B.重农抑商C.重文轻武D.闭关锁国

32.

宋朝科举考试严格限定考生户籍,考生在科举考试前必须有人为其担保,审核其籍贯、品行、年龄等信息,如考生出现上述违制行为,担保者则会受到处罚。以上规定意在(  )

A.选拔忠于皇帝的人才B.提高士人的综合素养C.促进社会阶层的流动D.保证科举考试的公平

33.

北宋后期,科举考试采取南北分卷的制度,特许北方五路分别考试,单独录取,以维持南北地区间取士人数之大体均衡。其主要原因是(  )

A.统治者重文轻武B.北方长期战乱C.南方经济、文化发展迅速D.吏治腐败

34.

苏辙在《栾城集》中写道:澶渊之盟后,“(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 对这段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契丹的军事力量遭到极大的削弱B.宋辽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局面C.北方生产技术落后D.北宋军事实力大为增强

35.

下列表格中,关于北宋政治的历史史实与历史解释对应错误的一项是(  )

选项

历史史实

历史解释

A

重文轻武政策

防止了武将专横跋扈

B

改革发展科举制度

造就科技发达,文化昌盛的局面

C

杯酒释兵权

解除了高级将领的兵权

D

澶渊之盟

维持了宋金和平局面

A.AB.BC.CD.D

36.

历史学习要学会区分史实和史论,史论是根据史实得出的历史结论。下列属于史论的是(  )

A.960年赵匡胤发动兵变建立北宋B.澶渊之盟 使辽宋保持着长久的和平局面
C.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最早的纸币 交子 D.北宋匠人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37.

《天龙八部》通过对宋、辽、大理、西夏、吐蕃王国之间的武林恩怨和民族矛盾的描写,展示了一幅波澜壮阔的生活画卷。小说中所述的历史时期最显著的特点是(  )

A.繁荣与开放B.民族政权并立C.经济重心南移D.政权频繁更迭

38.

考古学家在一座辽代契丹族公主墓中发现,墓门两侧的仿木结构,都采用了汉族的营造法式,上面的浮雕风格已深受宋朝画界的影响。这种墓葬风格的发现有助于我们研究(  )

A.礼乐文明的确立B.科举制度的沿革C.生活习俗的变迁D.农牧文化的交融

39.

下表观点是对澶渊之盟的评价,由此可见(  )

观点

观点来源

不为长久之计,而用最下之策

《东坡应诏集》卷一策略二,作者为北宋中期文学家、高级官员苏轼

以屈辱换取苟安

历史学家范文澜著《中国通史简编》,出版于1941

对辽宋关系既有积极性,也有消极性

历史学教授赵永春的论文,发表于2008

A.历史事件并没有确切定论B.时代背景决定了历史评价C.时代和立场影响历史认识D.观点越新历史评价越客观

40.

2023年春节档电影《满江红》,通过一群小兵、小人物的视角,去勾勒出北宋名将岳飞的形象。下列战役与岳飞收复河山相关的是(  )

A.澶州之战B.官渡之战C.郾城大捷D.赤壁之战

41.

生时应当作人中豪杰,死后也要做鬼中英雄。到今天人们还在怀念项羽,因为他不肯渡江回到江东。 (摘自宋代李清照的《夏日绝句》白话译文)1128年,李清照于乌江有感而作。李清照作此诗时(  )

A.金军已经攻占北宋都城开封B.南宋君主满足现状偏安江南C.岳飞统领的岳家军郾城大败D.金朝相继攻占辽的都城等地

42.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友好往来,是我国民族关系发展的主流。下列相关叙述有误的是(  )

A.北魏孝文帝改革有效地促进了民族融合B.文成公主为发展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作出了重大贡献
C.女真族建立的辽是我国古代一个重要的少数民族政权D.元朝时,我国民族融合出现了盛况空前的局面

43.

据《宋史·孝宗本纪》记载,孝宗为岳飞平反,追谥号为岳武穆、岳太师等,并按照最高开国将帅的规格进行改葬,还建立了岳庙。世人将此举称为 平反昭雪 ,以表达对岳飞的追思。下列表述与此相关的是(  )

A.率军抗金,精忠报国B.组织抗元,宁死不屈C.收复台湾,维护主权D.斥逐沙俄,捍卫统一

44.

两宋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内是座顶峰 。下列史实不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

A.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B.商品经济发展,交子出现
C.海外贸易兴盛,市舶司的设置D.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太湖流域成为全国重要粮仓

45.

我国古代的经济重心经历了一个由北向南转移的过程,至南宋时期最终完成。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有 (  )
①南方为少数民族政权,政治清明 ②南方战乱相对较少 ③北方人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 ④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②④D.③④

46.

交子 作为我国乃至世界上发行最早的纸币,在印刷术、版画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北宋时期纸币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商业活动繁荣B.江南经济的发展C.铸造货币的金属紧缺D.造纸技术成熟

47.

宋代城市商业繁华,在 通晓不绝 的夜市和 终日据此,不觉抵暮 的瓦子(文娱场所)里随处可见流连忘返的市民身影。这一生活景象最能表现(  )

A.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B.宋代娱乐设施先进C.宋代人口众多D.坊与市不再有区别

48.

《宋史》记载: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和民间谚语 苏湖熟,天下足 。这两段材料所反映的现象主要说明了(  )

A.东南沿海地区农民赋税负担重B.苏州和湖州成为人才汇集之处C.江南广泛种植原产美洲的作物D.江南地区已成为全国经济重心

49.

包伟民在《宋代城市游民研究》一书中指出,宋代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变革与转型的时期,与前代相比,宋代城市的经济功能凸显。以下描述中,最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A.开封人口超过100万B.坊市的界限被打破C.商品交易中使用纸币D.民族关系大交融

50.

法国人谢和耐在《南宋社会生活史》中说:(宋代中国) 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货币经济、纸钞、流通票据、高度发展的茶盐企业非常独特……”对此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A.中国早在宋代已经进入现代化行列B.宋代社会商品经济活跃C.宋代茶盐企业已采取现代管理制度D.银企之间票据流通频繁.

51.

北宋时期,大批农民 兼作商旅 ,邛州的农民更是 日趋成都府小东郭桥上卖工,凡有钱可雇,其充使分担负也。 这反映出当时(  )

A.民间商品经济活力增强B.中国古代一直重农抑商C.成都商业水平领先于全国D.商人有较高的社会地位

52.

有学者指出,汉唐大一统时期,大漠草原并不是传统华夏族适宜农耕的地区,击败草原游牧民族也只是为了开疆拓土或者维护国家的安全。元朝的建立,中华文化多样性的现实得到普遍认可, 四海为家 天下一家 的观念深入人心。该学者旨在强调(  )

A.汉唐时期地方独立性较强B.元代文化专制政策得到了推广C.汉唐以来大一统进程缓慢D.元代大一统推动民族交融加强

53.

史料是历史研究的重要素材。它可以分为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前者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时所产生,可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后者是指经过后人运用第一手史料所做的研究及诠释。下列属于第一手史料的是(  )

A.大禹治水的传说B.《史记·陈涉世家》C.元朝急递销令牌D.电影《英雄郑成功》

54.

时空观念是历史核心素养的基础。将下列事件按发生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列 (  )
①忽必烈继承汗位 ②南宋灭亡 ③蒙古灭金 ④元朝建立 ⑤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 ⑥西夏灭亡

A.⑤⑥③①④②B.⑤③⑥①④②C.⑤⑥③①②④D.⑤③⑥①②④

55.

忽必烈在《中统建元用》中称: 稽列圣之洪规,讲前代制定制。法《春秋》之正始。体大《易》之乾元。 材料体现了他(  )

A.放弃蒙古民族文化B.推动蒙古文明融入中原文化C.实行民族歧视政策D.参照中原文化创立元初体制

56.

范红军在《元代设行省如何加强了中央集权》中写到 为了打破太行山之险,让腹里地跨太行山东西两侧,合并山东、山西,河北、蒙古等地。为了打破南岭之险,采取南北纵切的方法,让湖广行省越过南岭而有广西之地,又使江西行省跨过南岭而有广东之地。 据材料可知,作者认为元朝行省(  )

A.依据山川形便而设立B.便利了行政上的管理C.主要为防止地方势力割据D.促进各地同步发展

57.

近年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反华势力以 强制劳动 侵犯人权 为借口,疯狂炒作涉疆议题,其目的就是打压中国经济,制造中国分裂。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神圣领土。下列有关中国历朝历代在新疆设置管理机构,加强有效管辖史实中,表述有误的是(  )

A.西汉:西域都护B.唐朝: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C.元朝:宣政院D.清朝:伊犁将军

58.

比较中学习并归纳共同点是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下列关于隋朝和元朝相同之处的表述,正确的是 (  )
①都结束了政权并立局面,完成全国统一 ②都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后,建立的政权 ③都修建了大运河,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 ④都进行了制度的创新,加强了中央集权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59.

著名史学家钱穆说: 元朝同宋一样,把地方分成路、府、州、县,而实际上元代的地方政权不交在地方,乃由中央派行中书省管理……所以行中书省正名定义不是地方政府,而只是流动的中央政府。 这主要说明(  )

A.行省制度是错误的政治制度B.行省制度不利于对地方的管理C.行省制度更利于把权力集中到中央D.行省制度促进了民族交融

60.

宋朝时,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一些节日的习俗,如春节的燃放鞭炮、相互拜年,元宵节的挂彩灯、划旱船,端午节的吃粽子、赛龙舟等,一直流传至今。这反映了(  )

A.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B.君主专制统治的日益强化C.宋朝市民文化的衰落D.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动摇

61.

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经历了两宋交替这一社会变革,她的词也从主要描写闲适生活到流离不定生活的变化。据此,可以反映出文学创作(  )

A.需要重文轻武政策的支持B.依赖于社会地位C.深受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D.来源于社会生活

62.

汴京梁家瓦子大小勾栏50余座,最大的可容纳数千人。纵贯南北的御街两侧,酒楼、茶馆、商店、香药铺等常常营业到三更。 材料中的 瓦子 相当于现在的(  )

A.娱乐场所B.政府部门C.贸易场所D.运动场所

63.

临安城内大小店铺 连门俱是 。每天早晨,卖早市者开店营业。夕阳西下,夜市又开张。直到午夜后,店铺、酒楼、歌馆才慢慢静下来。该现象最早出现在(  )

A.商鞅变法时的秦国B.文景之治时的西汉C.陈桥兵变后的两宋D.入主中原后的满清

64.

在这一页,我看见布衣毕昇……灵感的火烧烤胶泥,字模和铁板婀娜多姿,一页纸到十万页纸,鲜活的字时刻跃动。 这首现代诗歌体现的宋代科技创新是(  )

A.罗盘的应用B.活字印刷术的发明C.雕版印刷术的发明D.火药的发明

65.

英国作家培根说: 这三种东西,改变了世界面貌。第一种在文学上,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由此引起了无数的变化。这种变化之大,以致没有一个帝国,一个宗教派别、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他说的 这三种东西 不包括(  )

A.圆周率B.印刷术C.火药D.指南针

66.

某中学生参加电视节目知识竞赛,有一道关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选择题,他很难确定其中表述正确的选项,向你电话求助。你应帮他选择(  )

A.司南 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B.火药在唐朝末年开始用于军事C.活字印刷书籍的出现始于南宋D.蔡侯纸 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纸

67.

印刷术是中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四大发明之一。它开始于唐朝的雕版印刷术,经宋仁宗时代的毕昇改良、完善,产生了活字印刷术。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是印刷史上一次伟大的技术革命。印刷术对欧洲历史发展产生的推动作用是(  )

A.为新航路开辟提供了条件B.促进了文艺复兴运动兴起C.导致新的生产方式出现D.打破了教会对文化的垄断

68.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卫星导航系统,可为全球用户提供全天候、全天时、高精度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追溯中国科技史,下列发明与导航相关的是(  )

A.造纸术B.指南针C.印刷术D.火铳

69.

2018年3月,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宪法修正案,设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国家监察委员会是最高监察机关,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产生,负责全国监察工作。明朝时期负责监察的是(  )

A.御史大夫B.刺史C.御史台D.厂卫特务机构

70.

经典古籍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如《三字经》中有 元灭金,绝宋世。太祖兴,国大明。号洪武,都金陵。 的记载,材料描述的历史史实是(  )

A.蒙古族灭金,赵匡胤建立宋朝B.元朝灭金政权,并建都于金陵C.朱元璋灭金和宋,建立了明朝D.元朝灭南宋,朱元璋建立明朝

71.

明朝时,朱元璋在地方取消行中书省,设立 三司 ,从而使行省的权力分散。在中央,废除了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六部的职权,并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朱元璋这样做的目的是(  )

A.强化皇权B.控制军队C.完善科举D.钳制思想

72.

洪武皇帝……希望牢牢将权力抓在自己手中,并试图独自处理国家大事。但是这样的工作负担被证明是无法承担的……”造成洪武皇帝工作负担沉重局面的原因主要是(  )

A.丞相制度的废除B.军机处的设立C.文字狱的兴起D.东厂的设置

73.

《明史·宋濂传》记述:大学士宋濂上朝,朱元璋问他昨天在家请客没有,客人是谁,吃的什么菜,宋濂一一照实回答,朱元璋很满意说: 你没有欺骗我。 这一记载可以用于研究(  )

A.朱元璋提倡尊孔崇儒B.明初大大强化皇权C.明朝的君臣关系和睦D.明初朝臣权力过大

74.

明朝严格规定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 四书 五经 ;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是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不得自己随意发挥。明朝实施这种考试制度的根本目的是(  )

A.巩固君主专制的制度B.推行重文轻武C.尊崇儒家思想D.建立厂卫制度

75.

郑和七下西洋,长驶远驾, 示中国富强 。如此盛大的远航,却突如其来,悄然而去,郑和之后,再无郑和。其根源在于(  )

A.八股取士的影响B.科学技术的落后C.西方列强的侵略D.封建制度的腐朽

76.

《明史》记载四十二年四月,继光将浙兵至,于是巡抚谭纶令将中军,显左,大猷右,合攻贼于平海。继光先登,左右军继之,斩级二千二百,还被掠者三千人。 这一记载反映的史事是(  )

A.岳飞抗金B.文天祥抗元C.戚继光抗倭D.郑成功收复台湾

77.

郑和使团的言行赢得了亚非许多国家对中国的信任和友谊。数十国沿着郑和所开辟的航路,不远万里前往中国,向明王朝赠送珍贵礼品。材料强调郑和下西洋(  )

A.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B.开创了亚非海上交通线C.发展了各国间平等贸易D.推动了航海事业的发展

78.

据统计,仅在明朝永乐年间,与郑和下西洋有关的东南亚及非洲国家使节来华共三百余次,平均每年十余次。其中有三位国王在率团访问期间在中国病逝,他们在遗嘱中都表示要将自己葬于中国。这段材料有利于研究明朝的(  )

A.农业发展B.皇权加强C.文学繁荣D.对外交往

79.

下列关于明朝科技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北京城是古代城市建筑的杰作B.《本草纲目》是世界医药界的重要文献
C.《天工开物》主要是总结元代和明代农业生产的著作D.《徐霞客游记》在地质、地理考察方面达到了当时世界上的最高水平

80.

明朝有部著作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上的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还先后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对世界自然科学也有着举世公认的卓越贡献。这部著作是(  )

A.《本草纲目》B.《农政全书》C.《天工开物》D.《西游记》

81.

据《天工开物》记载:当时有轧车、弹弓、翻车(绕车)调丝车、坎经具、过糊具(浆纺)腰机、提花机等纺织工具和器械。该记载主要可用于了解当时(  )

A.耕地面积的扩大B.手工生产技术的发展C.对外贸易的繁荣D.农业耕作方式的创新

82.

下面是期末复习时教师幻灯片的内容,据此判断学习的主题应该是(  )

●李时珍《本草纲目》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

●徐光启《农政全书》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

●宋应星《天工开物》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和手工业的生产技术

A.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强化B.升华创新的秦汉文化C.集历代之大成的明朝科技D.繁荣的宋代城市文化

83.

某校组织同学们到博物馆参观,该馆按不同的历史时期展出相应的文物。如果按朝代顺序进行参观,那么同学们依次进入的展馆是 (  )
①夏商周馆 ②秦汉馆 ③三国两晋南北朝馆 ④隋唐五代馆 ⑤宋元明清馆

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⑤④③C.③④①②⑤D.④⑤①②③

84.

1644年, 闯王 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以摧枯拉朽之势推翻了明王朝的统治。殊不知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历史上,哪一关键因素最终断送了李自成的 皇帝梦 ?(  )

A.崇祯皇帝自缢B.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C.吴三桂引清军入关D.人民的反战情绪日益强烈

85.

在起义的过程中,起义军领袖提出 均田免赋 平买平卖 等口号,获得广大人民的欢迎,当时还流行 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 的民谣。其部队逐渐发展到百万之众,成为农民战争中的主力军。材料中的 起义 (  )

A.保障了东南沿海人民安全B.沉重打击荷兰殖民者C.给唐朝统治者以致命打击D.推翻了明王朝的统治

86.

君王死社稷 指明朝灭亡时,崇祯帝至死不离,吊死煤山。下列与明朝的灭亡无关的是(  )

A.国家财政危机深重、朝廷加派苛捐杂税B.李自成起义、攻陷北京C.政治腐败、朝政混乱D.吴三桂降清、清军入关

87.

1751年,清政府规定 凡(西藏)地方之些小事务,务须遵旨请示达赖喇嘛并驻藏大臣酌定办理 ,1783年又规定驻藏大臣 总揽全藏事务,主持达赖、班禅灵童转世的金瓶掣签活动及坐床典礼 。可见在清朝(  )

A.中央政府开始管辖西藏B.中央政府尊重西藏宗教信仰C.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D.中央政府加强对西藏的管理

88.

下表体现了 (  )

顺治

康熙

雍正

乾隆

册封达赖

册封班禅

设置驻藏大臣

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

A.清朝加强了对东南地区的管辖B.清朝加强了对东北地区的管辖C.清朝加强了对西南地区的管辖D.清朝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管辖

89.

海外网4月8日电:据台湾《中时电子报》消息,蔡英文声称 台当局将为2300万民主、自由人奋斗到底 。此言论一出,便遭到两岸网友在社交网站上的集体讨伐。以下能驳斥蔡英文的反动言行,说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史实是(  )
①元政府设澎湖巡检司,台湾正式成为元朝的行政区 ②明末清初,郑成功从荷兰手中收复台湾 ③清初设台湾府管辖台湾 ④近代《南京条约》割台湾给日本

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90.

清朝时期,内地商人经常用布匹、茶叶和铁器等到东北交换毛皮、人参等土特产。当地的索伦语类满语,达斡尔(旧称达呼尔)语接近蒙语,到康熙末年都已出现了 其中间杂汉语 的情形。嘉庆年间,内地赴东北地区贸易的晋商 与蒙古、索伦、达呼尔交易,皆通其语,问答如流 。这有利于(  )

A.多个地域性商人群体的形成B.清王朝改变了重农抑商政策C.促使东北地区自然经济解体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发展

91.

学者讨论中国历史上的某个时代时,有人认为当时皇权专制盛行,社会停滞,思想僵化,可说是一个 黑暗时代 。但有学者不同意这种说法,主张当时商品经济繁荣,类似今日资本主义的情况,出版事业发达,学术流动快速。这些学者讨论的是哪个朝代?(  )

A.唐代B.宋代C.元代D.明代

92.

有历史学家指出: 明清社会变革的一大特征是商品经济发展。 以下史实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

A.出现了晋商、徽商等大的商帮B.颁布 禁海令 C.推广了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D.人地矛盾突出

93.

吴琦教授在《明清社会群体的新趋向》中提到 明中期以后,出现了以十大商帮为核心的商人集团,……正是这些商人群体,通过各自经营,推动了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空前繁荣……成为中国社会经济转型的重要推动力量。 材料显示商帮的出现(  )

A.实现了社会经济转型B.取代了小农经济C.促使明朝取消了重农抑商政策D.推动了明朝商品经济的持续发展

94.

下表是雍正、乾隆年间人均土地占有量统计表,据此可知(  )

时间

人口

人均土地/

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

27355462

3254

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

102750000

689

乾隆三十一年公元1766

208095796

356

A.生态破坏愈演愈烈B.耕地面积逐步减少C.精耕细作的必要性D.重农抑商的重要性

95.

据学者研究,从北宋初年到明代,中国人均GDP(即国内生产总值)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波动,清代后期则呈现下降的趋势。下列导致清代人均GDP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口增长速度超过资本、土地的积累速度B.中国的社会政治体制进入高水平的超级稳态
C.中国受到西方殖民者侵略的影响D.中国没有和西方进行直接的交流

96.

秦始皇 焚书坑儒 、汉武帝 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明朝 八股取士 和清朝大兴 文字狱 的根本目的是(  )

A.镇压人民起义B.加强中央集权C.促进文化繁荣D.巩固专制统治

97.

乾隆时期,闽浙总督杨庭璋在奏折中写道: 近来闽粤贸易,看船甚觉减少,即内地贩洋商船亦多停驾不开者。在外番因能置买丝斤,运来之货日少,而内地所需洋货,价值亦日见增昂……中外均无裨益。 他的奏折最能说明(  )

A.清朝的官僚体制日益腐败B.文字狱阻碍了社会的发展C.闭关锁国政策危害颇多D.西方殖民势力已经侵入沿海地区

98.

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史实与推论之间的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A.史实:宋代经济重心完成南移,推论: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丰富起来B.史实:元代设立宣政院,推论:形成新的民族一回族
C.史实:明代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推论:开创中医临床理论体系D.史实: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推论:是中国近代社会落伍于世界的重要原因之一

99.

1759年,清政府颁布了对西洋商人的管理条例,有下列重要规定:一、夷商每年五月到十月,才可到广州贸易,……过期就要回国或回澳门。二、夷商在贸易期间,必须住在商馆之内,不准携带武器,不准雇用中国仆妇。……七、夷商不准到街上购买东西,不准探听物价,不准买中国书籍。这一条例造成的影响是(  )

A.民众的生活日益困苦,阶级矛盾尖锐B.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C.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共同繁荣发展D.中国成为东方大国,出现了盛世局面

100.

他在位期间成功地统一了西晋末年以来近300年的分裂局面,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国家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 他在1978年美国学者麦克·哈特所著的《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排行第82位。这位在西方人眼中影响深远的中国皇帝是(  )

A.秦始皇B.汉武帝C.隋文帝D.唐太宗

101.

孟德斯鸠在评价中国某一制度时指出: 皇帝通过考试等途径选拔官员,凡是具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论出身如何,都有通过考试成为官吏的机会。 该制度在隋唐时期的作用不包括(  )

A.扩大了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B.增强了国家机构的活力C.给社会带来革新气象D.使专制集权统治极度膨胀

102.

中国历史上有过多次人口迁移。唐朝中后期,人口大量南迁,南方人口规模第一次赶上北方;北宋末年,再一次出现大规模的人口南迁浪潮,南方人口数量大大超过北方。根据以上材料可以推断(  )

A.北方已不适合居住B.南方文化水平较先进C.唐宋时期统治者组织移民D.人口南迁促进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

103.

归纳历史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宋朝具备的历史特征有(  )
①机构重叠,权力分散,繁复而低效的政府 ②城市繁荣,商品经济发达,市民阶层兴起 ③以文治国,文官制度完善,书院教育发达 ④科技文明居历代之首,古代科技发展的黄金时期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104.

宋代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方面的发展,或许可以恰当地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 宋代商业发展的突出表现是(  )

A.四川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B.太湖流域成为最主要的粮仓C.江南青花瓷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用具D.长安成为最繁华的国际大都市

105.

清末御史张瑞荫的一封奏折中说: 自设军机处,名臣贤相不胜指屈,类皆小心谨慎,奉公守法。其弊不过有庸臣,断不至有权臣。 材料表明设立军机处的主要影响是(  )

A.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B.清朝内阁与军机处相互制约C.军机处官员完全是平庸之辈D.军机大臣对皇权形成了制约

106.

乾隆年间,英国使臣马戛尔尼来华,看到中国景象后断定: 中国社会已经被卡住无法前进 它的繁荣已经结束 在这里可以轻而易举地登陆 。这说明当时清朝(  )

A.对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B.盛世的繁华背后隐藏着危机C.对外厉行闭关锁国政策D.遭到白莲教起义的沉重打击

107.

曲艺是中华民族 说唱艺术 的统称。河南马街书会是一个 民间曲艺界的行当会 ,以河南坠子、三弦书、大鼓书为主,兼有评书、琴书、渔鼓、道情、清音、快板等。每年农历正月十三,全国各地说唱艺人,负鼓携琴在这里展演。材料体现了(  )

A.中华曲艺种类多样B.曲艺文化起源于河南C.中华曲艺在传承中创新D.曲艺文化得到全面普及

108.

明清时期,出现了一批描写市民生活的文人士子,他们更多地使用通俗生动的日常语言,塑造了众多商人、手工业者和市井小民的形象。 材料反映了明清小说的(  )

A.艺术水平B.批判作用C.内容特点D.深远影响

109.

鲁迅在评价一部明清小说的时候提到: 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这部小说是(  )

A.《西游记》B.《三国演义》C.《红楼梦》D.《水浒传》

110.

据研究,《红楼梦》对荣国府的漆器描述中,多次出现 洋漆架 小洋漆茶盘 连环洋漆茶盘 等。这说明当时(  )

A.漆器工艺技术高超B.中外存在一定交流C.漆器已经普遍使用D.民众生活用品丰富

111.

《红楼梦》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长篇小说。结构宏大、情节委婉、细节精致,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堪称中国古代小说中的经典。作者笔下所反映的时代特征是(  )

A.经济繁荣与社会开放B.经济重心南移与民族关系的发展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社会危机D.统一国家的建立

112.

有学者认为,京剧是中国文化传统的重要表征之一,是雅文化在中国文化整体中渐趋衰落的时代变革的产物。相对于昆曲而言,京剧更接近于底层和民间的趣味。由此推知,京剧在一定程度上(  )

A.适应了市民阶层的需要B.阻碍了传统文化的发展C.反映了农耕文明的衰落D.符合了闭关锁国的要求

113.

英国学者威尔斯说:“(7—9世纪)当西方人的心灵为神学所缠迷而处于蒙昧黑暗之中时,中国人的思想却是开放的、兼收并蓄而好探求的。 下列不能佐证这一论述的史实是(  )

A.鉴真东渡B.玄奘西行C.遣唐使来华D.土尔扈特回归

114.

15—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一位文学巨匠,作品深刻批判了封建道德伦理观念和社会陋习。同时期的中国也有一位著名的戏剧家通过作品批判封建礼教。这两位分别是(  )

A.莎士比亚、关汉卿B.索福克勒斯、关汉卿C.莎士比亚、汤显祖D.索福克勒斯、汤显祖

115.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廷规定外国商船 将来只许在广东收泊交易,不得再赴宁波。如或再来,必令原船返棹至广,不准入浙江海口 。材料所述规定(  )

A.断绝了中外经济交流B.意在扼制工商业的发展C.禁止国人赴海外经商D.限制外国商人来华贸易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