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
在雍正朝以前,清朝的重要的军国事务,特别是战争的统筹、指挥几乎都由议政王大臣会议掌握,议政王、议政大臣均为满洲亲贵。雍正七年(1729年),清世宗由西北两路发动战争意图平定准噶尔部。雍正八年(1730年)十二月,清世宗建立军机处专事上述军务,最早进入其中的包括怡亲王允祥,议政大臣尹泰、阿齐图、特古忒、查弼纳,内阁大学士马尔赛。值得一提的是,还有两位汉人内阁大学士张廷玉、蒋廷锡也在军机大臣之列。由于军务牵涉事项较多,其权力范围逐渐扩张,首席军机大臣也成为清世宗所谓
“赞襄机务
”之人。雍正十二年(1734年)清军主力撤回后,清世宗将在乌里雅苏台等地设置将军由战时驻扎变为日常驻防并受军机处直辖。在军务外,这些将军也兼管民政、制衡蒙古王公,与理藩院体系下的册封羁縻治理形成配合。
——摘编自刘文鹏《军机大臣议复机制与清朝国家政治体制重构》
材料二
1937年8月,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设置国防最高会议为
“全国国防最高决定机关
”,由蒋介石担任主席,并允许主席对
“作战期间关于党政军一切事项
”
“得不依平时程序以命令为便宜之措施
”。1939年1月,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改国防最高会议为国防最高委员会,蒋介石担任委员长。该委员会凌驾于国民党中央和
“五院
”之上,一切与
“抗战建国
”有关的重大事项均由其议定后再交付有关机关实施(紧急时也可自行实施)。后来,蒋介石又在委员会下设秘书厅等辅助他处理机要事务。当时,汉口《扫荡报》对此有社论:
“国难严重到如斯地步,政权需要统一,力量需要集中,步伐需要整齐
”。据学者统计,至1947年该委员会撤销前,其有关财政、内政和立法的决议最多,合计超过六成,而关于军事的不到四成。
——摘编自石柏林《论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战时政治体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军机处建立的直接原因,并分析其影响。(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扫荡报》关于国防最高委员会的社论进行评析。(10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