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河南省部分高中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题(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三册)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河南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15 浏览数:279

一、单选题

1.

春秋之前,史官负责对文字材料的归档及档案利用,具有封闭性。春秋晚期以后,封闭的史官制度开始动摇,士阶层迅速崛起,这些饱学之士利用档案典籍编写教材、著书立说、建立私学,使档案典籍得到了广泛的传播。材料所述变化(  )

A.重塑了社会的主流价值观B.有利于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C.铲除了周王朝统治的根基D.形成了尊崇儒学的社会氛围

2.

冀州(河北)刺史部设立于汉武帝时期,但从西汉后期开始到东汉,冀州(河北)地区时而设立 刺史 ,时而设立 州牧 ,所辖区域也时有变动,如表1所示。由此可知,两汉时期(  )

表1

区域

出处

常山、真定、中山、河间、信都、清河、魏郡、巨鹿、广平、赵国

《汉书·地理志》

巨鹿、常山、中山、清河、河间、赵国、安平、魏郡、勃海

《续汉书·郡国志》

A.中央集权受到了严重威胁B.地方机构设置较为随意C.监察权凌驾于行政权之上D.郡国并行体制长期存在

3.

13世纪时,蒙古统治者对少数较早投附的汉族军阀、官僚家族有优待,视同 国人 ,南方汉族大地主 无爵邑而有封君之贵,无印节而有官府之权 。而广大蒙古下层百姓,要为国家承担沉重的军役、赋税,不少人破产流亡。这反映出,当时(  )

A.社会阶层间流动逐渐加速B.少数民族统治的社会基础扩大C.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交织D.民族交流交融的趋势显著增强

4.

明清时期,山东济宁的夜市中有许多手工业产品,其大多来自家庭或者小作坊,比如榨油、木器甚至一些铁制品或铜制品等, 这些手工业都集中在南关,规模都不大,生产与销售合二为一 。这反映出当时(  )

A.商品性生产经营方式灵活B.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持续松动C.雇佣劳动的优势日益凸显D.朝廷放松了对百姓的人身控制

5.

表2为中国近代主要港口在对外贸易中的比重表(1870—1895年)(单位:%)。由此可知(  )

表2

年份

上海

广州

天津

汉口

其他

总计价值(1000关两

1870

63.6

13.4

1.5

1.7

19.8

118.988

1875

55.2

11.6

2.9

4.2

26.1

138.907

1880

57.8

9.9

3.4

4.8

24.1

159.523

1885

56.4

10.5

3.3

4.9

24.9

154.413

1890

45.9

12.0

3.0

2.7

36.4

215.903

1895

52.0

10.6

4.4

1.7

31.3

323.240

A.中国与世界市场联系渐趋紧密B.通商口岸发展不平衡的状况加剧C.西方列强侵华方式发生了变化D.天津在全国的经济地位有所提高

6.

19世纪末,一些知识分子 破二千余年之结习 ,以办报开展活动。这些报刊种类繁多,有的以政治论说为主,有的以提倡实业为主,有的偏重于自然科学知识的介绍。此外,这些报刊还普遍具有出版周期短、信息量大、传播范围广的特点。该做法在当时(  )

A.推动知识分子阶层发生了分化B.为思想解放创造了有利条件C.使报纸成为救亡图存主要阵地D.调动了人民群众革命积极性

7.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晋察冀边区出现前线剧社、吕梁剧社、黄河剧社、太行山剧社、抗敌剧社、儿童演出队等剧社,它们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把小分队巡演与较大规模演出活动相结合,广泛进行宣传演出活动,根据地的文艺运动普遍开展起来。材料所述做法旨在(  )

A.扩大国民革命统一战线B.坚持井冈山革命道路C.满足基层社会娱乐需求D.激发民众的抗战热情

8.

图6为1978—1997年全国城乡居民收入及城乡收入差距变化图。图中变化主要源于(  )

图6

A.国家工业布局的改变B.城乡社会结构的差异化C.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D.全党工作着重点的转移

9.

公元前4千纪下半叶,频繁的贸易活动使大量资源流入两河流域南部,周边村落的劳动者和手工业工匠迅速向城市聚集,原有的管理体系不断扩大,产生了更细致的职责分工和更显著的权力分层,并发展出主要用于管理经济事务的原始楔文。这可以用于说明(  )

A.经济活动的地域特色B.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C.区域文明的形成过程D.政治生态对文化的促进作用

10.

1511年,马六甲被葡萄牙人攻克,葡萄牙控制了整个亚洲香料交易10%的份额,香料的定价权从威尼斯转向了里斯本。在此前后,德国富格尔家族在里斯本开设了商业银行,部分意大利的银行家族也来到里斯本设立分行,争相为里斯本的远航计划提供贷款。这些状况(  )

A.促进了商业革命的进程B.促进了葡萄牙资本主义的发展C.加速了价格革命的爆发D.揭开了西欧早期殖民扩张序幕

11.

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它的形态也是变化发展的。西方路线是:城邦国家—初级封建国家—等级制国家—绝对专制主义国家—现代民主共和制的民族国家。恩格斯还认为,国家的最高形式是民主共和国,它是现代社会的一种必然趋势。这(  )

A.突出了无产阶级革命重要性B.促进了亚非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C.彰显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原则D.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时代性

12.

表3为1945—2020年联合国的发展概况。表3内容可用于佐证(  )

表3

阶段

时间

概况

第一阶段

1945年至1990

本应成为战后世界主角的联合国,却成为冷战的配角,联合国的作用被弱化和边缘化

第二阶段

1990年至2010

冷战结束后,联合国维和行动的数量不断增加。尽管联合国的作用上升,但其权威却不断受到挑战

第三阶段

2010年至2020

联合国所取得的成就和面临的挑战同样突出,联合国改革一直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

A.合作共赢成为了时代的潮流B.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动C.国际关系民主化进程的推进D.第三世界国家的异军突起

二、材料阅读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优先股制度起源于19世纪前期的英国。由于当时英国铁路和运河建设对资金的巨量需求,以及政府对公司债券融资的比例限制,许多大型工程由于资金匮乏不得不中途停顿,优先股便在铁路公司中应运而生了。当时的优先股既享有事先约定的固定收益、又可同普通股一起参与股息分配。19世纪30年代,美国几家在马里兰修建铁路和运河的公司因为资金短缺不得不向当地政府求助。马里兰州政府考虑到铁路建成的巨大利润,在1836年通过的法案中同意向其注资,但要求在三年后保证每年6%的股息,且股息支付顺序位于普通股之前。此后美国优先股制度不仅在基础设施领域,而且在采掘、冶金、纺织等行业亦被广泛采用。当时的优先股一般享有议决权,但1870年俄亥俄州颁布法律规定优先股不得享有议决权之后,优先股的议决权逐步被舍弃,现代意义上的优先股逐步成型。

——摘编自郭岩伟《近代中国中外企业制度对比研究》

材料二
清政府以新式企业从国家政府手中得到了经济上的实惠为依据,要求企业向其提供各种形式的报效。这种情况在洋务时期官督商办股份制企业中比较普遍,报效成为这类企业盈余分配的一个重要方面。有的企业直接在章程中写明报效的条款,有的则奉命提供无偿服务,有的则被要求承担一部分社会职能。如1882年电报局转为官督商办,议定从当年五月起,缴还官本银六万两,以后在五年内分期续缴银二万两,免计利息,其余垫款约九万八千余两,则以军机处、总理衙门、各省督抚及出使大臣的洋务、军务电报作为头等官报,将其应收的电报费陆续抵缴,此项抵缴完毕后,头等官报也不收电报费,作为电报局对清政府的报效。

——摘编自严亚明《晚清企业制度思想与实践的历史考察》

材料三
外商在华企业(至少在特种股票发行方面),直接承袭了西方近代数百年来形成的成熟企业制度。而华商企业的企业制度则借鉴西方并融合了传统的投融资理念,且只有数十年的发展历程。同时在近代中国的大部分时期内,外商在华企业在税收(如厘金)、融资(如股票溢价)、法律(如租界)等方面拥有诸多特权,而这种地位上的不平等又进一步迟滞了华商企业制度演进的进程。

——摘编自郭岩伟《近代中国中外企业制度对比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优先股制度的基本特征,并分析该制度起源于英国的原因。(10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公司 报效 制度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10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近代英美与中国企业分配制度得到的启示。(5分)

三、开放性试题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图9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 制度守成与创新 ,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四、材料阅读

1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
五四 启蒙时期批判传统伦理的一个重要主题,即以个人主义批判礼教之宗法主义家族伦理。陈独秀倡言 尊重个人独立自主之人格,勿为他人之附属品 。中国伦理变革,应 以个人本位主义,易家族本位主义 。李大钊也将家族制度归为摧折个性的 万恶之源 ’。新中国成立后,为打破旧伦理束缚和思想观念、建立新型家庭婚姻秩序和伦理秩序,《婚姻法》成为新中国最早颁布的重大法律。20世纪80年代以后,经济、社会得到大发展,家庭结构与功能逐渐 小型化 :其一指家庭结构、规模逐渐由繁变简、由大变小;其二指家庭职能逐渐由多变少。由此引起了夫妻、亲子等婚姻家庭伦理关系的重大变化。家庭关系的轴心已由亲子关系转移到夫妻关系,家庭的关注重心开始由长者下沉到年轻人和儿童身上。

——摘编自赵庆杰、王利华《近现代中国社会家庭的伦理解读》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现代家庭伦理关系变化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近现代家庭伦理关系变化的原因。(9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