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24+3)【纲要下1—5单元】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期中考试 适用省份:四川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27 浏览数:274

一、单选题

1.

公元前3千纪的印度河流域,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变成食物的生产者,由游牧逐渐转变为定居生活。这主要是因为(  )

A.国家的形成B.早期城市的出现C.私有制发展D.原始农业的产生

2.

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2世纪之间,北纬30度上下区域的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文化也有很多相通的地方。这一现象说明(  )

A.环境对文明发展的决定性B.早期人类文明的联系性C.交通对社会进步的推动性D.人类文明发展的规律性

3.

恩格斯指出,私有制是随着 使经常的交换成为可能 的第一次社会大分工之后出现的。这一观点意在说明私有制(  )

A.促进了交换产生B.导致了阶级的分化C.产生的时代背景D.推动了社会大分工

4.

《汉谟拉比法典》中对打人脸颊的惩处办法是:自由民打地位较高者之颊,则应于集会中以牛皮鞭之六十下;自由民之子打与之同等的自由民之子之颊,则应赔银一名那;自由民之奴隶打自由民之子之颊,则应制其一耳。据此推知,当时古巴比伦王国(  )

A.社会矛盾日益尖锐B.阶级结构比较稳定C.封建等级制度确立D.法律体系趋于完善

5.

古代印度不同的种姓有明确的职业限制。但由于社会分工的细化,高级种姓出身的人由于穷困,也会从事低级种姓的职业;低种姓中部分人随着实力的提升,在原种姓内形成 亚种姓 。这说明古代印度社会的发展促进了(  )

A.中间阶层的壮大B.血缘关系的弱化C.社会矛盾的缓和D.等级结构的渐变

6.

9~13世纪的西欧封建庄园,一般只出卖临时剩余的产品,购买自己没有的东西,如盐、铁、染料,以及不能生产的少数手工业品、奢侈品。这表明当时庄园的特点是(  )

A.具有相对的独立性B.促成了封建王权的强化C.有利于城市的兴起D.推动封君封臣制度形成

7.

公元6世纪查士丁尼在位时,拜占庭帝国编撰的《罗马民法大全》,剔除了法律中过时的内容,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矛盾,是罗马帝国全盛时期的罗马法。据此推断,《罗马民法大全》可用于研究(  )

A.罗马共和国兴起B.拜占庭的社会特征C.统治阶层的贪婪D.罗马工商业的衰败

8.

中世纪时期,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遗产在欧洲几乎灭尽,赖有阿拉伯文版本将其保存;中世纪后期被译成拉丁语等西方语言,促进了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到来。这可用于说明(  )

A.思想解放促进社会的转型B.社会转型对文化的影响C.文明的交流推动社会发展D.世界文化多元一体特征

9.

7世纪印度建立了戒日王朝。据唐朝高僧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记载,戒日帝国实行土地国有,统治者将土地分配给臣属和封国。最初的封地以禄田的形式存在,后来转变为世袭领地,这些土地可以出让和典押给别人。这表明当时的印度(  )

A.积极推动中印文化交流B.奴隶制王朝开始兴起C.加强了中央集权的制度D.进入到封建社会形态

10.

1493年,罗马教皇亚历山大六世作出仲裁:在亚速尔群岛和佛得角群岛以西100里格的地方,从北极到南极画一条分界线,史称 教皇子午线 。由于葡萄牙不满这一仲裁,西、葡两国又于1494年缔结条约,把这条线向西移动270里格(如图1)。据此可知(  )

图1教皇子午线

A.西葡争夺殖民地的矛盾日益尖锐B.西方列强已完成对世界的瓜分C.罗马教皇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性D.西班牙和葡萄牙对教皇唯命是从

11.

哥伦布在《航海日记》中写道: 彼等(美洲人)非常顺从,不知邪恶,不杀人、捕人,不谙武器……鉴于此,仰祈二位陛下尽早圣断,将彼等变成基督徒 ……毫无疑问,当地黄金甚丰……此外,这里还盛产宝石、珍珠以及无数香料。 这段日记可用于研究(  )

A.新航路开辟的动机B.传统商路的中西交流C.地圆学说的正确性D.欧洲贸易中心的改变

12.

图2是拉斐尔的作品《草地上的圣母》,它借助宗教主题表现了现实与理想相结合的完美女性形象。这一作品(  )

图2草地上的圣母

A.反映出基督教对人精神生活的控制B.蕴含着浓郁的人文主义气息C.体现出宗教改革对绘画艺术的影响D.说明拉斐尔受启蒙思想影响

13.

马丁·路德认为, 所有的基督徒除职业外,并无区别。教士是信众的代理人,本身没有任何特权,一切信徒都有充当教士的权利。 这一言论意在(  )

A.加强教会的绝对权威B.倡导个人信仰的自由C.确保等级秩序的稳定D.彰显世俗王权的地位

14.

表1

国家

英、法、德启蒙运动中自由的内涵

英国

不允许政府随意征税及买卖不受政府太多干扰的自由

法国

反对王权专制的政治自由

德国

追求国家统一的理性自由

据表1可知,影响上述 自由 内涵的因素是(  )

A.资产阶级的强弱B.经济发展的诉求C.工业革命的开展D.传统文化的理念

15.

1868~1886年间,英国政府内阁新人中土地贵族有9名,银行家、实业家、投资人和专业人员15名。这一现象在当时普遍存在。由此可知,当时的英国(  )

A.工商业资产阶级实力增强B.传统封建势力颓势显现C.启蒙思想家社会地位提升D.君主立宪政体受到冲击

16.

1688年光荣革命胜利后,英国国王逐渐被限制民事、法律、军事和行政的权力。19世纪晚期,英国首相成为议会的核心人物和政府首脑,不向国王而向议会负责。这一制度设计(  )

A.代表了近代历史发展的趋势B.反映了工人斗争的激烈C.立足于工业革命的政治需求D.显示出英国制度的落后

17.

德国统一后,经济飞速发展,经济增速和人口增速欧洲第一。然而,帝国 不过是一个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混杂着封建残余、已经受到资产阶级影响、按官僚制度组织起来,并以警察保卫的军事专制国家 。由此可见,德意志帝国(  )

A.军事需要决定经济发展方向B.尚未建立资本主义制度C.社会发展呈现出畸形的特征D.联邦制结构具有稳定性

18.

某著述提出, 人类社会迄今为止的历史是一部阶级斗争史 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赖以生产和占有产品的基础本身也就从它的脚下被挖掉了 。据此推测,这一著述是(  )

A.《资本论》B.《人权宣言》C.《共产党宣言》D.《独立宣言》

19.

21世纪以来,西方关于马克思理论研究的成果不断,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运作市场经济体系的可行性,马克思主义与可持续发展观的契合点等。由此可知(  )

A.马克思主义仍有强大生命力B.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国际共识C.西方自由主义思想危机重重D.科学发展观获得西方广泛认同

20.

表2是英、美、中、印四国总产品在世界产量份额中的变化情况(1750~1900年)其中,代表英国的是(  )

表2

1750(%)

1830(%)

1860.(%)

1900(%)

——

2.4

7.2

23.6

1.9

9.5

19.9

18.5

24.5

17.6

8.6

0.7

32.8

29.8

19.7

6.2

A.甲B.乙C.丙D.丁

21.

在过去两个世纪以来,同近代以来的中国一样,人类社会传统家庭的很多功能,逐渐被市场所取代。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父权社会的解体B.民主政治的发展C.工业文明的影响D.启蒙思想的兴起

22.

19世纪末,恩格斯指出, 铁路和海船,现在已经在国际范围内应用起来 远洋轮船、铁路、电报、苏伊士运河,第一次真正地形成了世界市场 。这表明恩格斯认识到了(  )

A.世界贸易发展的决定因素B.地理大发现具有广泛的影响C.新式交通工具进步的原因D.交通发展与世界市场的关系

23.

19世纪晚期,西方许多大型企业建立了科学技术实验室。1901年,美国82%的专利颁发给个人,18%颁发给公司;到1932年,公司所获专利数超过美国颁发专利总数的一半。这可用来说明(  )

A.企业在科研的地位逐渐提升B.欧美民众科学素养提高C.美国发展成为世界科技中心D.国家干预科技领域发展

24.

在1828年,美国开始修建第一条铁路,到1865年,铁路线全长已达35000英里。大规模的铁路建筑,不仅带动了东部重工业(如冶金、采煤、机器制造)的发展,也促进了西部农业生产的增长。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美国的铁路交通建设(  )

A.引领人类开始进入铁路时代B.巩固了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C.适应了机器大工业发展要求D.实现了国内生产方式的统一

二、材料阅读

2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1565年,西班牙占领菲律宾后,在太平洋建立循环贸易体系。西班牙人乌尔达内塔开辟马尼拉帆船航线,自菲律宾甲米地港启航,利用东南季风,向北航至北纬38°~40°,再利用西风向东航行,至北美洲阿卡普尔科港,然后大帆船驶向秘鲁卡亚俄港口,实现美洲与亚洲直航,史称 太平洋丝绸之路 。中国船把丝绸、瓷器、工艺品运到马尼拉,西班牙船把中国货转运到阿卡普尔科,然后西班牙大帆船再把美洲白银运到马尼拉,换取中国的商品,如此循环。

——摘编自刘文龙《马尼拉帆船贸易——太平洋丝绸之路》

材料二
近代欧洲一直在寻求向外进行商业扩张的机会。16世纪,世界所有地区的主要贸易路线已经开通,欧洲各国划分了不同的贸易路线。17世纪,世界贸易的变化更为迅速。在1600年,亚洲贸易的3/4几乎都在陆上进行,其贸易路线主要是通过中东到达地中海。但是到17世纪末,由于荷兰与英国的兴起,海上贸易取代了陆上贸易,欧洲和亚洲的贸易就转到了海上。商业优势很快从地中海转移到北欧,全球范围的商品市场已经初步形成。

——摘编自李世安、孟广林等《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明中叶以后,白银成为主要货币。据研究,16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欧洲各国与中国的贸易以中国的丝绸为主角,被西方学者概括为 丝—银 对流。中国通过 丝—银 贸易,获得了占世界产量1/4到1/3的白银,总量达到7000吨至10000吨。这种趋势一直持续到18世纪末。

——摘编自钱穆《国史大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 太平洋丝绸之路 出现的背景。(8分)
(2)根据材料二、三,指出16—17世纪国际贸易的变化。(9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6—17世纪国际贸易对世界的影响。(8分)

三、开放性试题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表3历史学家对中世纪的欧洲的部分观点

作品

观点

吴于廑

《世界史·总序》

文艺复兴时期,西方就已有了把历史分为古代中世纪近代的说法。古代相当于原始社会及奴隶社会阶段,中世纪相当于封建社会阶段,近代相当于资本主义社会阶段。中世纪一词只适用于西欧历史,没有世界历史上的普遍意义。

钱乘旦

《西方那一块土》

中世纪欧洲不仅仅只有黑暗蒙昧这些关键词。其蒙昧无知中也有它自己的觉醒,他们在昏庸无道中也创造和累积了近代欧洲文明的诸多因素。

朱迪斯·M·本内特《欧洲中世纪史》

无论如何,中世纪都不是一个沉睡的、可怕的时代,而是一个充满变化的时代。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 中世纪的欧洲 ,自行提出一个具体的历史观点,并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

四、材料阅读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古希腊许多独立小国并存的状态贯穿了希腊文明的始终,城邦的理想是独立与自足……古希腊早期哲学家们把自己对于宇宙人世的关怀称为哲学,他们的哲学探讨直接关涉的是人自身,是人对外部自然统治力量的反抗和对人自身生存状况的觉醒。

——整理自张广智《略说古希腊城邦文明》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图中A.B.C.D.E、F代表的古代文明的名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希腊文明的主要特点。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