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山东省聊城市临清市七年级(下)期中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七年级 试卷类型:期中考试 适用省份:山东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31 浏览数:207

一、选择题

1.

在美国学者麦克·哈特《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一书中,隋文帝位列其中。是因为(  )

A.完善了科举制B.加强了中央集权C.开凿了大运河D.实现了国家统一

2.

隋朝末年,起义军在发布的檄文中,痛斥隋炀帝 罄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隋炀帝的 (  )
①滥用民力,大兴土木工程 ②好大喜功,巡幸游玩 ③穷兵黩武,连年用兵 ④统治腐朽,宦官专权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3.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下列各项与这两句诗中作者的兴奋与感慨直接相关的是(  )

A.分封制B.郡县制C.科举制D.行省制

4.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上述诗句真实地反映了(  )

A.隋朝的疆域辽阔B.唐朝民族关系和睦C.唐朝对外交流广泛D.唐朝盛世辉煌景象

5.

《旧唐书》 是时四方儒士,多抱负典籍,云会京师。俄而高丽及百济、新罗、高昌、吐蕃等诸国酋长,亦遣子弟请入于国学之内。鼓箧而升讲筵者,八千余人,济济洋洋焉,儒学之盛,古昔未之有也。 (  )

A.博大宏放的精神风貌B.革新气象和创造精神C.科技文化大放异彩D.中华文化强大生命力

6.

文皇南面坐,夷狄千群趋。……献号天可汗,以覆我国都。 柳宗元在诗中写的 天可汗 指的是(  )

A.唐高祖B.唐太宗C.唐高宗D.唐玄宗

7.

641年,文成公主入藏时,带去了蔬菜种子、茶叶、丝绸、工艺品以及佛经、医药、历法、科学技术等方面的书籍。 上述内容反映了文成公主入藏(  )

A.加强了唐朝对西藏的管辖B.显示了唐朝社会风气比较开放C.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D.为研究吐蕃社会发展提供资料

8.

钱文忠在讲述唐朝对外关系时说: 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胸襟开阔、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该僧人弟子根据他的口述记录写成的书是(  )

A.《西行漫记》B.《大唐西域记》C.《西游记》D.《封神演义》

9.

清朝赵翼说: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材料中的 李杜 指的是(  )

A.李白、杜甫B.李商隐、杜甫C.李白、杜牧D.李商隐、杜牧

10.

据史书记载,黄巢起义军在大风天 以火箭射城外茅屋,延及官军营 ,发挥了巨大威力。这说明,火药运用于军事是在(  )

A.隋朝末年B.唐朝中期C.唐朝末年D.五代十国

11.

“……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何乡为乐土,安敢尚盘桓。弃绝蓬室居,塌然摧肺肝 唐朝诗人杜甫在《垂老别》一诗中描绘的是(  )

A.安史之乱造成的惨状B.藩镇割据混战的影响C.唐朝发兵击败东突厥D.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12.

唐朝末年,翰林学士刘允章上《直谏书》中指出老百姓有 官吏苛刻 赋税繁多 冤不得理,屈不得申 冻无衣,饥无食 病不得医,死不得葬 八苦 。上述材料反映的应该是(  )

A.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B.藩镇节度使拥兵自重C.唐末农民起义的原因D.五代十国导致的混乱

13.

陈桥兵变 黄袍加身 这两个成语故事有关的历史人物是(  )

A.李渊B.李世民C.赵匡胤D.铁木真

14.

司马光《涑水记闻》记载 上曰: 人生如白驹之过隙,所谓好富贵者,不过欲多积金银,厚自娱乐,使子孙无贫乏耳。汝曹何不释去兵权,择便好田宅市之,为子孙立永久之业……’明日,皆称疾……”这段材料说的是宋太祖(  )

A.控制军权B.削弱相权C.强化皇权D.集中财权

15.

宋真宗亲撰《励学篇》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 反映了宋朝统治者推行的国策是(  )

A.重武轻文B.重农抑商C.重视教育D.重文轻武

16.

下列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17.

历史发展一般都具有阶段性特征。辽、宋、西夏、金这一时期最显著的阶段特征是(  )

A.多元文化碰撞交融B.繁荣与开放的社会C.统一国家建立发展D.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

18.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该诗反映的时代背景应该是(  )

A.北宋与辽对峙B.北宋与金对峙C.北宋与西夏和议D.南宋与金对峙

19.

《宋史》记载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出现这种局面是因为(  )

A.经济重心南移B.政治统治开明C.城市经济活跃D.民族融合加强

20.

《论宋代城市经济发展的时代特征》中记载 瓦舍的出现更是佐证了宋代市民丰富多样的生活,瓦舍是一个民间艺术演出场所,也就是普通老百姓娱乐的归处,在宋以前,这样的娱乐活动在普通老百姓面前是显得如此的奢侈……”反映了宋代(  )

A.知识分子地位提高B.商人的地位提高C.市民生活丰富多样D.节日的热闹景象

21.

毛泽东《沁园春·雪》中说: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是中国历史上的杰出人物。下列各项与他相关的史实是(  )

A.统一蒙古B.建立元朝C.设置行省D.开凿运河

22.

《马可·波罗行纪》中记载 外国巨价异物及百物之输入此城者,世界诸城无能与比。 这句话中的 此城 指的是今天的(  )

A.西安B.北京C.杭州D.开封

23.

明朝人方孝孺曾言: 在宋之时,见胡服、闻胡语者扰以为怪,……至于元,百年之间,四海之内,起居、饮食、声音、器用,皆化而同之。 反映了元朝时期(  )

A.疆域广大B.民族融合C.汉化政策D.四等人制

24.

北宋时期,开创一代词风,词风豪迈奔放,达到 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 境界的是(  )

A.苏轼B.柳永C.李清照D.辛弃疾

25.

1958年,关汉卿被确认为世界文化名人,世界各国举行了纪念他戏剧创作700周年的活动。他的代表作是(  )

A.《西厢记》B.《青天歌》C.《窦娥冤》D.《满江红》

二、填空题

26.

(1)_____________年,杨坚建立隋朝,定都大兴,杨坚就是隋文帝;_____________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2)司马迁的《_____________》与司马光的《_____________》,并列为中国史学的不朽巨著,他们也被后人称为 史学两司马
(3)916年,_____________称皇帝,建立契丹政权,后改国号为辽;1115年,_____________称皇帝,建立金政权。
(4)宋朝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江西_____________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宋朝是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在主要港口设立_____________加以管理。
(5)元朝设置_____________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元朝由_____________直接统辖,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对西藏地区行使行政管理权。

三、材料题

27.

阅读下列材料(8分)
大运河开掘于春秋时期,成于隋朝,繁荣于唐宋,取直于元代,疏通于明清。隋代开凿的大运河,以京都洛阳为中心,东北抵涿郡,东南至余杭,沟通了五大水系。大运河不仅承载着封建王朝的兴衰成败,也浸透着无数黎民百姓的深重苦难。大运河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积淀了底蕴深厚的运河文化,成为华夏民族强盛不衰的灵魂。中国文化中心由北往南迁移,大致上也是沿着运河的西北——东南方向前进的。明清以来,繁忙的大运河更是将富庶的江南与帝国心脏紧密相连,带动了沿河城市的整体兴盛,其文史意义早已超脱桨声灯影的本体。咸丰五年(1855年)黄河改道,运河浅埂,河运日益困难。宣统年间,津浦铁路通车后,大运河的运输作用逐渐为铁路所代替。辛亥革命后,清运寿终正寝。

——摘编自《大运河漕运的兴衰》

(1)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隋朝大运河的历史地位如何?(4分)
(2)依据材料归纳大运河的作用逐渐衰落的原因。(2分)
(3)2014年6月,中国大运河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 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大运河在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2分)

28.

阅读下列材料(8分)
材料一 秦始皇平六国,隋炀帝富有四海,既骄且逸,一朝而败,吾亦何得自骄也?言念于此,不觉惕焉震惧。

——吴兢:《贞观政要》

材料二 朕即位之初,有上书者非一,或言人主必须威权独任,不得委任群下;或欲耀兵振武,慑服四夷。唯有魏征劝朕 偃革兴文,布得施惠,中国既安,远人自服 。朕从此语,天下大宁。绝域君长,皆来朝贡,九夷重译,相望于道。凡此等事,皆魏征之力也。

——吴兢:《贞观政要》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始皇、隋炀帝 一朝而败 的原因。(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不能照抄材料原话,1分)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中的 为避免 一朝而败 采取了哪些措施?(3分)
(2)材料二中的 是谁?(1分) 接受魏征的建议采取了什么政策?(1分)
(3)据材料二分析, 采纳了魏征的建议,取得了什么效果?(2分)

29.

阅读下列材料(8分)
至(开元)十三年(725年)封泰山……自后天下无贵物,两京米斗不过二十文,面三十二文,绢一匹二百一十文。东至宋(今河南商丘南)汴(今河南开封),西至岐州(今陕西凤翔),夹路列店肆待客,酒馔丰溢……南诣荆襄(今湖北荆州、襄樊),北至太原、范阳(今北京),西至蜀川(今四川成都)、凉府(今甘肃武威),皆有店肆,以供商旅,远适数千里,不持寸刃。

——杜佑《通典》

(1)根据材料归纳开元盛世时期的繁荣表现在哪些方面?(不得摘抄原文,用自己的话概括,4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开元年间实行哪些措施对上述局面的出现起到了促进作用?(4分)

30.

阅读下列材料(8分)
一位阿拉伯商人记述:两宋时期,信用劵被广泛应用,富裕商人率先使用印制的纸币,极大地便利了商品的交换。中国商人把钱借给别人时会写下借条,借债人则在纸条上用食指和中指画押。他们主张以信接物,以义为利,市不二价,童叟无欺,不卖假货,不赚黑钱,不会乘人之危而牟利。

——摘编自《新全球史》

(1)材料中记述的 信用券 纸币 最早出现在什么地方?(2分)
(2)由材料分析,宋代商人具有怎样的优秀品质?(2分)
(3)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宋代商业繁荣的主要表现。(4分)

31.

阅读下列材料(8分)
材料一 自契丹取燕蓟以北,拓跋(党项族)自得灵夏以西,其间所生英豪,皆为其用。得中国土地,役中国人力,称中国位号,仿中国官属,任中国贤才,读中国书刊,用中国车服,行中国法令。是二敌所为,皆与中国等。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二 考之前代,北方奄有中夏(完全占据中原),必行汉法,可以长久。故魏、辽、金能用汉法,历年最多,其它不能实行汉法,皆乱亡相继,史册具载,昭昭可见也。国家仍处远漠,无事论此,比若今日形势,非用汉法不可也。

——(元)许衡:《鲁斋遗书》

(1)材料一中的 契丹 拓跋 分别建立的什么政权?(2分)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2分)
(3)上述材料反映了少数民族政权在哪些方面仿效 汉法 ?(2分)这些仿效措施在当时起了什么作用?(2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