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安徽省高三高考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三册)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安徽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19 浏览数:435

一、单选题

1.

下面为山东城子崖遗址不同时期的农作物植硅体数量百分比和出土概率统计表。该表可用来说明当时(  )

年代

权重

小麦

可入药、酿酒等

龙山时期公元前25002000

占比

32.15%

47.19%

16.96%

2.74%

0.96%

出土概率

93.33%

100%

100%

80%

46.67%

岳石时期公元前19001600

占比

43.3%

47.15%

5.74%

2.24%

1.57%

出土概率

100%

100%

81.25%

60.42%

25%

A.先民改造自然的能力已大幅提高B.文明发展具有相对稳定性C.环境变迁冲击传统农业生产结构D.生产领域分工日益专业化

2.

秦律规定: 新黔首(平民)未习(秦)事 ,新地吏应避免过于严苛,不得恶言谩骂、侵辱新黔首,并由长吏督查新地吏的这些行为;新地吏如果 訽(诟)詈(骂)新黔首,赀(罚款)一甲;殴(殴)笞,赀二甲 。该材料主要反映出当时秦王朝(  )

A.注重调和地方以巩固统一B.律法兼具严密性和人文性C.践行外儒内法的统治策略D.重视对官吏的监察与管理

3.

下表为南朝时期文学作品《世说新语》中两则关于女性的故事。这可用来说明当时(  )

故事

内容

王戎之妻常称王戎为。王戎曰:妇人卿婿,于礼为不敬,后勿复尔。妇曰:亲卿爱卿,是以卿卿;我不卿卿,谁当卿卿!遂恒听之

王广娶诸葛诞女,进入新房后,对妻子说:新妇神色卑下,殊不似公休诸葛诞妇曰:大丈夫不能仿佛彦云广父王凌,魏晋时代的重臣,而令妇人比踪英杰?

A.女性社会地位得到提高B.社会价值观念呈现出多元化C.社会主流思想出现异变D.部分女性崇尚率真注重自我

4.

有学者指出,两宋时期,由封建国家通过赋役制直接剥削广大农民,变为私人地主直接剥削广大农民。因此,农民起义一般只反地主不反朝廷,这使得宋朝始终没有形成全国范围的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该学者的观点表明宋代(  )

A.租佃制度发展利于维护社会稳定B.赋役制度改革助推阶级矛盾缓和C.生产关系调整推动社会矛盾转移D.强干弱枝政策有效预防内部动乱

5.

明清之际,学者归有光指出: 盖汉儒谓之讲经,而今世谓之讲道。夫能明于圣人之经,斯道明矣。 顾炎武亦言: 刘石(刘渊和石勒)乱华,本于清谈之流祸,人人知之,孰知今日之清谈有甚于前代者。昔之清谈谈老庄,今之清谈谈孔孟。 二者的观点旨在(  )

A.倡导经世致用学风B.维护封建纲常伦纪C.弘扬先秦儒学本质D.探寻王朝救弊之法

6.

19世纪中期以来,随着农作物大量向市场销售,华北地区农村定期集市数量也日益增多。集市除出售传统的棉花、棉布、烟草外,小麦的出售量也呈快速增长趋势,部分地区小麦的出售率甚至超过50%。与此同时,廉价粗糙的高粱的出售率却远低于小麦,甚至每年需大量外运高投放集市以弥补市场的不足。这一现象折射出当时华北(  )

A.农业生产深受市场因素影响B.农民生活方式发生重大改变C.贫困是集市发展的重要诱因D.农产品区域性分工日趋明显

7.

1922年,周作人在演讲时说道: 五四前后,古文还坐着正统宝位的时候,我们的恶骂力攻都是对的;到了已经逊位列入齐民,如还是不承认他是华语文学的一分子,正如中华民国人民还说满洲一族是别国人,承认那以前住在紫禁城里的是他们的皇上,这未免有点错误了。 周作人的这一观点(  )

A.意在实现白话文和文言文的相互调和B.强调了传统与现代文化的兼容并蓄C.凸显了文言文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D.从文学层面批判了五四运动的缺陷

8.

革命根据地第一家合作社于1929年在福建上杭县成立;到1936年,整个根据地共有各类合作社2万个,社员达100万人,其形式有劳动互助合作社、犁牛合作社、消费合作社、运销合作社、粮食合作社、信用合作社等。根据地合作社的建立与发展(  )

A.丰富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内涵B.利于革命统一战线的发展壮大C.推动了民间救助体系的构建D.意在为革命胜利创造经济条件

9.

1943年5月,伪上海市政府发布公告: 为取缔市区押当,限每日下午七时熄灯停业 ;8月,又要求 所有饭馆酒肆每日只准下午五时至十一时为售酒时间,所有舞场每晚不得过午夜十二时,下午茶舞,仅以星期六、星期日及其他国庆例假之日为限,自此以外,绝对禁止 。这些举措旨在(  )

A.保障战时管理体制的推行B.应对日益恶化的战争形势C.促进沦陷区社会经济恢复D.构建厉行节约的社会风气

10.

下面为1949—1966年《人民日报》中翻译外国文章及词汇出现频数变化表。导致这一变化趋势的主要因素是(  )

A.国际形势的变迁B.国内教育水平的提升C.意识形态的强化D.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

11.

公元378年,罗马帝国东部地区皇帝瓦伦斯在与哥特人的战争中战死;随后西部皇帝格拉提安任命将领狄奥多西为东部地区军事长官,次年成为东部地区皇帝。对于狄奥多西成为皇帝,学者指出其既具有偶然性,同时也有必然性,因为百余年间,罗马帝国皇帝均是军队将领出身,或在即位前曾统帅过军队。由此可推知,当时(  )

A.罗马帝国政治权力与战争联系密切B.东罗马帝国附属于西罗马帝国C.蛮族入侵影响了罗马帝国权力格局D.罗马社会军国主义色彩较强烈

12.

至16世纪末,西班牙物价平均上涨了4倍,西班牙开始大量进口英、荷等国的商品;甚至其运往美洲的产品也多来自英、荷等国,西班牙也被称为 漏斗国家 ;与此同时,西班牙黄金流入欧洲其他地区,促进英国、荷兰等国的发展,西北欧成为经济中心。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

A.商业革命延缓了西班牙的发展历程B.价格革命助推了欧洲社会近代化转型C.西班牙错失了资本原始积累的机遇D.经济发展道路选择影响国家前途命运

13.

下图所示为以总劳动收入(农业劳动者工资乘以人口)表示的18世纪60年代和19世纪30年代的英国地图(颜色越深代表收入越高)。该图可用于说明当时英国 (  )
注:威尔特郡和埃克塞特是英国传统毛纺织中心和交易中心

A.社会经济发展助推贫富差距缩小B.工业革命深化普遍改善民众生活C.产业结构调整影响区域经济发展D.科技进步推动农业生产水平提高

14.

这场战争将 激情和狂热引入政治功利谋算 ,造就了强烈的跨国意识形态和跨国情感,并被用来感召别国国内的亲革命力量反对本国政府,因而它本身成了革命或教义征伐;它还使战争与和平、国际战争与内战、战争与革命之间的区别统统模糊起来;法理上的和平时期充斥着 冷战 敌对甚至颠覆行动。由此可知,该战争是(  )

A.英法百年战争B.欧洲三十年战争C.美国独立战争D.拿破仑战争

15.

下表为美国民族关系主流理论演变脉络。美国民族关系主流理论的这一演变(  )

主流理论

出现时间

成为主流时间

简介

盎格鲁一致性

17世纪初

17世纪初20世纪初

无论移民来自何时、何地,使用何种语言,信仰何种宗教,具有何种肤色,源于何种种族,必须保持英格兰模式的社会组织、英语和英格兰导向的文化模式

熔炉论

1782

20世纪初20世纪60年代

美国这一大熔炉将汇集欧洲部族、非洲部族和波利尼西亚部族等各色人等的能量和活力,共同铸成一种新的种族、一种新的宗教、一种新的国家、一种新的文学

多元文化主义

1915

20世纪60年代

美国的发展是所有移民共同奋斗和努力的结果,《独立宣言》赋予公民以平等,意味着享有保持各自差异的权利,因而各个群体的文化都应该具有合法地位

A.表明人口迁移利于国际文化交流B.意在推动美国民族国家的构建C.兼具了务实妥协性和时空交织性D.反映出美国种族问题日趋缓和

16.

下图是刊载于《中国日报》的漫画《对比》,并有配文为 一边给武器一边发食物,美国表演荒谬 。该漫画表明(  )

A.霸权主义加剧人道主义危机B.地缘政治利益影响外交行为C.国际政治力量对比严重失衡D.美国是巴以冲突的幕后黑手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魏晋南北朝时期,新疆已有棉花种植和棉纺织技术。清嘉庆十九年(1810年)松筠奏称吐鲁番 宜种木棉、近来种植甚广 。1884年,新疆建省后,清政府在新疆逐渐加大了移民屯垦的力度,不仅开展全疆水利垦殖建设,还在各地建设了农林实验场、讲习所等。官办和私人银号相继创办,向棉农提供贷款。同时,俄国为改善进口的新疆棉花品质,向当地棉农分发了众多美国棉种。至光绪末年,新疆棉区遍及南疆数县和东部吐鲁番地区,北疆昌吉亦有种植。其中,吐鲁番棉花年产量达300万斤,冠绝新疆。至20世纪初,虽然 土法土机 式纺织仍是主流,但南疆已出现一些机器轧花工厂,其中吐鲁番的六个轧花厂中有两个属于俄国人,有近千台手摇机。

——摘编自刘玉皑《清代民国时期新疆棉业发展》

材料二
20世纪90年代,新疆棉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新疆建成国家级优质商品棉生产基地 的方案 被纳入 九五 计划。截至2000年,新疆棉花面积与总产量比1990年代初期分别增长了1.33倍和2.67倍。科研、金融、病虫害防治、生产资料、机械制造等服务于棉花生产的产业也获得一定发展。虽然经省级政府资格认定的企业可以直接参与收购、加工和经营棉花,但供销社仍是新疆棉花经营的主渠道。伴随着新疆棉区迅速扩张,也使相当数量质量差、效益不佳的次宜棉区和风险植棉区盲目介入。2001年《国务院进一步深化棉花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出台,提出:“(要)放开棉花购销与价格,积极发展产业化经营,努力扩大出口……促进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棉花市场的形成 。2008年,新疆棉田面积与棉花总产量较2000年增长一倍,同时棉花纤维强度与长度也获得大幅提高,国内部分大企业因此借着向西开放的契机,踊跃在新疆投资棉花产业,推动了新疆棉花加工能力和质量水平的全面提升。

——摘编自樊亚利《新疆棉花产业60年发展回顾与展望》

材料三
新疆是中国最大的产棉区,年产量在500万吨左右,占到国内棉花产量的80%以上;国际知名服装品牌,多是新疆棉花、纺织品、纤维制品的采购商。近年来,美国在新疆 强迫劳动 议题上的 露獠牙 包括但不限于:美国国务院等部门发布《新疆供应链商业咨询公告》,警告企业供应链勿与新疆等地所谓 侵犯人权 实体发生联系;美国商务部把 与新疆侵犯人权有关 的11家中国公司(包括纺织企业)列入被制裁实体清单……特朗普政府一度试图实施对所有新疆棉花及其相关产品的广泛进口禁令,却发现操作困难而暂时搁置……

——摘编自陈想《美国新疆棉花禁令背后的三个真相》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晚清新疆棉花产业发展的原因及其表现。(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新疆棉花产业发展的变化,并分析其背景。(1O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美国 新疆棉花禁令 的认识。(5分)

三、开放性试题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命题

解读

多因素的互动耦合引发成功改革

若没有较强主体力量难以确保政策的连贯性;较好的初始条件与较大的创新力度间有显著的替代关系;较复杂的外部环境并不会造成显著阻碍,反而能成为变革的驱动力;创新力度作为辅助条件,其大小并不必然导致改革的成败,要与其他条件协调才能生效

强主体的改革容易成功

在封建集权制国家,皇权至高无上,人治色彩浓厚,帝国权力的实际主宰者不一定是皇帝对于改革所持的态度就显得尤为重要

改革措施、过程要求与创新力度相辅相成

一方面,措施过少会导致失败,即未及时变革、配套措施不足容易失败;另一方面,在弱主体的前提下,措施过多则会加速失败。这意味着成功的改革需要措施数量、主体力量和适度创新相匹配

改革呈现历史周期律,王朝初期的改革容易成功

一般来说,王朝初期的改革容易成功,所以改革要选择恰当的时机,文景之治、光武中兴和贞观之治均处于王朝的前期,初期的改革更能发挥基础优势,或者及时逆转劣势

核心条件的缺失致使改革失败

失败改革的分析有四个核心条件较差的初始条件、较弱主体力量、较少变革措施、较低执行要求

——摘编自徐国冲、潘玲珑《改革是怎样炼成的?——基于中国历史上重大改革的定性比较分析》

上表是学者对中国历史上重大改革考察后提出的命题及解读,根据材料,提取一个关于变法和改革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表述成文;论述充分,史实准确。)

四、材料阅读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一
史料一 在听到上帝赋予的使命和教皇的建议后,全法兰克的主教、公爵和伯爵、强大的王公们、各层各级之人,向上帝承诺,要自己承担费用,向圣墓(位于耶路撒冷)远征……不同王国的军队将要参与到这次的旅程中来,他们来自法兰克王国和洛林,德意志人之地,还有盎格鲁人之地,以及丹麦王国。

——摘自阿尔伯特(12世纪基督教会史学家)《耶路撒冷史》

史料二 2016年考古学家在黎巴嫩近郊发现了两个乱葬坑(下图为其中一个),里面有25名在13世纪遇难的十字军的遗骸,均为年轻男性。其中9人经DNA检测,3人为欧洲人、4人为近东(巴尔干及西亚地区)人、2人为混血儿 。
材料二
关于十字军东征(中世纪欧洲天主教徒入侵阿拉伯世界)的记载,在当时穆斯林著作中仅有零散提及。阿拉伯关于十字军的词汇也是在19世纪中期从欧洲借鉴来,且 欧洲人模仿穆斯林,改变了欧洲衰弱落后的面貌 的观点也 甚嚣尘上 。19世纪末,阿拉伯出现了第一部关于十字军东征的系统性专著。20世纪初,巴勒斯坦、黎巴嫩、埃及、伊拉克等国的世俗或宗教领袖、诗人、史学家等通过大型集会、节日庆典、新闻媒体、历史书写等方式,纷纷宣扬古代穆斯林打败十字军和拯救巴勒斯坦的事迹,并将欧洲殖民者和犹太人称为 新十字军 。20世纪50、60年代,十字军东征相继进入阿拉伯各国的教科书,如埃及教科书指出: 现代十字军打败了穆斯林,这是他们祖先在中世纪未曾做到的,于是他们开始报仇,为一己之私,占领并强行统治穆斯林国家。 此外,阿拉伯世界还将库尔德人萨拉丁(曾收复耶路撒冷)置换成阿拉伯的领袖,通过立传及拍摄影视剧等方式向民众宣传。

——摘编自张倩红、贾森《20世纪以来阿拉伯世界对十字军记忆的构建》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两则关于 十字军 史料的史料类型及其历史价值。(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以来阿拉伯世界关于 十字军 记忆构建变化的原因,并对其简要评价。(11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