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河北省沧州市运东四校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16+4)【纲要下】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期中考试 适用省份:河北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20 浏览数:223

一、单选题

1.

年名 是两河流域诸国国王在年末根据自己当年最重要的业绩给下一年取的名字。下表为古巴比伦王国部分国王的 年名 。由此可知,古巴比伦(  )

国王与时间

年名

苏穆拉艾勒第26

为伊南娜和南那神筑造雕像之年

汉谟拉比第6

为宁吉尔苏战神制造宝座之年

阿比艾舒赫第24

把代表他自己的呈祈祷姿势的雕像放进了埃

巴巴神庙,并且放到了沙玛什神的面前

A.实施政教合一的政治制度B.奉行神权至上的治国原则C.王权与神权联系较为密切D.封建迷信思想充斥着社会

2.

下图分别为伊斯坦布尔(原君士坦丁堡)和基辅的圣索菲亚大教堂。由此可推知,当时基辅(  )
202405122121089800

A.深受拜占庭文明的影响B.遭受拜占庭帝国宗教统治C.与拜占庭历史传统相似D.艺术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

3.

奥斯曼帝国苏丹在对待被征服地区的统治者时,只要他们愿宣誓效忠,接受某种附庸地位,就可继续维持自己的贵族身份,甚至管理原领地。此外,在对待异教徒时,苏丹不仅保留他们原有信仰,还按照当地习惯来征收赋税。奥斯曼帝国苏丹的这些举措(  )

A.利于伊斯兰文明的兴起与发展B.旨在缓和国内民族与宗教矛盾C.削弱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统治D.兼具了实用性和灵活性的特点

4.

隆庆元年(1567年),月港的开放使闽南商人在合法贸易中独占先机。福建商船将丝绸和瓷器等物资运到菲律宾马尼拉。大量的银元跟随商船从马尼拉返程,输入闽南、粤东地区并在民间广泛流通。这说明月港的开放(  )

A.建立了以白银为中心的全球贸易网络B.使得西方殖民扩张进入中国东南沿海
C.刺激了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D.标志着 马尼拉大帆船 航线正式开通

5.

下面为1500~1650年英国主要粮食价格波动图(单位:先令/蒲式耳)。下列对这一时期英国粮食价格变动解读合理的是(  )
202405122121089800

A.深受新航路开辟的影响B.增强了传统封建贵族的势力C.抑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D.导致了商业经营方式的转型

6.

16世纪英国基督学者廷代尔在翻译《圣经》时,多次直接使用上帝的名字“Jehovah”,而非全部使用显示万能的尊称“Lord”;此外他还将原希腊语中的“agape”(基督之爱)和“caritasor”(仁慈之爱)直译成通俗化的“love”。廷代尔的这一举措(  )

A.意在构建新的宗教体系B.促进了民众精神的自由C.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D.洋溢着人文主义的光芒

7.

工业革命的技术发明极为平常,其技术要求绝不会超过木匠、磨坊制作匠和领匠的创造能力:如飞梭、珍妮纺纱机。即使从科技上看来最为复杂的机器(1784年瓦特发明的旋转式蒸汽机),其所需的物理水平也不会超过此前大半个世纪已经达到的程度。 这一论述强调了工业革命的发明成果(  )

A.得益于工匠坚实的技术和经验的积累B.具有实验观察和科学基础C.促进西欧资本主义大机器的生产发展D.首先发生于纺织业的必然

8.

明治维新时期,日本政府颁布了第一部基于近代立宪主义而制定的宪法。下表为该宪法的部分条文。这可用于说明当时日本(  )

第一条

大日本帝国,由万世一系之天皇统治之

第三条

天皇神圣不可侵犯

第四条

天皇为国家元首,总揽统治权,依本宪法规定实行之

第七条

天皇召集帝国议会,命其开会、闭会、停会及解散众议院

第八条

天皇……于帝国议会闭会期间,可发布代法律之敕令

A.与英国政体的形式存在本质性区别B.政治转型具有浓厚专制色彩C.天皇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政治工具D.明治维新基本脱离日本国情

9.

马克思说: 机器代替了手工劳动,但是使一部分工人回到野蛮的劳动,并使另一部分工人变成机器……劳动为富人生产了奇迹般的东西,但是为工人生产了赤贫。 这说明(  )

A.工业革命后劳动力竞争加剧B.工业革命使得社会构成复杂C.工业革命促使阶级矛盾激化D.工人阶级缺乏武装斗争意识

10.

巴黎公社废除了资本主义国家的官僚机构,对所有公职人员实行全面的普选制和撤换制。公社将逃亡资本家的工厂交给工人协作社接管,由工人直接参加企业管理。此外,公社还将土地归还农民,免除农民的战争负担。由此可知,巴黎公社(  )

A.意在构建工农联合政府B.开辟了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纪元C.属于新型无产阶级政权D.践行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理论原则

11.

下图描绘了19世纪80年代的某一国际会议上,德国首相俾斯麦拿着刀正在为与会各国领导人分割桌子上写着“AFRIQUE”的蛋糕。该会议的召开(  )
202405122121089800

A.消除了列强殖民扩张的矛盾B.加速了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形成C.巩固了列强瓜分非洲的成果D.保障了自由贸易原则的贯彻落实

12.

英国首任印度总督黑斯廷斯在治期,不仅组织人力绘制印度地图,还大力支持学者对印度文化进行研究。如:将印度文化经典《摩奴法典》《薄伽梵歌》等翻译成英语;组建 亚洲学会 和创办《亚洲研究》,以专门研究印度、波斯和阿拉伯国家的历史文化。黑斯廷斯这些举措(  )

A.重构了印度社会的文明B.旨在扩大对印度的殖民文化渗透C.服务于殖民统治的需要D.缓和了英国与印度间的文化冲突

13.

19世纪70年代,艾哈迈德在苏丹宣讲《古兰经》教义,谴责富人、官吏和外国侵略者的贪婪、残暴,并提出要把“《古兰经》和先知的圣训作为社会的指导原则 。1881年,艾哈迈德宣布自己是 众所期待的马赫迪(救世主)”,号召人民起来与殖民者作斗争。这反映出苏丹独立运动(  )

A.阻止了苏丹的殖民化进程B.源于宗教信仰的矛盾C.承担了反帝反封建的使命D.具有一定本土化色彩

14.

英国学者罗素曾指出一战持续发展是由于以下因素:俄国渴望占有君士坦丁堡;德国在控制土耳其后,还渴望扩展到巴格达和波斯湾;关于波兰的独立问题,虽然德国希望波兰享有自治权,但是俄国却并不希望如此。罗素的这一言论(  )

A.体现了民族主义是一战持续的重要诱因B.反映了一战的帝国主义性质C.表明德国和俄国矛盾是一战的主要矛盾D.旨在强调列强矛盾难以调和

15.

1917年,北洋政府决定加入协约国一方参战。北洋政府没有派军队直接参战,而是派遣约14万名中国劳工奔赴战场。中国劳工在战场从事着清理战场、修铁路、挖战壕等繁重的工作。中国能成为战胜国,他们功不可没。下列对 北洋政府参战 解读正确的是(  )

A.意在收回部分国家主权B.反映了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的加剧C.折射出北洋政府的腐朽D.体现了中国人民为了支持正义而战

16.

20世纪20年代初期,随着经济形势的逐渐恶化和生活必需品的日益缺乏,彼得格勒、莫斯科等城市爆发了诸多工人罢工和抗议游行。与此同时,占苏俄总人口80%的农民,也因新的经济困难逐渐失去了对扩大生产的兴趣。为此苏维埃政府(  )

A.实施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推行了新经济政策C.掀起了农业集体化运动D.开展了 一五 计划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种姓制度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等级制度,在古印度时期被称为 瓦尔纳 制度。诞生于公元前两千年中叶,从中亚、西亚经由印度西北部的山口,陆续向印度河中游一代涌入,征服了当地的达罗毗荼人。入侵者是白种人,白种人为维护自身的高贵地位,加大对征服者的控制,对各种姓的权利进行严格的划分。从法律地位上来看,婆罗门的法律地位最高;在债券债务方面,各种姓在借贷利率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别;在婚姻家庭方面严格限制不同种族进行通婚。古印度是一个政教合一的国家,国家推行宗教典籍,不仅能够对人们思想进行控制,也巩固了种姓制度的地位。

——摘编自吴颖铭《古印度种姓制度的研究》

材料二
西欧封建等级制度是在罗马帝国废墟的基础上,罗马文明与日耳曼文明相碰撞、相融合的产物。在征服罗马帝国过程中,日耳曼人社会产生了两极分化。随着西欧封建制度的确立与发展,到11世纪时,学者扎克·得·维特里就欧洲社会的等级做了形象的说明:僧侣是人的眼睛,因为他们能看到并给人们指示安全的道路;贵族是手臂,负责捍卫社会实施正义、保卫王国;平民是人体的下部,负责负担人体的上部分并为之服务。这种等级的划分不仅是由各等级在社会中的政治、经济地位决定的,而且也是自然经济条件下社会大分工的产物。中世纪的经院哲学家托马斯·阿奎那等人给它披上了一层神圣的外衣,认为整个宇宙秩序是上帝按等级体系进行安排的,人中间因才智差异而形成等级,杰出者治人,愚昧者治于人。总之, 等级是以社会划分为阶级作为前提的,等级是阶级差别的一种形式 。西欧中世纪的等级制是封建主集团维护其政治、经济特权的结果。

——摘编自朱伟奇《中世纪西欧的封建等级制度及其成因》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世纪西欧封建等级制度形成的原因。(6分)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印度种姓制度与中世纪西欧等级制度共同的优缺点。(4分)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在整个18世纪,欧洲社会发生了极其深刻的变化:科学方面,人类理论知识实现巨大飞跃, 知识就是力量 渐成世人的普遍心态;同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也使各个阶层都以物质利益为对象而进行生活和生产。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卢梭发出了与众不同的声音,提出了自己的教育观。在卢梭看来,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人本身,要培养人本身而不是一个社会角色,就必须根据儿童各自不同的生理心理特点,对儿童进行符合其自身特点的自然教育,决不能不顾个性,只求共性。此外,他还认为人拥有一个先天的善良本性,但因后天社会环境的影响,这一善良本性逐渐被 污染 ,因此要尽可能杜绝外力对儿童的影响,不让任何外在的情感和观念得以传播,以影响儿童的自然成长。
材料二
马克思认为教育应当首先是人的教育,而非 角色 教育;需要培养的不是 自然人 ,而是 社会人 。他还指出人不拥有任何超越历史和时代的先验本性,其本质是 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因此,理想教育场所的选择应自觉地融入现实社会,作为社会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而存在。此外,他还强调合乎人的生理和心理发展规律仅仅是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一个前提,而不是根本,更不是全部。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赵义良《论马克思对卢梭教育思想的继承与超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卢梭教育观形成的时代背景。(4分)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马克思对卢梭教育思想的继承和超越。(8分)

1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当西班牙的冒险家们侵占土地和发现金银矿山后,王室就宣布都应归其所有。葡萄牙殖民者在巴西发现金刚石矿后,就把它归为国王所有。葡萄牙人早已在西非捕捉和贩卖黑奴而臭名昭著,而西班牙人也不甘落后,积极地扮演这种角色。印度人在谈到葡萄牙侵略者时说: 幸而葡萄牙人同狮虎一样少,否则他们会消灭整个人类。 葡萄牙从欧洲运来能大量生产的工业品高价卖给当地居民,然后强制用低价购买当地的贵重物品运回欧洲,从中获得数倍至数十倍的高额利润。西班牙则在本土和殖民地建立一整套机构,加强对殖民地的控制;还设立天主教会加强对殖民地人民的精神奴役;他们建立大地产和种植园或开办矿山,强制印第安人和黑人耕种土地和开采矿石,对他们进行残酷的剥削。

——摘编自今日头条《西班牙、葡萄牙殖民帝国的统治政策及其殖民掠夺》

材料二
1885年,印度国大党成立,英国把印度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送到英国受教育,再送回印度服务,这些知识分子同资产阶级基本上都醒悟了,要求参政议政。1908年孟买工人总罢工,表明印度反英斗争进入新高潮,标志着印度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1882年英国入侵埃及,埃及青年军官阿拉比领导军民保卫亚历山大港、开罗,后遭失败。1881~1893年苏丹马赫迪反英大起义,杀英殖民头子戈登,起义失败后苏丹沦为英殖民地。20世纪初,章太炎联合亚洲部分国家,成立 亚洲和亲会 ,其中章程规定: 在亚洲各国中,如有一国爆发革命,其它会员国应竭尽全力给予直接或间接的帮助

——摘编自王庆民《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民族运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葡萄牙和西班牙早期殖民扩张的异同点。(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非民族反殖民斗争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影响。(6分)

三、开放性试题

2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列强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建立了维护战胜国列强利益和维持战后新秩序的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虽然它是一个掠夺性分赃体系,但在当时的国际形势下和一战后的一段时间里,其某些积极因素,对当时及后来的国际关系发展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摘编自韦永生《浅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并予以阐述。(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的观点,持论有据,阐述充分,表述清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