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浙江省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高二第二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21+4)【选择性必修二三】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期中考试 适用省份:浙江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25 浏览数:224

一、单选题

1.

世界各地的民居因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历史文化等因素而各具特色。以下选项属于该地区古代文明成就的是 (  )

建筑材料

用黏土和芦苇混合制成的土坯建造房屋,用木材作支撑屋顶的栋梁。

布局

几户人家的房屋墙壁贴着墙壁建在一起,结构都是由前庭、前室、主室构成。

最早的太阳历   ②最早出现村落  ③最早的史诗   ④最早的文字

A.①B.①③C.①②④D.②③④

2.

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与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沿海城市上海、天津、广州等成为通商口岸,逐渐发展起资本主义工商业。近代化性质的工商业城市陆续出现、发展、壮大,吸引了大量乡村人口进城,开启了近代中国城市化的进程。下列不属于近代中国城市化开启的主要原因(  )

A.通商口岸的开放B.工业文明对中国的冲击C.重农抑商政策的废除D.洋务运动和民族资本主义的推动

3.

如图是某运河示意图,下列选项对其描述正确的是(  )

A.正式开通于18世纪B.该运河沟通了大西洋和太平洋
C.开辟了避开直布罗陀海峡的新通道D.由荷兰主持开通,是其经济和文化繁荣的重要体现

4.

以下是关于我国交通事业的建设成就。按照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①中国第一艘自行设计、建造的万吨级远洋货轮—— 东风号
②中国大陆第一条高速公路——上海沪嘉高速
③中国第一条地铁——北京地铁
④中国在海外承建的第一条高铁——土耳其的伊安高铁二期建成通车

A.③①②④B.①②③④C.①③②④D.①④②③

5.

某医学著作作者在其自序中说: 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下列关于该书的内容正确的是(  )

A.被称为中医临床百科全书B.作者提出辨证施治的原则C.记载了青蒿对疟疾的治疗作用D.提出 疠气 致病学说

6.

恩格斯说: 不论自然科学或历史的领域中,都必须从既有的事实出发 论从史出 是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下列选项中史实和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

选项

史实

结论

A

1955年,中共中央成立南方13省防治血吸虫病领导小组,之后在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取得巨大成功。

体现了中国基本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B

1965年,毛泽东指示,要求“把医疗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乡村医生大量涌现。

体现了国家对农村医疗卫生的财政投入增大。

C

20世纪70年代中期,我国制定了《全国计划免疫工作条例》。使儿童获得对结核、脊髓灰质炎、百日咳等疾病的免疫。

体现了中国大力推进医疗保障体系建设。

D

2023年,河南省直医疗机构接入河南省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借助互联网,民众可以逐步实现居家诊疗、看病购药等需求。

体现医疗卫生机构职能的转变。

7.

2013年6月习近平在全国组织会议上讲话: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选贤任能,始终把选人用人作为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的关键性、根本性问题来抓。治国之要,首在用人。 也就是古人说的: 尚贤者,政之本也。 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 崇德尚贤思想有其深刻的历史渊源,以下的古代用人思想中能够为当今社会提供借鉴的是(  )
①尊贤使能,俊杰在位 ②任人唯亲,举贤避亲
明德 敬德 ④贤者举而上之,以官长

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8.

公元8世纪前后,东亚国家对中国文化的大规模移植与受容,将东亚国家与中国在语言文字(汉字)思想意识、社会组织(律令制度)物质文明(科学技术)上联成一气,形成一个以中国为文化源的有序结构系统。以下能论证该观点的史实有(  )
①韩国首尔景福宫的结构和样式是中国皇宫的翻版,建筑颜色为金黄色,匾额上写有汉字
②隋唐以后,朝鲜、日本等国的各级学校把儒家经典作为教科书,儒学成为官学
③瑞典首都的中国宫,宫顶仿中国宫殿,宫门两侧边框刻有中国式图案
④日本法隆寺建筑深受中国南北朝建筑风格的影响

A.①④B.②④C.①③D.③④

9.

世界各个地域早期人类社会是人类多样文化的源头。在中华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同时,世界其他地区也形成和发展起多姿多彩的地域文化。以下文化表现与如图标注的文明地点对应正确的是(  )

A.①崇拜自然神,知道 的概念,创制出20进制B.②修建了卡尔纳克神庙,古罗马的儒略历吸收了此处历法
C.③伊本·穆萨的《积分和方程计算法》把几何学发展为独立学科D.④史诗《吉尔伽美什》和《摩诃婆罗多》在古代印度文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10.

世界上不同宗教的建筑有着不同的风格,或庄严雄伟、或精美华丽、或与自然的风景融合,或具有浓郁的本土特色。观察图片,下列项对应图片的描述正确的是(  )

A.①中国云冈石窟—佛教本土化的体现B.②桑奇大塔—印度教建筑的代表C.③羽蛇神金字塔—印加人对自然神崇拜D.④哥特式教堂—俄罗斯东正教的象征

11.

13世纪以来,神迹剧开始在欧洲部分地区上演,部分剧目被译成各种现代语言,并且离开了教堂,在教会庭院或大街上演出。僧侣后来不再掌管戏剧演出,而转由世俗人士主持,可能是由教会组织转递给了非宗教行会。剧情多是圣徒的生活、道德故事,以及最重要的《圣经》故事,而《圣经》故事大都由手工业行会负责演出,它们往往将基督徒的虔诚和粗鄙的幽默感结合起来,从而吸引了众多的观众。神迹剧这一类戏剧(  )

A.彰显了骑士阶层的道德和理想B.维护了基督教会的神权统治C.展现了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D.表达了资产阶级的利益追求

12.

公元前2千纪初起,以印欧人为主体的游牧部落陆续进入西起欧洲、东到印度的广大地区,整个迁徙过程延续数百年甚至上千年,对整个亚欧大陆区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其带来的影响不包括(  )
①进入巴尔干地区的印欧人与当地居民融合形成的新人群所创造的文明成为西方文明的源头
②波斯帝国统治下,西亚和北非文明区域被统一起来
③公元前14世纪,赫梯帝国进入鼎盛时期,疆域横跨亚、非、欧洲
④雅利安人从恒河流域推进到印度河流域,创立了种姓制度和佛教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13.

近代欧洲人的殖民扩张改变了美洲和大洋洲的人口结构,造成非洲人口的严重损失,驱动亚洲劳工的大量迁移,关于近代殖民活动与人口迁移,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为弥补劳动力不足,殖民者掳掠黑人贩卖到非洲作为奴隶B.在美国,华工是中央太平洋铁路工地的主要劳动力
C.各个族群共同生活在大洋洲,形成了欧洲文化主导融合多种文化因素的新的文化D.在海地等西印度群岛国家,混血人种成为最大族群

14.

经济全球化改变着全球劳动力的市场结构,大约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全球劳动力的流动呈现出新的趋势,移民中的 知识精英 在跨国公司的国际业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关于这种变化出现的原因,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贸易、公共服务等行业就业机会增加B.发达国家的留学生发挥重要作用C.新兴产业的发展和发达国家的产业升级D.亚洲新兴工业国家和地区吸引了许多移民

15.

1658年,伦敦《政治快报》上刊登了一则茶叶广告,称饮茶可以改善体质,这是英国最早的关于茶的记载。1669年,英国政府授权英国东印度公司专营茶叶贸易,从中国大量进口茶叶到欧洲市场。1786年,一名法国人到英国旅行时注意到:即使是贫困百姓家,也能和富裕人家一样,一天喝两次茶。据此推断,出现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国的茶文化开始引入欧洲B.英国已经完成了工业革命C.世界贸易的迅速发展D.工人生活水平的提高

16.

如表是关于蜀身毒道的一些记载。据此可以推断(  )

出处

记载

《汉书·张骞传》

臣在大夏时,见邛竹杖、蜀布,问安得此,大夏国人曰:“吾贾人往市之身毒国。身毒国在大夏东南可数千里。其俗土著,与大夏同,而卑湿暑热。其民乘象以战,其国临大水焉。

吕思勉《中国通史》

当时汉朝蜀物入印度所走的路,当系今经自四川经西康、云南入缅甸的路。

A.张骞曾经到达过印度B.汉与古印度在张骞出使西域前就有交流C.汉朝时期与古印度交流频繁D.中国的商品受到古印度上层人士的喜爱

17.

元宪宗元年(1251年),蒙哥即位时,在波斯境内,尚有两个国家保持独立:一是立国于马三德兰地区(今伊朗北部马赞德兰省)的木刺夷国:一是建都巴格达的黑衣大食王国(报达国),其西还有叙利亚国。此三国彼此不相声援,地位孤立。其中木刺夷人屡劫蒙古商旅。蒙哥大汗为了维护蒙古汗国的权益,决定远征波斯,以图在该地建立一个统一的政权。该材料反映了蒙古西征(  )

A.以复仇为由,蒙古军直抵黑海北岸B.经草原丝绸之路,打到多瑙河流域C.促进了不同地区商贸交往D.以西亚地区为目标,攻占巴格达

18.

对如图所示战争影响理解正确的是(  )

A.战后建立凡尔赛—华盛顿体系B.推动资本主义殖民体系最终建立C.欧洲的政治文化得以重构D.近代国际法得以确立

19.

李光耀在《经济腾飞路——李光耀回忆录》中写道: 没有所谓的亚洲模式,但是东亚儒家社会同西方自由放任的社会,有着根本的差异。儒家社会相信个人脱离不了家庭、大家庭、朋友以至整个社会,而政府不可能也不应该取代家庭所扮演的角色。 以下最符合题意的是(  )

A.亚洲模式本质上没有吸引力B.儒家文化助力新加坡的发展C.西方自由放任模式存在弊端D.家庭凝聚力稳定社会秩序

20.

萨尔曼·鲁西迪,英国著名 魔幻写实主义 作家,被称为后毛姆时代最伟大的殖民文学教父。由于多元文化的背景使他具有独特的视角,在世界文学、艺术等发展历史上,诞生过许多关于殖民主义的优秀文艺作品,以下关于殖民主义(体系)描述正确的是(  )

A.1919年,第一次泛非会议的召开,体现了非洲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自治的强烈愿望B.殖民者的入侵,改变了殖民地的人口结构,形成了新的族群,发展了新的文化
C.二战后,面对阿尔及利亚人民的武装斗争,英国首相丘吉尔不得不签署协议,承认其独立D.殖民体系的瓦解直接促成了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21.

距今8000年前兴隆洼遗址在二十世纪80年代发现于内蒙古赤峰敖汉旗,由于具备了 全面发掘、保存最完整、年代最久 这三个条件,故考古学家称之为 华夏第一村 。2021年入选全国 百年百大考古发现 。2000年发现于浙江浦江的上山遗址距今11400多年,根据其年代、定居及与稻作农业起源的研究,被专家认定为中国最早的村落,号称 中国远古第一村 。2021年也被评为 百年百大考古发现 。随着考古的深入,最新的 中国远古第一村 可能出现于距今15000年左右的山东淄博赵家徐姚遗址。对以上的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史学研究应该以时间的久远作为事实结论B.学者需借助考古发现及科学研究等认定事实
C.唯有考古发掘才能完全认识历史的真相D.历史研究应以权威人士的认知为主要依据

二、材料阅读

2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城市化发展进程曲线(1700—1959年)

202405122127369774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作为南北交通大动脉的津浦铁路一直是重点投资对象。20世纪60年代,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后,将津浦铁路和沪宁铁路连接在一起,才有了现在的京沪铁路。20世纪90年代以来,京沪铁路多次提速。同时,还进行了电气化改造,科技含量明显提高。在 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方针的指导下,中国高铁技术迅速发展。2011年,京沪高铁全线建成通车,大大减轻了京沪铁路的客运压力。

——摘编自金士宣、徐文述《中国铁路发展史(1876—2011)》

(1)根据材料一,指出英国城市化进程中,在①、②、③、④四个不同阶段的发展特点。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推动英国城市化发展进程的主要经济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新中国交通快速发展的原因。

2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毛泽东是一位博览群书、好学勤思、博古通今、学贯中西的伟人,历来重视、研究和传承包括中医药学在内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遗产。早在1913年,毛泽东就曾在《讲录堂》笔记中写道: 医道中西,各有所长。中言气脉,西言实验。然言气脉者,理太微妙,常人难识,故常失之虚。言实验者,求专质而气则离矣,故常失其本,则二者又各有所偏矣。 这说明,青年时代的毛泽东便对中西医学进行比较研究,认识到中西医学各有所长,各有所偏,医理各有特点等。这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毛泽东对中西医学方面的最早论述。

——摘自侯俊智主编的《博览群书的毛泽东》

请简要评析毛泽东 医道中西,各有所长 之观点。

24.

自古以来,人类在不断迁徙中求生存、谋发展,并在迁徙过程中伴随着商路的开辟、战争的交锋,在这个过程中,为不同文化的碰撞、交流乃至重构提供了契机。
材料一
公元3—6世纪,随着东方匈奴人的不断南迁,各支日耳曼人纷纷涌入罗马帝国,其中许多还建立了自己的国家。昔日繁荣的罗马帝国一去不复返了。在古典文明的废墟上,形成了一种以基督教文化为载体的、包容希腊罗马古典文化与东方各民族文化的世界性的、适应时代需求的新文化。……居住在北部和西北部的、大多处于原始部落阶段的匈奴、氏、鲜卑等游牧民族,纷纷南迁至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内迁各族相继经起兵反晋,建立割据政权,历史上称为 五胡十六国 。与西欧不同,内徙中原的北方诸族,历来仰慕汉族礼仪文化,并进行了全面深入学习。

——摘自刘爱兰《民族大迁徙对中西文化发展的影响》

材料二
二十七部首分东西二路,而公举一大酋总摄之,匪惟不世及,且不四载即受代,一变古今官家之局,而人心翕然,可不谓公乎!议事听讼,选官举贤,皆自下始,众可可之,众否否之,众好好之,众恶恶之,三占从二、舍独徇同,即在下预议之人亦先由公举,可不谓周乎!

——魏源《海国图志·外大西洋墨利加洲总叙》

材料三
2023年度 茶之道 国际峰会于5月21日在北京顺利召开,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执行主席致辞,强调中国茶文化蕴含着博大精深的智慧,承载着中华民族深厚的历史底蕴,在数千年的历史演变发展下,已经成为中国文化传播交流的重要名片,是中国与世界各国沟通的纽带和桥梁,为促进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融合作出了重要贡献。

——摘编自《新华网》

(1)根据材料一,分别概括西欧日耳曼人与中国北方诸族的文化特点,并结合所学分析该时期游牧民族迁徙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魏源所赞许的美国文化产生的直接推动因素,并概括其具体表现。
(3)根据材料三,概括茶文化传播的意义。结合所学知识,请分别指出日本和英国在中国茶文化基础上创造出的新的茶文化。

三、开放性试题

2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阶段

时期

西学东渐简况

第一阶段

18401894

一批爱国者从战争中惊醒,他们提倡师夷,是对当时人们普遍存在的天朝大国心理的大胆挑战。60年代后,夷人的长技被提升西学,并借助体用,将中西学纳入统一体内,以培养外语、军事、科技人才为目标的新式学堂增多,西式学堂逐渐被人们所接受。

第二阶段

18941915

维新派不仅将人们对西学的认识,由西艺推进到了西政,而且第一次打破了隆中抑西的传统文化价值观,为西学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开辟了道路。如果说维新派对封建主义抱有幻想的话,革命派就更为进步,彻底与封建主义决裂了。但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探索又失败了。

第三阶段

19151921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国内在思想领域掀起了一场思想启蒙运动。前期,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民主制度与资产阶级的自然与社会科学。五四运动后,同样诞生于西方的学说在中国广泛传播开来,中国人终于从西方学习中找到了改造自己国家的方法。

——据葛兆光《中国思想史》等整理

结合上述材料,提取一个主题,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知识予以阐释。(要求:主题明确,阐释充分,逻辑清晰,结构完整,表述成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