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浙江省台州市山海协作体期中联考高二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21+4)【选择性必修二三】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期中考试 适用省份:浙江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25 浏览数:230

一、单选题

1.

源远流长的中医药学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成就斐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黄帝内经》奠定中医临床学基础B.《千金方》被誉为 东方药学巨典
C.《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政府颁布的药典D.《伤寒杂病论》记载青蒿素对疟疾的治疗作用

2.

我国先民很早就开始了对 形象的塑造,如内蒙古三星他拉出土的圆雕玉龙、浙江良渚出土的龙首纹环、河南二里头出土的绿松石龙形器等。它们的形态存在较大差异,但都具备了 形象的基本元素。这反映了(  )

A.原始先民的华夏认同B.中华文化的多元一体C.奴隶社会的精神诉求D.手工技艺的高超精湛

3.

下面是《世界古代主要文明示意图》(局部)下列选项中,属于②处的人类创造的文明成(  )

A.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太阳历B.创作了史诗《吉尔伽美什》C.率先掌握了冶铁技术D.发明了“0”在内的十个数字符号

4.

如表是某学生探究历史主题活动时整理的框架表。据此判断该学生研究的主题可能是(  )

阿拉伯人翻译并保存了大量古希腊罗马典籍

中国的四大发明推动了欧洲的社会转型

A.欧洲文化的思想源泉B.中古世界的文化交流C.世界法制文明的发展D.近代整体世界的形成

5.

史书是记录人类文明发展历程的重要载体。某史书在深入调查各族人民文化和历史的基础上撰写而成,探究了希腊人和异族人以及异族人之间纷争的起因和过程,被公认为西方史学史上第一部叙事体历史巨著。关于该史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以希腊神话诸神为故事主角B.其作者首创了 历史 一词C.代表了古罗马史学的最高成就D.描绘了伯罗奔尼撒战争的场景

6.

辉煌属于古希腊,伟大属于古罗马 。古罗马文明是西方古典文明发展的又一个高峰,从而也被视为西方文明的重要起源之一。如表所列古代罗马文明成就,符合实际的是(  )

文史成就

《伊戈尔远征记》是古罗马最杰出的文学作品

建筑遗产

大竞技场是至今唯一保存完整的罗马帝国时期的建筑物

天文历法

吸收古埃及历法成就的儒略历后经修订成为世界通用公历

公共设施

重视城镇管道建设,把修建饮水道、下水道当作重要工程

A.①②B.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7.

公元前1500年左右,雅利安人进入南亚次大陆,印度社会进入 吠陀时代 ,以下不属于这一时期的成就是(  )

A.国家形成B.种姓制度C.婆罗门教D.印度教

8.

世界上不同宗教的建筑有着不同的风格,或庄严雄伟、或精美华丽、或与自然的风景融合,或具有浓郁的本土特色。观察图片,下列项对应图片的描述正确的是(  )

A.①中国云冈石窟—佛教本土化的体现B.②桑奇大塔—印度教建筑的代表C.③羽蛇神金字塔—印加人对自然神崇拜D.④哥特式教堂—俄罗斯东正教的象征

9.

从公元前2千纪初开始,由于种种原因,印欧人开始了史诗般的大迁徙。之所以被称为 史诗般的大迁徙 ,是因为这次迁徙活动(  )

A.采用了马拉战车的先进工具B.促成了贵霜帝国的形成发展C.促成了许多文化区域形成D.推动了世界早期农业的出现

10.

在近代欧洲的对外殖民侵略中,文化侵略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英国在将印度变为殖民地的过程中,大力把英国的制度和思想方式介绍到印度,并致力于消除他们所认为的宗教迷信和社会弊端。这些对印度的社会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下列项中,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基督教全面流行B.种姓制度的影响消失C.印度传统文化受到冲击D.传统生活方式彻底瓦解

11.

导致欧洲版图发生以下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拿破仑战争的后果B.第一次世界大战C.近代殖民体系的形成D.第二次世界大战

12.

1910年末到1911年初,当东北鼠疫肆虐之时,颇有影响的《大公报》及时发布各地疫情患病和死亡人数,刊登了天津官医院的《预防鼠疫方法》,还开设专栏介绍防疫知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报刊宣传(  )

A.促成基本医疗卫生体系建立B.促进民众公共卫生意识增强C.成功控制疫情的暴发和扩散D.标志对疫情的专业研究开启

13.

每个国家都有一些重要节日,新加坡的节日有:西历元旦、农历新年、耶稣受难日、劳动节、卫塞节、开斋节、国庆日、哈芝节、屠妖节、圣诞节等。这反映了新加坡(  )

A.多元文化和谐共处的特点B.努力创造一种现代东方文化C.成为亚洲东部新兴经济体D.是以欧洲文化为主流的国家

14.

如表中历史名词的叙述,合理的是(  )

A

缪斯宫

古文明遗址中保存最完整、规模宏大、书籍最齐全的图书馆

B

京师大学堂

创办于洋务运动中,是中国教育近代化的标志

C

故宫博物院

是世界上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博物馆

D

《世界遗产公约》

确定了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三种类型

15.

1964年的《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规定:古迹保护与修复目的旨在保存和展示古迹的美学与历史价值,并以尊重原始材料和确凿文献为依据。一旦出现臆测,必须立即予以停止。这一规定强调对古迹保护与修复应(  )

A.以全面模拟复原为目标B.以真实性为第一要义C.尽量挖掘历史文化价值D.以主观性为研究依据

16.

汉志商道是公元5—7世纪时期古代阿拉伯西部沿海地区的一条著名商道。自东方从海路远道而来的商品沿汉志商道转运到巴勒斯坦和叙利亚,再进入欧洲。这一时期的阿拉伯人学会了使用更先进的武器和盔甲,学会了写字,创造字符,开始书写自己的语言。据此,汉志商道的发展(  )
①推动独特的阿拉伯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②成为沟通古代东西方商路的重要补充
③扩展了东西方之间的物质和文化交流
④有利于阿拉伯帝国对印度北部地区的征服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7.

9世纪朝鲜人崔致远留下这样脍炙人口的诗句:上国羁栖久,多惭万里人。古代朝鲜在吸收中华文化的基础上发展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以下关于古代朝鲜史实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大约4世纪以后,佛教经中国传入朝鲜 ②《高丽史》是朝鲜半岛现存最早的史书
③7世纪朝鲜人民修建观测天象的瞻星台 ④汉字基础上创造了本国文字——谚文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8.

窝阔台统治的时期是蒙古族蓬勃发展的上升时期,金国的灭亡使窝阔台解除了西征的后顾之忧。1235年,窝阔台召集诸王大会,决定征讨钦察、斡罗斯等国,命各支宗室均以长子统帅出征军。 这次西征(  )

A.蒙古其他统治区形成四大汗国B.灭掉花剌子模国并直抵黑海北岸C.以西亚地区为目标并攻占巴格达D.打到今德国和巴尔干半岛

19.

马克思在《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中写道:“……粉碎了封建制度的基础,割去了长在这个基础上的封建头脑……而他在法国境外则到处根据需要清除各种封建的形式,为的是要给法国资产阶级社会在欧洲大陆上创造一个符合时代要求的适当环境。 可见,拿破仑战争(  )

A.推翻了各国封建专制制度B.传播了资产阶级启蒙思想C.推动了法国经济迅速发展D.推动了世界民主法制发展

20.

二战后,埃及、肯尼亚、坦桑尼亚等国虽使用英语或法语,但都规定以本土语言为官方语言;新加坡、韩国等有着儒家文化背景的国家,重视发扬宽容和谐、吃苦耐劳和社会为先等精神,同时也注意吸收西方文化精华。这些现象说明二战后(  )

A.西方国家的优势地位得到加强B.全球化和多样性的协调统一C.第三世界崛起改变了世界格局D.全球化促使各国文化同质化

21.

2023年3月28日,浙江温州朔门古港遗址从众多项目中脱颖而出,入选 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朔门古港遗址包括码头、航船、航线、航标塔、城市、窑业等,是海上丝绸之路相关遗迹中要素完备的港口遗址。它的发现,填补了海上丝绸之路港口类遗产的空白,为我国海上丝绸之路申遗增添了一个典型样本。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A.遗址直接证实了温州是宋朝对外交往的主要港口的事实B.遗址考古价值需要得到历史文献的佐证才能被恰当阐释
C.海上丝绸之路须借由考古实物才能组成证据链加以验证D.遗址发现是一种证据,为 一带一路 建设提供历史注脚

二、材料阅读

2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先秦时期是古代中国民族精神构建的时代。《礼记·礼运》语谓: 故圣人耐(能)以天下为一家,以中国为一人者,非意之也。 《周易·乾卦·象传》语谓: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这是人们从天象而感悟人道,认为人应当像自然的运行那样生生不息,不断前进。《礼记·中庸》所谓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这种精神,在先秦时期常常被称为 中和 和合 。宋儒在学术上坚持求新,张载认为 学贵心悟,守旧无功 。当然理学家也会把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道德情操等熔铸其中。这显示了中华文化的包容与创新的民族特色。

——摘编自郑师渠、史革新《历史视野下的中华民族精神》

材料二
作为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之一,饮茶在古代中国是非常普遍的。中华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但包含物质文化层面,还包含深厚的精神文明层次。唐代茶圣陆羽的茶经在历史上吹响了中华茶文化的号角。从此茶的精神渗透了宫廷和社会,深入中国的诗词、绘画、书法、宗教、医学。唐宋时期,中国的文化在世界上是处于领先地位的。周边国家大量的僧侣和留学生来中国学习文化的同时,也将茶的种植方式传播到了各自的国家和地区。譬如朝鲜和日本,茶文化传到这些国家后便与本国的文化相融合,催生出了具有本土特色的茶文化。……新航路开辟后,西方国家在海外的殖民贸易在本质上是以国家组织的形式对落后地区的资源掠夺,但客观上却促进了中国的茶文化在这些国家和地区传播。

——吉峰《论中国茶文化传播的方式与渠道》

(1)根据材料一,概括先秦时期所构建的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结合所学知识,以宋明理学为例,说明中华文化的 包容与创新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阐述茶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概括新航路开辟前中国茶文化传播的特点,分别指出日本和英国在中国茶文化基础上创造出的新的茶文化。

2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如果我们从马其顿转向更广阔的世界就会发现,以利他主义或哲学的目的来混融文化绝非亚历山大的意图,但是他行动的结果却造成了文化的混融。在帝国的不同地区,这种混融的程度是有区别的。……在马其顿的领导之下,城邦国家仍然以自我的方式继续着……有些城市非常繁荣,尤其是帕加马,发展了堪与亚历山大里亚媲美的文学和艺术。

——理查德·斯敦曼《亚历山大大帝》(1997)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希腊化时代的文化。

24.

中华文化在交流传播中融合新因素,不断丰富自身内涵,同时推动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古时期是东西方古代文明融汇内容最为多彩、成果最为丰富、影响最为强烈的时期。因为阿拉伯——唐宋元在时间上处于古希腊——罗马文化、古巴比伦文化、古印度文化、古中国文化与西方近代文化之间。阿拉伯人的经贸活动促进了古代不同地区文明的交流,而这时期的唐朝是中国封建经济鼎盛时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都城长安空前繁荣,各国使臣、商人云集,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大舞台。公元7世纪,阿拉伯帝国统治者迫切汲取先进文化,出现了世界历史上著名的翻译活动,逐渐形成 拉丁文化是西方的,中国文化是东方的,而阿拉伯文化却两者兼备 的局面。

——摘编自陈恒《文明的汇聚与传播古代世界文明之交流》

材料二
明清之际,《崇祯历书》的编纂和应用,《几何原本》的引进,以及全国大地图的测绘等标志性成果,开启了天文学、数学和地图测绘学等学科向近代科学的转变。尤其是西学重实验、重应用、重理性思维的特点,给中国知识界以深刻的启迪,开始了向经世致用思想方法的转变。而西方先进科学文化的传入,使中国知识界产生极大的震动,中国并非是世界的中心,在中国之外,世界上还存在许多国家;同时,也并非只有中华文化高明,西方科学文化也有不少地方值得中国学习。

——摘编自林延清《试论明清之际中西文化交流的分期、特点和历史作用》

材料三
在近代中国整体落后西方和政府腐败没落现实面前,中国先进知识分子自觉发扬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的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进行了艰难的探索和一系列革新运动。五四知识分子中不少人在日本、欧美留学,他们眼观世界,以开放的文化心态直视中国传统文化的不足,以西方的科学、民主、个性、自由等为思想武器对封建主义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进行猛烈抨击。在五四知识分子的开新向上的精神品格的感召下使社会获得了重新认识自我的能力,促进了国民新思维、新观念、新生活方式的传播,促进了国民性的再造和新素质的形成。

——摘编自史向军、易鹏《论五四知识分子的精神品格及其当代价值》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推动古代不同文明之间交流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之际中西文化交流的主要力量及代表人物,说明当时中西文化交流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近代前期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为救亡图存进行的革新运动,简析近代中国留学生对中国的影响。

三、开放性试题

2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492年,哥伦布到达美洲,此后,西欧国家争相在美洲进行殖民扩张和掠夺,造成印第安人大批死亡。欧洲殖民者掳掠非洲黑人,贩卖到美洲为奴。欧洲人因各种原因也大批远涉重洋,到达美洲。随着西方工业化的开展,对原材料需求以及金矿的发现,英国及欧洲其他国家的人不断来到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明清时期,中国东南沿海地区 生齿日重,地狭人稠 。郑和下西洋之后,东南沿海民众不断前往东南亚、印度洋一带谋生,这一现象被称为 下南洋 。19世纪,东南亚锡矿的开发,橡胶园的开辟,北美、澳洲、南非的金矿开采和铁路建设,南美洲种植园的拓展等,都需要大量的劳力。19世纪30年代,由英国殖民统治者组织首批印度 契约劳工 到达海外,此后,印度人大规模前往海外。1860年,清政府被迫允许列强在中国招募华工出国,形成了前往美洲及大洋洲的 苦力贸易 。19世纪末,拉美国家鼓励外国移民进入,日本地少人多,很多人为改变命运移民拉美。
人口的跨地域转移与时代背景有密切关系,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自拟主题,任举两例来谈谈你对 人口的跨地域转移 的理解。(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