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河北省张家口市高三三模历史试题(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三册)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河北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20 浏览数:366

一、单选题

1.

在湖南高庙遗址的一处夫妻并穴墓内,存放有祭祀用品玉钺、贵族妇女装饰用品玉璜、玉玦等精美玉器,应属部落首领夫妻墓。据此可知,当时该地(  )

A.处于母系氏族社会B.氏族间的联系趋于紧密C.私有财产已经出现D.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

2.

表1汉代入仕士人家庭仕宦背景列表(部分)(  )

入仕士人

父亲官职

祖父官职

曾祖官职

高祖官职

文献来源

陈平、陆贾、叔孙通、贾谊等

《史记》

贾捐之

梁国太傅

《汉书》

欧阳生

涿郡太守

《后汉书》

欧阳钟仁、欧阳地馀、欧阳政

博士

博士

博士

博士

表1所述表明汉代

A.士人政治地位提高B.朝廷选官标准发生变化C.政府用人范围扩大D.崇尚文化的氛围较浓厚

3.

唐代前期,转运仓(负责供应官民和军队粮食与军饷的仓廪)都分布在黄河流域中游,以洛阳及周围最为集中,规模和储量最为巨大。唐代中后期,江淮一带也出现重要的转运仓,转运仓布局出现由华北西部向东南移动的趋势。这一变化反映出(  )

A.社会财富向官府集中B.税赋征收依据发生变化C.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D.南方经济得到较大发展

4.

两宋时期,除了大小衙署门首或厅壁上予以公布的政令外,那些需要市民工商、四方百姓周知的刑律、法令、政策,则广泛张贴或书写于城门、市曹、驿站、邸店以至乡村村落。这说明,两宋时期(  )

A.朝廷重视基层的治理B.地方行政制度调整C.教化与法治逐步合流D.官府限制社会流动

5.

16世纪中期,明代史学家陈建以个人之力、博采群籍而成《皇明通纪》,其纪事简要,议论精确,史家推其为明代典故权舆,科考士子赖之备时务策之用,普通民众据以知本朝沿革。在嘉靖至万历中期,出现了一系列重刻本、续补、增订、改编之作。其出版发行(  )

A.推动了史学常识的普及B.体现了主流思想的异变C.彰显出活字印刷的优势D.迎合了社会市场的需求

6.

晚清时期,各地督抚大员在奏请铺设电报时,都给出了理由,如 军事和防务所必须之物 权自我操 便于商务 消息快捷 经济上可以获利 等。但也有来自官僚阶层与电报线路沿途民众的反对。这说明,当时(  )

A.近代化建设受到关注B.地方督抚势力不断扩张C.西学东渐的影响显现D.技术革新导致观念碰撞

7.

武汉三镇光复后,湖北军政府在对军队实施整治的基础上,扩充了4协军队,其干部主要来源于原来在武昌的新军,队员主要在武汉就近招募,士兵招够后,就划定武汉为4区,让他们各自担任防御的资任。其举措(  )

A.提高了革命党人的地位B.意在捍卫民主共和政体C.促进了革命形势的发展D.保证了南方政局的稳定

8.

据《(河北)满城县志略》载:县内之地宜棉,全县扎机约千余架,年产约四千余万斤,除供本地外,多数运往天津为出口货大宗。1928年,县内开设第一家工厂,手工棉织业遍及农村各地。全县年产宽布一千二百余匹,毛巾五百余打,绒袜二千六百余打,土布三十五万五千余丈。这说明,当时满城县(  )

A.工业体系逐渐完善B.商业贸易呈萎缩趋势C.经济结构发生变化D.棉纺织技术领先全国

9.

1954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通过决议指出: 中央责成马列学院设立新闻班,负责训练现有省(市)委机关报的总编辑、副总编辑、编委委员及条件与此相当的新闻通讯社的、广播电台的和出版机关的党员干部等。 该决议(  )

A.落实了 双百 方针B.践行了 一边倒 外交政策C.适应了国家建设需要D.促进了国民教育体系的完善

10.

表2 1980—1990年中国小水电国际交流与经济技术合作简况表(  )

时间

内容

1980

中国境内第一次举办国际小水电会议

1983

中国及联合国系统第一次举办国际小水电培训班

1985

中国第一部全面介绍中国小水电建设经验的英文专著向全球出版发行

1986

中国第一次主办国际小水电学术会议

1990

中国首次在境外主办国际中小水电会议

表2所述体现了

A.中国水电事业引领世界发展B.改革开放向重点领域推进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D.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大调整

11.

图1为古埃及中王国时期(公元前2040—前1786年)的斯芬克斯(神话人物)和鸟纹圣甲虫印章,图2为古埃及新王国时期(公元前1570—前1085年)的立人纹印章。这些印章(  )
202405160853015245

A.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B.承载了早期人类文明的印记C.反映了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D.凸显了法老至高无上的权威

12.

在中世纪西欧,通常情况下,每个领主在自己的领地范围内,都拥有一个或数个庄园,如 在英格兰,有的封地是由三到四个庄园,或者三个或四个村庄的土地形成的 。每个等级的领主,在其各自的领地(庄园)范围内,均拥有绝对的支配权。这表明,当时西欧(  )

A.封建王权较为软弱B.地方领主地位上升C.庄园经济自给自足D.封君封臣制度解体

13.

16世纪早期,葡萄牙人占领了印度果阿,并在那里建立了铸币厂,开始发行货币并使其在葡属印度流通。印度果阿、马六甲和东非在葡萄牙一连串战略堡垒的布局下,形成了一个成熟的三角贸易区域。这反映出,当时(  )

A.印度洋贸易的新发展B.世界贸易中心逐步发生转移C.原始积累的途径多元D.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

14.

18世纪法国出版的《百科全书》的知识系统里,出现了一些新科学,神学与宗教的影响力被大大削弱,生产和研究、技术和科学有了同样重要的地位,文艺有了独立的活动天地。这(  )

A.缘于工业革命深入发展B.进一步弘扬了人文精神C.推动文艺复兴发生转型D.有助于启蒙运动的兴起

15.

1919年4月,甘地创办了《坚持真理》,但因未经官方注册,不久停刊。后来,两位出版商分别将《青年印度》和《新生活》转给甘地编辑出版,甘地提出了 为反对强权争取权利而战 的口号,销量一度达到数万份。这可用于说明,当时印度(  )

A.资产阶级掌握了新闻舆论的导向B.民族忧患意识和独立意识萌发C.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进入高潮阶段D.民族运动具有一定的社会基础

16.

当今世界,出现了全球经济政治化与主权国家政治经济化双重发展趋势。各式各样的国际制度、规范、法律和组织层出不穷,恰似一张遍及全球各个角落的 大网 ,约束各国和各种非国家行为体的行为。可见,当今世界(  )

A.强权政治受到了有效制约B.全球治理机制亟待改革C.全球化与多极化成为潮流D.合作共赢成为世界共识

二、材料阅读

17.

户籍制度是社会治理手段之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编审人口旧例,原因生齿繁滋,恐有漏户避差之弊,是以每届五年查编造册,以备考核。今丁银既皆摊入地粮,而滋生人户,又钦遵康熙五十二年皇祖恩旨,永不加赋。则五年编审,不过沿虚文,无裨实政。况各省民谷细数,俱经该督抚于年底专折奏报,户部核实具题,付之史馆记载。是户口之岁增繁盛,俱可按籍而稽,而无籍五年一次,另行查办。嗣后编审之例,著永行停止。

——摘自《皇朝政典类纂·户役一》

(1)材料中的 户籍永停编审 发生在年间(皇帝年号)。(2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户籍制度改革的背景。(4分)
(3)补充一条这一时期社会治理的其他措施并予以说明。(6分)

三、开放性试题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表3 中国历代粮食储备制度的对比分析

时期

储备目的

储备类型

储备设施

储备制度/条例

储备管理

古代

平抑粮价;赈灾备荒;供养军队

官仓储备;民间储备

官仓:常平仓等;民间仓:义仓、社仓、预备仓等

粮食仓储制度实行中央专管制定管理条例

实行层级管理,政府机构管理官仓。民间管理民间仓

近代

平抑粮价;备荒恤贫;供养军队;辅助农村生产事业

官仓储备;民间储备;官民共储

官仓:常平仓、京仓、漕粮转运仓及营仓等;民间仓:社仓、义仓等

《义仓管理规则》《各地方建仓积谷办法大纲》《农仓业法》等

国家、省级、地方三级粮食储备管理、并且明确其法律地位

现代

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备荒备战;保护利益;稳定市场

战略储备;后备储备;周转储备

国家粮食储备库;中央直属储备粮库;国家粮食局与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

国家专项粮食储备制;米袋子省长负责制;粮食委托代储

国家粮食储备局、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和承储单位组成的垂直管理体系

——摘编自费佐兰、余志刚《中国粮食储备制度的历史变迁和发展趋势》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四、材料阅读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
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历史是资本主义发展历史的中心环节。所谓工业化历史实质上是生产力变革和革命的历史。生产力的革命引起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量变和部分质变,进而影响阶级关系和政治关系的变化。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历史分为五个时期:资本主义家庭手工业时期、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时期、资本主义大机器工业时期、资本主义工业电气化时期、资本主义工业自动化时期。这五个时期大体上和资本主义萌芽时期、资产阶级建立政权时期、资产阶级巩固政权时期、资本主义私人垄断时期和资本主义国家垄断时期相适应。这种分期法可以反映资本主义生产力变化的全部历史,也可以反映与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资产阶级、无产阶级状况的变化。马克思在研究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规律时,采用的就是这种分期法。只不过它没有包括后两个时期,列宁研究俄国资本主义的历史时,也是以资本主义家庭手工业、工场手工业和大机器工业的历史为基础进行具体分析的。资本主义进入电气化时期,列宁又详细地论述了电气化与垄断资本主义的关系,以及电气化与建设共产主义的关系。

——摘编自文暖根《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历史分期问题刍议》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的主要动力。(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4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马克思、列宁对资本主义工业化历史分期问题的认识。(4分)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把干部管理制度建设作为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任务,为实现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战略目标提供坚实的组织制度保障和干部队伍支撑。

表4

时段

主题

主要举措

19241927

干部管理制度的艰苦探索和革命实践

开展适应于革命的组织与训练

19271937

苏维埃更需要特别去做提拔与训练干部的工作

19371945

确立并实行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

19451949

大批吸收选拔、集中调配使用干部

19491978

干部管理制度的初步确立和曲折发展

制定实施干部吸收、培养和监督等管理制度,确立分部分级管理干部的体制

19781993

干部管理制度的恢复建设和改革探索

恢复和改革科学技术干部管理制度,重建和改革干部管理体制,探索试行国家公务员制度

19932012

干部管理制度的分类改革和规范提升

公务员制度的确立推行和规范完备,分类推进事业单位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改革和完善国有企业领导管理制度

20122021

干部管理制度的深化改革和优化完善

完善干部管理制度体系,加强和改进干部管理工作,优化党对干部管理工作的领导体制

——摘编自苗月霞《中国共产党的干部管理制度:回顾与展望》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干部管理制度建设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共产党干部管理制度建设的意义。(8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