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必修三册+选修一三四)【人教版】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陕西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17 浏览数:336

一、单选题

1.

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将勇力崇拜与 阶层道德属性相结合,形成了 勇士 壮士 等对英雄的称谓;刘邦在《大风歌》中提出了效命忠顺的 猛士 英雄形象。这一变化反映了(  )

A.人才需求文武兼备B.儒家思想成为主流C.英雄观念根深蒂固D.社会政治发生变动

2.

中国传统礼仪强调避讳,到东晋时,世家大族琅琊王氏 世奉五斗米道 ,王羲之、王献之、王靖之祖孙父子三代名字中都有天师道徒的标志 字,不重家讳。除此之外,带有宗教性质的 菩萨 等,也逐渐成为起名的热字。这一现象(  )

A.受到世家大族示范的影响B.证明道教的社会基础广泛C.反映出正统观念受到冲击D.体现佛教后来居上的趋势

3.

北宋开封的街道较为狭促,皇帝出行,因不再 禁街 ,也失去了往日的威严,随行的侍从和官员都 杂行道中 。面对日益加剧的 侵街 现象,北宋皇帝的出行仪仗队主动减少随行人员;不强行拆除关系到基本民生的违章建筑。这表明,宋代(  )

A.传统礼制逐渐废弃B.城市管理渐趋宽松C.市民阶层力量壮大D.专制皇权受到限制

4.

西洋 是古代中国人对西部外域地理的称谓。 西洋 一词约出现在元朝,指今天的南亚或东南亚。郑和下西洋中的 西洋 实指后来的 南洋 ,即包括东非在内的印度洋等区域。明中叶以后, 西洋 则变为更远方的 泰西 西洋 概念变化反映的是(  )

A.中外交流频繁B.国人海权意识加强C.时人眼界扩大D.闭关锁国政策松动

5.

晚清时期,在中国出现了一种新颖的文学品种 理想小说 。下表为部分代表作品的情况。

作品及成书时间

作者

对未来社会的描述片段

《新中国未来记》

(1902

梁启超

1962中华民主国举行盛大的开国五十年纪念庆典。

《新纪元》

(1908

碧荷馆主人

1999年,所有沿海、沿江从前被各国恃强租借去的地方,早已一概收回。

《新中国》

(1910

陆士谔

1951年,海、陆两军,都是全球第一,国势强盛、军民一德,上下一心。

据此可知,当时的 理想小说 (  )

A.带有强烈的政治关怀B.促进了社会风俗变迁C.体现了现实主义风格D.引领先进的思想潮流

6.

就是否建立统一战线的问题,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中,规定要 彻底断绝同黄色知识分子阶层及其他类似党派的一切联系 。中共 二大 提出 民主联合战线 ,同意与中国国民党进行 党外联合 。中共 三大 决定以 党内合作 的形式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

A.找到了实现中国革命胜利的正确道路B.基于国内外革命形势变化做出了调整C.总结经验教训并在政治上走上了成熟D.能依据国情独立自主地制定方针政策

7.

1951年3月,铁道部公布了《铁路车站、列车段职工职名职掌及应具备的条件(草案)》,上海铁路管理局按照草案要求,相继修订一批旧式职名,将杂夫役、小工等改为各种员、工等;将旧社会各种 一律改称 ,并修订一些日、俄语等转译过来的职名。这一举措(  )

A.适应了社会主义工业化要求B.旨在清除帝国主义残余势力C.促进了对私营工商业的改造D.有利于塑造新型劳动者关系

8.

1992年以来出版的人物传记,按题材范围、传主的身份统计,共计26702种。此阶段传记出版除了常规的历史人物、政治人物、高企外,财经、科技、教育、文学、艺术、体育、医疗卫生等人物喷涌而出,涉及世界他国的人物题材数量极其丰富。对此解读最合理的是(  )

A.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B.中国国际影响力逐步扩大C.改革开放促进观念革新D.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9.

在古典时代,人要么匍匐在神的脚下,要么服从自然, 在宇宙万物之中,人并不是最高贵的 ;17世纪以后, 人类是宇宙的中心 渐成共识, 通过对自然的智力攻克使得人类变成了自然的主人 的认识逐渐凸显出来。出现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

A.科学革命的兴起B.启蒙运动的推动C.工业革命的发生D.殖民扩张的需要

10.

19世纪初期是英国工业化的高潮阶段,这一时期劳资双方的对抗日益剧烈,面对劳工阶层的不满和反抗,政府曾采取镇压与安抚相结合的方式来稳定社会秩序。后来政府逐步抛弃家长制保护主义法规条令,既不做劳资冲突中弱势方的保护者,也不做劳资冲突的仲裁者。英国政策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资本主义制度的不断完善B.劳资双方关系得到改善C.经济发展和社会结构变化D.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

11.

在《神圣家族》中,马克思指出 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 《共产党宣言》直接号召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在解除自己锁链的同时维护自己的利益并确立自己的统治地位。这体现出(  )

A.世界工人运动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B.无产阶级建立政权条件已成熟C.科学社会主义推动了无产阶级斗争D.马克思主义具有人民性的特征

12.

1967年在美国安娜堡召开了第27届东方学术会议,由于官方以及私人机构的强大财力投入,与会人数达到历史最高。该会议使美国的区域研究范式逐渐占领主要学术场域,并在很大程度上掌握东方研究话语权,更加关注目标区域的 当下 问题。这反映了当时(  )

A.战后世界文化发展的多样化B.冷战背景下美国争夺知识权力C.美国重视东方地区文化研究D.美苏两国的竞争领域不断拓展

二、材料阅读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古希腊民主政治背景下,戏剧在公民教化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公民集体观剧的过程和对戏剧的品评经常被视为大型的参政模拟现场。民众乐于记诵戏剧内容,并得以在日常生活中有意无意地使用剧中流畅的表达和优美的修辞,甚至借模仿戏剧朗诵来锻炼自己的演说能力。柏拉图认为,用这些故事塑造他们的心灵,比用手去塑造他们的身体还要仔细。对于古希腊戏剧观众而言,他们所记住的不仅仅是戏剧人物的言谈和修辞,同时还有戏剧台词的内在逻辑结构,他们通过模仿剧作家形成自己的思维框架。在《被缚的普罗米修斯》的全剧末尾,歌队尽管受到神的警告,却依然心甘情愿地陪着普罗米修斯堕入地狱,普罗米修斯在雷电中消失,歌队也跟着不见了。今人阅读剧本时,凭借共情与想象力依然能够体会到剧场中心灵的震撼。

——摘编自颜欣萌《古希腊戏剧与公民教化》

材料二
文艺复兴时期,英国辉煌的文学形式是戏剧。它原先与宗教活动密切相关,在早期其情节很短,演员是业余的。至16世纪下半叶,戏剧迅速发展,演出场地也从教堂搬到剧场,并出现了职业演员。此后,剧场成为伦敦流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众多的剧院吸引着国内外的观众,历史剧和爱情剧取代圣经故事,成为主要题材。在当时戏剧首先属于商业行为,是一种大众娱乐形式,其次才是一种艺术形式,剧作家的初衷只是取悦于观众。

——摘编自钱乘旦《英国通史》

材料三
清朝实行湖广填四川时,高腔、皮黄、梆子等戏曲声腔也随之入川。当时四川大约西人用秦腔,南人用昆腔,楚人土著多曳(弋)声曰高腔。但随着移民后代的原籍意识逐渐消融,形成一个以高腔为主、五腔并存的大剧种——川剧。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川剧各戏班、剧团要求艺术革新的民主思想日益浓厚,兴起了以穿戴时装、演时事为特点的川剧时装新戏。抗战爆发后,川剧界编演了《枪毙韩复》等大量直接反映抗战事迹的时装新戏。自20世纪初到40年代,川剧舞台上总计演出过400多个时装新戏剧目,有力推动了川剧的变革。
21世纪以来,在各级政府的倡导和资金支持下,川剧院团本着弘扬传统文化、普及川剧艺术的目的,免费将优秀剧目送到校园演出,教授中小学生学习川剧表演、打击乐。不少学生看完戏后,对川剧产生了兴趣,感叹传统川剧的博大精深。各院团还积极参加政府组织的川剧进社区活动,以名家名段演出惠民,满足了社区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文化需求,提高了社区居民共创和谐社区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摘编自杜建华《川剧史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希腊戏剧在公民教化方面所发挥的作用。(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戏剧的变化趋势。(8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作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川剧形成与发展的原因,以及在新世纪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意义。(11分)

三、开放性试题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西方 作为中国话语体系的重要政治概念之一,在不同历史时期对其内涵指涉呈现出丰富而多变的历史图景,见表2。

中国古代

西域一词最早见于《汉书·西域传》,指葱岭以东地区,有时也指包括中西亚、印度、东欧和北非在内的大片地区。西洋一词首先出现在五代,范围逐步扩展到印度及非洲东部。明末清初西洋指大西洋沿岸的欧洲各国。

晚清与民国初年

西方不仅仅是地理范围上的欧洲、美洲,还包含了政治层面、经济层面和文化层面。

新民主主义革命

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期间,西方概念具有双重内涵指向,即作为侵略者而被谴责的西方和动员西方无产阶级进行世界革命的西方

抗日战争期间,将西方概念分解为传统意义上的西方国家西方法西斯

解放战争期间,中共反思近代以来中国先进仁人志士向西方探寻的救国救民的道路,西方主要作为被反思的对象出现。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探索时期

西方概念在国内是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敌对势力而进行批判的对象,也是学习外国先进技术和思想的目标对象;在国际上,是与亚非拉国家产生共情、建立外交关系、树立自信的批判对象。

 改革开放新时期

西方概念主要是指经济上西方,形成了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对西方开放同西方世界合作不能照搬西方等概念。

党的十八大以来

中国共产党对西方概念的运用是站在世界历史角度看西方,并形成了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世界历史角度审视西方发展博采东西方各国之长共同发展等概念。

表2

——摘编自黄晓娟、胡国胜等《中国共产党西方概念的起源与话语变迁》

围绕 西方概念在中国历史上的话语变迁 这一主题,从表2中提取至少三个历史时期的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表述成文,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四、材料阅读

1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
1949年,中国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公房公产统一管理的决定》,该决定赋予了城镇房屋公有的性质,并规定对其进行统一管理,所以房屋并无进入市场买卖、流通的可能,导致当时在新房屋的开发建设方面,只有国家统一投资这一渠道。……国家对城镇职工收取少量的租金不足以支付房屋的维护和管理费用。……这样的政策使得城镇居民对房屋近似于无偿使用。1979年我国以西安、南宁、柳州和梧州四个城市为试点,国家统一建设房屋,允许出售新建住房。1980年4月,邓小平同志提出 城镇居民个人可以购买房屋 ……1982年政府为了鼓励公民购买公房,推出了新的措施——国家、单位和职工按 三三制 原则承担购房费用。……政府随即将改革的目标转向了提高住房租金。

——摘编自艾其茂《新中国六十年城镇居民住房保障制度变迁的历史考察》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住房保障制度的特点。(4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建国初期相比,改革开放初期住房保障制度的新变化并分析其原因。(10分)

16.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
美国非殖民化政策的产生并非是要推动世界范围内实现非殖民化,而是要通过非殖民化政策的宣传,增强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自决意识,使殖民地与宗主国产生分离,进而实现美国在殖民地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利益。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非殖民化 首次成为美国外交政策制定过程中所考虑的因素,美国总统威尔逊在各种场合宣传非殖民化政策,但是由于国际社会的政治中心仍然在欧洲,威尔逊非殖民化政策并没有得到英法等欧洲宗主国的认可,美国依然被排除在国际政治中心之外。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国际联盟并未做出有利于殖民地人民实现非殖民化的具体规划。二战是美国推行非殖民化的契机,战争困境要求欧洲宗主国承认美国非殖民化外交政策。美国实践非殖民化政策的具体表现是废除殖民主义经济体系,建立自由市场经济体制;废除殖民主义政治体系,以国际托管形式处理战后非殖民化。

——摘编自张世超《美国二战前后非殖民化政策研究》

(1)根据材料,指出美国提出 非殖民化 的根本目的,并概括一战期间美国推行非殖民化政策失败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及战后美国推行非殖民化的影响。(7分)

17.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
宋应星(1587—约1666),被西方学者称为 中国的狄德罗 ,他生于文风极盛的南昌府,出生时,家族日益没落,自幼接近农业生产和群众。他聪颖好学,学业成绩之佳为师长所惊奇,青年时代已熟读经史及百家书,又能独立思考。同时,他对自然科学及技术很有兴趣。《天工开物》是宋应星主要代表作,所叙内容涉及中国古代农业和手工业三十个生产部门的技术和经验,几乎包括了社会全部生产领域,这部著作注重理论阐述,不单是技术描述,它的编次先后顺序是将农业置于首,其次是有关工业,而以珠玉殿后,17世纪,此书传入日本,刺激了 开物之学 在日本的兴起。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应星取得成就的原因。(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应星治学的特点和意义。(8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