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上海市奉贤区高三第二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4)【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三册】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上海市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4 浏览数:160

一、材料阅读

1.

博物馆中的历史(20分)
上海博物馆东馆设有 中国历代货币馆
(1)请将以下古代货币按时间顺序排列。(填涂英文字母,4分)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
(2)归纳上述货币在铸币权、材质等方面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8分)
材料

上海博物馆计划举办国内外特别展览,部分主题如下表:

国内馆展览主题

对话达·芬奇:

文艺复兴与东方美学艺术特展

邂逅三星堆:

12K数字艺术展

古波斯的荣耀:

伊朗考古文物精品展

金字塔之巅:

古埃及文明大展

寰宇东西:

马可·波罗眼中的中国与世界

宝塔乾坤:

圆应塔遗珍展

出境展览主题

不朽的玉甲:

中国汉代文物珍品展

马可·波罗的世界:

一位十三世纪威尼斯商人的旅行

至宝竞艳:

中国陶瓷之美

(3)特别展览设计了“A对话达·芬奇 、“B古波斯的荣耀 、“C金字塔之巅 、“D邂逅三星堆 主题。请将这些主题中涉及的人或物分别对应下列地图中的大致位置。(填涂英文字母8分)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
(4)上海博物馆的国内外展览计划中均出现了与马可·波罗有关的主题。这些主题旨在反映( )(双选,4分)
        A.马可 ·波罗影响了中国 B.古代的中西文化交流
        C.丝绸之路的商贸活动 D.中国的文化辐射西欧
(5)综合上述材料,以上海博物馆为例,说说博物馆的作用。(4分)

2.

数据背后的历史(24分)
《世界经济千年史》中列有 中国与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 表,蕴含有丰富的历史信息。
材料一

人口(单位:百万)统计表

年份

国别

1700

1820

1900

1950

2001

中国

138

381

400

547

1275

美国

1

10

76

152

285

世界

603

1042

1564

2521

6147

中国占世界比重(%)

23

37

26

22

21

(1)据材料一,指出中国人口成倍增长的两个阶段______、______(双选,4分)
        A.1700—1820 B.1820—1900 C.1900—1950 D.1950—2001
(2)1700—1900年间,与美国人口变化有关的因素包括______、______(双选,4分)
        A.各地移民的持续涌入 B.印第安人的西迁
        C.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D.两次战争的影响
材料二

GDP(10亿1990年国际元)统计表

年份

国别

1700

1820

1900

1950

2001

中国

83

229

218

240

4570

美国

0.5

13

312

1456

7966

世界

371

696

1973

5326

37148

中国占世界比重(%)

22

33

11

5

12

(3)结合材料一、二,中国经济在1820—1950年间发展缓慢的原因包括______、______(双选,4分)
        A.人口增长过快       B.没有出现工业生产
        C.内外战争频繁       D.不平等条约的负担
(4)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说明中美经济发展呈现的不同特征,并分析其政治原因。(8分)
(5)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简述你对人口变化与经济发展关系的认识。(4分)

3.

史料中的历史本意(21分)
学完唐朝两税法后,某小组对此产生浓厚的兴趣,围绕着两税法的细节展开进一步研习。

步骤一

材料一
(天下起兵)人户凋耗,版籍空虚……(炎)乃请作两税法……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其租庸杂徭悉省……天下便之。人不土断而地著,赋不加敛而增入。

——(后晋)刘昀等《旧唐书·杨炎传》

材料二
国家定两税,本意在忧人。厥初防其淫,明救内外臣:税外加一物,皆以枉法论。奈何岁月久,贪吏得因循。浚我以求宠,敛索无冬春……里胥迫我纳,不许暂逡巡……幼者形不蔽,老者体无温。

——(唐)白居易《秦中吟十首·重赋》

(1)材料一、二对两税法的记载在哪些方面存在不同?(6分)

步骤二

材料三
下图是出土于敦煌的唐代文书《乙未年前后赤心乡百姓令狐宜等状》
(2)材料三可印证步骤一中的哪则材料?简要说明理由。(5分)

步骤三

材料四
(两税法)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资产少者则其税少,资产多者则其税多,曾不悟资产之中,事情不一:有藏于襟怀囊箧,物虽贵而人莫能窥;有积于场辅囤仓,直(价值)虽轻而众以为富……一概计估算缗,宜其失平长伪。

——(唐)陆贽《均节赋税恤百姓六条》

材料五
第一,资产税开始取代人丁税;第二,货币税逐渐取代实物税。这一取代过程虽然经过多次反复,但在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却一直贯彻着……从唐中叶两税法开始……到清中叶摊丁入地改革,这种取代终于最后完成了。

——张守军《中国古代的赋税与劳役》(1998年)

(3)就研究两税法而言,材料四、五补充了哪些视角?(4分)
(4)根据研习小组的研究步骤,请你归纳研习的路径。(2分)
(5)综合以上材料,简述你对唐朝两税法的看法。(4分)

4.

历史大潮中的人物(27分)
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政治斗争尖锐,思想变革急剧的时代。身处这个时代的陈独秀的思想发生过多次重要的转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吾辈少时,读八股,讲旧学,每疾视士大夫习欧文谈新学者,以为皆洋奴,名教所不容也。

——陈独秀《驳康有为致总统总理书》

材料二
1897年,经历科举失败的陈独秀感叹到: 在一两个钟头当中联想到这班动物得了志,国家和人民要如何遭殃……因此又联想到国家一切制度,恐怕都有如此这般的毛病;因此最后感觉到梁启超那班人们在《时务报》上说的话是有些道理呀!……这便是我由选学妖孽转变到康梁派之最大动机 。(之后考入杭州求是书院,学习法文和造船。)

——陈独秀《实庵自传》

材料三
1903—1915年间,他曾在日本(留学)、上海、安徽等地先后参与过 暗杀团 岳王会 亚洲和亲会 欧事研究会 等反清反帝组织及活动,还创办、协办过《安徽俗话报》《甲寅》杂志等报刊。辛亥革命期间三次出任安徽都督府秘书长。1913年,参加 二次革命
材料四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

——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1919年)

材料五
要扫除游堕的消费的资产阶级所带来的痛苦, 只有被压迫的生产的劳动阶级自己造成新的强力,自己站在国家的地位,利用政治、法律等机关,把那压迫的资产阶级完全征服,然后才可望将财产私有,工银劳动等制度废去,将过去不平等的经济状况除去

——陈独秀《谈政治》(1920年9月)

(1)依据上述材料,陈独秀经历了哪些思想的洗礼?(6分)
(2)结合所学,分析20世纪之交陈独秀思想发生转变的原因。(6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陈独秀思想转变的认识?(15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