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广东省深圳市七校联考高二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20+3)【选择性必修二三】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广东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23 浏览数:200

一、单选题

1.

凌家滩文化中的城市以三个台阶为界线划分成三处功能不同的区域。第一区域是普通部落成员的居住区,第二区域是部落首领的宫殿区和部落会盟、祭祀、操演的场所,第三区域是大型墓葬区,中央有一处高约一米的祭坛。这反映出该遗址中的城市建设(  )

A.取决于部落的宗教信仰B.凸显出权力中心特征C.形成了浓厚的宗族观念D.具有高超的建筑水平

2.

2008年,我国城市公共运营汽(电)车约36.7万辆,每万人拥有公共交通车辆11.1标台,比1000年增加8.0标台;城市供水总量500亿立方米,用水普及率达到04.7%;城市供气管道长度25.8万公里,用气普及率达到80.6%。这说明我国(  )

A.城市规模的扩大带动了城市功能增加B.科技水平是城市发展的决定性因素C.经济发展推动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D.城市化进程呈现出新旧交织的特点

3.

据统计,1810年苏格兰因刑事罪被捕的只有80件,1837年已有3176件,1842年增加到4180件。19世纪中叶工人平均寿命仅为22岁,普遍低于农民阶级。19世纪末,曼彻斯特市内有2万人住在地下室里,占工人数的12%。材料可用于说明当时英国(  )

A.工业化进程中城市建设的相对滞后B.城市化加剧了社会贫富分化C.城市病 催生了城市治理的新模式D.社会基层自治制度问题众多

4.

唐朝沿用了隋朝修建的大运河,这一主干交通构成了 奉长安文化为中心、仰东南财富以存立 的国家生命线。同时,陆路交通非常发达,有长安附近以及两京之间的驿道、驿馆通向全国道、州、县的11条交通干道称为经线,还有道、州、县间横向连接的6条交通纬线。据此推断,唐朝时期(  )

A.经济重心南移推动交通发展B.交通建设为巩固国家统一创造了有利条件C.中原与少数民族的往来密切D.经济因素是地缘政治格局变迁的重要动力

5.

旅行者以往靠双腿、马车经过数日乃至数月跋涉和颠簸才能到达的目的地,现在跨上火车几个小时就解决了问题;远洋货轮把英国的消费商品运销到世界各个角落。曾经闭塞、孤立、结构简单的经济单位,被无数个 毛细血管 连成了高等的经济生命体。该材料旨在强调交通运输的发展(  )

A.使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B.逐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C.推动了英国成为世界工厂D.促进了社会流动和经济发展

6.

下图所示为2015~2020年我国高铁客运量及旅客周转量占比情况。据此可判断,我国(  )

A.交通体系呈现立体发展的趋势B.高铁发展冲破了传统运输的弊端C.高铁核心技术发展领先于世界D.技术进步促进了交通运输的发展

7.

16~17世纪,瘟疫在西欧频繁爆发,人口大量死亡,基督教束手无策。世俗医学要求当局注意城市公共卫生、清除各种污秽;建议民众重视卫生保健,实施隔离、清扫街道、禁止集会等,有效防止了疫病的进一步传播,而传统宗教疗法祈祷、忏悔等几乎被抛弃。据此可知,西方疫病(  )

A.客观上冲击了宗教的权威性和神圣性B.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发展C.促使西方国家民众信仰危机开始出现D.直接导致欧洲宗教运动兴起

8.

《黄帝内经》总结了先秦、秦汉时期大量的医家经验,是现存最早的一部中医理论性经典著作。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提出了辨证施治的原则。明代李时珍总结千百年来中药学的经验,著成中药学巨著《本草纲目》。这反映出中国古代(  )

A.政府重视医学家的临床经验B.社会主流价值观念对医药学的影响C.医学在实践中的继承与发展D.医学理论的创新多出于疫病高发期

9.

1965年底,我国共有各级各类卫生防疫站2499个,与1952年相比,医疗机构增加了16倍,医师(技师)增加了11倍,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到90%。1978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发展到169732个,专业医院9293个,卫生技术人员2463931人。这些成就(  )

A.推动了新型医疗合作制度的发展B.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C.体现出医疗卫生技术的发展迅速D.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的医疗需求

10.

近年来,各地医院纷纷开通互联网医疗服务。通过互联网,群众可以居家得到医生的诊疗方案、治疗指南,并通过线下第三方配送获得相应的药物,逐步实现群众居家诊疗、看病购药的需求,使医疗走向了 让信息多跑路,让患者少跑腿 的发展方向。由此可知(  )

A.科技推动了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B.科技促进了医疗产业的优化升级C.科技加速了医疗机构职能的转变D.科技助推了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

11.

《论语·雍也》记载: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荀子·王制》记载: 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 这些思想(  )

A.促使民本思想与君主权力相结合B.体现了儒家思想的人文精神C.致力于协调民众与地主间的利益D.强调统治者应加强道德修养

12.

1860~1900年,中国共出版各种西书555种,其总量是此前半个世纪所出科学书籍的5倍多。其中社会科学123种,内含哲学、历史、法学、文学、教育等,占总数的22%;自然科学162种,含算学、重学、电学、化学、光学、动植物学等,占总数的20%;应用科学225种,含工艺、矿务、船政等,占总数的41%。该时期这一情况的出现(  )

A.表明西学传播已逐渐扩大到基层社会B.体现出西方宗教思想在华的传播受到阻碍C.主要受民族危机加深和洋务运动影响D.反映了维新派与洋务派思想具有相通之处

13.

18世纪,欧洲掀起了 中国热 ,其中法国思想家伏尔泰不仅将儒家学说看作他心目中的自然神论,他还在《中国孤儿》中写道: 够了,希腊罗马/它们都已失宠/大鹏展翅/飞向光明之源/寻找新的伦理/到东方中国之土/勇敢地把儒象之德/带到大不列颠之耳。 下列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文化交流会因社会环境而产生一定误读B.中华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C.儒家思想对西方社会变革具有指导作用D.启蒙学者欲借儒学宣传资产阶级思想

14.

《天方夜谭》描绘了一个故事:巴格达城的一位穷脚夫帮一位妙龄女郎在一个基督徒开办的商店里购买了一个金币的橄榄,又来到一家水果店,购买了叙利亚苹果、土耳其棍桂、阿曼梅子……亚历山大的蜡烛、香水等手工业品。该故事主要反映出巴格达(  )

A.商业贸易的繁荣B.经济结构呈现出多元的特点C.社会风气的包容D.对东西方文化具有重要影响

15.

有学者指出,古代希腊艺术家们在观察生活或创作构思时,用全部的身心去研究自然和人本身。如索福克勒斯创作出《俄秋浦斯王》,希罗多德讲述着他的《历史》,菲过亚斯设计创作了帕特农神庙及雅典娜神像。该学者意在说明古代希腊(  )

A.成为欧洲史学发展的源头B.人文精神为文化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氛围C.文化受地理因素影响巨大D.哲学家力图用理性的思维方式认识世界

16.

12世纪,教会学校的学生们除了必须阅读《圣经》和早期基督教作家的著作外,也会阅读古典拉丁文学和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拉丁译本。一些教会学校还开设法学、医学等方面的课程。这可用于说明(  )

A.教会对文明发展具有多元作用B.基督教文明具有多样化特点C.基督教垄断了欧洲教育与文化D.教会推动了世俗教育的发展

17.

1657年,德川幕府成员德川光(国)设史馆,并以朱熹《通鉴纲目》为圭臬开始修撰日本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大日本史》(如下图)。该史书的修撰可用于说明(  )

《大日本史》原版书影

A.日本善于学习先进文化B.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积极影响C.日本民族意识开始觉醒D.德川幕府思想上的保守封闭

18.

在大约公元前1200年,印欧海上民族灭亡赫梯帝国后,锻铁技术逐渐传播开来。公元前11世纪希腊出现了铁器,公元前9世纪铁器被广泛运用。在大约公元前800年传入印度,公元前750年传入中欧。新的铁制农具使人们开辟了更多农业居住区。这可用于说明(  )

A.农耕文明本身具有扩张的潜能B.亚欧大陆区域文化发展缘于铁器推广C.希腊文化的中心逐渐向东转移D.印欧人的迁徙促进了农耕文明的扩展

19.

下表是1650~1900年世界各大洲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率变化情况(单位:%)。对材料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

年份

欧洲

非洲

美洲

世界总人口

1650

18.3

18.3

2.4

5.45亿

1750

10.2

13.1

1.6

7.28亿

1850

22.7

8.1

5.1

11.71亿

1900

24.0

7.4

9.0

16.08亿

A.疫病是非洲人口锐减的主要原因B.人口变化受世界市场扩展的影响C.技术革命推动了洲际间人口流动D.奴隶贸易促使美洲丧失大量人口

20.

据1990年人口统计,新加坡在10岁以上的人口中,53.0%是佛教徒和道教徒,15.4%为穆斯林,12.6%是基督徒,3.6%是印度教徒。佛教徒和道教徒是华人,几乎所有的马来人都是穆斯林,几乎所有的印度教徒都是印度人。而基督徒中70%是华人,8%是印度人。这折射出新加坡(  )

A.宗教矛盾突破民族界限B.是以欧洲文化为主流的国家C.文化具有包容性的特征D.成为最具有移民特征的国家

二、材料阅读

2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19世纪世界城市化进程及地区差异

年份

全世界

发达国家和地区

发展中国家和地区

总人口 (百万

城镇人口百万

城市化   水平(%)

城镇人口百万

城市化   水平(%)

城镇人口百万

城市化   水平(%)

1800

978

50

5.1

20

7.3

30

4.3

1825

1100

60

5.4

25

8.2

35

4.3

1850

1262

80

6.3

40

11.4

40

4.4

1875

1420

125

8.8

75

17.2

50

5

1900

1650

220

13.3

150

26.1

70

6.5

材料二
从1978年年底到1997年年底,我国城市化水平由17.0%提高到29.9%,年均增长0.63个百分点,是新中国成立后前29年城市化速度的2.5倍,是世界同期城市化平均速度的2倍。1992年以后,逐步加快了中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的步伐,一批陆上边境口岸城市、长江沿岸城市、内陆地区省会城市开始享受沿海开放城市的优惠政策。20世纪80年代以后,小城市的数量和在城市人口中的比重开始呈增长趋势。到1997年末,有731个外资金融机构(代表处和分行)分布在中国大陆的29个城市,其中700家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63%集中在北京(243家)和上海(215家)两个城市,其次是广州(61家)和深圳(54家)。

——摘编自周一星 曹广忠《改革开放20年来的中国城市化进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世界城市化发展的主要特征并说明其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的发展趋势。综合上述材料,请你给当代我国的城市化提出合理化建议。(6分)

2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秦汉至明清,与封建社会治乱更迭对应,黄河流域的移民总体上以黄河中下游地区为中心,盛世中心向周边的外移,目的多为中原王朝扩张势力。或者北方少数民族入侵引发黄河中下游地区战乱,权力中心南移带动大规模汉人南迁。北魏是最早由北方少数民族建立的中原王朝,而北魏孝文帝迁都改制是全面模仿黄河中下游地区文明的典型例证。1127年的靖康之乱使黄河中下游地区的人民又一次大规模迁往南方,使南方人口第一次超出了北方。随着北方大量劳动力和先进垦殖技术的南迁,原先的 蛮荒之地 大都变成了 鱼米之乡 ,在风俗习惯上南北方互相融合,经济上南强于北的局面完全确立。各个内迁的非汉民族几乎无一例外地接受了黄河中下游地区各民族创造的文化成就。

——摘编自穆冬霞《古代黄河中下游地区移民规律、动因与影响》

材料二
10世纪出现了华人移居东南亚的高潮,同期大量欧洲人也涌入美国。东南亚等地锡矿的开采和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的种植逐步被纳入资本主义市场,对于劳动力的需求愈发迫切。此时的美国工业蓬勃发展,有着较为优越的社会和政治条件,并且美国移民环境有了很大改善,其通过鼓励移民法、采用高工资吸引移民等积极的移民政策。近代以来,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造成中国自然经济解体,致使东南沿海地区许多农民失去土地,许多贫苦百姓只能出洋谋生,多数华工是在政府组织、 中介 欺骗、殖民地 绑架 等情况下前往的东南亚。欧洲大陆的政治和宗教迫害,使得大批移民迁往美国,但欧洲人前往北美最主要的方式是自由通过海运前往。现在的东南亚和北美早已烙上了中国和欧洲的印记。

——摘编自杨丽莎 范芜《华人移居东南亚与欧洲人移居北美的异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黄河中下游地区移民的主要特点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华人移居东南亚与欧洲人移居北美的异同。(8分)

三、开放性试题

2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华文化在几千年演进中,凭着自身的品质,在广袤的中华大地扎下深根,把一种不易获得、也不可多得的文化基因,牢牢地嵌入到中华文化的血脉当中,使之成为当今世界独树一帜、无以伦比的一道靓丽的文化风景线。余秋雨曾评价道: 这是一种横跨几千年的历史韧性,几乎变成了一种历史惯性。不管承受何等风波依然存活,不管经历多少次将亡濒死,依然重生,那就不存在什么侥幸和偶然了,而是展现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生命。

——摘编自阮静《中华文化符号与中国文化传播》

根据材料,围绕 中华文化 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论述完整;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