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九年级二模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九年级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适用省份:山东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44 浏览数:258

一、选择题

1.

下图是陕西临潼姜寨遗址复原图。该遗址不仅出土了石铲、骨铲等农具,还发现了粟类的植物遗存。通过分析计算,得知粟类食物在先民食物结构中比例为61.3%~80.0%,表明粟类作物在姜寨先民生活方式中占主导地位。下列遗址的生产生活方式与该地区接近的是(  )

姜寨聚落遗址复原图

A.北京人遗址B.山顶洞人遗址C.半坡居民遗址D.河姆渡居民遗址

2.

下图为甲骨文 四字。这些文字表明(  )
202405272225014839

A.甲骨文的内容主要是农业生产B.商朝时期原始农业开始兴起C.农业生产是商朝重要经济活动D.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开始

3.

近代学者梁启超在《中国六大政治家》中,曾将商鞅列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政治家之一。下列有关商鞅变法的措施中,直接推动秦国向封建国家转变的是(  )

A.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B.奖励耕战C.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特权D.建立县制

4.

堕坏城郭,决通川防,夷去险阻 外,秦朝还实施 治驰道 工程, 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濒海之观毕至 ,陆路交通由此四通八达。这有助于(  )

A.巩固国家统一B.实现富国强兵C.消除地区差异D.削弱诸侯势力

5.

汉武帝时, 藩国始分,而子弟毕侯矣。 大国不过十余城,小侯不过数十里。 这一措施旨在(  )

A.加强中央集权B.促进思想控制C.强化地方统治D.推动地方发展

6.

商鞅相孝公,为秦开帝业 孝文卓尔不群,迁都……衣冠号令,华夏同风。 材料所述两次改革的共同作用是(  )

A.实现了国家长治久安B.为全国统一奠定了基础C.加快了封建化的进程D.促进了北方民族大交融

7.

从南北朝 夏章夷服,其会如麻 ,到唐朝 城头山鸡鸣角角,洛阳家家学胡乐 ,再至宋代 迄今井邑犹荒凉,居民生资惟榷场 。诗歌中的描写体现了(  )

A.礼法规范B.民族交融C.华夷有别D.疆域拓展

8.

武则天曾经下令:凡官吏所在地区, 田畴垦辟家有余粮 者升官。材料体现了武则天(  )

A.重用人才B.重视农业C.善于纳谏D.提倡节俭

9.

元代的戏剧巨著《窦娥冤》《西厢记》等,有一个共同特点,即歌颂自由,提倡爱情至上,弘扬公平正义,反对官僚腐败。这种风尚源于(  )

A.市民阶层壮大B.阶级矛盾激化C.政府大力提倡D.民族压迫深重

10.

当铺兴起于南北朝,在唐朝取得合法地位,主营抵押小额贷款,兼营货币兑换。宋代以后,当铺在进行一般的消费性动产抵押放贷的同时,也开始进行经营性的放贷,到了清朝,有些当铺还兼营银票、钱票、会票发行及米谷典当。这反映了中国古代(  )

A.商人地位不断提高B.商品经济和金融业的发展C.人们生活方式变化D.城市规模和商业范围扩大

11.

历史学家陈寅恪倡导 以诗证史 的史学研究方法。下列诗词中蕴含的 宋代记忆 与史实相印证的是(  )

选项

史实

A

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曹翰

商品经济的兴盛

B

货出军储推赈济,转行交子颂轻便薛田

重文轻武的推行

C

蜀茶互市入西番,番马来嘶渭水寒黄彦平

海外贸易的繁荣

D

金榜名传四海知,太平时合称男儿胡则

科举制度的发展

A.AB.BC.CD.D

12.

电视剧《大南迁》是以晚唐王朝的腐败,社会动乱,北方汉人被迫颠沛流离,大规模南迁的悲壮情景为背景的。这些北方汉人的南迁最大程度上促进了(  )

A.江南地区的开发B.君主集权的强化C.中外的友好外来D.统一国家的建立

13.

清代的文学艺术取得很大的成就,小说创作大放异彩,戏剧表演也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与之相关的社会背景是(  )

A.推崇儒家学说,继承历代文化传统B.人口密度加大,人地矛盾逐渐突出C.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D.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壮大

14.

戚继光在明朝中期领导抗倭战争,解除了我国东南沿海的倭患,被称为伟大的民族英雄。下列历史人物与他有类似地位的是(  )

A.张骞B.郑和C.宋应星D.郑成功

15.

观察下面三幅图片,可以看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是(  )
202405272225014839

A.君权的不断强化B.中央集权的趋势C.中央加强对地方的控制D.封建体制的不断完善

16.

1841年12月,美国众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亚当斯发表演说: 一般的看法都以为争执不过是为了英国商人输入几箱鸦片,中国政府因其违法输入而予以查抄,……这只不过是争端中的一个偶然事故,……战争的原因是磕头(马戛尔尼来华被要求向乾隆皇帝行跪拜礼)”以下有关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说法正确的是(  )

A.鸦片的输入B.中英文化观念的差异C.为英国的工业品开拓市场D.中国政府的禁烟行动

17.

当时的人对于这些条款最痛心的是五口通商,他们觉得外人在广州一口通商的时候已经不易防范,现在有五口通商,外人可以横行天下,防不胜防。 材料中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

A.《马关条约》的签订B.《南京条约》的签订C.《北京条约》的签订D.《辛丑条约》的签订

18.

中国近代史中,纪年方式经历了从帝王年号纪年到民国纪年的转变,这一变化反映了(  )

A.社会教育的变迁B.列强侵略的加深C.民主运动的发展D.封建制度的结束

19.

近代,有先进的知识分子提到 三年以来,吾人于共和政体之下,共和国体、果能巩固无虞乎!立宪政治,果能实行无阻乎 ,为改变这一状况,他们寻找的道路是(  )

A.推翻清朝,创立民国B.高举民主、科学旗帜,解放思想C.维新变法,救亡图存D.提出自强、求富口号,兴办洋务

20.

有人将长征喻为一场决定中国命运的大棋局,收官之时,毛泽东为中国革命找到了一盘赢得胜利的新棋局。 新棋局 中的一步好棋是(  )

A.胜利召开遵义会议B.避敌主力进军贵州C.和平解决西安事变D.取得百团大战胜利

21.

战争期间,四川出兵超过300万人,每15个人中就有1个参军,川军参加淞沪会战、徐州会战、南昌会战、滇缅会战等大小会战28次,伤亡人数达60余万,为战争胜利立下了卓越功勋。这场 战争 是(  )

A.北伐战争B.抗日战争C.解放战争D.甲午战争

22.

1938年初,国民政府确立了以西南为中心的大后方经济发展战略。从1937年到1944年,大后方的各种发明和新型专利增多,其中机械、化学专利约占一半。这一状况(  )

A.源于抗日战争的需要B.响应了实业救国的呼声C.旨在健全工业的体系D.摆脱了经济危机的影响

23.

历史地图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观察下面两幅战役地图,从中能提取到这两场战役的相同点有 (  )
202405272225014839
①都发生在国民革命时期 ②都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 ③都是在国共合作下,取得了战役的胜利 ④都有人民群众的支持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4.

他创办的大生纱厂只有1912年到1921年的十年好光景,1925年就被债权人接管了。然而,他被现代企业家们追溯为精神领袖。因为他主动挑到肩上的社会责任,远远超出了 实业家 商人 的身份。文中的 是(  )

A.张謇B.左宗棠C.张之洞D.李鸿章

25.

到2020年,中国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该成就取得于(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及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B.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时期
C.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时期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时期

26.

2008年11月3日,大陆海协会会长陈云林率团踏上宝岛台湾。这次历史性的访问,显示两岸交往已进入制度化协商阶段,也表明两岸关系已有实质性突破。近代以来,台湾与大陆的关系经历了分离—统一—分离的过程,这一过程与下列哪些事件直接相关 (  )
①《马关条约》签订 ②《辛丑条约》签订 ③抗日战争胜利 ④渡江战役胜利

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

27.

有人说,20世纪70年代 周恩来在万隆播下的种子终于开花结果 。此处的 开花结果 指的是(  )

A.中国重返联合国B.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C.中日邦交正常化D.中国开始了改革开放

28.

罗马法在西欧社会历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从最初的一种狭小的农村共同体的法律,发展成为一种帝国的法律。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是(  )

A.《汉谟拉比法典》B.《十二铜表法》C.《罗马民法大全》D.《拿破仑法典》

29.

日本唐使对唐朝实行均田制,制定律令,建立中央集权制国家,国泰民安,文化繁荣的大好形势,深为赞赏。他们回国后,积极倡导以 法制完备 的唐朝为典范,实行了(  )

A.大化改新B.文艺复兴C.君主立宪D.民主共和

30.

下图所示的装置出自中世纪阿拉伯发明家加扎利的《精巧机械装置的知识之书》。该装置上的大象让人想到印度和非洲,龙让人想到中国,不死鸟让人想到古埃及。这反映了阿拉伯帝国(  )
202405272225014839

A.科技成就领先B.疆域非常辽阔C.文化多元融合D.沟通亚欧文明

31.

下则示意图描述的是(  )
202405272225014839

A.种姓制度的影响B.亚历山大东征路线C.古印度对外扩张的路线D.佛教向外传播的路线

32.

在17和18世纪先后发生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这三次革命的共同点不包括(  )

A.都推翻了封建统治,处死了国王B.都具有资产阶级革命性质C.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D.都建立了资产阶级统治

33.

列宁在评价某文献时说:它 以天才的透彻而鲜明的语言描述了……关于阶级斗争和共产主义新社会创造者无产阶级肩负的世界历史性的革命使命的理论。 此文献是:(  )

A.《独立宣言》B.《共产党宣言》C.《民法典》D.《权利法案》

34.

十九世纪中叶,俄国大量劳动力被束缚在庄园里,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必需劳动力缺乏来源。俄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也因此大大落后于西欧国家。为此,俄国(  )

A.彼得一世推行农奴制改革B.开始进行明治维新C.亚历山大二世推行农奴制改革D.爆发资产阶级革命

35.

依据下表内容可推知(  )

时间

联系

18世纪末

英国的普利斯特利将牛顿的引力思想移植到电磁学中。

19世纪初

安倍结合牛顿力学理论,将电磁力合理的转化为电流元间的吸引力以及排斥力。

19世纪中期

韦伯将牛顿的超距作用观作为主要的例子,对电力作用的一般公式加以提及。

A.万有引力定律受广泛认同B.实验有助于发现自然规律C.物理学开始成为独立学科D.牛顿力学的理论指导意义

36.

《大国崛起》解说词中提到: 1917年11月7日,震撼世界的十月革命爆发。以此为起点,这个占世界陆地面积近五分之一的国家,开始了一次对20世纪的历史产生深刻影响的伟大实践。 这里的 伟大实践 是指(  )

A.实行了法西斯专政B.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C.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D.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37.

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下表中史实与对应的推论表述错误的是史实(  )

选项

史实

推论

A

美国南北战争

美国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大障碍

B

三角贸易

使美洲丧失了近亿精壮劳动力

C

罗斯福新政

为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生活提供了先例

D

纳米比亚独立

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崩溃

A.AB.BC.CD.D

38.

1964年1月27日,戴高乐不顾美国反对,在西方大国中率先承认新中国,遭到美国和西方反共保守势力的攻击。由此可见,当时的法国(  )

A.有联中抗苏的战略意图B.表现出摆脱美国控制的倾向C.积极谋求对华贸易垄断D.实现了独霸欧洲大陆的目标

39.

近年来,随着 美国优先 英国脱欧 ,美英在孤立主义、单边主义道路上越走越远。逆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正阻碍着世界经济的健康发展。这说明(  )

A.发达国家主导着世界发展B.世界贸易组织失去作用C.全球化阻碍生产力的提高D.经济全球化出现了波折

40.

下图为公开刊登在杂志上的宣传画。这反映了(  )
202405272225014839

A.民主平等思想深入人心B.女性逐渐掌控政府部门C.大众审美观念悄然转变D.妇女社会地位逐步提高

二、材料题

41.

科技创新是推动社会生产力水平快速提升的 加速器 ,新生产力的提升又必然推动人类文明的巨大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 在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到来之际,志愿者小明参加了市博物馆一个展区的布展,如下图:
202405272225014839
材料二 下表是各阶段世界科技发明情况(单位:项)

年代

世界科技发明总数量

中国

世界其他国家

数量

比例

数量

比例

公元14 0 0

45

28

62%

17

38%

公元4011000

45

32

71%

13

29%

公元10011500

67

38

57%

29

43%

公元15011840

472

19

4%

453

96%

材料三

袁隆平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面对杂交水稻培育难度,国际上许多研究者望而却步。袁隆平认为:外国人没有搞成,难道中国人就不能吗?他每天在学校试验田里转,寻找材料,一转就是好几个小时。在经历无数个日日夜夜的思考和探索后,他产生了研究杂交水稻的初步构思,并最终获得成功。

孙家栋

世纪之交,导航卫星成为世界的热点。有人认为外国导航卫星可以租用,不必自己研制。孙家栋坚持认为,中国必须有自己的卫星导航系统。在研制过程中,针对中国无法自行生产原子钟的悍况,西方国家提出种种苛刻条件。孙家栋团队经过一番拼搏,终于研制出中国自己的原子钟,精度达到了1纳秒。

材料四 中国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在这样的背景下,科学文化、创新文化及其所形成的科普、科学氛围,对于提升国民现代化素质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仅十分重要,而且迫切需要。

——摘编自杨玉良《中国科技之路》

(1)请你根据材料一中所示图片,为这个展区拟一个主题。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1501—1840年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的科技发明情况发生巨大反转的原因是什么?这一变化又为中国和西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什么影响?
(3) 科学家精神 是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根据材料三,概括 科学家精神 的内涵。
(4)结合所学,试举一例新中国建国以来能够代表 创新高地 的我国科技成就。根据材料四分析科学技术发展对我国的重要影响。

42.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肩负的伟大使命任务。复兴中学党史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们以 建国以来党带领人民探索国式现代化道路 为主题,设计了下面的学习任务单,请你参与完成学习任务。
任务一【制作历史卡片——在比较中认识】

资料卡一资本主宰下的西方式现代化,对内剥削与压迫无产阶级和弱势群体,对外对其他落后国家开展野蛮征服与殖民掠夺,其实质是两极分化的现代化、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西方式现代化虽然在一定时期推动了人类的社会发展,但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上述弊端日益暴露,进而使人类社会陷入发展困局。

——摘编自刘志刚《中西方现代化的不同逻辑起点、模式选择与价值追求》

资料卡二 中国式现代化则明显不同于西方。中国从一个积贫积弱的国家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靠的不是对外军事扩张和殖民掠夺。

——摘编自王虎学《从中国特色看中西现代化的本质区别》

任务二【梳理历史进程——在探寻中理解】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第四阶段

1919—1949

1949—1978

1978—2012

2012年以来

党团结带领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为实现现代化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

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现代化建设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我国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状况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充满新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

党团结带领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党在已有基础上继续前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成功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任务三【释读历史图片——在感悟中奋进】

1东方巨响

2高峡平湖

3嫦娥探月

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94年始建的三峡工程,到2015年竣工。

2019年,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在月球背面着陆。

(1)根据资料卡一,概括西方式现代化的缺陷。结合所学知识,选取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相关史实,说明资料卡二中 中国式现代化则明显不同于西方 这一观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1949年以后,中国共产党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在经济方面实行的政策或措施。概括中国式现代化实践历程的特点。
(3)根据任务三,任选其中一幅图片,说明该项科技成就的历史地位。
(4)结合以上内容,请你谈谈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应该怎样助力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

43.

纵观国际关系的发展历史,大国关系在其中一直起主导作用,决定着国际关系的面貌和发展趋向。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 近500年来发生过三次结构性的权力转变……第一次是西方世界(欧洲)的崛起,此转变始于15世纪,在19世纪急剧加速;第二次转变发生在19世纪末美国的崛起……第三次是最近二十年开始的美国之外的世界崛起。

——摘编自(美)《后美国世界》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同时期与美、苏关系变化示意图
202405272225014839
材料三 17—19世纪英法贸易冲突持续了两百年之久,19世纪30年代的中英贸易冲突持续了20年以上,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与西欧之间的贸易冲突实际持续了15年,20世纪80年代的日美贸易冲突也持续了10年以上。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的三次大国贸易冲突期间都发生了战争,守成大国与新兴大国的发展冲突难以调和,修昔底德陷阱的成分明显。贸易冲突的背后,是政治经济利益剧烈冲突所致,贸易冲突往往只是守成大国的表面借口,根本上是要维护其原有的地位和利益格局,有效遏制新兴大国的经济崛起和现实挑战。

——摘编自黄汉民、范冬梅《大国崛起中的贸易冲突及其策略选择》

材料四 尽管会出现一些回头浪,尽管会遇到很多险滩暗礁,但大江大河奔腾向前的势头是谁也阻挡不了的。世界经济发展面临的难题,没有哪一个国家能独自解决。各国应该坚持人类优先的理念,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和举措,共同把全球市场的蛋糕做大,把全球共享的机制做实、把全球合作的方式做活,共同把经济全球化动力搞得越大越好、阻力搞得越小越好,

——摘编自习近平《开放合作命运与共》主旨演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5世纪前后西方世界的崛起 受哪个重大历史事件的影响? 最近二十年开始的美国之外的世界崛起 这一现象主导着世界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美国角度谈谈,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中美关系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说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全面推进,我国形成了怎样的外交布局。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二战前发生的三次国际贸易冲突的主要特点。
(4)综合上述材料,面对当今世界格局发展的趋势,你认为怎样的大国担当才是正确的。

44.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长盛不衰的文化基因。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 在五千多年的文明发展中,中华民族一直追求和传承着和平、和睦、和谐。以和为贵,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理念。是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思想宝库。

——摘编自赵可金《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丰富内涵与理论价值)

材料二 唐朝是诗歌的黄金时代。唐朝诗人创作了大量诗歌,谱写了丝路明珠长安的繁华。以下材料是同学们搜集到的部分描绘唐朝社会景象的诗歌。

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

万国衣冠拜冕旒冕旒,借指皇帝)

水门向晚茶商闹,桥市通宵酒客行

喧喧车马欲朝天,人探东堂榜已悬

女为胡妇学胡妆……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竟纷泊

材料三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得以存续的灵魂,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上下五千年的中华文化所蕴含的智慧、理念、气度神韵,涵养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内心深处的自信与自豪。中华文化以更加自信的姿态走向世界。

——摘自党的十九大报告

(1)材料一中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是我国古代大思想家孔子之核心思想 的体现,请概括回答其核心思想有何现实意义?
(2)材料二引用的唐诗中,描绘了唐朝哪些社会现象?
(3)据材料三,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华文化以 自信的姿态走向世界 。请你就此试举一例说明。
(4)2024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山河诗长安》节目让人无比震撼。跟着 诗仙 李白的步伐,千人齐诵《将进酒》。豪放洒脱,荡气回肠。将中国人的浪漫具象化,激发出无数中华儿女满满的自豪感。请你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以 树立文化自信 为主题,写一篇不少于200字的历史小论文。要求:①题目自拟,主题明确,观点合理;②弘扬正能量,符合主流价值观;③史实准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合乎逻辑,语言流畅。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