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广西壮族自治区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高三猜题卷历史试题(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三册)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广西壮族自治区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20 浏览数:427

一、单选题

1.

距今约1万年前,中国进入新石器时代。目前,中国已发现的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有1万多处,且分布广泛。当时人们已经大量使用陶器,开始从事原始农业,饲养家禽。这体现了(  )

A.中国已经迈入阶级社会大门B.中华文明多元多样的特点C.历史传承与民族认同的统一D.陶器普遍应用于日常生活

2.

刘邦曾下诏禁止商人及其子弟为官。汉武帝则不顾汉初以来的传统,任命大量商人出身的官员为其理财,由中央统一调度商业营运,使国家成为市场最大的商业主体。这表明汉武帝时期(  )

A.进一步巩固了大一统国家B.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C.成功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D.商人社会地位大幅提升

3.

丝绸之路的开通使胡技流人大唐,注入百戏。百戏的曲乐热闹明快,加之新颖的弹奏器乐,国内出现对胡风潮流的追求,呈现出 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乐 的景象。这些现象反映了唐代(  )

A.民族文化的交融B.审美标准的趋同C.戏曲艺术的成熟D.女性地位的提高

4.

北宋时,哲宗下诏: 初除转运判官、提举官须实历知县以上亲民人,提点刑狱以上须实历知州或通判人。 意即监司的官员必须有出任知县、知州或通判的经验。该项措施(  )

A.防止了地方官员滥用职权B.致使官僚队伍不断的膨胀C.有效遏制了地方割据势力D.有助于提升监察官员素质

5.

明清时期,苏州涉及商人呈文、政府批文的碑刻共126通。1802年前的40通中多以铺户、商民称呼商人。1802年后的86通中,有35通称科举或捐纳功名的商人为职,18通称会馆的管理者为司事、董事。这一变化反映了(  )

A.经世致用推动阶层流动B.弃儒从商成为主流趋势C.经济发展冲击社会结构D.资本主义萌芽加速发展

6.

19世纪70年代中叶,我国出口商品的种类只有80余种,1894年增至200余种。其中生丝、茶叶等传统商品出口比重急剧下降,豆类、棉花等农副产品逐渐增多。这反映了(  )

A.清末新政扭转了贸易逆差B.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加剧C.晚清政府的财政危机加剧D.实业救国带动民族工业发展

7.

1927年至1936年,中国共产党在农村革命根据地共成立60多家金融机构,如福建省蛟洋农民银行、江西省东固平民银行、鄂豫皖特区苏维埃银行等。这些机构的设置(  )

A.开辟了革命新道路B.巩固了革命统一战线C.打开了革命新局面D.促进革命根据地建设

8.

1948年,公粮占东北解放区全年财政收入的37.04%,是其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到1949年,来自公粮的收入占比下降至23.32%,而来自工业的收入占比增长至30.41%。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地改革的推进B.革命形势的发展C.工业建设的进行D.苏联模式的影响

9.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一段时期,农村集市贸易的传统基本上被保留下来,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恢复和发展。1956年经过社会主义改造后,在社会主义统一市场内,国营商业、合作社商业和集市贸易三条商品流通渠道并存,并各自发挥作用,这表明当时我国(  )

A.创新农村基层政权管理体制B.加速了国民经济的恢复C.缓解了灾害造成的粮食短缺D.积极探索中国发展道路

10.

1983年,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了 走向未来丛书 ,内容涉及国内外经济、哲学、文学、艺术、历史、科学、社会学等领域,由一批当时国内社会科学界的中青年学者参与编写与翻译,上市后迅速一售而空,一年后再版增印发行。该丛书的出版(  )

A.是教育领域拨乱反正的开始B.探索引导宣传舆论工作的全新形式C.呼应了思想解放的时代浪潮D.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11.

在耶路撒冷一个古代城市废墟中,发现了产于埃及的各种象牙制品和其他制品;在腓尼基,发现属于埃及的器皿、狮身人面像等制品;在埃及贝尼哈桑的墓画中,画有37个亚细亚人在部落领袖的率领下来到埃及的情景。这可以佐证(  )

A.埃及与其他地区文明交流较为广泛B.地中海沿岸文明发展处于领先地位C.地中海沿岸各地区之间贸易较发达D.经贸交流促进古埃及文明融合创新

12.

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新创办的寄宿学校培养的不是牧师,而是商人的儿子。全部课程均强调古典文学的学习和体育锻炼,其目的是教育学生健康、快乐地生活,做一个合格的市民。据此可推断,当时欧洲(  )

A.人文主义开始兴起B.享乐主义渐成风尚C.现世主义日益流行D.公民意识逐渐兴起

13.

据统计,1882年德国女性在农业领域的就业比重为30.8%,到1907年增加到46.5%;在工业和采矿业中,1882年女性劳动力的数量约是113万人,到1907年则超过了210万。上述变化(  )

A.表明妇女的政治地位显著提升B.源于工业化的快速推进C.是国家加强对经济干预的结果D.为德国的统一奠定基础

14.

一战前,欧洲联合只是个别教士、学者、政治家的乌托邦幻想;一战后,一些政治家开始尝试通过 欧洲 的视角来审视问题,以 欧洲 的框架来解决问题,欧洲联合成为更多社会精英的共识。这一变化源于当时(  )

A.国际力量对比的变化B.社会精英阶层的推动C.和平主义思潮的兴起D.美国霸权主义的威胁

15.

1932年起,美国对苏联展开经济战,试图把经济危机的责任推到苏联身上。正如10月16日胡佛在克利夫兰的发言所说 苏联在全世界的倾销是引起世界危机的原因之一 。美国此举意在(  )

A.采用冷战的方式遏制苏联B.适应世界多极化发展的需要C.转移民众对国内问题视线D.确立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

16.

下表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联邦德国、日本就业人口分布的变化数据。该表中的数据作为例证,可以用来说明战后资本主义国家(  )

经济部

年份

美国

联邦德国

日本

农业

1950

12.2%

23.2%

50.7%

1990

2.8%

5.1%

7.2%

工业

1950

34.7%

42.2%

22.2%

1990

25.8%

40.5%

33.6%

服务业

1950

48.9%

32.4%

26.6%

1990

71.4%

54.4%

59.2%

A.产业结构的失衡B.福利国家的建立C.工业农业的衰退D.社会结构的变化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据《礼记·王制》记述,春秋时期 中国(中原华夏)、戎夷,五方之民,皆有其性也,不可推移(改变)。……言语不通,嗜欲不同 。而至东汉初年,据《续汉书·祭祀志》记载,光武帝称其时已然 车同轨、书同文、人同伦
材料二
据史书记载,在金迁都前后,朝臣曾有激烈争论。反对迁都者提出, 上都之地,我国旺气,况是根本,何可弃之 。赞同迁都者的理由则是, 上京僻在一隅,转漕艰而民不便……燕都地处雄要……易于据守……燕京地广土坚,人物蕃息,乃礼义之所 等。1153年,金迁都燕京。迁都二十多年后, 女真人寝忘旧风 燕饮音乐,皆习汉风

——《大金国志》等

材料三
北方(指北方少数民族)奄有(统治)中夏,必行汉法,可以长久矣,故后魏(北魏)、辽、金历年(统治时间)最多。

——【元】许衡《鲁斋遗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从春秋到东汉时期华夏认同是如何发展变化的。(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金迁都燕京的历史影响。(4分)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辽、金 行汉法 的主要内容。(6分)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1904年清政府学部颁行《奏定学堂章程》,规定中学堂课程,课时如下页表:

课程

修身

读经讲经

中国文学

外语

历史

地理

几何代数

植物动物

理化

图画

法制理财

体操

合计

课时

5

45

19

36

11

11

20

8

8

4

3

10

180

材料二
19世纪初,威廉·洪堡等人推行的大学改革成就显著。他推行教学和研究相结合的原则,培养的人才具有良好的学术修养和专精的知识,而且富有科学研究的精神。比如:德国莱比锡大学建于1409年,初期开设的课程有神学、文科(语言)、法学、医科。以后逐渐增加,至19世纪开设了数学、天文学、哲学、逻辑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解剖学等几十个科目,并设立了研究院,鼓励科学研究。德国的其他大学也普遍发生了这样的变化。由于教育的高度发展,德国创造了19世纪末的奇迹。

——贺国庆、王保星、朱文富等著《外国高等教育史》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清末中学堂课程内容的设置有哪些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15至19世纪德国大学课程改革的趋势;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析这一趋势对19世纪末的德国产生了哪些影响。(6分)
(3)综上,谈谈你对教育变革与社会发展关系的认识。(2分)

1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我国公有制工业企业总产值比重变化情况表。

年份

全国工业企业总产值亿元

其中:公有制经济

公有制企业占比(%)

国有企业亿元

集体企业亿元

国有企业

集体企业

1953

450

193

17

42.9

3.8

1955

534

273

41

51.1

7.7

1957

704

378

134

53.6

19.0

——《新中国六十年统计资料汇编》数据整理

材料二
21世纪之后,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进入真正意义上的共同发展的常态。2004年和2008年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经济的资本结构分别为65:35和52:48;非公有制经济GDP产出占比则分别为63%和70%,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逐步强化。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和变化有利于不同所有制经济各展所长,共同促进生产力发展。

——杨春学、杨新铭《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共同发展:一种综合性的解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国民经济的发展趋势并简述其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我国 所有制结构调整 的意义。(6分)

三、开放性试题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1500年前后的英国还是一个没有强大海军和以农村人口为主的 落后 国家。然而,到19世纪中后期,英国成为 世界工厂 世界贸易垄断者 世界金融中心 海上霸王 世界最大殖民帝国 。政治制度的变革促进了经济制度的变革,经济制度的变革又促进了技术变革和经济增长。只有一定质量和规模的变革才能转变生产模式并且启动一个自我持续的经济发展过程, 这些新的安排产生了一个强国。它足以在一种前所未有程度上以有效的方式获取资源。并且促进了英格兰在国际关系中的强势地位、一个世界性大帝国的产生以及最终形成无人匹敌的格局 。因此,近代英国崛起的动力之一毋庸置疑是其各领域的制度变革。

——摘编自张旭东《从制度变革角度看近代英国的崛起》

材料蕴含了近代英国崛起的诸多启示,从材料中提炼一个启示,并结合所学世界史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