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大部分年份数据表明,中国的城市化滞后于经济增长。但自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工业化的发展打破了城乡分割的体制,截至
“城镇化
”战略确立的1998年乡镇企业的增加值已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27.9%。整个乡镇企业吸收劳动力就业达1.25亿人,占当年全国城乡非农就业总数的35.7%。1998年,中国共产党十五届三中全会明确
“小城镇,大战略
”的发展目标;2002年,党的十六大在制定
“全面小康
”新战略的同时,针对
“城乡二元结构
”强调了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方针;2005年,出台了
“新农村建设
”来振兴包括县级以下的城镇在内的地方经济,以此体现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因此,我国应结合新农村建设的国家战略和政府大幅度增加农村投入的历史机遇,以优惠政策促进农村人口向包括城关镇在内的中心城镇集聚,以低成本的农村
“城镇化
”和自治性质的乡村治理结构来逐步缓解
“三农问题
”,以使中国农业有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摘编自温铁军等《中国的“城镇化”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教训》
材料二
20世纪50~70年代,在国外移民大量涌入、自然资源丰富及工业化高潮的推动下,巴西城市化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推动巴西由农业社会向高度城市化社会转型。然而,由于缺乏规划和协调,其城市化水平超过了经济发展水平,缺乏充足的就业支撑,产生了过度城市化问题。为此,1988年巴西出台的新宪法中专门设定一章阐述城市政策,确定
“应致力于城市社会的全面有序发展,并保障居民的福利。
”在此思想指导下,巴西政府在就业、减贫、基础卫生设施建设、贫民窟改造、环境治理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并取得了成效,推动巴西城市朝着均衡、有序的方向发展。但巴西城镇化建设依然面临诸多挑战,如何进一步增加就业、减少城镇贫穷人口、完善低收入群体住房、降低社会不平等、改善社会治安等,关系到巴西的健康、持续发展。
——摘编自程晶《20世纪80年代以来巴西城市化的转型》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20世纪中期以来中国和巴西城镇化进程中的共同特点。(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和巴西城镇化呈现的不同特点及其原因。(12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城镇化的历史经验。(5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