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安徽省亳州市高二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16+3)【选择性必修二三】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期中考试 适用省份:安徽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19 浏览数:152

一、单选题

1.

据考古研究,西安仰韶文化遗址中发现的很多窖穴和陶罐中存有一定的粟、黍以及成套的农业生产工具,如石斧、石刀、石铲、石锄等;而在河北、河南、甘肃、内蒙、辽宁等地也差不多有同时期类似甚至更多的碳化谷物和生产工具的发现。据此可推知,当时(  )

A.粟稻是当时主要食物B.农业起源呈多源趋势C.原始农业有较大发展D.人们以食物采集为主

2.

《食货志》为古代中国史书中专述经济史的篇名。源自司马迁的《史记·平准书》,后班固作《汉书·食货志》,并影响后世修史传统。这种修史传统(  )

A.为古代治理经济提供了借鉴B.反映了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C.巩固了小农经济的主导地位D.推动了封建盛世的相继出现

3.

魏晋南北朝时期,在面食制作方面出现了很多变化,西晋束皙的《饼赋》提到新出现的面食有安乾、柜妆、豕耳、狗舌、剑带、案盛、髓烛等。它们有的由普通百姓发明,有的从外族传入中原。这表明(  )

A.温饱问题已经基本解决B.饮食文化追求特色情调C.经济重心南移尚未开始D.民族交融推动社会进步

4.

中世纪初期西欧庄园的耕作方式沿袭罗马的习惯,盛行两圃制,即将耕地分成两部分,一部分耕种,一部分休耕,每年更换;到9世纪开始出现了三圃制,即每年三分之一耕地实行休耕。西欧这种轮作方式的改变(  )

A.瓦解了封君封臣制度B.消除了罗马帝国影响C.提高了农业生产率D.提高了农奴的地位

5.

18世纪初,英国开始出现道路交通改良,1760~1774年,议会批准了452项筑路申请,到1800年已建成1600条公路。英国大规模修筑公路(  )

A.促进了农村人口的迁移B.导致了严重的财政危机C.引起了经济结构的变化D.适应了工业革命的需要

6.

下图为主要西方国家中等收入家庭比率1991年至2010年动态变化(百分比)综合下图信息,可判断出(  )

A.欧美发展差距不断拉大B.北欧国家经济发展迅速C.美国经济处于严重衰退势头D.西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7.

明清时期,商品经济非常发达,出现了巨大的商业资本,如徽商和晋商;同时,白银也成为主要货币,但一直没有出现银铸货币,还是使用锭银或散银。造成该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  )

A.固守重农抑商政策的结果B.推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C.传统小农经济的顽强抵制D.明清政府保守的货币政策

8.

19世纪80年代以前,由于国内外对蔗糖的需求增加,粤闽赣川等地的甘蔗种植业不断发展,但到80年代后期起,受到欧洲及东南亚等地蔗糖的竞争,糖的输出量显著减少,上述地区的甘蔗种植普遍衰落。这突出地反映了当时中国(  )

A.小农经济开始走向瓦解B.受国际市场影响日益加深C.甘蔗种植技术渐趋落伍D.经济命脉已为外国所控制

9.

下表为1929~1932年部分国家进口小麦税率变化情况统计。据表格可知,材料所述国家(  )

国别

1929

1930

1931

1932

日本

6.1

6.4

6.5

6.5

德国

6.2

7.9

18.5

30.9

意大利

7.5

14.0

16.5

16.5

法国

7.1

7.1

16.2

16.4

A.国内市场日益萎缩B.推行计划经济政策C.经济生产严重锐减D.实行贸易壁垒政策

10.

马克思、恩格斯曾经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依据,为未来的社会主义社会作了一番描述:在经济制度方面,是整个社会占有全部资料, 一且社会占有了资料,商品生产就将被消除 。据此判断,与马克思、恩格斯论述相似的经济政策或模式是(  )

A.指令性经济B.新经济政策C.国家资本主义D.斯大林模式

11.

在英国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中,出现了令人感兴趣的城市专业分化现象,它大致形成了制造业城市、交通枢钮城市、旅游休闲城市和综合性大都会等四大类专业城市,每一类中的各个城市又有其特殊的专业优势。该状况主要缘于(  )

A.政府积极干预B.自然资源优势C.地理位置影响D.市场调节配置

12.

下表为20世纪二三十年代武汉汉口公共汽车运营调度时刻表。对此分析合理的是(  )

站名

车到分秒

车开分秒

停车分秒

三元里

——

2815

——

六合路

3125

3155

30

华清街

3550

3655

15

青年会

405

4050

45

怡园

4555

4635

40

六渡桥

5545

5615

30

宝善街

585

5850

45

居仁门

10120

10145

25

硫口

10430

——

——根据《武汉市志·城市建设·公用事业》编制

A.武汉公共交通事业领先全国B.交通发展影响人们生活观念C.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快速发展D.折射出武汉人们生活节奏快

13.

下表为近代西方一些国家在中国设立的部分教会医院的前生今世。据表格可知,近代这些教会医院的创立(  )

名称

创建情况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1892年,原为美、加、英等国基督教会在成都创建的仁济、存仁医院。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1890年,原为美国基督教会创立的济南华美院。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1914年,由湖南育群学会与美国耶鲁大学雅礼协会在长沙联合创建。

北京协和医院

1921年,原为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创办的教会医院。

A.有助于通商口岸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B.客观上推动了近代中国公共卫生事业发展C.推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结成文化侵华同盟D.顺应了美国 门户开放 政策的需要

14.

据《人民日报》报道:小厕所、大民生,正在开展的农村厕所革命不仅关系到农民群众生活品质的改善,也关系到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农村改厕被列为 十三五 必须完成的约束性任务……据农业农村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全国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超过60%。这些成就得益于我国(  )

A.医疗卫生防疫体系已全面建立B.新型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得到了迅速发展C.农村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改变D.深入开展健康中国行动和爱国卫生运动

15.

下表为《尚书》部分内容。综合表格中信息,可知表中主要思想主张是(  )

内容

出处

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

《尚书·酒诰》

民之所欲,天必从之。

《尚书·泰誓上》

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尚书·泰誓中》

惟王子子孙孙永保民。

《尚书·梓材》

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天命靡常,唯德是辅。

《尚书·周书》

A.敬天保民,崇尚理性施政B.道法自然,崇尚天人合一C.提倡爱国,推崇天下为公D.和实生物,主张和而不同

16.

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说: 中国知识线与外国知识线相接触,晋、唐间的佛学是第一次,明末的历算学便是第二次。 第二次 (  )

A.推动中国古代科技领先世界B.冲破了 天朝上国 的藩篱C.利于中西文化的会通与交融D.使天主教得到了广泛地传播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大部分年份数据表明,中国的城市化滞后于经济增长。但自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工业化的发展打破了城乡分割的体制,截至 城镇化 战略确立的1998年乡镇企业的增加值已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27.9%。整个乡镇企业吸收劳动力就业达1.25亿人,占当年全国城乡非农就业总数的35.7%。1998年,中国共产党十五届三中全会明确 小城镇,大战略 的发展目标;2002年,党的十六大在制定 全面小康 新战略的同时,针对 城乡二元结构 强调了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方针;2005年,出台了 新农村建设 来振兴包括县级以下的城镇在内的地方经济,以此体现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因此,我国应结合新农村建设的国家战略和政府大幅度增加农村投入的历史机遇,以优惠政策促进农村人口向包括城关镇在内的中心城镇集聚,以低成本的农村 城镇化 和自治性质的乡村治理结构来逐步缓解 三农问题 ,以使中国农业有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摘编自温铁军等《中国的城镇化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教训》

材料二
20世纪50~70年代,在国外移民大量涌入、自然资源丰富及工业化高潮的推动下,巴西城市化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推动巴西由农业社会向高度城市化社会转型。然而,由于缺乏规划和协调,其城市化水平超过了经济发展水平,缺乏充足的就业支撑,产生了过度城市化问题。为此,1988年巴西出台的新宪法中专门设定一章阐述城市政策,确定 应致力于城市社会的全面有序发展,并保障居民的福利。 在此思想指导下,巴西政府在就业、减贫、基础卫生设施建设、贫民窟改造、环境治理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并取得了成效,推动巴西城市朝着均衡、有序的方向发展。但巴西城镇化建设依然面临诸多挑战,如何进一步增加就业、减少城镇贫穷人口、完善低收入群体住房、降低社会不平等、改善社会治安等,关系到巴西的健康、持续发展。

——摘编自程晶《20世纪80年代以来巴西城市化的转型》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20世纪中期以来中国和巴西城镇化进程中的共同特点。(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和巴西城镇化呈现的不同特点及其原因。(12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城镇化的历史经验。(5分)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一
弗雷德里克·W·泰勒(1856—1915年),现代科学管理和管理科学的奠基人。他先后当过木工、机械工、钢铁厂的组长、工长、技师长。1911年出版的《科学管理原理》,该书从提高劳动生产效率、 以人为本 管理思想和劳资关系角度出发,提出和完善了一整套后来被称为 泰勒制 的生产管理方法,包括工艺与产品标准化、弹性工作制度、职工合理定额方案、劳资沟通与职工参与管理方案、奖励制度等。泰勒的科学管理制度的创立,推动了科学管理运动的兴起和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对当时美国乃至后世的现代管理理论和现代生产实践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摘编自马克 《世界文明史》(下)
材料二
苏俄十月革命后,列宁曾说: 苏维埃共和国在这方面无论如何都要采用科学和技术上的一切宝贵成就。社会主义实现得如何,取决于我们苏维埃政权和苏维埃管理机构同资本主义最新的、进步的东西结合的好坏。应当在俄国研究和传播泰勒制,有系统的试行这种制度,并且使它适应下来。 由此形成了一种新的国家管理形式——计划经济。而在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社会,泰勒制的推行使企业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但整体社会生产的无计划性,却无法避免以生产过剩为标志的大危机迅速爆发。这在某种意义上,反映出泰勒制的根本缺陷。

——摘编自任婷瑛《思考泰勒制的应用及对其进行的评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泰勒制出现的历史背景。(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泰勒制。(7分)

三、开放性试题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中国文化的精神是以仁为核心的孔孟之道,这种文化具有极强的乃至无限的统摄性和宽容性,中国文化一定能像几百年前统摄印度文明那样,统摄、吸纳、融会西方文明;中国文明一定会在西方近代文明的冲击下涅槃重生,成为世界文明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摘编自马勇《中国儒学三千年》

根据材料并结合古代与近代中国历史相关知识,提取观点并加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