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华大新高考联盟名校高考高三预测卷文综历史试题(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三册)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不限省份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15 浏览数:507

一、单选题

1.

《墨子》有云: 诸侯倦于听治,息于钟鼓之乐;士大夫倦于听治,息于竽瑟之乐;农夫春耕夏耘,秋敛冬藏,息于聆(瓴)缶之乐。 这反映了(  )

A.礼乐制度的严密B.官僚制度的确立C.宗法制度的崩溃D.分封制度的瓦解

2.

武帝时,御史大夫寮舍设于宫门之内,武帝常引为内朝官,以至于御史大夫张汤 每朝奏事,语国家用,日晏,天子忘食,丞相充位,天下事皆决于汤 。这一做法(  )

A.扩大了西汉王朝的统治基础B.平衡分配了中枢权力C.使政治和权力结构发生变异D.提高了中枢决策效率

3.

下图是南宋、金、西夏榷场分布示意图。该图中榷场的设置(  )

A.反映了南方经济重心地位的确立B.巩固了区域文明均衡发展的局面C.促进了南宋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D.缓和了南北民族政权之间的矛盾

4.

明代史学没有出现类似《史记》《汉书》《三国志》《通典》《史通》《资治通鉴》《通鉴纪事本末》《文献通考》那样产生重要影响的史学名著,也没有出现像司马迁、班固、陈寿、杜佑、刘知几、司马光、袁枢、马端临那样在中国史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著名史学家。这一变化源于(  )

A.重史传统观念的淡化B.君主专制加强的影响C.史学体裁创新的缺乏D.官修史著实录的失实

5.

总理衙门采取分股办事方法,对外分英、法、俄、美及海防五股办理外事,职权如表所示。

英国股

掌理英国及奥匈交涉、西洋各国通商事宜与海关事宜

法国股

掌理法国、荷兰、西班牙、巴西等国交涉及基督徒与移民之保护等事宜

俄国股

掌理俄国、日本两国交涉,蒙俄贸易及海外留学生等事务

美国股

掌理美、德、意、瑞等九国交涉及出洋华工事宜

海防股

掌理沿海炮台、轮船、枪械、弹药之购置及铁道建造、开采矿产等事宜

据表可知,总理衙门的设立(  )

A.扩大了西方列强在中国的侵略特权B.打破了清政府闭关锁国的局面C.体现了清政府对外观念的重大变化D.反映了传统朝贡体系已经解体

6.

1894年7月,一些西方舆论认为清政府多年经营北洋海军,从国外购得的军舰 在等级和排水量方面是可入最令人生畏的舰艇之列 镇远号 铁甲舰排水量7400吨,日本无舰可与其匹敌;况且中国还有精心建设的 直隶湾的直布罗陀 ——旅顺。这反映了(  )

A.西方舆论改变战争结果B.洋务运动收到一定成效C.西方列强反对日本侵华D.中国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7.

下表为1912—1927年中国纱锭数与布机数变化情况表。

年别

纱锭数/

布机数/

年别

纱锭数/

布机数/

1912

738332

2316

1920

3110546

15316

1913

836828

5980

1921

3191546

16324

1914

855196

6430

1922

3266546

16324

1915

975620

7830

1923

3380000

1916

1238152

9030

1924

3581214

1917

1280672

9530

1925

3587978

20991

1918

1456012

10926

1926

1919

2366722

13796

1927

3674690

29788

据表可以推知,这一时期(  )

A.机制棉纺织品日益畅销B.棉纺织工业发展速度持续加快C.手工棉纺织业逐步消失D.列强纷纷减少在华开设纺织厂

8.

20世纪50年代,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在详细了解了某地情况后表示: 这种政权性质,既是经济组织,又是政治组织,实际上是基层组织,这叫政社合一。 毛泽东此论旨在(  )

A.促进农业经济的恢复B.实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C.推广人民公社化运动D.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9.

尽管法律赋予了男性家长非凡的权力,他们却很少像暴君一样在家中为所欲为。实际上,在罗马人的家庭生活中,罗马帝国时期的妇女通常掌管着家庭内部事务,当女人到中年时,基本上能够在家庭里发挥重要的影响。她们帮助男性家长为儿女们挑选合适的配偶,有时在家庭财政事务方面也会发表不少意见。这表明(  )

A.妇女的家庭地位体现公民法的灵活性B.罗马法关于家庭关系的规范相对宽松C.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逐渐与男子平等D.罗马法逐步淡化男性家长享有的权威

10.

伏尔泰指出,人类社会之初人们组成家庭,由家庭联合成不同的民族。起初相互毗邻的小民族之间和平共处,但邻里间总会产生矛盾。因此,当一个民族侵犯另一个民族时,就会从中涌现出比较能干和有号召力的领袖人物。战争中的领袖自然而然地获得某种权威,成为本民族内部冲突的裁判者,人们开始服从他。这表明伏尔泰(  )

A.认为国家是暴力的产物B.赞同国家是社会契约的结果C.主张应以权力约束权力D.宣扬人生而自由平等的观念

11.

下表反映了1870—1900年世界船舶吨位数(单位:百万净吨)的变化情况。这一变化(  )

年份

帆船

汽船

1870

14.1

2.7

1880

14.5

5.5

1890

12.0

10.2

1900

10.0

16.2

A.促使世界各国工业差距不断缩小B.有利于更多国家扩大工业产品的出口C.适应了世界贸易迅速发展的需要D.为多数国家进入世界市场提供了工具

12.

1965年2月,法国总统戴高乐在记者招待会上正式提出恢复金本位的主张。同时法国和美国开始贸易战,为确保法国农产品在共同市场各国中的地位,在法国的策动下,共同市场开始抵制美国农产品的进口。这反映了(  )

A.二战之后法美同盟关系破裂B.布雷顿森林体系走向瓦解C.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D.资本主义阵营发生了分化

二、材料阅读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革命的手段虽然更彻底、更干脆,但革命的成果也可能很快消失,不留下太深的历史痕迹,英国的情况就是这样。17世纪革命没有留下很深的痕迹,相反,光荣革命却开始了一个现代的英国。

——摘编自钱乘旦《英国通史》

材料二
革命首先在北美洲的13个英国殖民地爆发,殖民地人民发动反抗斗争并最终赢得了独立。这些殖民地联合起来建立了一个新的共和国——美利坚合众国。受到美国革命胜利的极大鼓舞,法国人也进行了一场翻天覆地的革命,彻底改变了自己的社会。虽然大动乱很快颠覆了法兰西共和国,但理性的价值观在法国大革命后仍然具有持久的影响力。革命从法国又退回到西半球,那里的法国殖民地海地以及墨西哥和南美洲的伊比利亚殖民地都取得了独立。……起初是欧洲,然后是美洲,革命与随之而来的斗争促进了民族认同感的形成。符合民族共同体利益的政权获得了民众前所未有的支持,在与那些未能有效构建民族国家的邻邦发生冲突时,常常能够胜出。围绕民族共同体建立国家的理念最终影响了整个世界的政治发展。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1750年至今)》

材料三
社会改良是晚清社会变革的又一种主要形式。……历史的实践证明,即使是社会改良,在除旧布新的过程中,也难免发生激烈的争斗、对抗、动乱,甚或流血冲突,付出进步的代价。由于社会改良是在旧的权力体制内,用新的价值取向对现存的社会和制度进行结构性的功能改造、更新,相较而言,它比急风暴雨式的革命更注重理顺各方面的利益和情缘关系,更需要谋略和策划,更为困难,因而也更少有成功的先例,晚清尤其如此。

——摘编自陈振江主编《中国大通史·清(1840—1911)》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光荣革命却开始了一个现代的英国 的表现。(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革命和法国大革命的共同影响。(9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社会改良的类型,并阐述对 革命与改良 问题的认识。(12分)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中国文化不仅在内部各族文化的相互融汇、相互渗透中得到发展,而且在与外部世界的接触中,先后受容了中亚游牧文化、波斯文化、印度佛教文化、阿拉伯文化、欧洲文化。中国文化系统或以外来文化作补充,或以外来文化作复壮剂,使整个机体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外域文化系统也在与中国文化的广泛接触中汲取营养,滋润自身的肌体。

——摘编自张岱年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请以 明清时期中国文化与外域文化的交汇 为主题,自拟标题,并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1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一
工业革命始于英国,因而英国也是世界上最早开始城市化的国家。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19世纪英国的城市化进程很快,一大批工业城市,如格拉斯哥、曼彻斯特、伯明翰、利兹、纽卡斯尔等迅速成长起来。从1801—1851年的半个世纪里,英国5000人以上的城镇由106座增至265座。城镇人口比例由26%增至45%,到1900年上升至75%,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实现城市化的国家。

——摘编自萧国亮、隋福民主编《世界经济史》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到19世纪末是中国近代城市化的起步阶段,这一时期,中国城市化主要在沿海沿江部分地区进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人口明显增加,全国城市(城镇)人口从1843年的2070万人,增至1893年的2350万人,从占总人口的5.1%缓慢上升至6.6%。进入20世纪初后,随着近代工商业的迅速发展,进入中国近代城市化的初步发展阶段,城市人口(主要是通商口岸城市)以3.5%到9.8%的年增长率增长,大大超过之前的0.4%至0.5%的人口年增长率。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新的城市也不断涌现,城市数量不断增加,到1915年,人口在10万以上的大中城市达到43个,其中开埠城市22个,占总数的51.1%。

——摘编自章开沅、朱英主编《中国近现代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中国近代城市化进程的不同特点。(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中国近代城市化进程呈现出不同特点的原因。(8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