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安徽省安庆一中高三三模历史试题(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三册)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安徽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19 浏览数:326

一、单选题

1.

饕餮是商人信仰图腾,商代青铜器多有饕餮纹; 凤鸟 则是周人信仰的图腾,西周建立后,凤鸟纹样开始流行。商人重酒,周人禁酒,周公颁布禁酒令《酒浩》限制饮酒,周代青铜酒器大量减少。商周两代青铜器的变化说明(  )

A.祭祀成为青铜器的主要功能B.政权更迭影响文化生活C.商周时青铜文化达到了鼎盛D.经济发展推动制度更新

2.

南齐以前,南迁的北民往往对黄籍不屑;南齐以后,政府严查黄籍,防止南迁的北民为他们的祖先窃注爵位,冒充士族,逃避徭役。造成上述变化的原因是(  )

A.政府大力推行土断B.南方相对稳定C.南迁人口逐渐减少D.经济重心南移

3.

两税法规定:根据每年政府需要支出的多少来制定税赋的轻重,然后再根据所辖各个州县的人口多少,田亩面积大小以及贫富的差异,合理地分配各自所应征纳的税额。上述规定体现了(  )

A.税收确定原则B.多劳多得原则C.量出制入原则D.效率优先原则

4.

下表为辽朝音乐主要种类表,据表可知(  )

国乐

契丹民族以及辽朝属国属部的音乐,包含了汉乐、渤海乐、回鹘乐、敦煌乐、女真乐以及突厥、吐浑、党项、小蕃、沙陀等诸部乐,甚至还融合了高丽和西夏的舞乐,种类十分繁杂。

雅乐

中原王朝的国之正音,是中国传统礼制中主要用于吉礼和宫廷重要礼仪、具有国家象征意义且只能对于高级别承祀对象时与礼制相须为用的乐舞。

散乐

在继承唐代俗乐的基础上形成的以戏剧、杂技、歌舞为主的俗乐,其内容十分庞杂。

鼓吹曲

以鼓、排箫和笳为主奏乐器,中间有歌唱的一种音乐形式。

A.民族交融推动文化汇流B.政权并立强化礼乐制度C.西学东渐丰富音乐内容D.国家政策决定文化方向

5.

下表为长江流域三省历年灾荒统计表,对表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年代

江苏

安徽

江西

灾区州县数

灾别

灾区州县数

灾别

灾区州县数

灾别

1854

53

水、旱

17

水、旱

20

水、旱

1856

66

旱、兵

23

水、旱、虫

7

水、旱

1859

59

水、旱、虫

26

水、旱、风

13

1864

77

水、旱

68

20

水、旱

A.清政府的财政收入锐减B.太平天国政权可能出现粮食危机C.江南地区经济濒临崩溃D.长江沿岸封建自然经济逐步瓦解

6.

汉冶萍公司是中国最早的使用机器生产的钢铁联合企业,其前身为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1908年与萍乡煤矿局合并为商办的汉冶萍铁厂股份有限公司,后渐被日本人控制,抗战胜利后由国民政府接收。由汉冶萍公司的发展演变可知,近代中国(  )

A.存在多种经济形式B.工业结构不合理C.社会结构发生剧变D.近代化进程缓慢

7.

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各行各业人员投身到支援解放战争的洪流中来,工人掀起增产立功运动,城市商人积极捐资献物,木瓦匠、修理工等自由职业者开赴战场为部队修补工具、建设工事,广大医务人员跟随部队医治伤员,教员、新闻从业者等知识分子以笔为矛,在思想舆论战线同国民党反动派作战。解放区群众对前线的支援(  )

A.为人大制度的形成奠定基础B.构成作战的第二条战线C.反映出人民解放战争的性质D.奠定战后经济恢复基础

8.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扫盲运动。各地兴办冬学、民校、工人文化补习学校,教育主体以干部和工农为主,学习内容包括最基础的识字、思想政治以及职业教育。1949年到1956年间,扫盲运动共扫除文盲2076.2万人。据此可知,扫盲运动(  )

A.适应了国家建设的需要B.健全了国家教育体系C.培养了大批高科技人才D.改变了当时社会风气

9.

1990年代以来的改革其深刻程度是1980年代不能比的,一种市场经济的框架基本形成,并加速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国的社会结构也由此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也成为拉动中国这之后20年,特别是21世纪以来经济持续高增长的引擎。这表明中国这一时期的 经济起飞 主要得益于(  )

A.多极化政治格局的大变动B.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发展C.市场化改革与经济全球化D.两极格局最终走向解体

10.

公元537年完工的圣索菲亚大教堂,是拜占庭帝国的主教堂,位于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因在平面十字形建筑上方建造巨大的圆形穹顶而闻名于世,是拜占庭建筑代表。而它的建筑形制深受古罗马长方形大会堂建筑的影响(见下图)。由此可见(  )

A.基督教文化起源于拜占庭B.东西方文化交汇影响了建筑形制C.古罗马文化源于东方文明D.经济发展水平高低决定建筑风格

11.

亚当·斯密在其《国富论》中曾写到 分工一经完全确立,一个人自己劳动的生产物便只能满足自己欲望中极小部分。他的大部分欲望,须用自己消费不了的剩余劳动生产物,交换自己所需要的别人劳动生产物的剩余部分来满足。于是,一切人都要依赖交换而生活,……而社会本身,严格地说,也成为商业社会。 由此可见,该理论(  )

A.推动了近代科学的发展B.标志着启蒙运动的兴起C.批判了英国的专制王权D.肯定了市场交换的合理

12.

棉花的商品贸易中心曾经主要集中在以印度、中国为代表的产棉大国的亚洲大陆。17世纪之后的两百年,欧洲通过棉花整合了全球资源,棉花的种植和生产方式、地点都发生了剧烈变化,最后以一种令人震惊的方式将整个世界整合在一起,建立起 棉花帝国 。引起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新航路开辟促进物种交换B.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驱动C.科技进步推动农业现代化D.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确立

13.

从15世纪开始,欧洲殖民者就入侵非洲。19世纪中叶以前,他们在非洲的殖民活动大多局限在沿海地区,侵占了10%左右的非洲土地;19世纪末20世纪初,他们侵占了几乎整个非洲。造成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侵略扩张的方式改变B.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C.殖民体系的最终形成D.工业革命的持续深化

14.

20世纪30年代初期,世界机器设备出口的大部分被苏联购买:1931年全球机器设备出口量的30%进入苏联,1932年高达50%;有数据显示,从1929到1931年,苏联同外国签订的技术援助协定由70个增至124个。这反映了当时(  )

A.苏联工业化过程中优先发展重工业B.苏联经济实力强大外汇储备充足C.国际形势客观助推苏联工业化建设D.国际上普遍与苏联建立经济联系

15.

仔细观察下图,图中的人物为肯尼迪与赫鲁晓夫。由此可知(  )

A.冷战消除了人类面临核战争的威胁B.美苏争霸中存在妥协与克制C.政治谈判成为解决争端的主要方式D.美苏尊重对方的利益与要求

16.

下图是1965—1995年世界出口总额比例结构图。该结构图反映了(  )

A.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在不断加快B.发达国家削减了贸易壁垒C.世界多极化的趋势在不断加强D.发展中国家机遇挑战并存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芍陂水利工程始建于春秋中期楚庄王时期,在修建芍陂之前,寿县应是旱涝频繁。当时的楚国令尹孙叔敖,为解决旱涝灾害,开凿稻田、发展农业、保证军民用粮,从而辅佐楚王创立霸业,兴修了芍陂水利工程。

——摘编自朱立琴、王黄莫楠、郑大俊《芍陂水利工程保护与发展的战略思考》

材料二
在国家重农态度影响下,地方官员对芍陂灌区非常重视。至元二十三年在芍陂灌区专设芍陂屯田万户府,置达鲁花赤、万户总管、同知、通判等官员,管理芍陂屯田事宜。元代芍陂屯田以军屯为主,长期的军事驻扎为平定地方叛乱提供了军事力量。据学者研究,元代芍陂灌区广泛种植有稻、麦、粟等,这与当地农业技术的提升显然是分不开的。

——摘编自熊帝兵《元代芍陂灌区农业发展状况述论》

材料三
2015年芍陂成功入选 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名录。芍陂水利工程具有重要的文化经济多重社会效益。怡人的自然景观以及古寿春城风貌是芍陂水利工程文化的重要载体;官方和民间结合的管理模式保障了芍陂灌溉农业持续发展运用的优秀制度文化的传承;芍陂文化的核心,浓缩于历代修缮与治水中,始终保留着的 顺势而为、人水和谐 的理念,以及孙叔敖的治水思想及个人治水品德衍生出的无私抗洪精神。经济方面,芍陂建成后,淮河以南地区的农业生产发展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粮食的丰收,使其成为楚国当时除江汉地区之外的又一个经济中心。

——摘编自朱立琴、王黄莫楠、郑大俊《芍陂水利工程保护与发展的战略思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芍陂水利工程兴建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代芍陂治理的特点。(9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芍陂水利工程的社会效益。(10分)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
正如1500年前后,地理大发现和大航海开启了世界海上单极霸权的时代,海上单极在英国霸权时代到达巅峰,随后在20世纪初开始步入下降趋势;20世纪中叶以来发展酝酿的军事技术、国际规范和海洋复杂性等因素正在世界各地区推回、牵制或稀释各大国的海上权力,及至21世纪第二个十年,全球正在进入 海上多极 的时代。

——摘编自胡波《从霸权更替到多极制衡——16世纪以来的海上格局演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以来海上格局演变的特点。(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影响海上格局变化的主要因素。(8分)

三、开放性试题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对财富问题的认识是反映各时代经济思想变革的核心线索。纵观中国几千年来的财富观念发展史,以近代时期的财富观念变革最为深刻,这种变革打破了传统财富观念的支配地位,融合并生发出新的财富理念。近代中国财富观念变革包括循序渐进的四个层次,如下图所示

——摘编自缪德刚魏众《历史变局下的经济思想转型》

根据材料,围绕 近代中国财富观念变革的四个层次 ,任选一个或多个层次,自拟论题,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逻辑严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