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天津市河西区高三一模历史试题(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三册)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天津市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18 浏览数:525

一、单选题

1.

史籍记载,公元 495年,一位皇帝在与大臣对话时指出: 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汉语)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或不可卒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各宜深戒。如此渐习,风化可新。 此事发生于以下示意图中的(  )

A.①B.②C.③D.④

2.

1843年,中英订约时规定, 将来大皇帝有新恩施于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 ,而在19世纪80年代,清政府官员将 一体均沾 概念调整为 利益均沾 。中俄伊犁交涉时,左宗棠指出, 本意在持平办理,务使中俄商人均沾利益,两不相妨 这一变化表明晚清时期(  )

A.逐渐形成国家主权观念B.重视发展对俄关系C.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D.边疆危机日益严重

3.

1902年,梁启超创办的《新民丛报》刊载文章,将马克思及其学说作为西方的一个政治学派加以介绍;1905年,《民报》上刊载了介绍马克思生平及思想主张的文章,并介绍关于阶级斗争、无产阶级专政等思想。这表明(  )

A.马克思主义成为救国新方案B.资产阶级达成反清革命共识C.向西方学习深入到文化层面D.思想启蒙成为救亡图存之路

4.

下图为中国钢产量变化形势图(单位:万吨)。下列对图中③段中国钢产量变化背景的表述正确的是(  )

A.苏联政府提供援助B.国民经济政策调整C.西方先进技术引进D.一五计划的实施

5.

1964年,周恩来总理在访问加纳时,系统阐述了中国对外提供经济技术援助的八项原则,如 中国政府一贯根据平等互利的原则对外提供援助……认为,援助是相互的 严格尊重受援国的主权,绝不附带任何条件,绝不要求任何特权 。这表明中国(  )

A.积极支持非洲的反对殖民主义B.构建与非洲国家的伙伴关系C.践行和发展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奉行 不结盟"原则和精神

6.

自2016年开业以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投资项目遍布全球30多个国家。在印度古吉拉特邦,1060个村庄的道路被修缮,方便了800万人出行;在埃及,一片沙漠被改造为该国第一个 太阳能村 。亚投行的成立(  )
①强化了国际金本位制度 ②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的进步
③冲击了布雷顿森林体系 ④推动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7.

5400年前两河流域出现楔形文字,5000年前埃及出现象形文字,4500——3700年前印度出现印章文字,3300年前中国出现甲骨文,1800年前玛雅人发明象形文字。除甲骨文外,其他文字都己失传或消失,其主要原因是(  )

A.文明交流B.民族迁徙C.异族征服D.政权更迭

8.

1453年,拜占庭帝国灭亡后,大批学者来到意大利,带来大量希腊古籍,并在各地教授希腊语,传播古希腊文化。这一现象(  )

A.促进了文艺复兴的发展B.催生了近代科学C.推动了东西方文化交流D.开启希腊化时代

9.

下表所示是欧洲七国东印度公司的经营状况。这些公司的兴衰反映出(  )

建立国家

成立与解散时间

存续时长

英国

16001874

274

荷兰

16021799

197

丹麦

16161729

113

葡萄牙

16161633

17

法国

16641794

130

瑞典

17311813

82

奥地利

17751785

10

A.英国的工业优势B.股份制的普及化C.激烈的殖民争夺D.自由主义的观念

10.

1814—1816年和1844—1846年两个时段,英国棉纺织品对欧洲的输出从每年平均11386千磅减少到10153千磅,对美国的输出从2045千磅降到1077千磅,加上对加拿大和西印度群岛的出口量,英国对整个旧市场的输出从17040千磅降到13246千磅。这体现了(  )

A.列强激烈争夺资本市场B.化纤面料挤占传统市场C.英国殖民霸权已经旁落D.工业革命呈现扩张趋势

11.

下图为1875年确立的法国共和制示意图。依据此图推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议会的选举体现了主权在民思想 ②国家元首有权解散参议院
③行政机构受到了立法机构的制衡 ④内阁能够否决众议院提案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2.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于1904年出生于贫困的工人家庭,他是坚强的布尔什维克战士,于1920年秋在战斗中负伤。与他从军生涯同期发生的历史事件是(  )

A.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B.反抗十四国武装干涉和国内叛乱C.苏维埃政府决定实行新经济政策D.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诞生

13.

1970年之前,以埃克森、美孚等为首的跨国石油公司控制着国际石油市场税率及原油标价权。1971年,包括委内瑞拉、阿尔及利亚等国家在内的石油输出国组织与跨国石油公司签订协议,开始获得了原油标价权,旧的国际石油机制逐渐瓦解。这表明(  )

A.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发展B.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建立C.区域经济集团化有所加强D.亚非拉国家独立运动兴起

二、最佳题

14.

河姆渡遗址保留了大量栽培稻谷遗存,据推测堆积层稻谷的重量在120吨以上,出土的一件陶釜内还残留着锅巴。遗址中有270多件大型动物肩胛骨制成的农具,还有大量木建筑构件以及一座长达23米的干栏式长屋。这表明(  )

A.河姆渡是中国最早种植水稻的地区B.河姆渡人已经出现制陶等手工行业C.河姆渡人己具备了一定的定居条件D.长江流域的农耕水平高于黄河流域

15.

20世纪20年代,《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指出: 我们应该始终站在完全独立的立场上,只维护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其他党派建立任何关系。 《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决议案》中提出 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员应加入国民党。 据材料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  )

A.始终强调了革命力量联合的重要性B.革命的对象因社会矛盾变化而调整C.积极推动国共建立革命统一战线D.从实际出发调整革命的方针与政策

三、材料阅读

16.

公平公正是历代考试制度的追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2分)
材料一
宋中叶以后,文化重心转向南方,并且科举考试偏重诗赋,这对有诗赋学习习惯的南方士子有利,因此进士录取南多北少的格局固定下来。北方籍士大夫司马光提出 逐路取人 ,即将省试的录取名额划分到 中,各路按照 十人取一人,少于五则不取 的规则进行录取。他指出不应再以浮华务虚的诗赋作为考试内容,而应该以策论成绩选拔人才,一定程度上受到其博采众科、经世致用观念的影响。欧阳修认为科举制度 不问东西南北之人,尽聚诸路贡士,混合为一,而唯才是择 ,体现出其严格、宁缺毋滥的人才观念。欧阳修是正宗的南方人士,他毫不留情地批驳了司马光通过考试制度笼络西北士子的主张,是对 天下至公 理念的违背。科举改革的争论,寄寓着一代文臣对清明政治的憧憬、对天下至公的追求。

——贾树硕《从司马光与欧阳修的科举论争看北宋科举制度改革》

(1)依据材料一,指出司马光与欧阳修争论的焦点是什么?概括说明双方争论实质上的区别;并结合所学简析这场争论发生的社会背景。(10分)
材料二
元朝的科举考试将考生划为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四个类别,无论是考试还是录取,均按照完全相等的固定名额在各民族中进行分配。明洪武三十年会试,时任主考官的刘三吾等人录取的均为南方士人,引起了当时北方士人的不满。朱元璋命人重新阅卷,复查结果是刘三吾等人并未舞弊。北方士人不服,又有人举报张信等人故意将北方试卷中的劣等试卷呈送皇帝,朱元璋震怒,将张信等人处死。刘三吾是明朝著名儒士,为人慷慨并不设城府,他参与科举舞弊的可能性是不大且南方士人文化水平普遍高于北方也属事实。宣宗即位后,正式实行南北分卷制度,后又演变为南北中卷,并确立了录取比例。清康熙帝取消各省进士的固定名额限制,正式确立了 分省取中 的取士制度,反映了科举公平改革的趋势。

——石海龙《南北地域之争:理解科举制度的另一视角》

(2)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简析影响元明清时期科举制度发展的主要因素并分析这种发展变化的利弊。(10分)
(3)综上,请你谈谈宋元明清时期科举制度的调整留给我们哪些启示?(2分)

17.

荣氏企业是中国近现代民营工业的代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1900年荣氏兄弟在无锡开办第一家面粉厂,后将创业基地由无锡延伸至上海,并扩展至全国诸多地区。从1914年至1922年,荣家的面粉产业发展迅速,且拓展纺织公司(9个工厂)为代表的荣氏工业体系。1925年,荣宗敬发表提倡国货宣言。抗战时期,无锡和上海的多家荣氏企业或被炸毁,或被日军军管;面临危局,荣氏审时度势,将位于汉口的申新四厂、福新五厂内迁至成都、宝鸡等地;整个抗战期间,荣氏企业没有一个和日伪合作。解放前夕,荣德生决心留在祖国继续经营企业,和工人们一起护厂,迎接解放。1949年,留在大陆的荣氏企业面临资金等困难,人民政府通过发放贷款等方法,对荣家企业予以大力扶持。荣德生的后代荣毅仁先生于1954年向上海市政府率先提出将其产业实行公私合营,荣氏企业转变成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企业,荣毅仁先生被称为 红色资本家

——石海龙《南北地域之争理解科举制度的另一视角》

材料二
1979年, 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 在北京正式宣告成立,荣毅仁出任第一任董事长。该公司肩负起引进外资的重任,到1986年底,它在欧美各国成立分支机构,与60个国家和地区有业务往来,先后投资兴建了140多个企业。

——陈重伊《荣氏家族》

要求: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从企业发展与时代变迁的角度解读荣氏企业的发展历程。(12分)

18.

在不断变革的国际格局中,国际法对于构建不同的国际秩序起到一定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1分)
材料一
国际格局是世界上主要力量或力量中心之间的力量对比和相互之间的相对稳定的结构和态势。国际格局以国家实力为基础,反映国家在国际社会中为追求国家利益而展开的冲突与合作关系;具有明显轮廓并对世界发展起重要影响的近现代国际格局逐步形成,第一次是17世纪40年代经历了欧洲30年战争后形成的 威斯特伐里亚格局 ;第二次是1815年维也纳会议后形成的英俄普奥法多极格局,五极力量此消彼长,构成均势:第三次是一战后形成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国际格局,这次的多极格局结构充满矛盾因而非常脆弱、短暂;第四次是二战后的雅尔塔格局,其以美苏两大超级大国为中心。这四次国际格局的转换都是在大规模战争之后,通过战胜国召开会议,是其意志妥协的产物。

——陈小曼、杨佳佳《国际法在构建国际秩序中的作用》

(1)结合所学,从材料一的四个国际关系格局中任选其一进行评析。(13分)
材料二
在以往的几次国际格局的演变中,国际法主要体现为国家协议的形式,其对国际秩序构建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每次格局交替时和既有的国际格局出现危机预兆时,作为大国维持自己既得利益并保障其将来利益的工具,是大国意志妥协的产物,并不能反映国际社会大多数国家的意愿,以此为基础所建立的旧的国际秩序是不合理的国际秩序。但我们不能否认的是,国际法作为构建国际秩序的基础已经被国际上大多数国家所认可,通过国际法可以将国际社会各国对于构建国际社会政治经济秩序的意志以文字的形式记载下来,并辅之以相关保障措施。

——陈小曼、杨佳佳《国际法在构建国际秩序中的作用》

(2)结合所学,列举一项二战后签订的国际法事例;并谈谈你对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构想。(8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