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广东省部分学校高二第二学期5月联考历史试题(16+4)【选择性必修二三】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广东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20 浏览数:227

一、单选题

1.

某历史作品以 朋自远来 三晋与布 楚币问鼎 刀出齐燕 孔方之祖 私铸乱政 …… 开元轶事(开元通宝)” 徽宗遗韵(宣和通宝)” 白银帝国 西钱东渐 等十九个章节编撰成书。据此推知,该著作研究的主题为(  )

A.货币与古代社会变迁B.货币与中华文化内涵C.货币改革与中央集权D.白银货币化演变历程

2.

据记载,伊拉克和波斯的筒拱建筑于公元前1世纪最先出现于中国陕西和河南,代替了当地墓葬中的梁板式简支结构,后者到东汉末已消失于黄河中游。与此同时,古代中国一些生产技术也传入西亚,如养蚕技术。这一现象意在揭示当时(  )

A.民族交融的密切B.中外交流的事实C.农耕文明的共性D.中华文化的影响

3.

唐人于邵《送刘协律序》云:“(广东)南海,有国之重镇,北方之东西,中土之士庶,舟宗连毂击,会合于其间者,日千百焉 。时人亦有诗云: 戍头龙脑铺,关口象牙堆 尝闻岛夷俗,犀象满城邑 。上述现象主要说明了唐代广东南海地区(  )

A.南北交往频繁B.商业繁荣发展C.中外联系紧密D.政治地位上升

4.

与中国古代思想学术变革路径相似,在中国古代文学领域,不同风格体式竞相登场,正变、尊卑交错互动。雄浑豪迈的唐诗写到极致之后,转现出婉约蕴藉的宋词;宋词雅化到了一定程度,俗趣盎然的元曲悄然而兴……这些现象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本质属性是(  )

A.多元一体B.开放包容C.守正创新D.格物致知

5.

满族人家四合院的杆式大门原本十分简易。明清易代后,满族四合院的 分立,门的地位被提高,成为整个住宅的重要部分。据此推知,该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满人生活水平提高B.农耕经济继续发展C.朝代更迭社会动荡D.传统思想文化影响

6.

14世纪中叶,中国青瓷、青白瓷等成为出口东南亚、西亚和东非市场的主要瓷器种类。16世纪晚期,航海技术的发展和跨太平洋航路的开辟推动全球贸易网络的形成,青花瓷在陶瓷贸易中成为主导商品,并广泛地分布于全球各地。材料主题是(  )

A.航海技术发展助推地理大发现B.中国航海技术落后于西方C.全球贸易网络形成与瓷器发展D.技术进步推动欧洲近代化

7.

有学者发现,18世纪北京等主要城市工人的生活水平尽管与伦敦、巴黎有差距,但仍能接近于欧洲落后地区如莱比锡和米兰,但是进入20世纪,欧洲所有地区的城市建筑工人的生活水平都比中国高。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当时中国(  )

A.工业化发展较慢B.制度选择不当C.城市化进程滞后D.工人赋税沉重

8.

据记载,太平天国、民国、抗战时期,战乱席卷大半个中国,江浙、闽、两湖百姓陆续迁入广东。南迁的 新广州人 不断发现:这里商业兴盛,让人更加务实;对外贸易让人更富有远见和冒险精神;崇尚儒家让人知仁行义,生命力格外强大。这主要说明(  )

A.移民促进了广州经济发展B.不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融C.人口迁移丰富了文化内涵D.社会变革导致了北民南迁

9.

1938年4月,蒙古族、藏族和维吾尔族代表组成 蒙藏回族慰劳抗战将士团 ,并发布《致全国同胞电》和《敬告全国抗战将士书》,称 各民族同为组成中华民族的份子 存亡与共,相依为命,不可分离 ,并高呼 中华民族万岁! 这一史料证明(  )

A.相持阶段各民族团结抗战B.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高涨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确立D.战争胜利推动了民族团结

10.

1948年日本民间组织松山芭蕾舞团创建,它以 创作具有民族特色的芭蕾舞 等为艺术宗旨。1955年,松山芭蕾舞团第一次创造性地将中国白毛女的故事搬上芭蕾舞台,并在1958年首次来华公演,获得了巨大成功。这(  )

A.不利于社会主义阵营的团结B.说明 一边倒 政策已被放弃C.助推了我国经济政策的调整D.有助于推动中日关系的改善

11.

公元前5千纪上半期,埃及出现了农业聚落,逐渐采用农耕生产方式。之后,上埃及社会快速发展,阶级分化急速推进,进而很快建立起国家。据此可得出的结论为(  )

A.古埃及人率先掌握农耕方式B.地理环境差异影响生产关系C.农业发展是国家创建的条件D.农业进步推动了国家的统一

12.

15世纪60年代,金属活字印刷术传到意大利、法国等西欧中心地区;70年代,到达了布达佩斯、克拉科夫等地;到80年代,丹麦、瑞典等先后出现印刷作坊。1540年,印刷术越过大西洋,传到了墨西哥;1563年已到达俄国。这一技术的传播主要得益于(  )

A.人文主义的发展B.海外殖民的扩张C.民族国家的形成D.近代欧洲的转型

13.

如表为19世纪德国强制性的疾病保险制度。此举(  )

相关法律文件

主要内容及实施

1856年《工业法》

规定城市卫生局应使工作条件恶劣的工人参加疾病保险基金

1876年《疾病登记援助法案》

规定参加疾病保险组织的病人可以在所在城市报销医疗费用,但仅有少数城市执行这项法案

1883年《疾病保险法》

规定投保市民在生病期间可以获得免费的医疗服务

A.完善了德国政治制度B.适应了德国发展需要C.形成了社会保障体系D.有效缓和了社会矛盾

14.

十月革命开创了20世纪的世界革命运动。从1922年至1943年,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将世界革命战略重心转向东方,重点在东亚地区的中国、朝鲜、日本、印度支那组建共产党,开展共产党领导的革命运动。这(  )

A.推动了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发展B.确立了苏联对世界革命的领导权C.加剧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D.加快了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进程

15.

下表的1968年前后英国文官制度演变情况。这种变化(  )

1968年前

政府按官员承担责任大小和官阶高低把文官分为行政人员、执行人员、专业和科学技术人员、办事员、助理办事员和勤杂人员六个等级

1968年后

实行以职业划分为基础的统一的等级结构,包括十类综合、科学、专业技术、秘书类、社会安全、训练、法律、警察、研究和资料处理等

A.明确了文官的权利义务B.细化了政府的管理职能C.强调了文官的职业道德D.影响了政府的工作效率

16.

1997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通过修正案,发展中国家话语权及融资能力显著提升,但该修正案拖至2009年才生效。2010年又通过新的修正案,将人民币纳入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与美元等构成新的货币篮子,但修正案直至2016年才生效。据此可知,这些改革(  )

A.加强了区域集团间的联系B.解决了世界货币不足问题C.限制了发展中国家的发展D.冲击了美国的金融话语权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法家学派为了论证以法治取代礼治的必然性和优越性,对于法的概念等进行了探讨。慎子说: 法者,所以齐天下之动,至公大定之制也。故智者不得越法而肆谋,辩者不得越法而肆议,士不得背法而有名,臣不得背法而有功……骨肉可刑,亲戚可灭,至法不可阙也。 韩非也认为只有 去私曲,就公法 ,才可以 民安而国治

——摘编自张晋藩《法尚公平:中国古代的法治追求》

材料二
自秦以来,中国二千年的法律是 为上而立 的,是专制帝王用来 驱迫束缚其臣民 ,使臣民 恐怖慑服 防奸 手段。他强调政府应该为民立法,这样才合乎 天理人情 ,才是 治国之法 …… 法之既立,虽天子不可以不循也

——摘编自严复《法意》(1909年)

材料三
长期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把依法执政确定为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积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取得历史性成就。目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法治政府建设稳步推进,司法体制不断完善,全社会法治观念明显增强。

——摘编自《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4年)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时期法治思想出现的背景。(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严复的法治思想。(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现代中国实施依法治国的意义。(6分)

18.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英国城镇化进程始于中世纪早期,而中世纪中晚期是城镇形成的关键时期。11世纪末,英国城镇数量仍然不多,很可能低于200个。但到中世纪晚期,英格兰城镇数量迅猛增加到650个左右,包括大中城镇52个和小城镇600个……12世纪后,随着内陆贸易、沿海贸易的增长以及对外贸易的繁荣,作为水陆交通集结点和枢纽的港口应运而生。

——摘编自沈琦《中世纪英国交通史稿(1150—1500)》等

材料二

近代英国交通发展概况

时期划分

主要概况

1617世纪是交通困局期

一方面,随着英国城镇的发展,水陆交通需求剧增;另一方面,交通需求剧增导致既有交通养护机制不堪重负。

18世纪上半叶是初步缓解期

公路方面,英国率先设立收费的公路信托。到18世纪中叶,航道改造几乎覆盖了所有河流等。

17501830年是全面改善期

公路方面出现收费公路热。陆路交通服务的数量、类型和范围大大扩展;运河的兴建和开通等。

18301870年是加速推进期

铁路是轨道交通持续改进的结果等。

——摘编自沈琦《近代英国建设交通强国的历史进程》

(1)解释材料一中世纪英国交通变化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英国交通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8分)

三、开放性试题

19.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20世纪90年代以来,历史学界先后出现多种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研究的视角:

角度

内涵

邓小南的的制度史

提出应从过程、关系等视角关注古代政治制度运作的路径和流程。过程包括历史性和现实性,前者强调不同朝代间制度的关联;后者重视实际运作中的制度面貌。关系既包括制度与其他制度相互的外在关系,也包括决定制度本身性质的内在关系。

阎步克的制度史观

立足法定成文制度,致力于挖掘政治制度或政治体制在中国古代社会中的巨大意义,以及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延续性。

侯旭东的日常统治研究

强调从文化人类学视角进入观察,揭示以往或被忽视的制度现象。

——摘编自邓小南《走向的制度史》、阎步克《波峰与波谷》等

从材料中任意选取一个角度,并运用中国古代史知识予以说明。(要求:写出选取的角度,说明须有两个以上史实依据,逻辑清晰,且要有结论)(12分)

20.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广东在中国,无论在文化上还是在抗战上都占有重要地位。从文化方面看,广东不但是新文化策源地,而且是旧文化的保留所。宋室南渡之后,北方人士之有气节与能力者,多向南迁移,因而我国固有文化重心也向南推进。这些固有文化在北方,因受少数民族统治之下发生变化或逐渐湮没,而却存在于南方,而尤其是在广东者,实在不少……自中西海道沟通以后,西方文化不断输入,中国文化无论在经济上、政治上、宗教上、教育上……都受了重大影响,逐渐趋于新文化的途径……因为地理以及其他原因,粤人遂为这种新文化先锋队,广东成为新文化的策源地。过去广东人曾利用这种新文化去推翻满清,去抵抗外侮,而今后,广东人愈要格外努力发展这种新文化,去抵抗外侮复兴民族……只要广东精神不死,不但广东前途乐观,就是中国前途也大有把握。

——摘编自时任岭南大学校长陈序经《广东与中国》(1939年1月)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以 广东精神与民族发展 为主题,自拟论题并进行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12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