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高二第二学期期中素养提升学业水平测试历史试题(16+4)【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三册】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期中考试 适用省份:广东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20 浏览数:301

一、单选题

1.

距今5000—4000年之间,有些地区的人群共同体变得更大,如陕西石峁古城、山西陶寺古城,能统治一两万甚至三五万人口,城内有数百平方米的大型宫殿,上层贵族开始使用精美器物,死后的墓葬里也堆满了豪华随葬品。这些现象表明当时(  )

A.出现阶级分化现象B.多元一体格局形成C.进入早期国家阶段D.专制王权逐渐形成

2.

周制下, 国人(住在城里的平民)当兵,野人(住在城外,地位低下)不当兵 ;春秋开始,允许野人与国人一同服兵役;战国时期,各国建立起普遍兵役制,在战争时国家可以根据需要随时下令征兵。这一变化(  )

A.推动了封建城市出现B.动摇了周王室权威C.促进土地私有制形成D.体现国家集权增强

3.

下表为春秋时期《管子》书中农学思想的摘录。据此可知,当时农业生产(  )

一农之事,必有一耙、一挑、一镰、一椎、一鎒、一铚,然后成为农。

《轻重乙》篇

深耕、均种种植的间隔均匀适度、疾耰平整土地

《小匡》篇

善为国者,必先除其五害指水、旱、风雾雹霜、厉、虫

《度地》篇

A.注重多种经营B.力求精耕细作C.提倡天人合一D.重视人的作用

4.

据《史记》记载:秦时曾开凿第一条从四川通往西南夷的简易官道。至西汉时,汉武帝派 唐蒙、司马相如开路西南夷,凿山通道千馀里 。以上举措(  )

A.便利了张骞出使西域B.扩大了与东南亚的贸易规模C.推动了西南丝路建设D.建立了该地区完整驿道系统

5.

秦汉时期,户籍等各类基础账簿只能在乡制作;魏晋时期纸张代替简册后,基础账簿上移至县廷制作,基层事务由县令统揽,账簿由县上报郡、州,直至中央。上述现象表明(  )

A.技术进步决定国家管理效能B.基层统治重心上移C.户籍制度发展达到完备阶段D.地方官制得到加强

6.

匈奴、鲜卑、羯、氐、羌等民族借西晋王室衰微之际,以迁移、战争等方式在北方地区建立政权。为构建政权的合法性,适应农耕的生产生活方式,各少数民族政权(  )

A.推行汉化改革B.强调民族特性C.加强中西交往D.调整军事政策

7.

下表是两汉至唐私学发展变化的概况。这说明(  )

时间

私学开办者籍贯/私学地理分布

占比(%)

两汉

北方

73.9

南方

19.6

两晋

北方

81.2

南方

12.5

唐朝

北方

16.7

南方

83.3

A.书院制度发展日益成熟B.私学超过官学占主导地位C.教育适应经济格局变动D.科举制加速社会阶层流动

8.

唐太宗曾提出 今李家据国,李老在前;若释家治化,则释门居上 ,但也言明 朕今所好者,唯尧舜之道,周孔之教,失之必死,不可暂无耳 。据此可知,唐朝(  )

A.盛行三教合一的思潮B.重视宗教的实用功能C.完成复兴儒学的任务D.缺乏统一的治国理念

9.

北宋饮茶之风盛行,茶文化得到发展。文学家强至以茶德喻人德,提出 茶品众所知,茶德予能剖。烹须清泠泉,性若不容垢 。强至的主张(  )

A.引导了社会风尚B.推动了茶的传播C.反映了禁欲思想D.折射了理学观点

10.

元朝时期,蒙古西征途中许多阿拉伯医生与汉族医生同时以医药侍奉于蒙古统治者,推动中、阿的医药交流。形成于当时的《唐苏克拉玛》是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中医西译本。这反映了(  )

A.东学西传提升了中国文化软实力B.人口迁徙影响了区域文化的形成C.征伐战争客观上促进了文化传播D.医学交流加速了欧亚的民族交融

11.

甲午战争后,清政府鼓励侨商回国投资。近代侨商在国内采用工业技术进行生产,服务桑梓(故乡),如 橡胶大王 陈嘉庚创办厦门大学等事业、并积极带头支持抗日战争。华商的这些活动(  )

A.导致了清政府政策转变B.使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C.开启中国近代工业进程D.有助于近代中国的社会转型

12.

据天猫统计的数据显示,2024年春节前后, 新中式 的搜索量同比增长超200%, 马面裙 供不应求;非遗产品吸引眼球;博物馆文创产品火出圈,传统文化和时髦大气兼具的 国潮范儿 成了年轻人选购礼品的最爱。 文化礼品 的走俏(  )

A.取决于互联网的迅猛发展B.突显了博物馆文物研究价值C.推动了市场经济体制确立D.根植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13.

某学校历史兴趣小组为了探究古代某一地区文明,利用网络查阅了羽蛇神金字塔和 图画文字 的资料,了解到他们在时间的计算方面创造了一种数学体系,知道 的概念;他们会使用麻醉剂,能进行人体解剖,并且在天文历法方面有卓越的成就。该文明(  )

A.因殖民者的入侵而毁灭殆尽B.有等级森严的种姓制度C.深受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影响D.已建立起近代科学体系

14.

15世纪英格兰文学作品《亚瑟王之死》讲述了著名不列颠国王亚瑟及圆桌骑士的故事。王室有一个奇大无比的圆桌,每个骑士到来都要叙述自己的行侠事迹,由大家判定其是否可以在圆桌旁占一席位。判别的标准不在于忠君程度而是 勇敢 冒险 的品质。由此可见(  )

A.人文主义成为社会共识B.封君封臣制度完全解体C.骑士精神受到极大推崇D.革命思想得到蓬勃发展

15.

1753年,瑞典王后收到一件国王赠送的特殊生日礼物:一座中式宫殿。她描述道: 我的长子穿得像个中国王子一样在入口处恭候,随侍的王室侍从则扮成中国文官的模样……里面有一个令人赏心悦目的大房间,四角各有一只大瓷花瓶。 这体现了(  )

A.中国建筑风格深受欢迎B.瑞典贵族崇尚中国文化C.瑞典是中欧文化交流中心D.中西文化审美趋于一致

16.

1943年11月,德黑兰会议上,丘吉尔明确宣布 不通过战争休想从英国夺走任何殖民地或基地 。然而,1946年2月19日,首相艾德礼决定正式移交权力以结束对印度殖民统治。这一变化反映当时(  )

A.欧洲殖民主义势力衰落B.印度民族独立运动兴起C.世界殖民体系土崩瓦解D.民族自决原则普遍实施

二、材料阅读

17.

民族一统是汉武帝实现 大一统 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武帝即位后致力实行包括政治、文化、思想、民族在内的真正 大一统 。对 大一统 理论体系的构建,董仲舒可谓居功至伟,董仲舒曾言:“《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司马迁的《史记》中也阐释了 圣王同祖 华夷共祖 的社会理想,注重华夏民族的共同体意识。有了理论依据后,汉武帝就以实际行动外事四夷。

——摘编自邹国力李禹阶《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探源:以西汉武帝时期族群整合为研究对象》

材料二
四守之内莫不为郡县,四夷八蛮威来贡职,与天无极,人民蕃息,天禄永得。

——(汉武帝泰山封禅)泰山石刻文

孝武穷奢极欲,繁刑重敛,内侈宫室,外事四夷,信惑神怪,巡游无度,使百姓疲敝,起为盗贼,其所以异于秦始皇者无几矣。

——(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时 大一统 理论体系的内涵并简述汉武帝 外事四夷 的主要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 外事四夷 的影响。

18.

世界博览会是体现世界文化相互交流与融合的平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51年英国举办了第一届世界博览会,国家力量的直接介入使此次世博会获得巨大成功。世博会的出现与世界进入全球交往时代有紧密关联。15世纪末16世纪初人类第一次实现环球航行,这是世博会诞生的条件之一。18世纪中叶英国率先兴起工业革命,着眼扩大贸易,世博会成为绝佳选择之一。交通与通讯革命也促使了世博会这一新型交往平台的出现。

——摘编自乔兆红《世界博览会与世界历史整体发展》

材料二

晚清民国初年的中国与世博会的联系

时间

晚清民国初年中国与世博会的联系

1851年伦敦博览会

上海商人徐荣参加世博会,所产荣记湖丝夺得金、银两项大奖。

1873年维也纳博览会

主办方一再邀请,清政府勉强同意由海关洋员负责参展事宜。

1904年圣路易斯世博会

清政府正式派出代表团参加,并于次年颁布《出台赛会章程》鼓励商家踊跃参赛。该章程结束了近代中国海关代理赛会的历史。

1915年巴拿马太平洋博览会

中国代表团所获奖章列所有参赛国之首,极大提高了中国形象。据美国商务部调查报告,1915年,中国对美国出口较上一年猛增了6000万美元。

——摘编自乔兆红《中国与世界博览会:西学东渐与中学西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51年英国举办第一届世博会的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民国初年中国参加世博会的演变趋势,并简述近代中国参加世博会的意义。

三、开放性试题

19.

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
在世界原生文明中,中华文明是唯一延续时间长、不曾中断、绵延古今的文明类型。虽历经劫难,却经久不衰,显示出强大生命力和凝聚力。同时,中华文明以特有的精神气质和思想文化,吸收外来文化,不断向外传播,为人类文明进步事业作出重大贡献。正是中华文明的无穷魅力,吸引了古今中外无数学者不懈挖掘其内涵,不懈探求其要义。

——摘编自李国强《中华文明生命力传播力及其与世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 中华文明 自拟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四、材料阅读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石器时代村社的文化一向是自发而单一的。所有的村民都有着同样的知识,共同的习俗,所保持的生活方式也不由外界决定。但是,随着文明的到来,出现了一个更加复杂的新社会。除村社农民的传统文化外,现在又有了种种新文化,即书吏的文化——书吏通晓神秘的书写艺术,祭司的文化——祭司知道天国的秘密,艺术家的文化——艺术家懂得怎么绘画和雕刻,商人的文化——商人与在沙漠和大海以外的所有地区交易货物。因而,文化不再像过去那样是单一的。被称为 高雅 低俗 的两种文化开始发展起来。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1500年以前的世界》

材料二
中国古代私家藏书是我国古代藏书事业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官府藏书、寺观藏书、书院藏书一起构成藏书事业的整体。根据现有的研究结果:我国古代的私家藏书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到了汉代,安定统一的环境和宽松的政策,给私家藏书带来了契机。唐代私家藏书的规模及人数大幅增长。宋代图书品种和数量大量增加,是宋以前历朝各代从未有过的。有的藏书楼为了方便读者使用自家的文献,一般还开辟专门的处所供人们阅览借抄。同时,私家藏书的地域分布也由北向南发展,并遍布全国,在明清进入了鼎盛时期。

——摘编自余述淳《试论中国古代私家藏书对文化典籍传播的贡献》

(1)根据材料一,概括人类进入文明时代后文化的变化。结合世界古代史内容,举例说明 书吏文化 艺术家文化 的成就表现。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古代私家藏书发展的特点,并从文化传承的角度说明私家藏书的历史价值。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