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湖北省鄂北六校高二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15+4)【选择性必修二】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期中考试 适用省份:湖北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19 浏览数:135

一、单选题

1.

下列图片分别为古代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和社会生活的情景。图片反映了(  )

A.人类在旧石器时代的生产和生活状况B.古代不同地区文明之间的相互影响C.古代不同地区生产力水平的发展状况D.人类由食物生产者变成食物采集者

2.

中国很早就有设置专门的官吏掌管农业、传授农业技术的记载……周朝时期就有官吏承担起传授农业技术的责任。而一些在劝课农桑上作出过重大贡献的官员也得到了百姓的交口称赞……我国古代许多农业创新之举大多为官员实践并推广的。从材料可以推知(  )

A.政府实行重农抑商政策B.政府官员有力促进了农业技术推广C.政府重视改进农业技术D.农业技术的推广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3.

古埃及人凡是转让重要财产,都要在地方或中央官署达成书面契约,由书记官登记、备案,以证明财产的所有权。新疆吐鲁番地区出土了唐代商人石染典买马契,契约明确记载了买卖双方的个人信息、商品状况、交易细节、违约责任及3位保人做证情况。古巴比伦王国时期,订立商业契约已经成为社会普遍现象。这说明古代社会(  )

A.经济生活中商业活动十分频繁B.商业活动中契约关系较为普遍C.契约有效保护交易双方的权益D.都形成了诚实守信的契约精神

4.

汉武帝时开通的西北丝绸之路,是中国对外贸易兴起的重要标志。除西北丝绸之路外,还有西南丝绸之路和东北丝绸之路。唐朝始设市舶使,这是中国最早的专门管理对外贸易的机构。宋初设市舶司时,明确规定出海商舶须申领 公凭 ,上报引目,这引目相当于今天的进出口货物报税清单。从汉朝到唐宋对外贸易的发展说明了(  )

A.对外贸易趋向规范化管理B.古代朝贡贸易蓬勃发展C.重农抑商政策的严格执行D.政府加强对社会的控制

5.

早期的徽州民居天井狭窄,光线黑暗。明清时期逐步演变为楼下高大宽敞、楼上简易的形式。粉墙黛瓦马头墙是其显著的外观特征,白色粉墙,便于吸收水汽,保持墙体干燥;而基于阻挡火势需要,修建了高出屋面的马头山墙。白墙黑瓦,掩映在青山绿水之间,如诗如画;跌落起伏的马头冲破了一般墙体的单调,增加了建筑的美感。这一变化体现了(  )

A.摒弃了传统的建筑风格B.徽商经营方式的改变C.更注重实用性和艺术性D.天人合一的设计理念

6.

1635年,查理一世宣布皇家邮政可以开放为公众服务,国会议员和贵族享有免费寄信的特权。当时主要用马车运送邮件,邮件辗转运输,邮费昂贵。1839年进行邮政改革,英国国内信件基本邮资费统一为每半盎司1便士。英国邮政改革的主要原因是(  )

A.平等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B.英国国内经济联系的加强C.英国政府改革弊政的需要D.工业革命引发了交通变革

7.

疫病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但在与疫病的斗争中,也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古罗马非常注意公共卫生,把修建饮水道、下水道当作重要工程。中国古代不少地方官,在任期间组织人力清理污水、疏通井渠河道;在大灾之后,及时掩埋尸体,发放药物,采取各种方法预防疫病。这说明了(  )

A.官员在防疫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B.古人对疾病预防治理有了清晰认识C.古人重视公共卫生与疾病的防治D.疫病客观上促进了古代医学的进步

8.

近代工厂制的建立,实现了资本和劳动力的集中,实现了劳动分工的加强,实现了生产的规范化与制度化管理……不过,作为工业化社会中涌现出来的新鲜事物,工厂制在兴起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不容忽视的弊病。材料主要说明工厂制度(  )

A.极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B.导致了阶级矛盾的激化C.对社会的影响有双刃性D.适应了集中生产的需要

9.

马尼拉大帆船贸易 是16—19世纪初西班牙殖民者在其殖民地与本土之间进行的商贸活动的一环。在整个贸易中,西班牙人先用在美洲殖民地掠夺的白银从菲律宾收购中国商船运来的丝绸、瓷器等产品,再用大帆船横渡太平洋,将这些商品运抵殖民地阿卡普尔科港。据此可知,马尼拉大帆船贸易(  )

A.推动了亚洲贸易格局的变化B.促进美洲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C.根本改变了中国的经济结构D.将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10.

1889年,湖广总督张之洞提议修建北京卢沟桥至汉口的卢汉铁路,提出 先择四达之衢,首建干路 。他在给朝廷的奏折中写道:此路 可控八九省之冲,人货辐揍,贸易必旺,将来汴洛、荆襄、济东、淮泗,经纬纵横,各省旁通,四达不悖 。为造铁路所需钢轨,1890年汉阳铁厂兴建,1893年9月建成投产。由材料可知(  )

A.新式交通加速了自然经济的解体B.交通的发展有利于武汉近代化C.地主阶级是新式交通发展的主力D.近代交通发展促进了商品流通

11.

统计资料表明,新中国成立头3年间,有300余万农民进城就业,占同期城市就业人数的30%。1957年至1960年粮食产量下降了24.4%……于是,中央缩短基本建设战线,实行企业的关停并转,精减大批城镇职工返回农村,实行 逆向转移 。材料中的变化(  )

A.得益于 一五 计划提前完成B.是国家 倾错误的产物C.借鉴了苏联的经济建设经验D.体现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

12.

列宁主导下实行的新经济政策与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虽相隔数十载,但两者路径相似而结果殊异。两国 路径相似 主要体现在(  )

A.都重视发挥市场的作用B.都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行开放C.都是从农业和农村开始D.政策和改革在两国落实过程相似

13.

二战后,美国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使得其20世纪五六十年代经济快速增长。但至70年代,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开始下降,失业率达到影响社会安定的高点,通货膨胀率居高不下,经济衰退也呈持续性。80年代,里根总统认为:凡是私人部门能承担的,应当留给个人负责;政府需要发挥作用的领域应当仅仅限于私人无法承担的职能,例如国防方面等。材料中的变化反映了(  )

A.二战后美国经济 滞胀 的影响B.政府减少对经济的干预C.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关系的调整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盛行

14.

2015年,中国发起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中国在亚投行的股权超过40%,这第一大股东的地位不是特权,而是担当。亚投行不仅愿意与现有的国际金融机构合作,也愿意向包括美国、日本在内的国家开放,目的是全球的繁荣与发展。从材料可以看出,中国发起成立亚投行的目的是(  )

A.挑战当前的国际金融体系B.以便于调整国际收支平衡C.推进亚洲国家经济一体化D.推动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

15.

当代农业机器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装有自动装置的铧式犁,耕作时能自动越过树根、石块等障碍物。采用自动控制系统的联合收割机,能将从收割到脱粒的多道工序集中在一台机器上完成。中国已研发出耕耘、除草、施肥、喷药、蔬菜嫁接、收割、采摘等多种农用机器人。材料反映了(  )

A.中国的农业智能化水平领先世界B.当今世界农业智能化已经实现C.现代化农业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D.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

二、材料阅读

16.

【城市经济的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太祖曾降旨: 令京城夜市至三鼓以来不得禁止。 夜生活变得丰富起来。一日两餐的传统饮食制度发生改变,变为一日三餐。酒店夜间营业成为刚需,并出现了灯箱广告。夜市的经营时间不断延长,甚至通宵。自此,夜市由原来的非法交易变为合法经营,州桥夜市是名副其实的 美食街 ,美食美味各具特色,应有尽有。马行街夜市里出现了很多 瓦子 ,表演杂耍、曲艺、傀儡戏、影戏等。宋朝各大城市的夜市 侵占官道,接造浮屋 起造屋宇,侵占河岸 。以致 坊无广巷,市不通骑 。街道司负责街道卫生管理, 每日扫街道垃圾 。据《铁围山丛谈》记载,马行街的油烟污染,致使蚊虫不生。潘楼街鬼市杂有假冒伪劣商品,是出售来路不明之物的专门夜市场。汴京相国寺市场也被称为 销赃所

——摘编自铁引《<清明上河图>里的烟火气与大宋的地摊经济》

材料二
从现在研究来看,无论是资本主义列强所选择的通商城市和租界,还是清政府所选择的优先发展的工业城市,其目光皆仅局限在少数几个点上,且主要是沿海和沿江城市,内陆地区及更为广阔的农村地区,被清政府的官员和外国侵略者所忽视。城市社会的变迁固然促进了近代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但是也带来了城市社会的复杂和混乱,城市化的质量和水平更是相当低下。近代城市空间出现新城、旧城区和棚户区贫民窟同时并存的现象,三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由此产生的一系列城市问题,给城市的市政治理带来了巨大挑战。

——摘编自顾强、章钊铭《从城市化到城市治理:晚清时期中国城市发展的历史逻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城市经济发展影响。
(2)根据材料二,归纳晚清城市化的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清城市化发展的原因。

17.

【新航路开辟和物种交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彼等(美洲人)非常顺从,不知邪恶,不杀人、捕人,不谙武器。彼等胆子甚小……鉴于此,仰祈二位陛下尽早圣断,将彼等变成基督徒。臣认为,一旦发轫,毋须多久,大批居民即会信奉吾人之天主教,二位陛下即能取得大片领土和财产,这里所有人皆会成为西班牙臣民。毫无疑问,当地黄金甚丰……此外,这里还盛产宝石、珍珠以及无数香料……这里还产大量的棉花,臣以为,无须送回西班牙,在当地即可卖好价钱……

——摘编自【意】哥伦布《航海日记》

材料二
陛下可以统治此间……人们可以在这里获得黄金……但我以为陛下最好不采用掳掠的方式去取得黄金。如若采用公平交易的方式,则诽谤和诬蔑便可避免。如此,所有的黄金便会万无一失地源源进入陛下的财库。

——摘编自《哥伦布致西班牙国王和王后书》(1503年)

材料三
16世纪末,马铃薯来到这个岛上,区区百年之内,爱尔兰人就以 酷食马铃薯 著称。一亩半的地,种下了马铃薯,就可以提供足够粮食,再加上一点儿牛奶,就可以让一家吃饱一年了。于是靠着这样的饮食,而且在没有任何医药、卫生、工业化或像样的政府帮助之下,爱尔兰人口从1754年的320万增长到1845年的820万。然后马铃薯枯萎病忽然来到,爱尔兰便主食歉收,造成近代史上严重的饥荒。

——摘编自【美】艾尔弗雷德克罗斯比《哥伦布大交换——1492年以后的生物影响和文化冲击》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对研究新航路开辟背景的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爱尔兰人酷爱马铃薯的原因并分析新航路开辟后物种交流带来的影响。

18.

【食品安全问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英国越来越多的人口远离食品生产者,转而依靠中间商来供应食品,食品掺假泛滥。各大报纸杂志进行介绍和评论,使食品掺假问题成为英国社会关注的一个突出问题。工人阶级是掺假食品的最大受害者,他们买的肉常常是病畜或死畜的。食品行业担心议会出台相关法案来强制解决掺假问题,因此,相当数量的商人开始自发售卖洁净食品,形成了一场 洁净食品运动860年以后,英国政府陆续颁布《食品掺假法》《食品与药品销售法》等,经过半个多世纪,英国基本上建立了行之有效的食品安全立法体系与监管体制。

——摘编自白景旭《19世纪英国食品掺假与工人认知》

材料二
长期以来,食品安全问题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如何做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也是政府部门探讨的重点。食品安全问题不仅关系到每个人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还关系到人类生存和发展,已成为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2009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实施,从法律层面明确了我国以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我国的食品安全状况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但是食品安全事件仍层出不穷。

——摘编自徐婷、张国权《浅析我国食品安全现状与对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英国食品掺假泛滥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国有效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可行性措施。

三、开放性试题

19.

【科技进步与社会生活】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纵观世界文明史,人类先后经历了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信息革命。每一次产业技术革命,都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巨大而深刻的影响。现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引领了社会生产新变革,创造了人类生活新空间,拓展了国家治理新领域,极大提高了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互联网让世界变成了 鸡犬之声相闻 的地球村,相隔万里的人们不再老死不相往来。可以说,世界因互联网而更多彩,生活因互联网而更丰富。

——摘编自习近平《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

材料二
从手工劳动到机器生产,从蒸汽动力到智能技术,在技术进步的推动下,人类社会产生了复杂的变化。这种变化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历史上的技术变革层出不穷,人类社会生活也丰富多彩。从衣、食、住、行到人们的思维观念,从个人精神面貌到社会结构,都是历史发展的产物。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经济与社会生活》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 技术进步与社会生活的变化 这一主题,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