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材料一
英语内阁一词,源于法语,本义是小房间、密室。
“光荣革命
”前,英国国王经常召集少数重要人物在自己的密室开会,商讨政事,由此形成了内阁制的萌芽。
“光荣革命
”后,内阁会议在少数大臣的参与下召开,权力受到限制的国王逐渐不再出席。18世纪20年代,在当时的多数党领袖、财政大臣沃波尔主持下,责任内阁制开始形成。……内阁的首脑是首相,成员是各部大臣。首相由议会中多数党的领袖担任,有权提名各部大臣及其他高级官员,主持内阁会议,掌握国家的行政大权,同时又能通过议会对立法活动施加重要影响,成为事实上的国家最高领导人。内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则对议会负责,如果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垮台。但首相也有权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节选自统编版普通高中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下)
材料二
由于1832年的改革,(英国)全国选民人数从1831年的48.8万人上升到1833年的80.8万人,由占人口比例的约2%增加到3.3%。
——王觉非主编《近代英国史》
材料三
1832年议会改革是
“光荣革命
”以来对英国政治制度的一次大改造。……在改革法案中,统治阶层尽可能地满足强大起来的社会阶层的政治要求,通过给予资产阶级和上层中产阶级选举权……此后议会制度经历了多次改革,君主立宪制下内阁对议会负责原则迅速确立。
——摘编自方家、张士昌《迈向大众民主——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探析》 (1)根据材料一,归纳
“光荣革命
”前后英国内阁演变的情况,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责任内阁制的主要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的主要成果。(4分)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从英国君主立宪制发展历程中获取的启示。(3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