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浙江省温州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高一6月模拟测试历史试题(24+2)【纲要上下】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合格考模拟 适用省份:浙江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26 浏览数:156

一、单选题

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甲骨文把中国信史向上推进了约1000年,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汉文字的维系。甲骨文的发现地是(  )

A.二里头遗址B.殷墟遗址C.陶寺遗址D.良渚遗址

2.

北宋学者沈括通过研读唐诗时注意到,唐朝有不少 富贵诗 描写当时的 奉养器服之盛 ,但在他看来,这些描写 乃贫眼所惊耳……此所谓 不曾近富儿家 ”。沈括的话间接反映出(  )

A.唐诗的描述存在过度的文学虚构B.宋人的消费水准明显超过了唐朝C.研读唐诗是宋代科技成就的基础D.唐朝社会经济的发展极其不平衡

3.

金代后期,边境内地都不安宁,路的长官不能专擅一方,中央经常派出机构前去应付,这一做法延续了数十年之久,到元代才终于成为正式政区。这一 正式政区 的名称是(  )

A.郡B.州C.路D.行省

4.

在抗英斗争的过程中,魏源发现西方 船坚炮利 长技 是英军取胜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果中国能将西方的 船坚炮利 长技 学到手,英军便失去了取胜的可能。因此,他主张(  )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洋务新政C.扶清灭洋 D.民主与科学

5.

关键词搜索是学习的重要方法。有同学在历史学习中搜索了下列关键词: 中国同盟会 黄花岗起义 保路运动 。据此判断,该同学的学习主题是(  )

A.维新变法B.武昌起义C.府院之争 D.国民革命

6.

有历史学者就某次国际会议的召开做出评论: 标志着中国打开了与亚非国家广泛交往的大门,中国不仅作为社会主义阵营的重要成员,而且也作为新兴民族国家的重要成员,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作用。 这次国际会议是(  )

A.开罗会议B.旧金山会议C.日内瓦会议D.万隆会议

7.

莎士比亚在作品《暴风雨》中通过女主角米兰达之口说道: 神奇呵,这里有多少好看的人!人类是多么美丽!呵,新奇的世界,有这么出色的人物! 材料反映了莎士比亚意在(  )

A.强调以人为中心B.批判宗教教义C.提倡独立思考D.肯定科学精神

8.

宣传画是具有强烈时代特色、主题鲜明的一种宣传形式。下图所示宣传画上的文字为俄文,中文译文是 让我们确保1944年的高额收成!让我们给前线和国家提供更多的粮食! 该宣传画所反映的时代主题是(  )

A.为卫国战争作保障B.实现农业集体化C.向社会主义过渡D.提高女性政治地位

9.

当1914年太平盛世般的夏天铺展在人们面前时,很少有人预料到这一突然事件将导致如此严重的后果。没有人察觉到,洋洋得意、沾沾自喜的爱德华七世时代已然结束,很快就将被一个新的世纪——用斐迪南大公和索菲的鲜血洗礼的20世纪所取代。这一突发事件是(  )

A.萨拉热窝事件B.经济大危机C.《慕尼黑协定》签订D.杜鲁门主义出台

10.

2024年,温州市社科联联合国内头部AI创作者社群,发起并组织了国内首个地方文化主题的AI创作大赛——温州社科AIGC视频创作大赛。以 温州学 为主题,以AI技术为画笔,意在向世界讲述温州的独特故事。这体现出(  )

A.世界多极化的发展B.经济全球化的进程C.社会信息化的潮流D.文化多样性的消失

11.

论及 西域都护府 的设立,有学者指出,它 打破了西域各地小国林立、互不往来的隔离状态 增强了西域各地各民族对中央政权的认同 。该学者意在强调西域都护府的设立(  )

A.促进了汉藏的友好关系和经济文化交流B.控制了阴山以南和河西走廊的大片区域C.使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得到巩固和加强D.使汉王朝首次了解到了西域的具体情况

12.

家具中的 是中国的传统家具,而椅子和墩的祖籍乃是天竺佛乡。古时几 为长者尊者设 ,到魏晋南北朝时,几已广泛使用于民间,与此同时,我们看到南北朝时期的佛教艺术中也出现了曲形凭几。我们迄今为止所见到的第一把椅子形象是敦煌石窟285窟西魏壁画中的 山林仙人 之椅,从后世的各种墩中也都能寻出佛家莲花宝座的形迹。这反映了(  )

A.佛教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交流融汇B.佛教的发展使儒学正统地位受到挑战C.中原王朝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治理D.石窟的壁画都是闻名世界的艺术珍宝

13.

与大多数的遗民不同,黄宗羲并没有沉溺于明亡的悲痛中,而是更进一步,在这大幻灭间将忠肝义胆转化为历史理性,从历史教训中寻找思想原点,深刻洞察到明代的败亡并不是朝代的终结,而是整个制度的穷途末路。他用如椽的大笔痛陈(  )

A.上无天子,下无方伯 B.专制帝王为 天下之大害 C.事为之防,曲为之制 D.两税法 总无名之暴赋以立恒规

14.

1923年6月,中共三大指出: 依中国社会的现状,宜有一个势力集中的党为国民革命运动之大本营,中国现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一个国民革命的党……”。据此推测,此次会议的中心议题是讨论(  )

A.国共合作问题B.工人阶级政党的创建C.国民革命军北伐D.新三民主义的主张

15.

长征,是中国工农红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不畏艰险、前仆后继的英雄气概谱写的团结战斗的光辉史诗,是中国革命史上的奇迹。读下表,对此解读正确的有 (  )

军队

起止时间

时长

途径省份

里程数

红一方面军

1934.101935.10

12个月余

江西、福建、广东、甘肃、陕西等11

二万五千里

红二方面军

1935.111936.10

11个月

湖南、贵州、云南、甘肃、陕西等8

二万余里

红四方面军

1935.51936.10

19个月余

四川、西康、青海、甘肃4

一万余里

红二十五军

1934.111935.09

10个月

河南、湖北、甘肃、陕西4

近万余里

两万五千里 专指红一方面军的行程
②各路红军长征总里程约为6万余里
③长征实现了红军的战略大转移
④1935年10月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

16.

读下图,对此理解正确的有 (  )

①该版画不可能出现在华北事变期间
②新四军主要由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改编而来
③敌后抗日根据地的主要建立者之一是新四军
皖南事变 使新四军遭受了沉重打击

A.①②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17.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 我们虽然遭到严重挫折,仍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我们现在赖以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技术基础,很大一部分是这个期间建设起来的;全国经济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骨干力量和他们的工作经验,大部分也是在这个期间培养和积累起来的。这是这个期间党的工作的主导方面 这个期间 是指(  )

A.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B.社会主义革命时期C.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8.

2018年11月,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举行,来自五大洲的3600多家企业参展,境内外采购商超过40万人,在短短6天里,累计意向成交额达数百亿美元,还有众多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签约参展第二届进博会。诚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 这不是一般性的会展,而是我们主动开放市场的重大政策宣示和行动。 这反映了(  )

A.中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B.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与交互性C.进博会是全球贸易发展的根本动力D.中国积极构建共享开放型国际贸易体系

19.

考古学家在尼尼微宫殿遗址中挖掘出泥棱柱,棱柱的铭文记述了亚述国王辛那赫里布的八次征战(节选): 大神阿淑尔授予我无敌的王权……我把208000人民,男女老少,和无数的马匹、骡子、驴群、骆驼、牛群、羊群作为大量战利品运到了亚述的国土中……”被挖掘出来的泥棱柱可用来研究(  )
①西亚楔形文字 ②古代两河流域的文明
③庄园与农奴制度 ④原始畜牧业的产生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20.

12世纪初,法国著名的毛纺织生产中心琅城,用金钱从主教戈德里手里买得成立 公社 即自治机构的权利。但该主教将钱挥霍一空后又来勒索,扬言不给就取消公社,市民忍无可忍,于1122年武装起义,杀死戈德里。后又经过反复斗争,终于在1128年恢复了公社的权利。这反映了(  )

A.市民主张建立独立的民族教会B.西欧封建社会出现新变化C.城市市民为支持王权而反对教权D.空想社会主义脱离社会现实

21.

哥白尼在给教皇的献词中写道, 我经过长期、认真的研究终于发现:如果把其他行星的运动与地球的轨道运行联系在一起,并按每颗行星的运转来计算,那么可以对所有的行星和球体得出它们的观测现象 ⋯⋯我毫不怀疑,精明的和有真才实学的天文学家,只要他们愿意深入地而不是肤浅地检验和思考我所引用的资料,就会赞同我的观点。 这篇献词体现了哥白尼(  )

A.理性化的思维方式B.拉开宗教改革的序幕C.完整的力学体系思想D.对未来社会的理想

22.

1959年1月,戴高乐就任法兰西第五共和国首任总统,他奉行独立自主的对外政策,强烈主张欧洲应是欧洲人的欧洲,主张欧洲联合起来,摆脱美国人的控制。60年代在法国获得很大发展的科技革命,特别是其中电子计算机、原子、火箭技术的广泛运用,更加强了法国的独立倾向。上述材料表明(  )

A.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逐渐分化B.不结盟运动有力冲击了两极格局C.战后法国的社会结构出现多层次化现象D.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

23.

1956年,美国政府的科研拨款为48.6亿,1957年以后每年以14%的速度递增,至1965年为130多亿,占全国公私科研经费的65%。同时,国家又对私人企业实行研究和发展支出的纳税优惠以及新投资的纳税优惠,并由国家直接出面主持庞大的科研项目。1955—1980年间,美国科研机构中的科技人员由24.83万人增加到65.9万人。工程师和工人的比例,1930年为1比230,1970年为1比50,在新型工业部门,科技人员的比重更大。这些现象表明(  )

A.科研投入因其回报周期长,私人企业基本拒绝科研投入B.庞大的科研经费支出加重国家财政负担,加剧财政赤字
C.科学技术的新发展根本改变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结构D.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与发展离不开国家的干预与调节

24.

2024年是中国和突尼斯建交60周年。中突都是发展中国家,秉持相近的价值理念,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在中阿合作论坛、中非合作论坛等框架内不断深化合作,就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事务保持良好沟通,在重大全球性议题上加强对话,共同反对阵营对抗、 脱钩断链 、霸权霸凌等。由此可知,中突交往(  )

A.有效维护了欧亚地区的安全B.体现了金砖国家的合作共赢C.标志着全方位的对外关系格局建立D.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正能量

二、材料阅读

2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丝绸之路 一词最早由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于1877年提出。他在《中国》第1卷中使用 丝绸之路 这个概念的具体语境,主要是他对历史上西方和中国相互间地理知识了解情况所进行的调查。他尤其将注意力放在包括汉代和罗马帝国时代的较为短的历史时期内这些地理知识最早获得的情况。他在书中用了很大篇幅分析希腊和罗马资料中第一次提到Serer的证据,那些内容与丝绸贸易有关,或是提到Serica即产丝之地的记载。然而,他并没有专门研究中亚史地,他将古代中西交通的贸易路线想象成一条直线,这与 丝绸之路 的实际走向并不符合。

——摘自【美】丹尼尔C.沃(蒋小莉译)《李希霍芬的丝绸之路:通往一个概念的考古学》

材料二
在李希霍芬提出 丝绸之路 一词50多年后,我国学者开始使用这一词汇,政府层面较多的使用出现在20世纪五十六年代的对外友好交往中。今天, 丝绸之路 已然不是某一条道路或某一种交换物品的专称,而是古代中外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统称,甚至突破了原来的 中外关系史 中西交通史 。以 丝绸之路经济带 海上丝绸之路 命名的 一带一路 倡议,就是这一历史名称在当下的现实反映。

——摘自刘进宝《丝绸之路概念的形成及其在中国的传播》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请用实线在下图中绘制 陆上丝绸之路 的走向。(8分)

罗马帝国与汉朝交往的主要路线示意图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请阐述“ 丝绸之路 这一历史名称在当下的现实反映 。(8分)

三、综合题

26.

世界史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2分)
材料一
一场世界革命的大幕正在揭起。延续了上千年的均势正在瓦解。如此后两个世纪所揭示的那样,数千艘船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从里斯本、塞维利亚、伦敦、布鲁斯托(英国城市)、南特(法国城市)、安特卫普和众多其他欧洲港口扬帆起航,前往其他大陆寻找贸易机会和利润。它们将驶向卡利卡特(印度城市)、广州、长崎。到了某一时期,从欧洲人的海外殖民地出发的船只也加入其中——从波士顿到费城、从巴达维亚(雅加达)到澳门。

——摘自【英】J.M.罗伯茨,0.A.维斯塔德《企鹅全球史文明的分化》

材料二
光荣革命 后,英国全面接收荷兰的遗产:银行、证券、信贷、流通、资本市场、股份公司、保险业务等这些现代资本主义的金融组织手段都在英国建立并完善起来。殖民活动也在此时进入高峰,英国在全世界发展殖民地,构成它 第一帝国 的基础。英国国内手工业蓬勃发展,市场不断扩大,以毛纺织业为支柱的对外贸易与日俱增,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技术革新一触即发。更重要的是, 光荣革命 给英国人创造了一个自由、宽松的社会环境,让一切人都可以去努力追求财富。总之,英国已存在合适的政治和社会环境,由英国发动工业革命,已经是水到渠成了。

——摘自钱乘旦《思考中的历史:当代史学视野下的现代社会转型》

材料三
变化,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常态,存在着一个从不断的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而大变化、大变局的发生,则有赖于引起全局变化的大事发生。自新航路开辟以来,西欧殖民国家的殖民扩张与掠夺、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两次工业革命、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等等,均可认为是引起全局变化的大事。在此过程中,原本相对平衡的多元文明格局逐渐被打破,以西欧为中心的国际格局逐步形成,强权政治原则不断被强化。当资本主义列强将扩张矛头指向中国时,中国却仍按照自己的轨迹在农业社会中发展。正是在这样的国内外形势下,19世纪中期的鸦片战争成为影响中外历史关系从量变到质变的重大历史事件。

——摘编自徐蓝《500年世界历史变迁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概括15—17世纪带来商品世界性流动的主要贸易网络。从世界历史横向发展的维度,简析这场 世界革命 的内涵。(5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钱乘旦认为 由英国发动工业革命,已经是水到渠成了 的条件,结合所学,指出英国工业革命开始的部门。(7分)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对 鸦片战争成为影响中外历史关系从量变到质变的重大历史事件 这一观点进行论述。(要求:史实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语言通顺)(10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