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海南省九年级中考模拟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九年级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适用省份:海南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23 浏览数:114

一、选择题

1.

下图是元代山东济南王张荣家族墓地出土的瓷玉壶春瓶。张荣墓的考古发掘,不仅对于元朝礼仪丧葬制度有极高的研究价值,还弥补了对张荣这位传奇历史人物研究的实物空白。由此可知,文物(  )

A.能够完整还原历史真实B.是认识历史的唯一途径C.可以佐证已有历史认识D.相比文献记载更为可靠

2.

直到秦汉,中央方面才有一个更像样的统一政府, 而其所辖的各地方,也已经不是封建性的诸侯列国并存。 这主要原因是它们实行了(  )

A.世袭制B.科举制C.郡县制D.行省制

3.

东晋南朝时期,南方土地大量开垦,农作物品种增加,产量提高,手工业取得明显进步。以下不是该现象出现原因的是(  )

A.南方自然条件优越B.北魏孝文帝的改革C.南方社会秩序相对稳定D.北方人口大批南迁

4.

研读诗歌也可以学习历史。 卅年求富更求强, 造炮成船法仿洋。海面未收功一战,总归虚牝掷金黄。 与上述内容有关的两件历史事件分别是(  )

A.洋务运动、第二次鸦片战争B.洋务运动、甲午中日战争C.戊戌变法、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戊戌变法、甲午中日战争

5.

有学者认为, 民国之取代自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的 帝国 ,是中国近代内在矛盾发展的结果,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 。这个 变化 是指(  )

A.彻底摧毁了封建制度B.开启新民主主义革命C.结束君主专制的统治D.实现了中华民族独立

6.

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妥善处理了党内长期存在的矛盾和分歧,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该历史评价的对象如果用一个成语来概括其地位,你认为下列选项合适的是(  )

A.开天辟地B.焕然一新C.生死攸关D.转危为安

7.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粉碎了德军 不可战胜 的神话。远在东方的中国战场上,粉碎了日军 不可战胜 的神话的战役是(  )

A.淞沪会战B.台儿庄战役C.平型关大捷D.百团大战

8.

据北洋政府农商部统计,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注册的工业公司,共计146个,资本总额41148205元;而自1914年8月至1920年,新注册的公司就有272个,资本额为117434500元。所涉及的行业众多,尤以纺织业和面粉业发展最快。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推动这一变化的因素是(  )

A.受到 实业救国 思想的影响B.官僚资本凭借权力聚敛财富C.西方列强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D.民国政府鼓励民间兴办实业

9.

彻底摧毁旧制度,翻身农民当了家。 1952年,中国农民发出这一感慨是因为实施了(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B.《中国土地法大纲》C.《中华 人民共和国宪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10.

邓小平……最大的功绩就是提出了新的理论。这是一种全新的世界观,是对中国现实条件的全新理解,是对历史经验的有效借鉴。 这种 新的理论 主要是指(  )

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B.改革开放思想C.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D.科学发展观

11.

某校在做一期海南历史的宣传栏,下列人物中可以归入 古代民族交融 版块的是(  )

A.冼夫人B.海瑞C.符确D.王佐

12.

1927年,面对日益高涨的革命形势,国民党反动派深感不安,在海南发动了琼崖四二二反革命事变。在这次事变中牺牲的是(  )

A.杨善集B.王文明C.李爱春D.陈永芹

13.

有学者指出,罗马帝国本部是泛希腊化的天下,但周边地区族群成分处处不同,不能建立类似中国的郡县制度,只能依赖戍军控制属地。该学者旨在揭示罗马帝国(  )

A.对世界的重大影响B.对外扩张的过程C.与希腊的差异之处D.隐含着分裂因素

14.

武士是日本以武艺为专业的社会阶层,日本封建社会平安时代中期以后统治阶级的忠实仆从。武士集团形成的原因是(  )

A.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B.庄园的形成与壮大C.幕府政治开始D.西方殖民者入侵日本

15.

英、美、法三国在资产阶级革命期间分别颁布了《权利法案》 《独立宣言》《人权宣言》等法律文件。这些法律文件所体现的共同法治精神是(  )

A.限制君主权力B.否定封建制度C.法治取代人治D.反对殖民统治

16.

巴黎公社失败后马克思总结: 工人们所具备的一个成功因素就是人数众多,但是只有当群众组织起来并为知识所指导时,人数众多才能起决定胜负的作用。 马克思意在说明(  )

A.巴黎公社的失败是缺少国际援助B.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有待检验C.巴黎公社的失败是缺少工人数量D.工人运动需要科学理论指导

17.

有人在评论一种经济现象时说:“(这)不仅是一个财富高度集中的时代,而且是一个或几个大家族操控某个市场,从而左右政治经济的时代……这些富豪所拥有的不仅是金钱,在经济生活中也有巨大的影响力。 这种经济现象开始盛行是在(  )

A.18世纪末的英国B.19世纪初的美国C.19世纪末的德国D.20世纪30年代的苏联

18.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最显著的现象乃是以国族生存与荣辱为号召,包藏野心的领袖们在许多国家借民心的怨恨与愤怒,集中权力于集权专制的政治体制,带领群众让国家走上奴役、战争与毁灭之旅。 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国家是(  )

A.美国B.英国C.苏联D.德国

19.

1950 年,苏联的工业总产值比1940年实际增长了73%,但是,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不够理想,未完成计划指标,部分日用消费品的生产没有恢复到战前水平。其影响是(  )

A.使美苏开始了冷战对峙局面B.保障了前线的粮食供应C.为苏德战争的胜利奠定基础D.限制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20.

一个身体健康的成年劳动者,不管你是找不到工作还是不愿去找工作,只要处于失业状态就能领到失业救济金;一个已到退休年龄但依然保持一定工作能力的人,在传统福利国家中宁愿选择不继续工作,因为制度为他提供了太多退休后的照顾。 这两种情况说明福利国家制度(  )

A.彻底解决了社会矛盾B.有利于这些国家的发展C.实现了社会公平公正D.不利于调动工作积极性

二、材料题

2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 :中国古代对外交往情况简表

朝代

史实部分

汉朝

A 通西城后,商人们将丝绸等货物,经西域运往中亚、西亚,再转运到欧洲,又把西域的物产运到中原。这条沟通欧亚的陆上交通道路就是丝绸之路。

唐朝

唐朝时世界上有70多个国家或地区与中国往来,日本派遣唐使来华学习唐朝的先进文化。鉴真东渡日本,传授佛经,传播医学、建筑等。玄奘西行天竺,带回大量佛经,根据他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  B

宋元

朝廷设立 C 管理海外贸易,宋代时与中国有贸易关系的国家有五六十个,元代时达到140多个。 中国的印刷术、指南针等输往西方,西方的药物、天文、历法、数学也传入中国。

明朝

郑和下西洋的过程中,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明朝引进南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等。

清朝前期

清朝实行  D  政策, 只开放广州一处作为通商口岸。

材料二 :这一跨越时空的宏伟构想,承接古今、连接中外,赋予古老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因为,它既传承以团结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合作共赢为核心的古丝绸之路精神,又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21世纪时代潮流,将 中国梦 世界梦 进行有机的衔接,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和全球性影响力。

——摘编自陈凤英《习近平一带一路构想战略意义深远》

请回答:
(1)将材料一表格填写完整。 (4分)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特点。(3分)
(2)根据材料二,说明在共建 一带一路 进程中,我们应如何弘扬丝绸之路精神。(6分)

2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欧洲(尤其是英国)的制造业产品向美洲和非洲出口,包括把许多来自印度和中国的纺织品和其他商品转口到美洲和非洲;非洲向加勒比海地区以及南美和北美奴隶种植园输出奴隶;加勒比海地区向欧洲输出蔗糖,北美向欧洲输出烟草、毛皮以及其他商品。在17 世纪,更不用说18世纪,对于欧洲制造业来说,北美、加勒比海地区和非洲也变成了越来越重要的出口市场(亚洲还谈不上),包括向非洲出口枪支,用于围捕奴隶。

——摘编自《白银帝国》

材料二 :二战中殖民地人民与宗主国为战胜法西斯而并肩作战,大大提高了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例如巴黎解放时进入巴黎的40万盟军中就有近30万非洲人。经历两次世界大战,民族主义不再是西方国家的专利,殖民地人民高举民族民主的旗帜向宗主国宣战。二战前非洲只有3个独立国家,二战后随着非洲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20 世纪50年代非洲有6个国家独立,60年代末非洲独立国家已达41个,约占非洲总面积的84%,总人口的88%……英、法、比、葡等在非洲的殖民帝国彻底崩溃。二战后一大批独立民族国家构成了当代国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亚非会议的召开、不结盟运动的兴起、非洲统一组织的建立等。

——摘编自《战后殖民体系的崩溃》

材料三 : 1955 年4月,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来自亚洲、非洲的2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举行了第一次亚非会议,也就是万隆会……会议体现的亚非国家和地区团结合作、友好相处,共同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争取和巩固民族独立,保卫世界和平的精神,被称为 万隆精神 ……周恩来发表了18分钟的演讲,提出的 求同存异 方针,获得与会代表的一致赞同。

——摘编自部编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2015年4月,来自亚非102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相聚万隆,参加第三次亚非会议,纪念万隆会议召开60周年。会议围绕 加强南南合作,促进世界和平繁荣 主题进行研讨,重申了 万隆精神 ,聚焦新形势下缩小南北差距,消除贫困和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国在关税待遇、技术培训、经济援助等方面,主动承担新时期推动亚非共同发展的历史责任。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描述的历史现象。(2分)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出这一历史现象产生的影响。(3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二战后推动非洲国家独立的主要因素。(6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比较两次亚非会议的异同点。(5分)

2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1分)
材料一 :联合国是在反法西斯同盟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崭新的、普遍性的国际组织。1943年10月,中、美、英、苏四国共同签署了《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宣告在战后建立一个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国际组织,这奠定了联合国成立的基础。1944年,苏、美、英、中先后经过两个阶段的会议,基本勾画出了联合国的蓝图,中国代表团提出的关于处理国际争端的原则等多项建议,被称为 中国建议 ,后来被纳入《联合国宪章》。1945年4月,联合国制宪会议在旧金山召开,中、美、英、苏、法等14国首席代表组成执行委员会。6月25日,制宪大会通过《联合国宪章》……中国代表团第一个在宪章上签字。中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材料二 :一个国家很难解决全球范围内的问题这一事实已经得到广泛认可,这也促使旨在通过国际合作和共同行动解决全球问题的组织不断增加。这些组织通常被分成非政府间国际组织和政府间国际组织。这些机构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们有能力解决不涉及领土边界和超出国家政府职能的问题。

——摘编自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1750年至今)》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在联合国创建过程中的主要贡献。(3分)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材料二的主要观点,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明确;至少包含两个史实,史实正确,论据充分;条理清晰,语句通顺,表述完整)(8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