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江苏省无锡市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16+4)【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三册】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江苏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20 浏览数:259

一、单选题

1.

周朝新立,武王封前代三王朝的子孙,给以王侯名号,称为 三恪 ,以示对先代君王的尊敬。这一举措(  )

A.有利于巩固周王朝的统治B.强化了周朝的中央集权C.反映了对殷商遗民的优待D.意在扩大王室宗法范围

2.

刺史始设于汉武帝时,负责地方监察事宜,平时巡行,岁末进京。至东汉,刺史已拥有了常驻治所,皇帝也时常诏令刺史参与平乱、水利等事务。这一变化(  )

A.适应了加强皇权的需要B.埋下了地方割据的隐患C.铲除了外戚势力的根基D.提升了中央的行政效率

3.

魏晋南北朝时期家训文化盛行,许多名士、文人都有自己的家训(如下表)。与这一时期家训文化盛行密切相关的是(  )

名士文人

家训内容节选

王羲之

事君廉,交友真,与士同心,与儒共德,宥寝视决,文物传世。

王导

忠谨事主,崇尚正直,慎戒好胜,淡泊名利。

陶渊明

言必信,行必果,事不两立,道不两存。

A.佛道两教的盛行B.宗法制度的加强C.门阀制度的兴盛D.传统儒学的复兴

4.

唐德宗建中元年(公元780年),农民归附政府户籍的数量激增。更多的小农在从事农业生产的同时开始兼营手工业和商业,部分失去土地的农民弃农经商,或靠佣工维持生计。这些现象反映了(  )

A.传统的经济结构有所松动B.赋税政策调整活跃了经济C.以庸代役促进农业商品化D.农业的多种经营日益兴盛

5.

上京城是金王朝修筑和使用的第一座都城,该城中部自南向北有五重建筑基址整齐地排列在南北中轴线上,体现礼制规范。这一布局反映出金朝(  )

A.基本沿袭唐宋制度B.国家处于鼎盛状态C.建筑水平世界领先D.积极吸纳中原文化

6.

中国古代某一王朝因实行 汉法 而进入中原王朝序列,构建了 混一华夷 的多民族国家体制,这在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该王朝(  )

A.设西域都护府开始管辖西域地区B.结束了十六国时期的割据局面C.坚守迁徙行营作为国家政治中心D.设宣政院统辖吐蕃与佛教事务

7.

明代文学家冯梦龙在《警世通言·序》中指出: 于是乎村夫稚子,里妇估儿,以甲是乙非为喜怒,以前因后果为劝惩,以道听途说为学问。而通俗演义一种,遂足以佐经书史传之穷。 通俗演义的流行(  )

A.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B.真实地再现了社会现实C.反映了社会经济的发展D.动摇了儒学的社会地位

8.

中国的农学源远流长。从中国的三部农书来看,明代《农政全书》和清代《授时通考》中所开列的农具清单,几乎全是元代王祯《农书》的重复。由此,可以看出(  )

A.明清科技缺乏创新B.中外文化交流隔绝C.元代农业达到顶峰D.古代农书备受重视

9.

清末教科书大多认为鸦片战争是清初以来中国诸多对外交涉事件之一;20世纪三十年代,一些史学家认为鸦片战争开始了中国近代反侵略的历史;当代史学家认为要认识鸦片战争以后晚清社会性质的变化,就不能将晚清史和清朝前中期的历史割裂开来。由此可知(  )

A.阶级立场决定史论的多样性B.真实的历史难以准确揭示C.历史认识随着研究日益深入D.亲历者的历史理解更可信

10.

有学者将晚清时期阅报组织的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 读以致用:管窥实务新知的知识窗口 开风气、牖民智:以启迪民智、输入文明为鹄的(目标)”以及 政治宣传:不同政治力量的思想文化阵地 。这反映出(  )

A.清朝统治危机日益严重B.中体西用实践的彻底破产C.民主科学思想不断传播D.近代社会变革的艰难历程

11.

1922年鉴于国内棉花稀缺的现状,上海华商纱厂联合会向政府递交呈文,要求暂行禁止国棉出口,暂行免征花纱、布税厘。但这一要求遭到了国会议员们的反对,也遭到各国公使团尤其是日本公使的反对,最终纱联会的请求化作了泡影,民族棉纺织业陷入萧条。这一结果(  )

A.与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关系密切B.体现南京国民政府的软弱无能C.说明日本是民族工业最大外敌D.源于内外不利因素的共同作用

12.

苏美尔文明时期,两河流域盛行多神教,王权对宗教信仰不加干涉。巴比伦人主导两河流域地区后,继承了苏美尔人的传统。由此可见两河流域(  )

A.王权衰微B.文化宽容C.经济落后D.政治孤立

13.

蒙古征服罗斯后,认识到封建割据不利于统治,便将中国古代相关行政管理体制带到罗斯,扶持 弗拉基米尔及全罗斯大公 作为代理人。这使罗斯大公尝到了甜头,刺激了罗斯大公攫取专制特权的野心,推动了罗斯国家的统一。这说明蒙古西征(  )

A.推动了罗斯政治体制的演变B.开启了亚欧大陆的民族交往C.传播了蒙古开明的民族政策D.为东西文化交流创造了条件

14.

15世纪的欧洲人文主义者将印刷业的发明者比作基督的使徒,称他们传播着 神的话语 ,是宣讲真理和知识的新福音书,是 神的艺术 的主人,是带来 黄金时代和幸福新纪元的象征 。这说明当时欧洲印刷业的发展(  )

A.利于新思想的传播B.扩大神学的社会影响C.实现文化的大众化D.为艺术繁荣奠定基础

15.

1914年,在日本军政各方的支持下,许多日本知识分子来华 学术考查 。学者涩川玄耳力荐日本人以此为契机开展对 支那 各方面的研究;佛教史专家常盘大定则呼吁日本佛教徒应以研究中国为使命,整理研究中国的佛教文化;建筑史专家关野贞多次到访中国,大量收购民间所藏文物。这些活动(  )

A.保护了中国的文化古迹B.彰显了日本的学术高度C.潜藏着日本的侵略意图D.提高了中国的考古水平

16.

下表反映了20世纪前半期拉丁美洲新文化的思想与文学流派。由此可见,拉丁美洲新文化的基本特点是(  )

新思潮/文学流派

代表人物

思想主张

爱丽儿主义

何塞·恩里克·罗多

唤起拉美精神,颂扬拉美文化中的

人道主义价值,反对绝对民主的倾向

土著主义

塞雷斯·普拉达

捍卫本国土著民族,抨击殖民制度

社会主义

维克托·劳尔·阿亚

·德拉托雷

土地改革、限制外国资本,实现美洲国

家政治经济一体化

现代主义文学

何塞·马蒂等

富有爱国激情,表现对人类、自由和祖

国的美好信念

A.拉美精神 核心价值的体现B.文化混合基础上的现代再创造C.西方思想改造拉美社会的运用D.印第安文化与西方文化的结合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古代丝绸之路,从时间上看,跨越2000多年,历经先秦、汉唐、宋元、明清4个时期;从地理类型来看,包括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依据商品类型可细分为 皮毛之路 玉石之路 珠宝之路 香料之路 等。通过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漆器等得以与西方的胡麻、胡桃、胡萝卜、胡瓜、葡萄、石榴、琥珀等物品互通有无。中国的 四大发明 在欧洲近代文明产生之前经由丝绸之路传入西方,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明代郑和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七下西洋,与南亚、西亚、欧洲和北非进行经济文化交流,广泛传播了中国文化。而佛教、基督教、摩尼教等都曾在丝绸之路沿线地区广泛传播。

———摘编自户华为《丝绸之路的历史变迁与当代启示》

材料二
16世纪开始的大航海时代,中国与欧洲有了直接的交往和交流。来华传教士把他们发现的儒家思想文化传播到欧洲。18世纪的法国启蒙思想家将孔子与儒家思想理性化和理想化,作为批判基督教神学和封建专制主义、论证新文化理想的根据和证明。教士们把西方自然科学中的声、光、电、医学等科学技术介绍到中国。西学东渐填补了许多中国文化中原来没有的元素,并且通过具有先进思想的国人的学习与研究,近代科学在中国逐步传播与发展。中国知识界关于近代科学的分类也渐次趋向专门化,形成比较系统的领域。新式思想和研究方法改变了中国古老的思想文化领域,改造、丰富和发展了中国文化的结构。

———摘编自周振鹤《中外文化交流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丝路上中外交流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丝绸之路长期延续的原因。(8分)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外交流产生的积极影响。(4分)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秦汉时期,由于简牍书写不便,更因形体繁重,运输保管不易,乡吏具体负责户籍的编造,县吏主要起监督、审核作用,户籍的正本放乡,副本呈县。由于乡吏是郡县任命,俸禄微薄,工作上经常有私派加征、盘剥百姓的行为。东汉末年,战事频繁,人口流动加剧,户籍散乱。魏晋时期,随着技术的进步,户籍转由县廷编造,并由县上报郡、州,直至中央政府。隋唐则彻底废除乡吏,继续强化以县廷为中心的治民方式。

——摘编自张荣强《从户版到纸籍:战国至唐代户籍制度考论》等

材料二
宋代,主户 均为五等 ,施行五等分户制,并据户等征收赋役。客户在法律上具有独立的良人身份,在户籍管理上有自己的专属户籍,并未附籍于主户。此外,州县还编制丁籍,对象涵盖主、客户,以全体男性为统计范围,登记姓名、年龄,不计财产,主要是为了征发夫役和科派身丁钱。与唐代相比,宋代的未成年男性已经不再承担徭役。当发生饥荒时,朝廷也会依据丁籍存恤百姓。

——摘编自戴建国《宋代籍帐制度探析》

(1)根据材料一,指出魏晋时期户籍编造主体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户籍制度的作用。(6分)

三、开放性试题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中世纪欧洲的大学分布图


———摘自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材料二

中世纪欧洲大学概况

办学主体

前期以教会为主,后期以世俗力量为主。

领导体制

分为两种类型:一类称作学生大学,由学生掌管校务,凡教授任聘、学费数额、学期时限和授课时数,均由学生自行决定,学生对不尽职的教师还可作罚款处理。另一类叫做先生大学,由教师主管校务,包括制定教学范围,学生管理,举行考试和授予学位等项工作。

享受特权

有权设立特别法庭,内部实行自治。

师生免纳捐税、免受征召。

有权颁发教学许可证,执证者方有教学资格。
(四)师生有罢教和
迁居的自由。

课程设置

早期,有很强的神学性;后期,艺术、诗歌、法学、医学、自然哲学、伦理学、希腊语、拉丁语等逐渐成为大学课程的主流。

———摘编自张晓丹《试论中世纪欧洲大学的兴起》等

提取材料中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 欧洲中世纪大学的兴起 ,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成文。)

四、材料阅读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绅士是封建等级社会中的特权阶层。凡获得封建社会法律所认可的身分、功名、顶戴, 无论出仕未仕 ,一概属于绅士阶层。他们介于官僚与平民之间,不同于官、又区别于民。他们既具有政府赋予的功名身分,又是基层社会文化权威。绅士们控制着基层的行政权、司法权,皇权收取赋税等行为也要依靠绅士。绅士阶层既代表了专制皇权的延伸以及对基层的统治,也是地方自主管理和向上表达的途径。
材料二
近代中国的社会变迁改变着绅士阶层的结构。商业繁荣使中国社会原有的 士农工商 结构被打破,大批绅士开始经营实业,他们中的一部分就是最初的民族资产阶级。在文化上,虽然整个绅士阶层并未真正接受西方,但是绅士阶层也产生了完全接受西方思想的 叛徒 ,他们猛力抨击绅士阶层立身的根本——礼教,要求彻底的西化。他们是最初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的组成成员。而那些虽然仍属于绅士阶层的进步绅士也倾向与同革命派合作。与此同时,其他的社会势力也迅速崛起,逐渐取代了绅士阶层。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传统绅士阶层急剧衰退,社会精英集团已让位于新兴工商阶层、知识分子阶层和新式军人阶层。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廖海生《近代中国绅士阶层的演变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绅士阶层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概述近代中国绅土阶层的演变,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积极影响。(8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