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江苏省高邮市高二第二学期3月学情调研测试历史试题(16+4)【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一二】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江苏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20 浏览数:158

一、单选题

1.

考古学上龙山文化是中原地区文明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围绕陶寺遗址(属龙山文化)分布的14处遗址中,陶寺聚落在该聚落群中有着唯我独尊的地位,是绝对的中心聚落。中心聚落通常是某一区域内宗教文化乃至政治与经济的中心,其中许多兴建有城墙。中心聚落的出现体现出(  )

A.等级秩序分明B.早期国家初具雏形C.建筑技术发展D.中华文明多元一体

2.

西周时期的 民不迁、农不移、工贾不变 的礼制局面在春秋战国时期被打破,个人逐渐摆脱对宗族的依赖而自由经商。庶人可以通过工商致富,富贵不再合一。这种变化(  )

A.导致士阶层丧失政治优势B.实现了社会成员的平等C.利于推动社会阶层的流动D.使工商业占据主导地位

3.

下图是出土于云南的汉代文物,被称为 滇国三印 。可用来印证(  )

A.少数民族对中原的文化认同B.云南开始进入国家版图C.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萌发D.汉朝对边疆地区的治理

4.

《旧唐书》卷一二三《第五琦传》云:至德元年(756年)奏事至蜀中,琦得谒见(玄宗),奏言: 方今之急在兵;兵之强弱在赋;赋之所出,江淮居多。 奏言折射出(  )

A.经济重心渐趋南移B.赋税改革的必要性C.中央集权体制强化D.南方整体实力占优

5.

宋朝为内部臣民解决好了两条 —— 出路 活路 ,王朝的属下臣民,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有能力有追求的精英分子,再一类是养家糊口的普通百姓。对于精英,应该给他们 出路 ;对于百姓,应该给他们 活路 。关于材料中所说的 活路 ,宋朝采取的做法包含(  )
①完善选官制度 ②打破市坊制度 ③规范土地租佃 ④不定田宅、职业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6.

明朝政府对海外国家载运来的朝贡方物抽取货物税。按规定,如国王、王妃及陪臣等附搭的货物,先抽50%的货物税,余者由官府给值收购;如附带来贸易的货物,船进入港口后,即全部封舱,待抽20%的货物税后,才准开舱贸易。由此可见朝贡贸易(  )

A.以经济目的为主B.蕴含了商业因素C.支撑了主要财源D.破坏了宗藩体制

7.

19世纪90年代末,康有为力主将中国 定为工国 ,认为 国尚农则守旧日愚,国尚工则日新日智 。梁启超则认为保护关税政策是 病国之道 ,自由贸易乃 天地自然之理 。二者意在(  )

A.揭示中国孱弱的根源B.寻求强国御侮之道C.强调政治变革的必要D.突破传统思想禁锢

8.

1921年,胡先骕的《学衡》杂志、章士钊的《甲寅》周刊,先后对白话文进行攻击。中国共产党也与国民党合作,在文化上以《向导周报》、上海的《民国日报》等为阵地,共同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国共在舆论上的合作旨在(  )

A.进行文化上反封建斗争B.巩固革命统一战线C.反对封建君主专制统治D.批判封建教育弊端

9.

1957年11月14日,毛泽东在莫斯科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上,传递了一种态度: 我们必须有那么一个国家,有那么一个党,它随时可以召集会议。既然需要一个首,那么,谁为首呢?苏联不为首哪一个为首? 这一态度表明中国(  )

A.背离了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B.巩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团结C.粉碎了帝国主义的外交孤立D.基于特殊环境下的理性选择

10.

下图为中国某沿海城市的发展趋势图,据图可知该城市为(  )

A.广州B.上海C.深圳D.成都

11.

有学者研究发现,早在公元前1世纪,水车作为农业灌溉的有利工具,就已为罗马帝国东部行省所知,但直到公元4世纪奴隶来源枯竭时,才为罗马所采用。该学者意在揭示,罗马(  )

A.社会转型利于经济发展B.农业生产技术普及及时C.对外战争严重耗损国力D.政治分裂制约社会进步

12.

在工业以前的时代,传统印度社会的基本单位与世界其他地区一样,都是村庄。在村庄内部,重要的不是个人,而是联合家庭和种姓,这种形式不仅是社会稳定的根源,也是民族衰弱的根源。据此可知,印度村庄(  )

A.体现世界文明进程高度一致B.否认个人价值存在C.推动了印度民族精神的形成D.具有血缘亲族特征

13.

自1160年巴黎大学兴起后,巴黎主教竭力反对巴黎大学发展,但教皇则比巴黎主教表现得更加仁慈。自13世纪起,多位教皇就授予巴黎大学各种特许权。诸如巴黎大学可以在校内设立内部法庭,外人与学生发生诉讼案时一律由大学审理;大学有权颁发教学许可证,持证者方可上岗教学,师生有罢教和迁居的自由……由此可知,巴黎大学(  )

A.对教会的依附日益加强B.受益于工商业的复兴和繁荣C.提升了城市的自治能力D.可用民族语言开展教学活动

14.

浮世绘是日本的一种绘画艺术形式,因巧妙地与木板活版印刷结合而在江户时代(1603—1868)广为流行。 浮世 一词是取意于日本自中世以来的佛教概念中相对净土的充满忧虑的现世。图3是日本最著名的画作。
《神奈川冲·浪里》,1830,日本该画以富士山为背景,描绘了 神奈川冲 (即神奈川外海)的巨浪掀卷着渔船,船工们为了生存而努力抗争的图像。
关于浮世绘,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着重描绘底层民众的生活B.反映了日本文化的多元特征C.真实再现日本的社会现状D.折射出日本对外政策的转变

15.

下表为一战前后主要国家军事支出(亿美元)情况。由此可推知(  )

1913

1915

1917

1918

英国

6.8

167.9

810.4

法国

6.7

123.5

770.8

俄国

8.5

85.7

404

德国

8.8

178.5

877.9

奥匈帝国

3.8

200

200

200

意大利

4

10.20

10.2

10.20

美国

6.3

65.9

877.9

日本

1.9

15

15

A.1917年是一战转折点B.传统国际格局的崩溃C.殖民主义势力的衰败D.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

16.

1993年美国社会学家发布了年度 社会健康指数 报告,该报告通过分析相关社会问题来检测美国社会的福利,这些问题包括失业、中学退学率和可购住房的供应量等。据报告统计,最好的年份是1973年,指数达到77.5。但在1993年,该指数降到了38.8。 社会健康指数 下降源于(  )

A.社会问题日益突出B.美国福利规模缩小C.经济滞胀局面出现D.政府职能严重缺失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汪遵的《汴河》诗: 隋皇意欲泛龙舟,千里昆仑水别流,还待春风锦帆暖,柳阴相送到迷楼。
李敬方的《汴河直进船》诗: 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脂膏是此河。
材料二
贯通东西的隋唐大运河通济渠段,全长41.5公里,沿线发现各类文化遗产点20多处。这些珍贵的运河文化遗产如珍珠般镶嵌在运河岸边的村镇田野中,丰富了淮北市境内隋唐大运河的内涵和申遗的价值比重。

——摘自郭云修《情系大运河——大运河保护与申遗的前前后后》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隋修筑大运河的因素。(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试阐述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理由(从历史底蕴、世界价值、文化价值等多角度作答)。(6分)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中国历史发展到晚明时期,不可遏制地涌现异己因素,不断地侵蚀封建伦理关系的统治序列。儒生多弃儒从商,商人地位有所提高,但是明朝政府仍定性商业为末业。在万历三十一年(1603)地方文书中很清楚地记载在临清关,由于沿途抽税严重,以前缎店三十二家,如今有二十一家关门;布店七十三家,已有四十五家关门。

——摘编自刘志琴《晚明史论—重新认识末世衰变》

材料二
10~16世纪间,中世纪社会发生了剧烈的变化。欧洲社会不断涌现出掌握新财富乃至实力的新贵,他们无法在既有的等级体制中找到容身之处,便向传统发起挑战。他们很快发展出属于自己的社会形态、行会、传说和团体,使商人的社会身份拥有了新的定义。商人阶级的兴起几乎完全是城镇发展的结果,商人的出现与这一中世纪欧洲文明中最具活力的元素密不可分。任何地区的领主都寻求城市的支持,以便对抗国王;而国王则争取市民的支持,借助他们的财力以打压势力过大的属臣,并因此向城镇授予特许状和特权。

——摘编自【英】J.M.罗伯茨《企鹅全球史·文明的分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评析晚明商业发展境况。(7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欧洲商业发展的社会因素及其影响。(5分)
(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西商业发展的看法。(2分)

三、开放性试题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

(《姑嫂选笔》,由画家忻礼良创作,1964年出版)

提取材料中的信息,并结合所学,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成文。)

四、材料阅读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4分)

集装箱运输

20世纪50年代初,人们开始思考如何改进货物运输的方式。1956年,马尔康·麦克林提出了集装箱的概念,并发明了一个可以用于货物运输的集装箱,随后在船运进行了多次试验。随着集装箱的出现,全球货运变得更加高效和经济。
1961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发布了标准集装箱尺寸,即20英尺和40英尺。这种标准化尺寸的集装箱可以在船运、火车运输和卡车运输模式中使用。20世纪70年代,集装箱的使用迅速扩展到全球。船运公司开始采用集装箱船,这些船可以快速、安全地运输数千个集装箱。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集装箱船的大小和容量也越来越大。21世纪,集装箱已成为全球贸易和货运的主要手段之一。许多港口、铁路和公路运输系统都为集装箱运输提供了便利的设施。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集装箱还应用于临时住房、办公室、展览和其他用途。

——摘编自《集装箱资讯》

(1)根据材料,概括集装箱的优势,并结合所学,分析集装箱发展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评价集装箱运输。(6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