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选题
史料内容
出处
亮使魏延、高翔、吴班赴拒,大破之,获甲首三千级,玄铠五千领,角弩三千一百张,宣王(司马懿)还保营。
《汉晋春秋》(东晋)
亮屯卤城,据南北二山,断水为重围。帝攻拔其围,亮宵遁。追击,破之,俘斩万计。
《晋书》(唐朝)
懿乃使张郃攻无当监王平于南围,自案中道向亮。亮使魏延、高翔、吴班逆战,魏兵大败,汉人获甲首三千,懿还保营。
《资治通鉴》(北宋)
年份
年平均产量(磅)
年平均出口量(磅)
出口占产量的百分比(%)
1791—1795
5200000
1738700
33.43
1801—1805
59600000
33603800
56.38
1811—1815
80000000
42269400
52.84
1821—1825
209000000
152420200
72.93
1831—1835
398521600
329077600
82.57
1841—1845
822953800
691517200
84.03
二、材料阅读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吴慧《中国商业政策史》
主要观点
主张者
①美国霸权论:美国为建立世界霸权,积极推行反苏反共政策,一手导演了冷战
多为中、苏(俄)学者、也有部分西方学者
②苏联扩张论:战后苏联企图推行世界革命使苏联式的共产主义统治整个世界,苏联是冷战的发动者
流行于西方政界与学界,特别是英美学者
③美苏共振论:冷战是美苏双方行为的结果
部分中国学者
④英国推动论:冷战的主力是美国,但英国等西欧国家的积极响应和配合也起了推动作用
——摘编自刘德斌《国际关系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