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江西省上饶市高一第二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16+4)【纲要下1—17课】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江西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20 浏览数:169

一、单选题

1.

在古代雅典,普通公民对许多城邦事务的看法仅是出于其情绪变化的感觉,而 蛊惑家 则会因为熟悉城邦事务而在公民大会上提出一些公民没有想到的合理的政策和建议,以供公民进行政策选择,并成为公民大会的主要发言者。这表明, 蛊惑家 (  )

A.以维护奴隶主权益为宗旨B.客观上适应了直接民主需要C.保证了公民大会公平公正D.改变了雅典城邦的决策方式

2.

德国历史学家汉斯·巴伦认为 王权与市民的结盟正是中世纪晚期法国历史的特点 ;我国也有学者认为 在法国……(中世纪)城市为了求得生存与发展,摆脱大封建主的羁绊,也必须求助王权 。这一现象有利于法国(  )

A.民族国家的形成B.摆脱封建王权的统治C.庄园经济的复兴D.地方自治功能的发挥

3.

有史学家提出:鉴于印度与东南亚、中国、日本等早就有了海上的联系与交往,印度与波斯、阿拉伯、东非等也早就有了海上的联系与交往……这条新航路便把旧大陆几乎所有的重要的文明中心和大的文明区域通过海上联系起来。这条 新航路 的开辟者是(  )

A.迪亚士B.达·伽马C.麦哲伦D.哥伦布

4.

从1715年到1789年,法国获得特许出版的图书共31716部,默许出版的共12610部。其中宗教书籍从18世纪初占出版书籍总量的近1/2,降至18世纪80年代的1/10,填补它空出份额的是代表世俗文化的科学和艺术类书籍。对这一现象解读合理的是,这一时期的法国(  )

A.宗教改革打击了天主教会B.工业革命刺激出版业发展C.启蒙思想社会影响力扩大D.科学革命加速了社会转型

5.

据统计,1519年至1580年,墨西哥中部地区印第安人从2500万减少到200万人,到1605年只剩下100万人左右;在秘鲁地区,西班牙殖民军入侵时,当地印第安人尚有900万人,而到1570年就减少到130万人,到1620年只剩下67.2万人。据此可知,当时(  )

A.西班牙在拉美实行专制统治B.西班牙推行残酷的殖民贸易C.拉丁美洲种族结构发生变化D.拉美民族意识受到了压制

6.

下图所示为1857年英格兰和威尔士农场占地比例。据图可推知,当时英国(  )

A.土地集约化经营得到了普及B.乡村工业发展加速劳动分工C.圈地运动推动作物结构变化D.农业机械化生产有所推广

7.

柏林会议后,得到政府或非政府力量授意的西欧商人、探险家、传教士等纷纷进入非洲酋长或国王的 牛栏 王廷 去获取协议,只要有协议,无论非洲人接不接受,这些力量均可以去践行其在非洲的牟利行动。材料意在说明,柏林会议(  )

A.确立了 有效占领 的原则B.加速了欧洲殖民非洲的进程C.加剧了列强间的矛盾冲突D.标志着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8.

门罗主义 提出的 反对欧洲在拉美的殖民统治 的口号,在此后二十余年却未真正地得到贯彻。如1824年年初,面对法国的侵略,哥伦比亚希望按照《门罗宣言》的精神与美国结盟,美国却坐视不管。造成这种反差的主要原因是当时美国(  )

A.国家实力较弱B.霸权思想消弭C.殖民目标改变D.战略重心转移

9.

1908年6月,英国殖民当局以 阴谋推翻女王政权 的罪名逮捕了提拉克,并于7月13日送交孟买最高法院进行审讯。这激起了印度人民的强烈愤懑,为抗议英国殖民当局的暴行,孟买纺织、铁路、码头和城乡运输等行业的10余万工人于7月23日举行了总罢工。这是近代亚洲工人阶级第一次政治总罢工。印度这场罢工(  )

A.推动了民族独立意识发展B.根源于资本主义经济产生C.表达了民众独立自治要求D.反映出工人阶级的产生

10.

1882年2月,阿拉比组建了埃及祖国党内阁,并颁布宪法,扩大国会权力;5月,英法舰队驶抵亚历山大港,公然向埃及政府提出挑战,面对列强侵略,祖国党发表《告人民书》,宣布 埃及民族和英国人之间进行着势不两立的战争 。这表明当时埃及祖国党(  )

A.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B.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C.投身于民族斗争的浪潮D.成为民族独立运动的主力

11.

下图为华盛顿会议内容结构示意图。据图可知,华盛顿会议(  )

A.潜藏着国际政治不稳定因素B.以剥削战败国为利益基础C.体现了美国独霸世界的阴谋D.践行机会均等的共同原则

12.

有学者认为列宁主义是 俄国及东方其他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国家人民建立马克思主义政党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的理论 ;也有学者认为列宁主义是 列宁探索由俄国革命带头实现世界共产主义的思想体系 。这些论述突出了列宁主义的(  )

A.实践原则B.反战主张C.严密体系D.国际视野

13.

十月革命后,列宁结合俄国民众的实际状况,通过发行通俗报纸,利用电影进行生产宣传,在农村阅览室和街头等地方展出图表和图片,在大小工厂和技术学校附近张贴海报和宣传画等一系列方式进行理论宣传,强化政治理论动员。这些理论宣传旨在(  )

A.凝聚工农革命力量B.维护社会经济稳定C.改变理论宣传方式D.增进民众政治认同

14.

墨西哥《1917年宪法》第二十七条规定, 领土以内的土地和水源为国家所有,国家过去和现在均有权将其所有权转让给个人,成为私人财产……国家直接控制所有矿物 。同时,墨西哥政府还要求外国公司必须领取政府颁发的特许使用证,方可进行生产。这些规定(  )

A.彰显了民主与平等原则B.旨在保护本国生态环境C.强化了国家对经济的管控D.废除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15.

1930年3月,甘地在向食盐领域发起进军时特地挑选了79名同行者,步行完成了240英里的行程,从海水里提取食盐并抗议缴纳盐税。甘地每到一个村庄,都会谈及对非暴力抵抗运动的愿景,并举行记者招待会,在此过程中,追随甘地的人数不断增加。甘地的这些举措(  )

A.改变了国家食盐专卖的制度B.壮大了民族独立运动的力量C.引发了全国各地的抗税斗争D.明确了反英斗争的政治目标

16.

据统计,二战后初期,美国国民生产总值占全世界生产总值的40%,工业生产总值占62%,出口贸易额占32.5%。1939年,美国对外投资额为140亿美元,1950年增加到315亿美元,美国成为二战后初期最大的国际投资者。这显示出二战后初期的美国(  )

A.已成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B.对欧洲实施了马歇尔计划C.积极推动战后经济的恢复D.外交战略作出了重大调整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阿卡德文字是古代两河流域中使用范围最广、时间最长的一种楔形文字,起源于公元前3千纪下半叶,完全废止于公元1世纪左右。目前发现最早的阿卡德语铭文,属于苏美尔早王朝时期(约公元前2700—前2400年)。约公元前2300年,阿卡德王萨尔贡征服了两河流域的苏美尔各城邦,并开始用楔文符号书写阿卡德语。此后,阿卡德语和苏美尔语同样成为两河流域地区的通用语言和文字。到巴比伦第一王朝时(公元前18世纪),由于美索不达米亚涌进了大批说塞姆语的阿摩利部落,阿卡德语言和文字完全取代苏美尔语成为两河流域的通用语文。公元前2千纪后半叶,阿卡德文字成为近东各国书信往来中的通用的外交语言文字。埃及法老和亚洲各国王们往来通信都是用阿卡德文字写成的,埃及王廷一定有懂阿卡德语的翻译。

——摘编自刘文鹏主编《古代西亚北非文明》

材料二
公元前3千纪,苏美尔地区的交流仅限于城邦之间,至多扩展到伊朗高原,苏美尔语成为相关地区的通用语言。公元前2千纪前期,从地中海东岸到伊朗高原,各国交流频繁,古巴比伦语成为通用语言。公元前2千纪后期,西亚北非地区国际交流体系形成,助推阿卡德语成为地中海东岸地区的通用语言。

——摘编自国洪更《古代西亚通用语言的形成与演变探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阿卡德语形成发展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知识,分析古代西亚通用语言形成的意义。(6分)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14世纪后期,佛罗伦萨开始建设公民共和国,意大利人文主义运动逐渐转变为民众广泛参与的政治运动,佛罗伦萨人民开始一系列 争取城市自由的斗争 。在佛罗伦萨与米兰的战争压力下,佛罗伦萨各个阶层上下一心,抛弃矛盾,一致对外。1428年,布鲁尼也在与米兰作战牺牲将士的葬礼上描述了佛罗伦萨公民的自由和美德。15世纪初开始,当彼特拉克的人文主义思想被移植到佛罗伦萨时,佛罗伦萨人文主义者便不再满足于中世纪 禁欲 的宗教思想和古希腊斯多葛学派 避世 的个人理想,开始追求人的积极生活和尘世价值。

——摘编自张琦《文艺复兴早期佛罗伦萨的政治思想变革》

材料二
文艺复兴时期的伦敦 充满盛景和表演,富含视觉象征,并提供一种几乎令人窒息的快乐与危险、荣华与肮脏、兴奋与恐惧共存的多样性 。在16世纪初,伦敦的产业结构开始由以农业为主向以城市手工业为主转变,海外贸易的增加扩大了英国在欧洲甚至全球的影响力。虽然伦敦卫生条件和治安状况仍然很差,但参事议政厅仍坚持对城市管理施加影响,这座城市已经出现了现代性的萌芽。

——摘编自刘岩《文艺复兴时期的伦敦与英国戏剧的职业化》

材料三
培根在《新工具》中指出,虽然经过文艺复兴和科学文化发展的洗礼,但伦敦好多大学 一切习惯、制度都是与科学的进步背道而驰的 在这些地方,一般人的研究只是局限于也可说是禁锢于某些作家的著作,而任何人如对他们稍持异议,就会径直被指控为倡乱者和革新家

——摘编自尚梦杰《英国欧陆游学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14—15世纪佛罗伦萨城市发展的特点。(4分)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正反两方面简析 伦敦出现现代性萌芽 所面临的时代环境,并从思想解放的角度简析其影响。(10分)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

亚非拉民族主义的发展

历史轨迹

现代化因素

建设模式

1718世纪

初步产生于欧洲民族国家构建时期

萌发了民族独立的意识

具有先进资产阶级文化特征的思潮和模式逐渐出现

19世纪

民族主义在欧洲发展,继续扩散至亚非拉地区

由民族运动和民主运动两个方面构成

对异质文化抗拒

对本国文化发展

20世纪

亚非拉国家的民族主义代表了当时民族主义的主要趋势

以反对殖民统治和建立取得民族独立的国家为主要目标

充当了独立后的亚非拉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动力和现代化模式多样化的条件

——据徐煜《20世纪亚非拉国家的民族主义及其对现代化进程的影响》整理

(1)根据材料,概括亚非拉民族主义发展的阶段性特征。(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亚非拉民族主义思潮发展的影响及启示。(8分)

三、开放性试题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之后,人们一度试图凭借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和强制措施,在一个小农国家里直接按照共产主义原则来调节生产与分配,匆匆忙忙地将全部生产资料变为社会公共所有,并尽力在众多领域立即消除商品生产,这其实就是将准备建设的社会主义等同于马克思、恩格斯当年所设想的共产主义。

——摘编自姜义华《社会主义是新型的社会经济形态——新时代统一战线的坚实根基》

材料二
1921年,新经济政策实施以后,列宁领导俄共(布)为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俄国找到了一条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不断厚植现代化所需要的物质基础和文化基础的正确道路,形成了利用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来建设社会主义的发展新思路,通过驾驭资本而不是被资本所驾驭来确保新经济政策的社会主义方向。

——摘编自李东明《列宁在俄国现代化问题上对错误思潮的批判及其当代启示》

材料三
1924年后,逐渐确立的斯大林模式是一个实现国有化和准国有化(集体化)的一种在一切社会领域高度一体化的 总体主义 模式。但随着时间推移,它的整个运行机制和体制缺少活力,具有很大封闭性、保守性,不能进行自我调节,制约了人民群众生产积极性,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持续发展,其失败不是偶然的。

——摘编自张光明《斯大林模式的根本特征——关于斯大林模式的若干思考之一》

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参与者,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苏俄(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进程中汲取探索和建设现代化的智慧,自拟论题,阐述你的历史认识。(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语言精练。)(12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