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之后,人们一度试图凭借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和强制措施,在一个小农国家里直接按照共产主义原则来调节生产与分配,匆匆忙忙地将全部生产资料变为社会公共所有,并尽力在众多领域立即消除商品生产,这其实就是将准备建设的社会主义等同于马克思、恩格斯当年所设想的共产主义。
——摘编自姜义华《社会主义是新型的社会经济形态——新时代统一战线的坚实根基》
材料二
1921年,新经济政策实施以后,列宁领导俄共(布)为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俄国找到了一条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不断厚植现代化所需要的物质基础和文化基础的正确道路,形成了利用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来建设社会主义的发展新思路,通过驾驭资本而不是被资本所驾驭来确保新经济政策的社会主义方向。
——摘编自李东明《列宁在俄国现代化问题上对错误思潮的批判及其当代启示》
材料三
1924年后,逐渐确立的斯大林模式是一个实现国有化和准国有化(集体化)的一种在一切社会领域高度一体化的
“总体主义
”模式。但随着时间推移,它的整个运行机制和体制缺少活力,具有很大封闭性、保守性,不能进行自我调节,制约了人民群众生产积极性,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持续发展,其失败不是偶然的。
——摘编自张光明《斯大林模式的根本特征——关于斯大林模式的若干思考之一》 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参与者,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苏俄(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进程中汲取探索和建设现代化的智慧,自拟论题,阐述你的历史认识。(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语言精练。)(12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