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江苏省宿迁市高一第二学期期末学情调研历史试题(16+4)【纲要下】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江苏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20 浏览数:177

一、单选题

1.

公元前575年,在晋楚鄢陵之战中,晋国将军郤在战场上三次遇到楚王,他都下车行礼,楚王见了十分高兴还把自己的弓赏赐给了他。公元前554年,晋国将领匄率军攻齐,已经打到了齐国的国都附近,这时候传来了齐灵公去世的消息,按 礼不伐丧 的礼制,晋国主动撤兵。材料说明这一时期(  )

A.春秋礼韵,君子风范B.井然有序的礼乐制度C.诸侯争霸,烽火连天D.友好热情的外交氛围

2.

《汉书·匈奴传》记载: 至孝宣之世……单于稽首臣服,遣子入侍,三世称藩,宾于汉庭。是时,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亡干戈之役。 上述记载反映了(  )

A.西域都护府进行有效的管理B.匈奴的威胁从根本上消除C.汉匈关系进入相对和平时期D.丝绸之路沟通了中外交流

3.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在展现汴京商贸繁华的同时,也表现出了惊马闯市、船桥险情、官员争道、军力懈怠、城防涣散、消防缺失、商贸侵街、党祸渎文、酒患成灾等街头弊病,作者意在(  )

A.展现北宋中后期商品经济繁荣B.表达对社会危机和隐患的忧虑C.说明城市发展需要超前的规划D.突显国家盛世一统的宏大主题

4.

从宣德二年(1427)起,在会试中实行南北卷。会试录取100人,其中南方60人,北方40人。后来,南北卷演变为南北中卷,录取比例也渐趋稳定,南卷、北卷、中卷的录取人数分别占会试录取总人数的55%、35%和10%。从此,完整意义上的会试分卷制度得以确立,有明一代基本上沿用这一分配比例。这一做法(  )

A.提高了官员文化素质B.防范了科举中舞弊现象C.加强了中央政府权力D.源于地域文化水平差异

5.

咸丰八年,咸丰帝接连给谈判大臣下密旨: 各国向无进京之例……驻京一节,断难允行……此次商定税则,系夷务一大转关,惟静候内定办法,方能于大局有益也……全免税课,开驰烟禁,换回北京驻使、长江通商二款。 可见,清政府(  )

A.仍然抱有天朝观念B.坚决捍卫国家主权C.灵活运用外交策略D.具有近代外交意识

6.

1918年,李大钊评价义和团运动时谈道: 断不许以义和团思想,欲以吾陈死寂灭之气象,腐化世界 ,1925年则说: 义和团的生发乃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北方后中国人愤恨之结果。 李大钊的这一转变,主要是因为(  )

A.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B.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C.民主与科学思想的传播D.国内革命形势的变化

7.

1941年,晋察冀边区政府为满足财政支出不断扩大的需要,开始推行统一累进税。不像此前赋税大多由地主、富农负担,统一累进税的负担面达到80%,以前从来不纳税的中农和一部分贫农也要开始纳税。减租减息就成为统一累进税下对农民的一种补偿,以争取农民对于抗战的支持。这说明统一累进税的实施(  )

A.减轻了农民阶级的纳税压力B.是废除封建剥削制度的重大举措C.推动了减租减息运动的深入D.为我国个人所得税制的最早尝试

8.

图1为新中国第一次普选人民代表之际宿迁县釜山乡选举委员会为吴长和与沈桂芳颁发的选民证,这可以用来说明(  )

图1

A.人民民主原则得到落实B.人民代表大会制建立C.政治协商制度覆盖面广D.民主政治建设法制化

9.

史诗多以古代英雄歌谣为基础,经集体编创而成,反映人类童年时期的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事件或者神话传说。古代文明产生之际,出现了众多的史诗,如古代西亚的《吉尔伽美什》、古印度的《摩诃婆罗多》与《罗摩衍那》、古代希腊的《荷马史诗》。这表明(  )

A.古代各地区文明的相似性B.史诗是早期人类记忆的重要载体C.地理环境决定了文学形式D.古代地域文明间的交流趋向频繁

10.

图2为6世纪中期某帝国示意图,当时该帝国的突出成就在于(  )

图2

A.抵御伊斯兰世界的进攻B.形成了稳定的疆域版图C.形成了完整的法律体系D.保存了东正教文化传统

11.

表1为《1874——1894年英国进出口分类统计表》。据此可以推断英国(  )

年份

原材料和初级产品

单位:100万英镑

工业制成品

单位:100万英镑

进口

出口

进口

出口

1874

173.4

23.7

47.1

205.3

1884

169.0

24.6

59.6

196.6

1894

156.4

30.6

75.3

173.5

表1

A.资本主义农业得到发展B.积极开拓海外市场C.政府干预降低经济活力D.工业发展速度放缓

12.

徐蓝教授在《一战史研究的新进展》一文中指出: 旷日持久的战争使男人长期服役,大量的伤亡又需要不断补充兵员,这就使大量妇女进入工厂和管理部门,接替了许多过去被认为只有男子才能承担的工作。尽管妇女得到的工资相对较低,但是千百万妇女的个人生活与眼界从家庭转向国家的经济和政治生活 。这表明一战促使(  )

A.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B.和平主义运动的高涨C.性别歧视得到了消除D.女权运动的蓬勃发展

13.

闻一先生的《俄罗斯通史》记载:1919年2月每人每天由开始国家定量分配粮食,6月,全国各地的集市买卖被查禁,市场被取缔。城市居民不得不悄悄去农村用口袋背粮回来,于是 背口袋 活动盛行起来。在整个国内战争期间,供应城市的粮食约有一半是由 背口袋的人 运进城里的。这一现象说明苏俄(  )

A.政治经济危机得到缓解B.计划经济体制确立C.经济政策存在一定弊端D.工农联盟得到巩固

14.

1941年美英共同颁布的《大西洋宪章》确立了去殖民地化原则。为此,在华韩国临时政府积极展开争取大国正式承认的外交活动。然而,战后远东国际秩序的构建与朝鲜半岛的独立问题却被美国放置在了大国协调的框架下,使去殖民化原则的普适性遭到了弱化,最终变为了《开罗宣言》中的托管安排。这反映了(  )

A.世界殖民体系的彻底瓦解B.大国推行强权政治C.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失败D.美国实行冷战外交

15.

曾任苏联驻美大使的杜布里奇回忆: 肯尼迪被宣称为危机的最大赢家,因为没有人知道这个秘密交易(美国拆除了在土耳其的导弹基地)赫鲁晓夫则被羞辱为毫无重大收获地从古巴撤除了我们的飞弹。 这表明在古巴导弹危机中(  )

A.苏联抛弃冷战思维B.美苏具有危机管控意识C.美苏军备竞赛激烈D.美国占据战略主动地位

16.

2024年5月,拜登政府宣布:从今年起,美方将对进口的中国电动汽车征收四倍关税,从25%提高到100%;将对中国太阳能电池的进口税翻一番,从25%提高到50%。美国这一做法违反了WTO的最惠国待遇原则,也违反了美国在WTO作出的关税减让承诺。这表明(  )

A.逆全球化成为国际主流现象B.全球化发展面临诸多困难C.美国主宰世贸组织规则制定D.世贸组织落后于时代潮流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中国传统绘画作品中儿童题材绘画包括了婴戏图、放牧图、货郎图等。北宋时期,丰富的市井生活成为画家们的素材……儿童题材的绘画,质朴生动,符合时人对天伦之乐和美好生活的向往,也符合新兴市民阶层的审美趣味。同时,受到传统伦理观念的影响,寓意 多子多福 的儿童题材绘画被百姓们熟悉和喜闻乐见。靖康之乱后,儿童题材绘画的流行同社会鼓励生育有关,既能行使其政治职能,又在时局的影响下产生了经济市场。理学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绘画创作的写实性,倡导在写生中全面细致的观察描绘对象,儿童题材绘画生动展现了儿童游戏时的猎奇心理活动,把儿童描绘得栩栩如生。

——摘编自顾三秋《宋代儿童题材绘画为何兴盛?》

材料二
中国很早就有绘画婴孩的传统,到了唐宋时期技巧渐趋成熟,宋代更是婴戏图的黄金时期。宋代的婴戏图题材多样化,以描绘孩童在庭院下棋、击球、捉蝴蝶、玩傀儡的 庭院婴戏图 最多,还有描绘儿童学校生活的婴戏图。在 庭院婴戏 的画题中,画中有的婴孩所穿服饰体现出少数民族特点,反映了战争不断带来的民族融合。宋代婴戏图独当一面之后,婴戏图不单具有观赏价值,画中的小孩更被赋以不同的吉祥含意,有的画中婴孩手执石榴,有多子之意,有的孩童带着象征吉祥的长命锁。

——摘编自绍宜《宋代的婴戏图》

(1)据材料一,分析宋代儿童题材绘画兴盛的原因。(6分)
(2)据材料二,概括宋代婴戏图的特点。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其史料价值。(8分)

三、开放性试题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中国近代百年阅读变迁

时期

阅读群体

阅读主要内容

18401912

精英阶层

传统的经史子集;魏源的《海国图志》;严复翻译的《国富论》、《天演论》等西学著作。

19121949

从精英阶层走向大众化

西方经典著作;中国古典知识的重新整理,如胡适的《中国哲学史》、钱穆的《国史大纲》等;新教材《白话中国史》、《开明中国历史讲义》等;新文化运动革新下的现代小说、散文和新诗等。

19491978

大众阅读

马克思主义史学家范文澜的《中国通史》;革命作品《红岩》、《红旗谱》、《红日》、《青春之歌》;科普读物《十万个为什么》等。

19782000

全民阅读

商务印书馆的汉译学术名著丛书国学热;港台武侠小说、言情小说。

2000年至今

人文学术著作的通俗化;短平快的网文阅读、电子阅读;各种直播、短视频等新媒体。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 中国近代百年阅读变迁 做出合理阐释。(要求:观点明确,论述有据,逻辑清晰。)

四、材料阅读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专制君主制是一种新型国家体制,它是统一民族和主权国家的象征,以 主权在王 代替了 主权在神 的信条。商人和地主阶级构成了专制君主制和民族国家的阶级基础,1485年都铎王朝建立后,重商主义被定为英国的基本国策。随着市民阶级力量的增长,加之人文主义新学的传播,反教皇情绪在英国不断积聚,16世纪30年代《至尊法案》颁布后,建立了英国国教,脱离了罗马教皇的控制,从而有力地提升了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

——摘编自姜守明《中世纪西欧君主制的阶段特征》

材料二
古代中国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与近代早期英国等西欧国家的君主专制制度与其说是异曲同工,毋宁说是貌合神离。15—16世纪西欧普遍进入封建主义解体、资本主义产生时期,在复杂的社会矛盾中,以分裂割据为特征的中世纪等级君主制开始为近代早期以民族国家形式为基础的君主专制所代替。它已经发展成为一种代表着秩序和统一的新的进步因素,这种历史进步性就在于它促使了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和资本主义的发展。

——摘编自姜守明《中英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比较》

(1)据材料一,概括英国专制君主制的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出现背景。(8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5至16世纪中英君主专制对社会发展的不同影响。(6分)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福利国家的建立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从历史上来看,欧洲自古就有 济贫 的慈善传统。18世纪西方启蒙运动所主张的 自由、民主、平等、博爱 等价值观亦为福利国家建立播下思想火种。 二战 后,欧洲国家饱受战争摧残,战争伤亡数千万人,经济大规模衰退,国内阶级矛盾日益加剧。为了应对战后残局,以英国为代表的欧洲国家推行以政府干预为主的社会保障政策,通过全方位、大规模的社会保障体系来消除贫困、解决失业等社会问题,福利国家应运而生。

——赵浩华《欧洲福利国家的历史进程与经验借鉴》

材料二
上世纪70年代,西欧国家公共支出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0%,北欧各国更是占到50%以上,而福利支出又占到公共支出的三分之二。随着福利的不断增加,公民的工作意愿逐渐降低。不愿就业、失业率高的现象成为福利国家普遍存在的问题。各福利国家高通胀与高失业并存,经济增长率常年徘徊在2%左右,这一过低的经济增长率远远赶不上福利水平的增长率。福利国家的保障项目繁多,使得社会福利事业的经办机构与人员亦构成了一个庞大的系统,在这个庞大系统内官僚主义盛行,人浮于事的现象比比皆是,其效率自然较低,却消耗着大量资源。

——阳代杰、钟劲松《福利国家的因然改革:从极端到理性》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欧洲福利国家建立的背景。(6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70年代后欧洲福利国家遭遇的困境,对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有何启示。(8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