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山西省长治市高二第二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16+4)【选择性必修三】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期中考试 适用省份:山西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20 浏览数:106

一、单选题

1.

董仲舒认为, 天意之仁而不欲害人 ,即天意本仁,那么君主法天而行,就该推行仁政,否则上天就示灾异以遣告君主。如若君主不幡悟悔改,上天将收回王命,从而发生 天命易主 的现象。董仲舒的这一思想(  )

A.否定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B.背离了传统的民本理念C.意在维护西汉社会的稳定D.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2.

下图为山西太原天龙山石雕菩萨坐像,该石雕像高束发髻,面相丰满圆润,细腻传神,既有菩萨的端庄,又有唐代妇人的丰腴华贵之美,体现了唐代菩萨 美而不媚,丰满有余 的特点。该艺术品(  )

A.体现了佛教本土化的特点B.深受希腊雕塑艺术的影响C.推动了佛教在中国的发展D.印证了盛唐时的经济繁荣

3.

阿拉伯帝国的倭马亚时代,哈里发欧麦尔二世命令基督教徒将叙利亚文医学著作译为阿拉伯文版本。伴随阿拉伯语的推广,波斯的文人学者开始使用阿拉伯语进行翻译。这些现象(  )

A.反映出阿拉伯的翻译水平领先世界B.表明被征服地区文化更为优越C.说明阿拉伯文通行于整个西亚地区D.体现了地区文化的交流与借鉴

4.

5世纪末,法兰克王国的创立者克洛维皈依基督教;加洛林王朝的丕平把《上帝之城》中所表述的 君权神授 的神学政治观念当作其改朝换代的理论依据;另一位国王查理大帝用基督教的信仰取代了皇帝法令对萨克森人进行的统治。这表明法兰克王国(  )

A.国家政局动荡不安B.实行封君封臣制度C.法律遭到严重破坏D.借助宗教维护统治

5.

古代印度婆罗门教《摩奴法典》规定,同样作为借贷一方,对婆罗门收取的月息是2%,而首陀罗的月息则高达5%;高等种姓侵犯低等种姓时,处罚较轻,反之则处罚较重。这可以说明该法典(  )

A.存在浓厚的宗教色彩B.禁绝了不同种姓间的婚姻C.维护森严的等级制度D.受到古代西亚法律的影响

6.

中国传统观念认为 先于 。该观念传入日本后,武士道则将 视为胜于一切的道德观念,臣对君的 是无条件的,臣要将包括生命在内的一切献给主君。武士对于主君的感恩不止于战前主君赐予他们的领地,更在于主君对他们的 。据此可知,武士道(  )

A.否定了中国的传统儒家文化B.摒弃了佛教等外来思想文化C.促进了日本庄园经济的发展D.体现了日本独特的民族文化

7.

下图为某学者绘制的印欧语系分布图,图中显示使用印欧语系的区域分布范围为:西起大西洋,东至中国西部和印度东部,北至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南抵地中海和印度洋。该图可以用来研究(  )

A.印欧人口的迁移与分布B.亚欧大陆语言的同源性C.印欧人的起源及其生活D.殖民扩张与文化的关系

8.

下图为1650—1850年欧洲、非洲、美洲的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比率变化图(单位:%)下列对该图解读正确的是(  )

A.经济发展落后导致非洲的人口呈现负增长B.非洲、美洲人口比率变化深受殖民扩张的影响
C.美洲人口变化是当地土著居民锐减的直接结果D.大量移民的涌入使得欧洲人口急剧增长

9.

赵翼(1727—1814)在《檐曝杂记》中写道: 自鸣钟、时辰表皆来自西洋。钟能按时自鸣,表则有针随晷刻指十二时,皆绝技也……西洋远在十万里之外,乃其法更胜,可知天地之大,到处有开创之圣人,固不仅羲、轩、巢、燧已也。 这表明赵翼(  )

A.大力推广中国传统文化B.认为发明家们都是圣人C.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D.具有了 师夷长技 的思想

10.

自汉代开始,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西域音乐便不断传入中原地区。到隋朝文帝时,宫廷音乐体系——西凉、清商、高丽、天竺、安国、龟兹、文康 七部乐 得以确立。其中,源自西域的乐部占据三部,并在长安城内广为流传,受到各界的热烈欢迎。这说明(  )

A.统治集团安于享乐B.西域文化已成主流C.传统文化受到冲击D.中华文化兼容并蓄

11.

1872年,日本太政官宣告:废止直衣、狩衣(幕府时期高级官员服装),定西式礼服并提倡官员穿西装。1878年9月,政府明令要求人们断发,大阪府甚至规定凡梳发髻的理发店,均课以重税,反之则免收地方税。这反映出当时日本(  )

A.采用强制手段推行西化政策B.主张全面废除日本传统文化C.西方文化已经占据主导地位D.利用多种方式增加政府收入

12.

广大的拉美国家在独立后都以伊比利亚语言即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为基础,但同时还存在着几百种拉美土著语言和非洲黑人语言,甚至还受到亚洲语言成分的影响。这反映出独立后的拉美国家(  )

A.民族文化复兴推动了经济的高速发展B.形成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融合的特征C.民族语言的发展受亚洲语言影响深刻D.土著文化在文化发展中居于主导地位

13.

1812年俄国取得反拿破仑战争的胜利。之后,部分贵族青年军官和知识分子亲身感受到法国革命给法国所带来的社会进步,并最终于1825年发动了旨在反对沙皇专制制度和农奴制度的武装起义。这反映出(  )

A.俄国资产阶级开始登上了政治舞台B.启蒙思想影响俄国政治文化的重构C.法国大革命推动俄国农奴起义爆发D.俄国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日益尖锐

14.

1913年,上海的圣约翰大学(教会大学)成立大学院,开始招收研究生,成为中国研究生教育的先行者。1918年北京大学创设了文、理、法三科研究所,开始招收研究生,清华大学也于1925年创办国学研究院招收研究生。近代中国研究生教育的兴起(  )

A.适应了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B.促使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摇篮C.标志着中国近代教育体系的建立D.体现了列强对中国文化领域的侵略

15.

截至2006年,山西省共有各级各类文物保护单位6784处,世界文化遗产两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5座,各级各类博物馆88个,馆藏文物121万余件,其中三级以上珍贵文物54785件。这表明(  )

A.我国较早建立起专业的文物保护体系B.山西的历史文化遗产数量居全国首位C.我国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做出重大贡献D.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具有多样性的特点

16.

2023年舞剧《五星出东方》中 锦绣 舞段亮相春晚,舞者们用端庄温婉的 锦绣摇 、顿挫有力的 红袖绕 、含蓄内敛的 汉俑转 ,一展大汉威仪的同时,带领观众穿越时空领略传奇国宝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织锦护臂的魅力。这说明(  )

A.中华传统文化具有很强的包容性B.传统文化是文艺创作的重要源泉C.舞蹈艺术再现了汉代的生活场景D.大众传媒有利于文物的发掘保护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中国的自由移民,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辛亥革命到大萧条,即1911—1929年间,移民外迁持续,流向转向欧洲、俄国等地。在1916—1918年间,由惠民公司招募的赴欧契约华工达3万多人,与此同时,留学迁移开始出现。在辛亥革命期间曾出现回迁现象,主要是华侨回国参加革命。第二阶段从1929年到1941年,中国经历了国内战争和抗日战争,世界则是全球性经济大萧条。这一时期外迁减少,回迁大为增加。1931年回迁华侨有28万,外迁仅为14—15万;1932年回迁达27万,外迁仅为13.2万。1930—1934年间,据厦门、汕头、琼州三口岸统计,回迁与外迁之差达35.4万人。1935年以后,外迁开始超过回迁。1935—1937年间,由厦门外迁的移民每年达6万人。第三阶段1941—1949年间,中国经历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全球则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和从大同盟到冷战,大战期间迁移中止。大战后外迁增加,并伴有回迁。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迁基本停滞。

——摘编自冉小毅《中国大陆的人口迁移》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国际移民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影响近代中国国际移民的因素。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福斯塔特遗址位于埃及首都开罗南郊,是一处古代陶瓷的地下博物馆。经过20世纪的多次发掘,这里一共出土陶瓷六七十万片。其中来自中国的陶瓷约12000片,时间从唐朝绵延到清朝,其余基本都是中国陶瓷的仿制品。
202407042328520620

——据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选择性必修3)》

材料二
长沙窑开始于晚唐时期,远离当时的政治经济中心,而且与当时已经极具知名度的越窑和邢窑相比,长沙窑毫无竞争力可言。如果要想获得销路就必须另辟蹊径,转而开辟海外市场。为抢占海外市场,长沙窑主动吸收借鉴外国文化艺术,在器型和纹样上进行了大量模仿海外瓷器、金银器和丝绸中艺术元素,吸收融合了中西亚的传统艺术成分和装饰元素,在当时创造了销售奇迹。长沙窑的外销区域非常广泛,其产品不仅迎合了西亚人的喜好,还大量出售到朝鲜、印度尼西亚、泰国、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同时长沙窑还注重地域文化以及贸易市场差异性,针对不同文化系统,在不同地区生产不同的产品。

——摘编自李璟《贸易影响下的纹样艺术——以唐代长沙窑外销瓷器为例》

(1)说明材料一的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长沙窑发展的原因。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国图书馆事业在进入封建社会后取得了很大发展。汉朝出现了以刘向、刘歆父子编纂的《七略》为代表的古代图书分类 六分法 体系。唐朝时很多大家纷纷著书立说,文献数量激增促进了图书馆发展,出现了官府设立的修书院来抄写与校书。及至宋代,由于印刷术的发明,刻书印书之风大兴,社会上书籍量剧增,宋太宗建立专门藏书的崇文院,并亲自前往观书。宋徽宗设立专管外借书籍的管理人员,名曰 库子 。元朝先后设立宏文院和艺林库,专为收藏图书之用。明朝更设立了 国家图书馆 文渊阁,并派专人到民间采编图书。清初,传教士带来了西方图书馆理念,康乾盛世的《图书集成》和《四库全书》正是受此影响而成。

——摘编自马科《中外图书馆发展历程评述》

材料二
中世纪时,罗马帝国的书籍被大量保留在修道院和大教堂的图书馆中,这些图书馆又称寺院图书馆,几乎成为当时欧洲唯一的图书馆类型。其中,教堂图书馆还兼具学校的职能,所以对图书馆的重视程度更超修道院。寺院图书馆大体上按照学科对书籍进行分类,有馆藏目录,图书馆之间还可以馆际互借。中世纪的图书一般都是羊皮书,靠人工抄写复制,增加了其珍稀程度,因此被图书馆以链条锁于书架。这个时期的图书目录较为简单,类似于财产登记簿。中世纪末,世界范围内大学图书馆全面兴起,欧洲大学图书馆建设模式最具代表性的是巴黎大学和牛津大学图书馆的大学 总分馆 模式,即由中心图书馆和各学院图书馆组成的运作体系。在印刷书籍问世以前,大学图书馆的藏书量都比较少,因此书籍格外珍稀,一般不许外借。但大学图书馆藏书在利用率上远超寺院图书馆,使图书中的知识发挥价值,服务于科研和教育。

——摘编自马科《中外图书馆发展历程评述》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古代中国与西欧图书馆发展的不同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世纪西欧图书馆发展的影响。

三、开放性试题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英国史学家汤因比认为,文明是比国家更为持久的一个文化单位,国家消亡并不一定代表文明的死灭,一种文明完全有可能在国家覆亡之后重获生机,当然也可能彻底丧失生命。
文明的结局 为主题,任选角度,自拟论题,结合所学世界古代、近代史的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