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福建省宁德市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16+4)【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三册】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福建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20 浏览数:165

一、单选题

1.

考古发现,福建平潭壳丘头遗址群主要文化层的堆积物80%以上为贝壳;出土陶器主要为贝齿纹陶器,即利用贝壳的自然纹路压印在陶坯上制作而成。这说明当地先民(  )

A.与外界交流频繁B.以采集渔猎为生C.陶器制作技术精湛D.生活极具地域特色

2.

据图可推知,分封制(  )

A.巩固中央集权B.助推文化认同C.缓和贵族矛盾D.维护等级秩序

3.

北魏孝文帝废止了平城西郊和东郊的游牧性祭天活动,在南部新建了太庙、明堂等建筑,明堂的布局与汉长安城的一致。这一举措旨在(  )

A.塑造正统形象B.摒弃鲜卑习俗C.提倡尊宗敬祖D.发展农耕经济

4.

唐代前中期,佛教通俗讲经活动的开场多以赞美皇帝、歌颂太平为主,正式讲经过程中掺杂着长生不老、得道升天等观念。这反映了(  )

A.社会主流思想的变化B.佛教儒学化的倾向C.三教交汇融通的趋势D.道教受到皇权推崇

5.

宋初,政府鉴于岭南瘴疠多发,鼓励民间力量将中原医药传入。北宋中期,政府允许前往岭南任职的官员申请增派医官,并将统一编修的《太平圣惠方》等医书颁赐到该地。这些举措有利于(  )

A.加强对岭南地区的治理B.改变当地经济结构C.实现对疫病的彻底防治D.推动经济重心转移

6.

明中期,朝廷允许工匠以银代役。此后,私人开设的酒坊、染坊、铜铁木作坊等各类作坊大量出现。这反映明代(  )

A.政府免除了匠人的徭役负担B.民营手工业分工更加细致C.国家对人身的控制相对松弛D.雇佣劳动促进生产力进步

7.

如图反映了晚清时期(  )
如图为发行于1881年的开平矿务局股票,上书: 经本局议定,招徕商……拟集资八十万两,分作八千……所有各厂司事,必须于商股之中选充,股大任重……每年所得利息,按股均分。

A.半殖民地化程度的加深B.商业经营方式的近代化C.洋务企业受清政府控制D.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8.

骑楼是一种近代商住建筑,最初由 下南洋 的华侨引进。民国时期,骑楼街区被广泛运用于广东、福建等地的城市规划和市政建设。这反映了(  )

A.传统建筑遭遇极大挑战B.中国社会转型的完成C.社会充斥崇洋媚外风气D.人文地理格局的变化

9.

1953—1957年,全国各地博物馆举行了众多的展览会,展览大多以基本建设工程中的出土文物、战争年代革命题材、新中国工农业发展成就和模范人物事迹为主要内容。这一时期博物馆的展览(  )

A.彰显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成就B.转变博物馆公众教育的职能C.落实优先发展文化产业的战略D.激发人民建设新中国的热情

10.

1994年,北京市4个政企不分的政府部门转为企业;11个挂局牌子的总公司将代行的政府职能全部转到政府有关部门。这一调整的背景是(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B.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C.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开启D.中国加入世界贸组织

11.

2013年,农业部成立农业信息化领导小组。随后,相关部门启动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农业物联网示范、国家数字乡村试点等一系列重点项目。这些举措(  )

A.消除了农业对自然因素的依赖B.解决农民的贫困和就业问题C.提高生产和管理的信息化水平D.实现农村地区的全面自动化

12.

自公元前9世纪末起,迦太基人将西亚的葡萄、橄榄等引入非洲;非洲努米底亚人向迦太基人学会了农耕和建造城市,并吸纳其宗教和文化。这反映了(  )

A.农耕文明的对外扩张B.区域文化的交流融合C.亚非经济交往的频繁D.非洲粮食结构的变化

13.

12世纪,欧洲城市中负责城市通信、会计工作、起草法令的书记使用的语言首先是拉丁语。但从13世纪起,他们越来越普遍地使用本国方言。这一变化有利于欧洲(  )

A.摆脱王权束缚B.强化教会势力C.确立民主政体D.增强民族意识

14.

大航海时代,欧洲水手因食用马铃薯而避免得坏血病。拿破仑战争时期,马铃薯成为了军队的主要粮食储备。工业革命后,马铃薯是英国城市中首个现代 便利食品 。这可用于说明物种传播(  )

A.影响欧洲历史进程B.缓解粮食危机C.改变地方饮食结构D.促进人口增长

15.

近代,从上海直航伦敦的航程达到120天以上,伦敦市场为保障茶叶的供应,需要长期维持6至12个月的茶叶库存。1869年,尽管市场需求不减,但茶叶的储备需求却迅速下降。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  )

A.铁路交通的普及B.飞机的问世C.苏伊士运河的开通D.内燃机的出现

16.

1918年,苏维埃政府实施九年义务教育,教授最基础的科学文化知识,学校开设劳动课,占一周课时的1/3。1920年底,把九年制改为七年制,在此基础上增加职业学校。这反映苏俄教育(  )

A.适应国家发展需要B.实现公平公正C.加速了工业化进程D.形成完备体系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
材料
以史解图就是运用已知的历史知识和历史语境对图像隐含的历史信息(如风格特征、画面呈现、创作目的等)进行解释与说明。

《耕织图》

康熙《御制耕织图》结合西洋画法,描绘了穿着传统汉人服饰,束发于顶的农民在水田中从事农业生产的场景。相较其 母本 南宋《耕织图》,画面中水田、桑园、水稻等江南特色越发明显,但耕犁等劳动工具形制基本一致。

——摘编自王加华《让图像说话:图像入史的可能性、路径及限度》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运用以史解图的方法,对图进行解读。(8分)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
材料
1950和1992年部分国家主要经济部门的就业比重(%)

国家年份部门

法国

德国

美国

1950

1992

1950

1992

1950

1992

农、林、渔业

28.3

5.1

22.2

3.1

12.9

2.8

采矿业、制造业、建筑和公用事业

34.9

28.1

43.0

37.8

33.6

23.2

服务业

36.8

66.8

34.8

59.1

53.5

74.0

——摘编自罗伯特·阿尔布里坦《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繁荣、危机和全球化》

根据材料,指出三个国家就业比重的共同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材料一
18世纪,英国逐渐确立在印度的统治。起初,英国殖民者实行暴力统治,直接抢掠财富,引起印度的饥荒及农民起义。18世纪下半叶,英国工厂主对这种掠夺方式越来越不满。首任英属印度总督黑斯廷斯认识到 了解印度文化是理解印度管理体制的基础 。他鼓励翻译印度典籍,建立了以研究印度古代宗教、历史、地理等为重点的 亚洲学会 。他鼓励探险活动,并资助勘测绘制了具体准确的印度内陆航线图等地图。在他的扶持下,印度文化研究者将英国殖民者塑造为古印度文明的复兴者。

——摘编自李士珍《沃伦·黑斯廷斯与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知识生产》

材料二
1937年11月,陕甘宁边区率先设立了文化界救亡协会,随后,各领域抗战文化团体在海内外广泛成立。1940年,毛泽东发表《新民主主义论》,指出现阶段新民主主义文化即抗战文化。在共产党的组织推动下,多位学者撰文驳斥了日本学界的 中国社会停滞论 ;出现群众性的抗日歌咏运动、版画活动;改造群众喜爱的传统京剧;创编影响深远的历史题材话剧《屈原》等;创作《黄河大合唱》、《白毛女》等经典作品。各抗日根据地还根据实际情况,举办了干部、部队、群众和儿童四个层次的教育,其中仅抗日军政大学前后就培养出了10万余名军政干部。

——摘编自王继平、阳伶《论中国共产党在文化抗战中的贡献》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8世纪英国 了解印度文化 的历史背景,并简析黑斯廷斯鼓励研究印度文化的举措。(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共产党文化抗战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14分)

三、开放性试题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从公元前220年到公元后220年的这四个多世纪,是一个连续的文化过程。如果向前追溯,一统帝国文化的端绪应该至春秋战国之际,因为其时所发生的中国文化史上的第一次社会大变革和文化大转型,已经寓含着政治大一统和文化大一统的契机。秦汉大一统帝国的建立,汉民族在政治、军事以及所有的内外事务上都表现出强劲态势,民族的文化原创力得到辉煌的迸发,并显示出帝国文化的外拓气象。这是 古代帝国的完成期 古代中国文化的总归结时代 ,它完成了对先秦多元文化的一统整合。

——摘自冯天瑜、杨华《中国文化史分期刍议》

提取材料中的部分或整体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史实予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达清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