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广东省云浮市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16+4)【纲要上+选择性必修三】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广东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20 浏览数:183

一、单选题

1.

山东歌谣称赞益智玩具鲁班锁(如图1所示)为 我中有你,你中有我……严丝合缝,岂奈我何 。2023年11月,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向安理会成员国赠送鲁班锁,期待安理会成员国能够像鲁班锁的各个部件一样紧密团结,共同推进安理会工作取得成效。由此可见,鲁班锁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主要是(  )

图1

A.和而不同B.厚德载物C.天下为公D.天人合一

2.

表1所示为湖北江陵张家山西汉初年简牍内容(部分)这从侧面反映出西汉初年(  )
表1

恒以入月令乡部啬夫、吏、令史相杂案登记与核查户籍,副臧其延,有移徒者,辄移户厦年籍爵细徒所,并封

民欲先令遗嘱相分田宅奴婢、财务,乡部啬夫身听其令,皆参辨券书之,辄上如户籍。有争者,以券书从事;毋券书,勿听。……至八月书户。

民欲别为户者,皆以入月户时,非户时勿许

A.户籍制度基本承袭秦朝B.中央集权得以加强C.政府依法禁止人口流动D.农业经济地位重要

3.

西晋富豪石崇在《金谷诗叙》中描写自己在河南县界金谷润中的金谷园时写道: 或高或下,有清泉茂林,众果、竹、柏、药草之属,莫不毕备。又有水碓、鱼池、土窟,其为娱目欢心之物备矣。 这说明(  )

A.金谷园是民众的游玩中心B.北民南迁推进士族制的发展C.金谷园是士族的封建庄园D.魏晋玄学影响当时社会风气

4.

白居易在《胡旋女》中写道: 禄山胡旋迷君眼,兵过黄河疑未反;贵妃胡旋惑君心,死弃马嵬念更深。 这些描述(  )

A.揭示了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严重灾难B.把胡旋舞视为君主昏聩和社会动乱的动因C.讴歌了盛唐时期周边各族的迅速发展D.标志着我国的诗歌创作开始进人黄金时代

5.

朱熹遵循程和程颐的观点,特别崇奉《孟子》和《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使之与《论语》并列。他致力于对四书等儒家经典的深入研究,阐发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等重要思想,强调道德修养至关重要。这表明朱熹(  )

A.致力于提升孟子的地位B.是儒学复兴发起者C.强调个性解放的重要性D.继承和发展了理学

6.

元代在西南地区,根据各族特点设置宣抚使司、宣慰使司、安抚使司等机构,这些机构统属于宣政院。然因其 掌军民之务,分道以总郡县 ,在政务上与行省也有一定关系。由此可知,这些机构的设置(  )

A.完善了南北面官制度B.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C.削弱了藩镇割据局面D.体现改土归流的成果

7.

多封众建,尚用僧徒 是明代 一以贯之 的治藏方略(见表2)。这些做法(  )

表2

名称

教派名称

区域

大宝法王

噶玛噶举派

康区

大乘法王

萨迦派

后藏

大感法王

格鲁派

前藏

阐化王

帕竹噶举派

前藏

闲教王

止贡噶举派

前藏

护教王

萨迦派

前藏

辅救王

萨迦派

后藏

赞善王

萨迦派

四川甘孜

A.承认了格鲁派的正统地位B.加快了西藏封建化步伐C.维持了政教力量相对均衡D.体现了因俗而治的特征

8.

据统计,16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叶,全世界流入中国的白银总数在10000吨以上,占当时世界白银产量的约1/3。这些流入中国的白银(  )

A.促进了长途和大额贸易的发展B.推动了工业资本的积聚C.使全国自由雇佣劳动走向普及D.实现了经济社会的转型

9.

晚清新式图书馆始终本着为用书而藏书的目的,不仅发挥着贮藏图书的传统功能,更使中国近代传统藏书事业逐步告别 私人书库 秘而不宜 的畸形发展状态,使其日益朝着公共图书资源共享的方向发展。这一转变(  )

A.提升了民众的思想文化素养B.开启了晚清教育的近代化进程C.体现了西学东渐潮流的价值D.强调了新式图书馆的教化功能

10.

1949年,中共中央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我们的教育以工农为主体,提高工农的文化和政治水平,是巩固和发展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条件。1950年,中央又在全国高等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我们的高等教育,必须配合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国防建设的需要,首先要为经济建设服务。这一时期的教育(  )

A.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体系B.体现了新民主主义性质C.借鉴了苏联教育的经验D.扩大了政权的阶级基础

11.

第一手史料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具有较高的史证价值;第二手史料是指经过后人运用第 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史证价值比第一手史料低。下列史证价值最高的是(  )

A.《吉尔伽美什》B.古代美洲玛雅神话 羽蛇神 的传说C.《查士丁尼法典》D.古埃及墓穴中发现的木乃伊等文物

12.

在古代亚欧大陆的整个农耕世界,约从公元前2千纪中叶开始到公元前6世纪,经历了由北方来的以战车为武装的各个部族的入侵,从而引发了游牧世界对农耕世界的第一次大冲击。据此推知,在这一过程中(  )

A.亚欧大陆腹地区域文化进行了重构B.贵霜帝国率先统合亚欧文明成就C.罗马帝国接纳了大批蛮族部落力量D.秦汉北方农耕经济面临严峻挑战

13.

有学者认为: 日本人从9世纪开始将中国文化与其传统文化熔于一炉,创造出一种新型的混合文化。……这种文化与中国有着干丝万缕的联系,但它是一种既不同于中国文化,也不同于日本早期文化的新型文化。 下列选项中,符合该学者评价角度的是(  )

A.日本文化的借鉴与创新B.日本多种文化的互动与变迁C.中日文化的交流与交融D.汉唐文化推动日本社会进步

14.

十二月党人起义之前, 谁也不相信正是在彼得堡的中心,有可能爆发攻击沙皇专制制度的起义 。起义后不久,俄国就出现了许多秘密革命小组,他们认为自己是十二月党人的 残余势力 ,沙皇专制制度是 万恶之源 ,这表明十二月党人起义(  )

A.是资本主义在俄国发展的结果B.瓦解了俄国的封建制度C.导致俄国的革命中心发生转移D.促进了俄国社会的觉醒

15.

19世纪上半叶以来,英国人让印度处于英国政府的直接统治之下,在印度组建了许多不同的政党,实行像英国一样的议会制度,英国国王的元首地位得到了法律上明确的承认。同时,英国人还兴办教育,传播西方文化和工业革命成果。英国人的这些举措旨在(  )

A.笼络印度社会上层人士B.强化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C.扼杀印度民族独立意识D.适应英国原始资本积累需要

16.

二战后,面对滚滚涌来的西方思潮,大量埃及民众严格遵循伊斯兰教教义和仪式,重视家庭的完整性和亲情,烤肉、镶、豆类菜肴等依然是埃及民众日常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这说明埃及(  )

A.政府文化政策一贯保守B.社会仍遗存大量封建思想C.民族传统文化根深蒂固D.仍面临民族民主革命任务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唐代,知贡举官赴贡院时,允许台阁近臣 公荐 某某举人。唐代的科举考试实行公卷制,在正式考试之前,考生将自己平日的诗文送给有学问的官员品评,以提高自己的 知名度 ,作为录取时的参考。这两种做法流弊甚大,宋太祖下诏废除了公荐制。庆历元年(1014年),公卷制被正式废除。

——摘编自李思瑶《中国科举制度简史(三)——宋代改革》

材料二
殿试是由皇帝在宫殿亲自主持的最高一级的考试。唐代武则天首创该制度,但未成定制。开宝六年(973年),宋太祖在省试之外又举行了最高级别的殿试,并且从此将殿试定为了 常式 。此外,北宋政府还严格规范殿试进程,进一步杜绝权贵对科场的干预和操纵。对于宋朝的士子而言,凡是参加过殿试,就能以 天子门生 自居。这些天子门生常常能得到皇帝赐宴、赐诗、赐物等隆重礼遇。

——摘编自王磊《唐宋比较视域下的科举殿试》

材料三
北宋是科举制得以完善的重要时期。王安石对此作出重大贡献。熙宁四年(1071年),他推动科举制改革,废除了明经科,增加了进士科名额,考试内容为策论等,要求考生联系当前实际参加经义策论的考试。

——摘编自夏亚飞《朱虹:改革家王安石》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宋科举制的不同之处及其原因。(8分)
(2)北宋是科举制得以完善的重要阶段。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这一论断的史实依据。(6分)

18.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15世纪末16世纪初,西班牙、葡萄牙等国殖民者相继踏上美洲大陆。在殖民初期,由于欧洲殖民者的残暴统治以及天花、麻疹等传染病的流行,美洲地区的印第安人数量锐减。
人力资源的短缺迫使西班牙、葡萄牙等国鼓励本国人口迁往美洲,而旧大陆的小麦等粮食作物在美洲地区的广泛种植,使得欧洲人在美洲获得了必要的生存条件。西班牙鼓励本国人口移居美洲,致使在整个16世纪,从西班牙前往美洲的移民数量达到24.3万人。到18世纪时,大约有40万葡萄牙人移居巴西。进入17世纪后,英国、法国殖民者也开始在北美殖民地进行大规模的移民。从1580年至1775年,共有35万欧洲白人契约移民来到英属北美殖民地,在当时占到北美地区欧洲移民总数的2/3。

——摘编自周红冰、沈志忠《20世纪前全球化进程中的农业因素——从地理大发现到工业革命》

材料二
1853年阿根廷宪法规定,政府不得限制、妨碍移民入境。欧洲移民把阿根延作为首选的移居地。表3为1850一1897年欧洲移民至阿根廷的统计表。

表3

年代

意大利/

西班牙/

法国/

英国/

奥地利/

德国/

瑞士/

比利时/

18501859

9006

2440

720

359

226

178

219

68

18601869

93802

20169

6360

3603

819

1212

15622

519

18701879

156746

44802

32938

9265

3469

3522

6203

628

18801889

475179

148394

78914

15692

16479

12958

4271

2366

18901897

319244

86377

35622

3582

7138

7693

4271

2366

总数

1053977

302183

154554

32501

28131

25563

23914

18677

——摘编自陈杰珍《试析1820年至1930年阿根廷的欧洲移民运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6—18世纪欧洲人移民美洲的影响。(6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与16—18世纪欧洲移民美洲相比,19世纪欧洲移民阿根廷的不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解释不同的原因。(8分)

三、开放性试题

19.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中世纪西欧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忠诚的骑士和培养贵族子弟对上帝和领主的效忠,学习骑马作战这些基本的军事本领。16世纪以后,培养社会和政治精英成为贵族教育的主要方向。
15世纪中期,英王亨利六世创办了伊顿公学。到1603年,英国公学发展到了280所,到1700年更是增加到400所。多数贵族子弟会选择去具有贵族色彩的公学接受中等教育。
在公学中,拉丁文、希腊文、法文还有人文学科成为需要学习的主要知识。早在14,15世纪已有少数英国贵族接受了大学教育。16世纪中叶以后,越来越多的贵族接受了大学教育。
进入大学后,法律、历史、语言是社会精英所必须学习的三门重要的课程。
近代英国上流社会人士认为,大学教育并非贵族教育的终点。16世纪中期起, 大陆游学 兴起,它终止于19世纪。拥有 大陆游学 经历的人,占国内就学贵族的2/3以上。贵族子弟多以法国、希腊等作为 大陆游学 的目标地。其游学的时间也从开始的一两年,变成18世纪的三到五年,甚至有人长达七八年之久。在 大陆游学 中,需要贵族学习的东西更多,特别是法语和意大利语,欧洲各国的政治制度等。

——摘编自王秋怡《论近代英国贵族的教育变革》

从材料中提取相关信息,围绕 英国贵族教育 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0.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在中国古代思想史发展历程中,儒学可谓贯穿始终,连绵不绝。自汉武帝尊崇儒术,儒学就成为历代王朝尊奉的官方学说,发展至宋代,由汉代注重解释字词语意的章句之学,转化为具有哲学思辨 色彩,注重阐发文字背后义理的理学,历宋元明三代五百年不衰。但明清易代不到数十年间,学风突变,出现了对理学,特别是对其代表人物朱熹的激烈批评和彻底清算

——摘编自宋瞳《从顾炎式看明清儒学思想变革》

材料二
因为明朝的灭亡,阳明学说被认为对于思考和解决现实政治、军事、经济和社会等问题是浮泛、迂阔而无效的。相比于明代前期儒者的以天理义理来俯瞰、审视现实和崇尚空谈,明末清初诸儒开辟了把握现实的新天地。他们反思的起点、进路程度等各有不同,但在向着现实下沉、趋近这一点上是一致的。

——摘编自鄢一龙等《明末清初思想的下沉趋势》

某学者认为,统治者国家治理效能的不同是明末清初儒者与明代前期儒者思想不同的主要原因。概括明末清初儒者与明代前期儒者思想的不同,并评述该学者的观点。(要求:赞成该观点或另提出一个主要原因均可,并阐述理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