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四川省春宜宾市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16+3)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四川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19 浏览数:183

一、单选题

1.

在苏美尔人的泥板文书上,最早记录了关于洪水和方舟的故事;希伯来人史诗在该故事的基础上加入鸽子衔回橄榄枝的情节;后故事传到古希腊,在神话中又增加了洪水后重新创造人类的内容。由此,可推知(  )

A.不同文明间的早期联系B.洪水故事均系大河文明产物C.认识历史依赖文献记载D.两河流域是世界文明的中心

2.

人类文明最初呈点状分布,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希腊彼此独立发展,此后地跨亚欧非三大洲的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相继崛起。这(  )

A.客观上推动文明交流B.体现了世界文明的同源性C.强化了封建专制制度D.使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

3.

7—9世纪,日本朝廷多次向唐朝派遣使团,并指派专门的官员担任团长。在唐期间,遣唐使们学习了律令制度、文化艺术、科学技术以及风俗习惯等,并将它们带回日本。日本此举(  )

A.体现了对中华文明的认同B.消除了东亚文化交流的障碍C.提高了幕府统治的权威性D.打破了传统的闭关锁国政策

4.

德意志宗教改革期间,马丁·路德认为应该由国家和政府来管理组织学校,还建议将教育的对象扩大到女孩身上,并将拉丁文版的《圣经》翻译成平民日常使用的德语。这些举措(  )

A.削弱了罗马教廷的社会基础B.重新构建了人与神的关系C.消除了德国国内的阶级矛盾D.勾画了资本主义政治蓝图

5.

1861年,俄国颁布法令, 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地主不能买卖或交换农奴。农奴可以得到土地,但必须缴纳赎金。 美国在《解放黑人奴隶宣言》中规定 自1863年1月1日起,凡当时仍在叛乱的任何一个州或地区,其境内所有奴隶都应永远获得自由。 这些法令(  )

A.实现了社会的公平公正B.标志美国南北战争结束C.保留了浓厚的封建残余D.适应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6.

1761年,为了将煤运输至利物浦,英国修建了布里奇沃特运河,该运河流经的卡斯菲尔德区后来发展成为英国重要的工业区之一,并引起了当时英国的运河开凿热潮。这一状况,反映了当时英国(  )

A.改良蒸汽机的普遍应用B.航运业开始出现C.内河运输决定工业发展D.能源结构的调整

7.

马克思指出 巴黎公社的伟大社会措施就是它本身的存在和工作。它所采取的各项具体措施,只能显示出走向属于人民、由人民掌权的政府的趋势。 这意在说明巴黎公社(  )

A.践行了科学社会主义B.深受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C.实现了共产主义理想D.具有无产阶级政权的特征

8.

1884年,英、法、德、意等国在柏林会议上对非洲进行瓜分。他们借助圆规和尺子在地图上划定边界线,派军队沿途插上本国国旗,进行 有效占领 ,完全不考虑当地历史、文化、民族和语言等因素。这一做法(  )

A.稳定了非洲的社会秩序B.解决了列强争夺非洲的矛盾C.体现了殖民主义的蛮横D.确立了殖民扩张的基本原则

9.

据图1、图2,可以推知(  )

A.帝国主义国家的衰落B.拉丁美洲民族民主革命的完成C.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D.拉美独立运动取得阶段性成果

10.

1922年4月,德国和苏俄恢复外交关系,在最惠国待遇原则下发展双边贸易和经济关系。针对苏德合作,列宁甚至专门写文章呼吁苏俄人民 向德国学习 。这表明,当时苏俄(  )

A.依赖外资建设重工业B.照搬德国的发展模式C.政策调整具有灵活性D.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

11.

下列关于两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经济大事论证合理的是(  )

A.

查阅到华盛顿会议上签订中国收回山东主权相关协定的一手史料

得出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得到国际社会承认的推论

B.

提出美国攫取了一战后世界领导权的观点

寻找到美国提出为保证大小国家的独立和领土完整,必须成立国际联盟的倡议作为依据

C.

查阅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等组织进行国际经济协调的一手史料

得出世界经济秩序走向体系化、规范化、公平化的结论

D.

提出冷战的爆发具有必然性的观点

寻找二战后美国全球扩张和苏联保障国家安全战略之间激烈碰撞的相关史实作为依据

12.

1950—1979年,美国的农业比重从7.2%下降至2.9%,工业比重从36.9%下降至31.7%;1956年,美国的脑力和复杂技术劳动者开始超过体力劳动者。1980年两者的比例约为5∶3。这些变化反映了,美国(  )

A.农业发展趋于衰落B.第三产业发展带动社会结构变化C.社会运动蓬勃发展D.经济发展出现严重 滞胀 问题

13.

1951—1953年,苏联对农业的投资年平均额为200亿卢布,1954年上升到297亿卢布,1955年为409亿卢布。仅在1955—1956年发送至东部地区的拖拉机就有20多万台。这一现象,反映了苏联(  )

A.突破了斯大林模式B.实现了农业的机械化生产C.积极调整农业政策D.解决了国民经济失衡问题

14.

1960年9月,沙特、伊朗、伊拉克、委内瑞拉和即将独立的科威特举行会议,正式宣布成立石油输出国组织,决定制定统一的石油政策,并逐步收回被西方石油公司控制的石油定价权和产量控制权。这可用于说明(  )

A.发展中国家登上国际政治舞台B.新兴国家应对不利国际经济秩序C.国际石油政策实现了全面统一D.经济全球化开始扩展到生产领域

15.

2009年在二十国集团首脑第三次峰会上,与会各国领导人达成共识,承诺将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的份额提高到5%以上,发展中国家在世界银行将至少增加3%的投票权。这一现象(  )

A.体现了世界多极化趋势B.消除了南北国家之间经济差距C.建立了世界贸易法制化D.冲击了欧美国际金融主导地位

16.

图3是2017—2019年美国在部分国际事务中的行动。这反映了(  )

A.单边主义阻碍国际合作B.世界格局发生改变C.联合国协调机制的失灵D.经济全球化的逆转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哥伦布前后四次远航美洲,在他流传至今的《哥伦布航海日记》中作了记录。1492年,他选择西班牙为西航的起点,用 等纬度航法 找到目的地的纬度,再确定航行方向。航向的测定则是利用全天候磁性恒向指向仪完成的。在第二次美洲之行时,带了17艘船1500人,他希望寻找一条横渡大西洋的捷径,并试图发现更多蕴藏黄金的新地方,以武力征服印第安人,建立永久殖民统治,才能引起西班牙王宫的重视。他也对《马可·波罗游记》中描述的印度洋上的神秘岛屿倍感兴趣,试图以发现该岛来证实他的确到过亚洲。他的航海日记可以说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关于横渡大西洋以及在美洲沿岸航行的 航路指南

——摘编自孙学圻《哥伦布航海技术初探》

材料二
1519年9月20日,麦哲伦将自制地球仪献给西班牙国王,为打破葡萄牙对东向航线香料贸易垄断,率5艘帆船启航西向航行,寻找前往亚洲的香料岛新航线。皮加费塔作为船长(麦哲伦)的杂勤人员,记录并保存了一份详细的航海日记,和其他记录一起,取名《首次环球航行》,现存四部抄本都附有23幅彩色岛屿地图,描绘了从麦哲伦海峡开始的太平洋岛屿,有的还标注了主要事件。例如,在菲律宾麦克坦岛上注文 船长在此去世 。此书被誉为 可与哥伦布《航海日志》媲美的第一手材料 ,也据此判断麦哲伦船队的旅程是已知最早的环球航行。20世纪,菲律宾政府在麦克坦岛上竖立青铜像,纪念杀死麦哲伦的土著首领拉普拉普,并镌刻铭文 第一个用武力驱赶欧洲侵略的菲律宾人。

——摘编自龚缨晏《麦哲伦环球航行基本史料探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哥伦布和麦哲伦远洋航行的背景。(10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份日记记录的航线开辟的影响。(10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两份航海日记的价值。(5分)

三、开放性试题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图4展示了18—19世纪世界历史的发展线索。结合所学知识,自拟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价值正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四、材料阅读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
中世纪后期,法国形成了以王权为中心的王朝国家。1789年法国第三等级召开国民议会,并通过《人权宣言》,将全国重新划分为83个郡,实行经济自由主义,统一的民族市场形成。1791年宪法的制定与颁布,标志着新的资产阶级民族国家建立起来。随后法军击溃了入侵的普鲁士军队,成立法兰西共和国。1793年颁布新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各项政治权利、劳动权、受教育权和社会救济权等。拿破仑执政后,开始了同反法同盟的战争,并占领了欧洲广大地区。在德意志,由于资产阶级弱小,邦国分裂。16世纪,马丁·路德将《圣经》用德语翻译出来,促进了民族语言和民族文学的发展。17—18世纪,德意志知识分子激发民众树立民族的信心和勇气。法国大革命进一步刺激了德意志的爱国主义热情和对统一政权的渴求。参照拿破仑王国,德意志群众更加意识到只有建立一个统一的强大的德国,才能保障他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摘编自李宏图《西欧近代民族主义思潮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16—18世纪法德两国构建民族国家的差异。(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西欧民族国家建立的意义。(7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