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湖北省部分高中联考协作体高二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15+4)【选择性必修二三】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期中考试 适用省份:湖北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19 浏览数:113

一、单选题

1.

在古代,人们利用腌制或风干等方法加工保存食品,还利用自然界中的冰来延长食物保藏期。自20世纪20年代起,速冻加工、冷冻设备、冷冻食品以及冷冻食品包装等领域的技术不断进步,冷冻食品工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由此可见(  )
①食物供需矛盾得到彻底解决 ②食物储备技术在不断提升
③人们非常重视食品安全问题 ④食物生产集约化水平提高

A.①②③B.②③C.③④D.②③④

2.

有诗云: 原野土坡地几垄,披蓑带笠谷雨种。绿叶玉茎阳光照,藤蔓根壮雨露浓。风暴雷电烈日烘,埋头挣扎泥下红。苦难贫穷救命时,香沙充饥立大功。 描述中国古代的一外来物种,该作物 皮色朱红,心脆多汁,广种耐瘠……一亩数十石,胜种谷二十倍 ,如果要研究它的历史,可供推荐的中国古代文献是(  )

A.贾思勰《齐民要术》B.沈括《梦溪笔谈》C.王祯《农书》D.徐光启《农政全书》

3.

下表分析了工业革命、组织变革和企业理论创新的发展,以下结论与表格信息相符的是(  )

工业革命(IR)

组织变革(OC)

企业理论创新(ITF)

进程

时期

进程

时期

进程

时期

第一次

(IR1)

18世纪60年代一19世纪30年代

直线制

(OCl)

18世纪70年代一

19世纪30年代

古典

(ITF1)

18世纪70年代一19世纪60年代

第二次

(IR2)

19世纪70年代一20世纪10年代

职能制

(OC2)

19世纪80年代一

20世纪10年代

新古典

(ITF2)

19世纪90年代一20世纪30年代

第三次

(IR3)

20世纪50年代一21世纪初

事业部制

(OC3)

20世纪50年代一21世纪初

现代

(ITF3)

20世纪70年代一今

——摘编自刘汉民解晓晴《工业革命、组织变革与企业理论创新》

①工业革命是组织变革和企业理论创新的重要驱动力量
②工业革命、组织变革和企业理论创新具有明显的阶段性
③工业革命与企业理论创新齐头并进,相辅相成
④企业理论创新要先于组织变革

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③③④

4.

据《考工记》记载,齐国的官营手工业包括木作、冶铸等行业共30个专门的生产部门, 凡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设色之工五,刮摩之工五,抟埴(zhí)之工二 。这一时期出土的手工业品上往往刻有督造的机构、各级工官和生产者的名字,他们必须对产品的质量负责。以下对官府经营控制手工业的原因表述正确的是(  )
①满足王室、官府和贵族的生活需要 ②手工业产品大量投放市场获取利润
③以农为本、工商为末思想的影响 ④民营手工业发展超越了官营手工业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5.

唐宋以后,海上贸易兴盛,商船从东南沿海各港口出发,近达南洋各地,远达波斯湾、阿拉伯海和红海沿岸地区。以下记载,不能反映海外贸易兴盛的是 (  )
①东南利国之大,舶商亦居其一焉……不惟岁获厚利,兼使外蕃辐辏中国,亦壮观一事也。
②置立榷场于湟州(治所在今青海乐都县),别置蕃市以居来者?使利归于公,货通天下。
③京师百货所居,市无常价,贵贱相倾,或倍本数,富人大姓,皆得乘伺缓急,擅开阖敛散之权。
④泉南(泉州)地大民众,为七闽一都会,加以蛮夷慕义,航海日至,富商大贾,宝货聚焉。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6.

1801—1901年期间英国的国民总收入结构示意图,以下与图示信息相符的是(  )

A.农业、林业和渔业收入占比一直较低B.工业革命导致收入结构发生变化
C.英国成为世界殖民霸主直接导致海外收入占比增加D.经济结构的变化决定国民收入的增长

7.

美国前总统西奥多·罗斯福认为历史是围绕着海洋而展开的。他在1903年指出: 地中海时代随着美洲的发现而结束了,大西洋时代现在已处于发展顶峰,并将很快耗尽它所能支配的资源,而太平洋时代注定将成为所有伟大时代中最伟大的时代,犹如一轮红日正在喷薄而出。 以下对 太平洋时代注定成为所有时代中最伟大的时代 分析正确的是(  )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B.透露了美国的称霸世界的野心C.工业革命成就了最伟大时代的到来D.美国已经主宰世界

8.

1858年英国著名的幽默杂志《笨拙》周刊刊登了一幅反映泰晤士河的漫画,题为 沉默的强盗 ,画面为象征死亡的骷髅在泰晤士河上游荡,下面有一行文字:
关于这幅漫画的史料价值表述正确的是(  )

A.反映了英国的漫画艺术水平B.直接印证了英国社会人们的金钱观C.可以反映英国社会的环保意识普遍增强D.艺术作品是历史研究的补充

9.

核心区作为一种政治地理学概念,是指国家内最重要的政治区或经济区所在,是在国家政治事务中发挥着支配作用的中心区位。中国古代的核心区在空间上经历了一个大尺度的运移过程,从早期的长安型到后期的北京型。中国历史上的核心区首先是政治上的重心,并不一定与经济重心相吻合,正如首都尽力向经济区靠拢,并不一定与经济区相吻合一样。封建时代的核心区是借助于强大的中央集权制,维系政治区与经济区之间的联系的。以下史实可以与材料相印证的是(  )

A.元朝京杭大运河的修建B.郑和下西洋加强与海外的经济联系
C.秦始皇修驰道构建以咸阳为中心的全国道路网D.詹天佑京张铁路的修建

10.

下表是晚清至民国的邮政大事记,以下对这一时期邮政事业的认识正确的是(  )

时间

大事记

1842

英国在上海开办邮局,称为客邮,粘贴英国邮票,收寄中外邮件。

1878

由海关试办邮政,称寄信局,开始使用印有云龙图案的邮票,时称大龙邮票。

1897

创办大清邮政,由总税务司管理,各海关寄信局统一改名为邮政局。

1902

大清邮政局大幅降低邮费,扩展邮路,经营信函、包裹、汇兑等业务。

1913

北洋政府彻底废除驿站制度,所有公文归邮局递送。

1914

中国加入万国邮会。

1922

华盛顿会议上,中国代表提出邮政为主权所在,要求撤除客邮,获得列强同意。

1928

南京国民政府决定取缔全国民信局,全国邮政事务由南京邮政总局管理。

1935

最后一家民信局——重庆麻乡约民信局完全停业,其通信任务由邮政局承担。

①在政府主导邮政事业的同时,民间通信机构也长期发挥着作用
②近代以来英国长期涉足中国邮政事业,邮政半殖民化性质明显
③20世纪初期中国邮政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实现专业化、国际化
④近代邮政事业的发展收回了国家主权

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

11.

交通史是历史总进程的一个重要的侧面。在历史发展的每一个阶段,几乎都可以看到交通进步的轨迹。交通条件决定着历史文化圈的规模,也影响着各个文化圈互相之间的联系。以下史实可以用来论证此观点的是(  )
①15、16世纪世界新航路的开辟
②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
③文艺复兴时期近代自然科学兴起
④启蒙运动由英国发展到法国,最后波及世界

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

12.

在青蒿素被发现和应用以前,奎宁是治疗疟疾的主要药物,它是从金鸡纳树皮分离出的生物碱。金鸡纳树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脉(包括哥伦比亚、秘鲁、厄瓜多尔、玻利维亚等国),这是近代金鸡纳树及奎宁全球流动的时间表。下列哪一选项可能是推动其全球流动的因素(  )

A.印第安人对 民间土方 的推广宣传B.欧洲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C.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与进步D.西方国家巩固西医传统权威的需要

13.

1958年7月,毛泽东创作了《七律二首·送瘟神》: 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 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 对于这首诗描述事件所处的时代背景表述正确的是(  )

A.全国瘟疫防治工作取得重大成就B.新中国成立后,基本医疗卫生体系的逐渐建立起来
C.城镇职工、城乡居民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和救助,病有所医D.1958年7月,江西余江县血吸虫工作取得巨大成就

14.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 下列言论属于上述学派的是(  )

A.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B.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
C.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D.五德之次,从所不胜,故虞土、夏木、殷金、周火

15.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薪火相传,生生不息。文明传承不仅从未中断,而且内涵丰富。如表所列信息,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

青花瓷,王祯《农书》

哥窑葵口盘,瘦金体

《周髀算经》,《说文解字》

徐杨《盛世滋生图》,《四库全书》

A.①②③④B.③②①④C.③①②④D.③①④②

二、材料阅读

16.

物种大交流对人类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阅读材料,完成作答。(12分)
材料一
新航路开辟以后,新旧大陆之间的接触与联系使得新的生物物种相互流传,特别是起源于美洲的作物,如玉米、马铃薯、西红柿等,不仅改变了欧洲、美洲、非洲和亚洲的生活方式,而且促进了世界人口的增加。旧大陆的马、牛、羊等动物来到气候适宜、水草丰足的新大陆,其繁殖的数量远远超出了土地能提供的牧养量,地表植被逐渐遭到破坏,土地沙化,水土流失日趋严重。殖民者大量种植于美洲的经济作物如烟草、可可、棉花等,导致原本茂密的原始森林破坏。巴西东北部和东南部地区在葡萄牙殖民者到达之前,覆盖着茂密的原始森林。今天,巴西北里奥格兰德州已经没有原始森林的痕迹了。

——摘编自白小红《从生态环境视角看新航路开辟后世界的变化》

材料二
随着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新的商品开始在欧洲市场上出现。美洲的烟草、可可,中国的茶叶、瓷器,印度的蔗糖、香水,北亚和北美的毛皮,都成了国际贸易的重要商品。咖啡、大米、香料、布匹等的交易量也大增。欧洲人还取得了许多新的渔场、林场。由地理大发现带来的舶来品还使一些新的工业行业得到了蓬勃发展。1500—1700年,至少1/5的金银被欧洲人用于装饰,生产金银质的花边、布料、刺绣品、首饰,金银加工工业得到发展。再以香料为例,以前威尼斯商人从地中海沿岸收购的香料,每年不过2100吨。在直通印度的新航路开辟之后,每年运往里斯本的香料就骤增到7000吨。到1503年,里斯本的胡椒价格已降到威尼斯的1/5。欧洲的各种商品,主要是手工业产品也大量倾销到东方沿海国家、东非、美洲,流入北亚。

——摘编自萧国亮、隋福民《世界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物种交流对人类社会的影响。(4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16世纪以来世界物种交流的原因及特点。(8分)

17.

城市的发展见证了人类文明的进步。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18世纪,法国巴黎流行一种特殊的社交形式——沙龙。贵族与富有市民、艺术家与学者聚集在一起,形成了一种远离宫廷和教会的新的公共空间。19世纪后,随着沙龙主人政治文化影响力的日渐缩小,沙龙日趋衰败。19世纪40年代以后,中产阶层群体日益壮大,一种更开放、更大众的生活方式来到人们身边。1866年,巴黎公共舞会达到1000多个,1870年前后,适应大众阅读与休闲的咖啡馆有2万多家。此外,各种音乐团体、俱乐部、文学阅读室层出不穷。

——摘编自汤晓燕《十九世纪巴黎社交生活的演变》

材料二
宋代以前,绝大多数的城市是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的所在地,它们的政治意义远远超过商业意义,其商业活动只能局限在 这个特定的区域中进行,作为居民生活区的 是相分离的。到宋代,城市一般沿街开店,商人只要纳税,都可在城中任择地点开设店铺,同时在开封、杭州等大城市中,又出现了夜市、早市和鬼市。为了加强管理,政府或构筑新的城墙,把近郊之地围入城中,把郊区变成城区,或在城外设厢,将其视同城区一样来管理。在此同时,在交通干线或人口聚集的地方也出现了由草市发展而来的市镇,两宋时期大约有6000—7000个墟集市镇,作为新型的工商业据点,散布在广袤的乡村地区。

——摘编自包伟民、吴铮强《宋朝简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法国巴黎的社交形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原因是什么?(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朝城市发展的特点及原因。(8分)

18.

文化艺术作品的产生往往带有时代的烙印,是人类在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存在的反映。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17分)
材料一
1884年英国人美查在上海创办《点石斋画报》,到1898年终刊共发行528期,刊出了4600余幅配有文字的手绘石印画。以下是摘选自《点石斋画报》的作品及其配文。

——摘编自陈平原《左图右史与西学东渐》

材料二
《年轻的朋友来相会》创作于1980年5月,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迅速传遍祖国大江南北。1983年,它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为亚太地区音乐教材。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作品描述的历史事件,并分析事件发生的原因及影响。(9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歌曲创作的时代背景及意义。(8分)

三、开放性试题

19.

人类历史变革的历程中往往蕴含着文化的发展、思想的进步。阅读以下材料,按要求答题。(12分)
文化思想的革命浪潮往往发生在历史变革或是文化交融时,我国历史上曾经发生过三次文化思想革命浪潮,分别是先秦的春秋战国时期、两宋交替时期和近现代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时期,这三个时期无不伴随着社会的大变革。

——摘编自王荣君《中国历史上的三次文化思想革命浪潮》

结合材料观点,自拟一个具体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逻辑清晰,表述完整。)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