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重庆市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联合检测历史试题(15+3)【纲要上下】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重庆市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18 浏览数:130

一、单选题

1.

《汉谟拉比法典》中有如下规定:如果一个人债务缠身,暴风雨神阿达德摧毁了他的田地,或者由于当年缺水,那块地没有生长谷物——在那一年,他可以不向债主归还粮食;他可以暂时不付那一年的利息。这一法律条文(  )

A.反映了神权高于世俗权力B.利于缓和矛盾维护统治C.旨在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D.重点在于保护私有财产

2.

下图是公元前3世纪前后在中亚、西亚、小亚细亚地区广泛流通的货币。银币的正面是亚历山大大帝的头像,头部前倾,凝视远方,目光威严。银币的背面是雅典娜,她倚靠着盾牌,表情坚毅,手中托着飞翔的胜利女神妮姬。该文物可以用于佐证(  )

A.丝绸之路贸易往来兴盛B.罗马帝国统治范围广阔C.雅典民主政治影响广泛D.帝国征服推动文化交流

3.

学者描述公元8世纪欧亚大陆上一座城市商业繁荣的盛况时写道:码头有好几英里长,那里停泊几百艘各式各样的船只……市场上有中国运来的瓷器、丝绸和麝香;从中亚运来的红宝石、青金石和奴隶;从斯堪的纳维亚和俄罗斯运来的蜂蜜、黄蜡、毛皮和白奴;从非洲东部运来的象牙、金粉和黑奴。据此判断,该城市最有可能是(  )

A.巴格达B.罗马C.亚历山大D.长安

4.

印加人以首都库斯科为中心,修建了3万多公里的道路交通网络。两条纵贯全国的大道,其中一条称为 高原大道 ,宽4.57—7.34米,长5229公里,从哥伦比亚通往现在的阿根廷和智利。印加帝国道路的修建意在(  )

A.军事征服的需要B.推动各地商业贸易往来C.强化国家的统治D.抵御西班牙殖民者侵略

5.

1485年亨利·都铎称王即位,史称亨利七世,他向海外贸易商人团体颁发特许经营状,规定凡是建造或从国外购百吨以上新船,每吨奖励5先令的津贴。此后经过国王特许,英国商人建立一系列海外贸易公司,主要有波罗的海公司(1579年)、非洲公司(1588年)、东印度公司(1600年)等。这些举措(  )

A.体现重商主义的经济理论B.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C.确立了英国海上霸主地位D.导致王权的不断强化

6.

自然神论是17—18世纪流行于英、法等国的哲学思潮,提倡以理性为基础的 自然宗教 。自然神论者伏尔泰、富兰克林等人,都认为上帝是超越于自然之外的造物主,他在创造世界后,就不再干预世界,而是按照其自身的规律运动。这一哲学观念(  )

A.说明文艺复兴达到高潮B.有利于社会结构的变化C.有利于社会思想的解放D.彻底地批判了宗教神学

7.

1870—1913年,德国谷物产量由1500万吨增至3100多万吨,钢产量由140万吨增至3550万吨,工业年均增长率长期保持在6%以上,其增长速度超过英法等国。这表明(  )

A.殖民扩张是经济发展主要动力B.德国已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C.国家统一促进德国经济现代化D.资本主义国家进入了垄断阶段

8.

阿根廷政府通过土地出租、廉价出售或赠予将大量国有土地私有化。1857——1862年,233名土地承租人平均每人获得9000公顷土地;1876—1891年, 68个公有土地垦殖申报人平均每人获得近6000公顷土地。这一做法(  )

A.改变了单一的种植园经济结构B.摆脱了外国资本的控制C.有利于政局稳定遏制军人势力D.助长了大地产制的发展

9.

战争爆发之初,欧洲各国的一般市民都以狂热的态度欢迎它的到来。甚至作为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的一部分的爱尔兰,也暂时放下了对自治事业的争取,而普遍怀有与英国本土那样的战争热情,男人们蜂拥而至征兵所,唯恐战争在他们参军前就结束了。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

A.爱尔兰民族意识的淡漠B.非理性因素影响战争走向C.英国殖民统治日趋强化D.正义战争获得了广泛支持

10.

到1923年,苏维埃政府与外国资本建立的联合股份公司发展到了24个。参加联营的有德国、英国、美国、瑞典、挪威、荷兰和伊朗等国的企业。最早一家与外资合营的股份公司是1922年成立的 国内外皮革贸易公司 ,资本总额一千五百万金卢布;另一家较早建立的是俄德联营的金属公司,资本二百万马克,主要业务为出售矿石、废旧金属。这(  )

A.改变了苏俄经济的社会主义性质B.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束缚C.消除了与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D.体现了新经济政策的精神

11.

下图是1931年10月美国报刊登载的漫画《通往繁荣之路》,指示牌信息: 就业 (hire)的反方向是 失业 (fire); 储蓄 (save)的反方向是 消费 (spend)、 增加建设 (buildmore);一块指示牌提醒 冷静 (becautious),另一块指示牌却说明要 大胆 (reckless)。该漫画反映出当时美国(  )

A.民众对罗斯福新政的期待B.社会应对危机的迷茫分歧C.正在逐步地摆脱经济危机D.贫富悬殊社会矛盾的激化

12.

二战后,法国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国有化法令,将电力、运输等领域的公司国有化,还把一批制造业、银行和保险公司收归国有。这一轮国有化后,法国国企的投资在法国全国投资中占比高达30%,国企职工占全国就业人数7.5%,国企产值占国内总产值的10%。这些举措(  )

A.抑制了垄断资本的势力B.助推了国家干预的强化C.激发了社会的创新活力D.推动经济的区域集团化

13.

1953年,艾森豪威尔政府对印度尼西亚实行图书与经济援助项目的 捆绑销售 ,在对印尼进行大量经济、技术援助的同时,还为印尼各大高校与研究机构援助了涵盖经济、法律等多个领域的7.6万余册美国图书,向印尼师生述说美国故事、解释美国精神并传递美式价值观。该项目的实施(  )

A.反映两极格局下的美苏对抗升级B.提升了印尼社会的文明水平C.强化了对中间地带的宣传与争夺D.旨在推动新兴国家经济发展

14.

下表为赫鲁晓夫执政期间苏联农业改革的一些措施,这些措施旨在(  )

1954

废除自留地的义务交售制

1955

放宽对农牧业的生产管理

1958

将一些农业机器卖给集体农庄

A.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B.消除城乡之间的差别C.改变经济结构失衡局面D.推动农民走集体化道路

15.

下图是二战后某国际组织的发展状况。据图中信息推断,该图的主题是(  )

A.欧洲一体化进程B.两极格局的崩溃C.北约的不断东扩D.世界贸易组织发展

二、材料阅读

16.

阅读材料,完成要求。(22分)
材料一
自奥古斯都始,因大规模战祸稀少,罗马帝国经济经历了两个多世纪的稳定发展期。罗马帝国直接控制诸行省总督,严厉惩罚总督中犯有贪污受贿、敲诈勒索等罪行的人,规定收税标准,使税收成为国家的职责,而不再是贪得无厌的包税人私人的事。帝国还创建了一支常备海军,镇压海盗,保护帝国各地间商品和军队的运送。当时,从福斯湾到克莱德湾白的防御工事是帝国最北面的边界线,在北非,罗马人控制了埃及和大西洋间的沿海地区,这一巨大的有着牢固固边界线的地区构成了一个繁荣的、实际上自给自足的经济单元,地中海贸易是罗马帝国内部资源再分配的主要途径。连接整个帝国的道路网得以修建,社会上有了 条条大路通罗马 的成语,主要商品和奢侈品从近至高卢、远至中国的地方源源不断涌入首都。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中世纪后期资本主义的兴起及强盛,在许多方面表现了出来。14、15世纪最显著的现象之一,就是大商业公司的迅速成长,每个公司在大陆各地都有它的分店、代理人。欧洲经济中货币的使用极大增长,货币化削弱了封建秩序和商业封建行会。新的技术,如承付汇票、拒付汇票,使信用的作用日趋完善。在热那亚,1407年成立圣乔奇银行,被认为是第一家现代化银行。旧的城市贵族绝大部分变成了靠租金生活者,代替他们的是一群新的资本家。14、15世纪的资本家,不管他们出身如何,他们倾向投入王室权力怀抱,甚至连工匠们受到帮工威胁时,也求助于王室,因为王室是秩序的保障者。

——摘编自亨利·皮朗《中世纪欧洲经济社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马帝国商业繁荣的原因。(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世纪后期资本主义兴起的表现并分析其影响。(12分)

三、开放性试题

17.

阅读材料,完成要求。(12分)
材料

世界铁路发展大事年表(部分)

1814年,斯蒂芬森制成第一台蒸汽机车布卢彻号,借助轨道用于煤矿运输。

1825年,斯托克顿—达林顿铁路投入使用,斯蒂芬森为其定制1435毫米轨距成为日后的标准。

1830年,第一条客货运输铁路利物浦—曼彻斯特开通,采用机车火箭号,时速超过16公里。

1845年,东印度铁路公司成立,1853年从塔那到孟买港口的铁路建成,主要用于棉花运输。

1863年,伦敦第一条地铁开通,此后逐步建立伦敦的地铁网络,极大改善伦敦的交通运输状况。

1869年,横跨北美洲大陆的太平洋铁路正式通车,铁路建设过程中有大量来自中国的契约劳工。

1879年,西门子发明第一台电力机车;1883年世界第一条电力铁路投入使用。

1876年,英商在上海附近修建中国第一条铁路,通车一年后被拆除;1881年唐胥铁路建成通车。

1892年,德国工程师狄塞尔发明内燃机柴油机并用于火车动力驱动。

1964年日本新干线投入使用,平均时速209公里;1981年法国高速铁路通车,最高时速300公里。

2003年,秦沈客运专线开通,中国迈入高铁时代;2009年,京广高速铁路时速达到350公里;截止2021年,中国高铁里程达4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一。

——摘编自克里斯蒂安《钢铁之路:技术、资本、战略的200年铁路史》

根据材料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论题明确,阐述充分,逻辑清楚,表达完整)

四、材料阅读

18.

阅读材料,完成要求。(21分)
材料一
英属印度总督寇松就任后,奉行 分而治之 的殖民政策。1904年颁布法案,规定殖民政权有权派警察监视学校。1905年,又公布关于分割孟加拉和建立以达卡为管理中心的 东孟加拉和阿萨姆省 法令。此外,还粗暴地蹂躏印度人民的民族感情,把印籍职员从机关中赶走。1905年8月7日,孟加拉的民族主义者在加尔各答举行抗击分割孟加拉的有一万五千余人参加的集会。会上通过抗议信和宣布抵制英货的决议,展开了反对寇松分割孟加拉法令和抵制英货的广泛宣传。这个运动迅速波及全印度,成为1905至1908年印度独立运动的起点。

——摘编自彭树智《1905至1908年印度的独立运动》

材料二
一战接近尾声时,希望通过支持英国取得战争胜利以换取其对印度自治地位承认的印度人民发现, 和平并没有带给我们救济和进步 。广大印度人民斗争的呼声高涨,甘地提出了适应当时斗争形势的非暴力不合作的斗争策略,主张在非暴力的原则下通过与政府的不合作 使政府瘫痪,迫使它实施正义 ,把人们的民族意识与宗教观念紧密结合起来,将民族斗争上升到对人性真理追求的层面上。他认为对待邪恶要采取非暴力的手段,通过自我牺牲和爱的行为去感化或唤醒他们内在的善性,使其改邪归正。这使民众从自卑的心理中解脱出来,为印度的民族主义运动指明了前进的方向。这一策略受到广大人民的普遍欢迎。1920年国大党年会上,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策略得到确认。印度民族独立运动从此走上了非暴力斗争的道路。

——摘编自余涛《析印度民族独立运动走非暴力斗争道路的原因》

材料三
1947年6月,蒙巴顿正式公布关于印度独立的 蒙巴顿方案 ,主要内容是英属印度根据居民及其宗教信仰的不同,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分别建立自治政府。1947年8月14日,巴基斯坦和印度相继宣告独立。分治使数万人死于教派冲突,上千万人离乡背井,沦为难民。根据居民成份划分印巴分界线的做法,使印度教徒占大多数的地区划归印度,穆斯林占大多数的地区划归巴基斯坦,不仅严重破坏了经济地域的统一,还埋下双方长期冲突的隐患。

——摘编自孙澄《论印巴分治的原因及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印度1905—1908年独立运动爆发的历史背景。(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意义。(9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印巴分治的影响。(6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