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四川省绵阳市高二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测试历史试题(16+3)【选择性必修三册】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四川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19 浏览数:273

一、单选题

1.

1986年,考古人员在长江中下游良渚文化遗址发现了一处大型墓地。该墓地呈南北两排,共11座墓葬,出土玉、石、陶、象牙、漆器等随葬品达1200余件(组)。随葬玉器不仅数量多、器类繁,而且制作极其精致。这反映出良渚文化时期(  )

A.社会进步的趋势B.手工制作技术成熟C.集权政治的产生D.墓葬制度趋于完备

2.

春秋时期, 宋公不王 ,郑庄公就联合其他诸侯国攻打宋国; 蔡人、卫人不会王命 ,就受到郑国、齐国的讨伐;楚国因不向周王室缴纳贡品,齐桓公就以此为口实,联合诸侯向楚国兴师问罪。这反映出当时(  )

A.分封制得以巩固B.传统秩序面临挑战C.周天子权威增强D.各诸侯国矛盾尖锐

3.

秦汉时期的政治史记载中,多次出现 的信息。《史记·始皇本纪》中 字出现38次;以汉武帝为记述重心的《史记·封禅书》中, 字出现多达39次;汉武帝至少10次东巡海上,超过了秦始皇的记录。这说明当时(  )

A.对外贸易空前繁荣B.对海洋的积极探索C.海上交通取得突破D.政府重视海防建设

4.

魏晋南北朝时期,陕西形成了多个少数民族聚居地。匈奴族的赫连氏改姓为刘,聚居在陕北地区:鲜卑族的慕容氏改姓为慕,聚居在关中地区;羌族的钳耳氏改姓为王,聚居在渭北地区。这反映了(  )

A.人口迁徙加速民族交融B.汉文化影响力辐射全国C.南北经济差距不断缩小D.北方社会矛盾日渐消除

5.

唐代妇女头饰中流行的一些花卉纹样与世界其他地区的艺术有着密切关联。忍冬纹饰在形态上与西方棕榈树的花饰十分接近;石榴花纹饰则是中亚常见的艺术题材。这可以看出唐代(  )

A.民族交融趋势加强B.手工业生产技术进步C.中外交往交流频繁D.中华文化影响力扩大

6.

北宋时期,洛阳宫城布局分东、中、西三部分,中轴线上端为拱辰门,主殿太极殿位于中轴线二分之一处。宫城西部光政门内建筑布局密集,宫城东部兴教门内建筑分布较少。从中可以看出北宋时期(  )

A.理学思想主导都城设计B.宫城布局凸显服务皇权C.重文轻武融入城市规划D.建筑布局反映守内虚外

7.

明清之际,江浙地区藏书风气盛行,涌现了大批藏书家,如焦竑、钱谦益等。据范凤书统计,历代藏书家4715人中,浙江藏书家1062人,江苏藏书家967人;明代藏书家869人,大多数为江浙地区的藏书家。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区域经济的差异B.科举制度的实行C.书籍出版商业化D.市民阶层的壮大

8.

宣统年间,防控东北鼠疫的某官员称 防疫行政非赖官府强制之力,则民间不易服从。然风气未开,大半以生命为儿戏,迷信鬼神,托诸命运,或畏警察之检视而讳忌不言,或安污浊之习惯而以身殉死,致以卫民之良法,疑贼民之苛政 。这说明(  )

A.政府强制是防疫的唯一途径B.中西防疫政策对立加深C.思想启蒙有助于防疫的实施D.经济水平影响防疫开展

9.

1931年,上海市公安局在全市重要地点设置了多座西门子式异极电钟,每台标准钟还配备了无线电校时器。同年开通了电话报时,市区内的机关或个人可于每日正午12时至下午1时电话询问。这些举措反映出(  )

A.全球性联系初步建立B.民族危机影响治国理政C.科技推动社会的进步D.中西时间标准趋于一致

10.

下表为1949年至1965年我国小学教育相关数据的统计表。该表反映出(  )

时间

小学万所

在校生万人

入学率

1949

34.68

2439.1

20%

1956

52.9

6346.6

62.6%

1965

168.19

11620.9

84.7%

A.国民教育体系的完备B.深耕科研的时代追求C.三个面向 方针的实行D.服务人民的教育理念

11.

人首飞牛石雕是亚述王宫大门上常见的雕刻,由人的脑袋、鹰的翅膀和牛的身体构成代表着当地强大物种的集合;波斯国王大流士一改原先的金币常常铸造出代表力量和生育的狮子和公牛的形象,将自己拉弓的形象铸造在金币上。二者都反映出(  )

A.帝国统治者的威严B.神权政治的强大C.商品经济不断发展D.审美追求的变化

12.

《岁时记》是古罗马诗人奥维德的作品,在12世纪前的中世纪西欧,人们对《岁时记》征引的目的从初期的提供戒律、挖掘词源、追溯真理等,逐渐转移到后期的歌颂教俗显贵上。这一变化源于(  )

A.复兴古典文化的动机B.巩固信仰的需要C.欧洲印刷技术的进步D.政治因素的影响

13.

19世纪初,英国殖民者尝试将牛痘接种与印度传统文化嫁接起来。维伦邦指出牛痘接种在古代就已被印度医学家掌握。埃利斯用梵文写了一首关于牛痘接种的诗,故意写在旧纸上,并声称是来自印度古代的文献。这些行为旨在(  )

A.缓和文化冲突B.会通英印文化C.开启殖民统治D.普及现代医学

14.

1898年,英国人霍 德提出了田园城市的规划理论,主张城市四周由农业用地环绕,农产品就地供应,同时严格控制单个城市规模并以铁路连接各个田园城市。该城市规划理论的提出(  )

A.导致逆城市化现象产生B.折射出英国实力的削弱C.源于工业化的深入发展D.旨在平衡区域经济差异

15.

1972年,秘鲁政府颁布法令,实行培养以土著农民为主体的教育模式。此外,法令还规定,在全国范围内使用西班牙语和克丘语进行双语教学。1976年,克丘语成为各阶段必须学习的语言,克丘语获得了与西班牙语同等的法律地位。这些举措(  )

A.化解了秘鲁的种族矛盾B.消弭了殖民主义的文化影响C.开启了教育自主化之路D.增进了秘鲁民众的国家认同

16.

俄罗斯国立图书馆是欧洲最大的图书馆,馆内收藏着4700万册藏书,位居世界第二。该图书馆2000年接待读者140万人次,为读者提供 普通阅览、外借、书目咨询、书展 等服务。该图书馆的发展(  )

A.旨在保存人类文化遗产B.具有服务公众的社会职能C.受制于国际格局的变动D.提供了全方位的自然知识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 越现象时有发生。孔子认为如果诸侯国乐舞规模超过了规定则是僭越行为。提出 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 。他认为歌颂奔的文德的音乐《韶》, 尽美矣,又尽善也 ,表现武王伐封的《大武》, 尽美矣,未尽善也 。对具有反抗精神的民间俗乐 郑卫之声 评价很低,曾禁不住哀叹 恶郑声之乱雅乐也 。孔子创办私学,整理 六经 作为基本教材,《乐》便是其中的一经。他认为好的音乐能直抵人心,培养高尚的品格,进而提出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摘编自唐明《探析〈荀子·乐论〉中的音乐教育思想》

材料二
公元前4世纪以后,雅典文化日益倾颓,民众不再追求富于进取精神的音乐,转而沉迷于骄奢淫逸的音乐。在柏拉图看来 节奏和乐调有强烈的力量浸入人心最深处 ,因而 音乐教育比其他教育重要得多 。音乐教育应让城邦井然有序,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他提出优质的音乐能够激励人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价值观,而低俗的音乐会腐蚀公民的心灵,所以要用好的音乐来熏陶公民,培养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城邦接班人。他认为如果快乐替代法律成为音乐好坏的评判标准,就会导致政治的衰败和公民道德品质的腐化,主张用法律来约束音乐的内容、形式和标准。

——摘编自唐明《探析〈荀子·乐论〉中的音乐教育思想》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孔子音乐教育思想产生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孔子和柏拉图音乐教育思想的异同。(12分)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材料一
上海开埠以来,环境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污染。1928年—1937年间,上海先后组织召开十六届卫生运动大会,并广泛邀请社会团体参与协助。除了在医院、自来水厂、城市垃圾焚烧厂等基础设施的投入外,还通过口头演讲、印制标语以及电台演讲等方式向公民传播卫生常识。

——摘编自甘慧《民国时期上海卫生运动大会研究(1928——1937)》

材料二
1952年初,上海市爱国卫生委员会成立,此外,人民群众还成立了居民卫生小组,红十字卫生站等卫生组织。主要任务是开展清洁卫生工作,减少并消灭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的各种传染病。在上海组织了一支群体宣传大军,充分借助活动、会议、传媒等载体,深入城乡每一个角落开展卫生宣传教育。由于老鼠、麻雀和其他害虫伤害,粮食生产能力大大削弱,从1956年起,除 四害 和讲卫生成为爱国卫生运动的新目标。

——摘编自李娟《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上海爱国卫生运动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卫生治理的背景。(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上海卫生治理的特点,并分析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上海爱国卫生运动的影响。(12分)

三、开放性试题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自古以来,人类在不断地迁徙中求生存、谋发展,并在迁徙的过程中带来了不同文化的交融。人口迁徙与文化认同既是多样文化广泛接触、交流与传播的历程,又是不同文化交融的过程。

——摘编自高中历史统编教材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

选取一个历史阶段,说明人口迁徙路线,并运用世界史的相关知识进行阐释。(要求:明确时间段与迁徙路线,阐述史论结合,逻辑清晰)。(12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