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吉林省白山市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16+3)【纲要下】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吉林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20 浏览数:82

一、单选题

1.

古代雅典的每一位公民都被给予在公共事务方面言说的均等机会。例如公民大会讨论每一个具体议题时,传令官会问: 谁要发言? 想发言的公民就在圣坛上放一枝橄榄枝,讨论便开始。由此可见,在古代雅典(  )

A.人们可以畅所欲言B.民主范围极其有限C.实行直接民主制度D.公民发言需要慎重

2.

在中世纪西欧地区,一个封主可以有众多的附庸,一个附庸也可以有好几个封主,这就使得封君封臣关系显得特别错综复杂且松散。附庸对封主的服从也往往要看封主力量的大小,附庸反抗封主的战争也是经常发生的。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国王成为事实上的最高统治者B.封君与封臣形成宗族血缘关系C.国王附庸的附庸是国王的附庸D.政治上出现了分裂割据的局面

3.

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最高统治者哈里发掌握着政治、军事和宗教大权,它吸收了被征服地区的文化,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材料描述的帝国是(  )

A.波斯帝国B.古罗马帝国C.阿拉伯帝国D.印加帝国

4.

热衷于寻找黄金和殖民开拓的欧洲人无论如何也不会放弃那些富有神奇色彩的土地。他们像发现美洲时那样,或国家派遣,或民间组织,或个人自愿,纷纷踏上赴新大陆的征程。这一举措客观上(  )

A.传播了工业革命的成果B.推动了世界市场最终形成C.促进了各地区快速发展D.密切了世界各地区的联系

5.

孟德斯鸠认为: 在一个国家里,每个人都被认为具有自由的精神,都应该由自己来统治自己,所以立法权应该由人民集体享有。 同时,他在论述自由思想时常常结合对封建专制主义的批判。这些论述(  )

A.拓展了理性主义的内涵B.有利于建立社会新秩序C.反映了科学革命的勃兴D.肯定了共和政体的优势

6.

英国议会于1701年通过《王位继承法》,规定:凡非出生在英国者不得担任议员和政府官员;非经议会两院的奏请,国王不得免除终身任职的法官的职务;国家的一切法律与条例非经议会通过,均属无效。这反映出(  )

A.英国通过立法的形式保障民主B.法律反映着工业资产阶级的诉求C.英国已建立完善的君主立宪制D.英国国王已处于统而不治的位置

7.

欧文为 新和谐公社 实验做了总结: 我在这里尝试了一条新的道路……就是说——准备以有利的方式进行自我管理……但事实证明这次尝试是不成熟的,让一群之前从未接受过为共同利益奋斗的教育的陌生人,像一个大家庭一样联合在一起,为时尚早。 由此可知,欧文(  )

A.放弃了社会主义探索B.意识到理论与社会现实脱节C.主张阶级斗争的理论D.指明了工人运动的前进方向

8.

1884年,英、法、德等国在柏林召开会议。列强经过激烈争议,达成协议,确立了 有效占领 原则,即先到先得;并决定在地图上就可以确定殖民地的划分,即所谓的 地图上作业 。这次会议(  )

A.确立了国际经济交流中的基本秩序B.协调了殖民者与非洲国家间的矛盾C.加速了列强瓜分非洲的进程D.促进了非洲的民族独立运动

9.

美国参议员维拉德宣称,《凡尔赛和约》是 人类曾经制定的最不公正的媾和文件 违背了停战时美国向德国做出的庄严承诺 散发着欺骗、复仇和不人道的臭味 ,和约 不仅保留了旧的邪恶的世界秩序,而且使这一秩序变得更坏 。这反映出《凡尔赛和约》(  )

A.破坏了列强间的均势B.埋下了新冲突的隐患C.弱化了美国霸主地位D.壮大了法西斯的势力

10.

十月革命借助战争完成了一次历史性转换: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效仿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这旨在说明十月革命的意义是(  )

A.实现了俄国国家的富强B.结束了俄国的沙皇专制统治C.开创了社会主义的道路D.借鉴了资本主义的民主制度

11.

列宁在总结苏俄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时指明了苏俄应该采取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式: 正面攻击失败了,那我们就改用迂回的办法,采用围攻和对壕战。 这里的 围攻和对壕战 旨在(  )

A.发展红军增强军事实力B.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C.恢复资本主义经济秩序D.探索苏俄建设新道路

12.

下图是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某地民族民主运动呈现的特点。据此可知,该事件是(  )

(1)对内推行土地改革…遏制军人势力

(2)体现了1917年宪法的要求

(3)基本上摧毁了大庄园制,并使民族资本取代外国资本

A.印度国大党改革B.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C.伊朗的立宪革命D.埃及华夫脱党护宪运动

13.

下表反映的是1937年各大国国民收入与国防开支所占的比例。该表可用于研究(  )

项目

美国

英国

法国

德国

意大利

日本

国民收入亿美元

680

220

100

170

60

40

国防开支所占比例(%)

1.5

5.7

9.1

23.5

14.5

28.2

A.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B.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C.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争策源地的形成D.欧美各国对中国全民族抗战的支持

14.

下图是冷战时期东西方社会主要特征示意图。对此解释最合理的是(  )

A.意识形态斗争比较激烈B.国际秩序呈现相对平衡状态C.联合国的作用大大削弱D.资本主义处于绝对优势地位

15.

1991年,新加坡内阁向国会提交关于亚洲的 共同价值观 的白皮书,提出 国家至上,社会为先;家庭为根,社会为本;关怀扶持,同舟共济;求同存异,协商共识;种族和谐,宗教宽容 。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于1996年对欧洲政府首脑宣称: 亚洲价值是普遍的价值,欧洲价值是欧洲的价值。 这反映出(  )

A.两大阵营之间斗争日益激烈B.亚洲价值得到全世界的认可C.经济全球化的推进更加艰难D.新兴国家探索特色发展道路

16.

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乌克兰危机延宕难解,疫后世界经济复苏动力不足,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不安,发展中国家面临困难增多,各国需共同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促进共同发展繁荣,推动人类文明进步,携手应对全球性挑战。这体现出当今世界(  )

A.发达国家是维护和平的主要力量B.政治格局由单极化向多极化转变C.和平与发展主题已经发生了裂变D.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必要性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工业化的起源很难精确定位,因为无处不在。有些人说源于那些为农民提供工作的小商人,另一些人说源于人口的断增长,大量人口涌入城市,为城市工业提供了大批劳动力。还有一些人说技术进步和革新才是点燃工业化的星星之火,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另外还有一个说法,即低息信贷刺激了工业化进程。

——摘编自【英】彼得·阿克罗伊德《革命世纪:自由与工业的百年传奇》

材料二
到19世纪中期,英国已经是一个工业化国家,往昔那种田园诗般的风情不见了,代之而起的是一个忙忙碌碌的世界。乡村建起了灰暗的厂房,城镇竖起高耸的烟囱,工厂里回荡着机器的轰鸣,高炉前喷发出铁水的光亮。工业已成为国家的命脉,人们靠工业,而不是农业生存。

——摘编自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材料三
由于工业革命的开展,大批工人进入工厂工作。很多棉纺织厂不仅没有新鲜的空气,还有大量的飞絮和尘埃,以致工人到40岁就丧失了劳动能力。更为严重的是大量的童工进入工厂,干着成人的活,拿着低廉的工资。到1830年,英格兰的大城市中没有一个完全安全的饮用水供应,最为典型的是泰晤士河,河流被污染后散发出的臭气,导致河边议会大厦的窗户都不敢打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工业革命率先在英国发生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英国工业化发展过程中带来的影响。(6分)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
经济殖民主义,是指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对欠发达国家和地区进行的形式多样的经济剥削和掠夺。它的发展演化轨迹可以说是一部西方列强最大限度地掠夺欠发达国家财富的掠夺史。

16世纪-19世纪中叶

明火执仗——赤裸裸的经济殖民

1619世纪中叶,西方殖民者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对殖民地采取最简单也是最野蛮的暴力手段,公开掠夺金银财富

19世纪中叶-第一次世界大战

双锤并举——经济殖民的进一步强化

19世纪70年代以后,垄断资本主义一方面继承了先前一切有效的经济殖民方式,另一方面又举起资本输出的重锤,强化了对殖民地的经济掠夺

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

适时而变——隐蔽的经济掠夺

一是,扩大经济掠夺是殖民政府经济殖民活动不断深化的重要表现。二是,不断加剧对殖民地的资本输出和商品输出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今

继承与创新——由弱渐强的经济殖民

发达国家通过国际贸易中的不平等交换盘剥发展中国家,并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投资,赚取高额利润;利用技术、信息垄断等手段,从发展中国家转移财富

——摘编自王昌沛《形式的变化难以掩饰罪恶本质的延续——论经济殖民主义的演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以来经济殖民主义的基本特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经济殖民主义的基本看法。(8分)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科学形态的社会主义只有在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才能产生。19世纪30—40年代,伴随着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充分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充分暴露,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工人运动的发展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而当时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思潮不仅不能给各国无产阶级指出一条争取彻底解放的道路,反而把工人运动引入歧途。在这种情况下,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地吸收了当时人类已有的优秀思想成果,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从而把社会主义 置于现实的基础之上 ,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到科学,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

——摘编自张有军《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和前景展望》

材料二
十月革命胜利后,俄国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的指引下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十月革命推翻了旧政权,第一次建立起无产阶级的国家政权。在经济上,布尔什维克实行了针对包括银行在内的大型企业的国有化措施,确立了公有制的地位。同时,加强了工人在生产中的监督和管理作用,增强了工人在生产中的主导地位。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坚决同党内外否定共产党领导权的思想作斗争。列宁认为,只有坚持无产阶级的领导,才能帮助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克服从旧社会中带出来的缺陷和不足,才能决定国家的大政方针,坚定地走社会主义道路。

——摘编自卢迎春《论十月革命对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的开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动 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到科学 的因素。(8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十月革命胜利后俄国为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而采取的措施。(6分)

三、开放性试题

2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百年 不是一个确切的数字,大体上是指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西方国家主导的世界格局维持至今已经走过了100余年。百余年来,在西方国家主导下,世界先后确立了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雅尔塔体系 ,而后又历经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在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之后形成了美国一超独霸与世界走向多极化趋势并存的格局。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的核心是国际行为体力量的对比变化,导致百余年间相对稳定的以西方国家为核心的国际格局和世界秩序面临挑战。

——摘编自李鹏、李帆《论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表现、困境与根源》

结合所学知识,以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15分)(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