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福建省厦门市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30+3)【纲要下】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福建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33 浏览数:145

一、单选题

1.

苏美尔神话中,人是神明恩利尔像种植庄稼一样在土里种出来的;而玛雅创世神话中,神用玉米面和着水塑造了人。从这些神话中可推知,人类早期文明(  )

A.缺乏文字记载B.具有同源性C.彰显君权神授D.与农业相关

2.

修昔底德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指出,希腊联军在特洛伊战争中获胜并非取决于诸神,而是仰仗强大的海军。其观点(  )

A.否定了特洛伊战争的真实性B.体现了史学家的理性精神C.奠定了西方哲学的基础D.冲破了宗教对人性的束缚

3.

下图所示为《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第五版)的部分目录,空缺处最适合填写(  )

第二部分古典社会的形成公元前500—公元500

7章波斯帝国

8章中国的统一

9章印度国家、社会和对救赎的探求

10章地中海社会:希腊阶段

11章地中海社会:罗马阶段

12__________________

A.古埃及的统一B.奥斯曼帝国征服西亚和北非C.古巴比伦的繁荣D.丝绸之路上的多种文化交流

4.

中古西欧的庄园主要由农奴耕种。农奴虽没有人身自由,但领主不能随意剥夺他们分到的土地,也不能随意支配和买卖他们。庄园内的这种生产关系(  )

A.提高了农奴的政治地位B.剥夺了各级领主的权力C.有助于社会生产的发展D.得益于奴隶制经济的繁荣

5.

英国学者汤普逊在《中世纪经济社会史》中描述公元6世纪的某个国家: 它位于东西交通的要冲,具有地理上的优越地位……叙利亚向其缴纳贡赋;它的商业利益远布到中国 。材料中的 应是(  )

A.亚历山大帝国B.基辅罗斯C.东罗马帝国D.德里苏丹国

6.

美国学者恩诺在《马里》一书中写道: 14世纪,廷巴克图城内商队众多、人口稠密、有多座清真寺,并有大量来自埃及、阿拉伯的学者在那里讲学。 据此可知,廷巴克图(  )

A.成为区域经济文化中心B.垄断了西非的贸易C.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制度D.官办教育十分兴盛

7.

阿兹特克人将淤泥从湖中捞起,堆积在木排上,形成 浮动园地 。耕种者每年可以从园地中获得多次收成,并将农产品通过周围的水道运往各地市场。 浮动园地 的发明(  )

A.促进了美洲作物的传播B.基于独特的自然环境C.巩固了印加帝国的统治D.源于迁徙的生活方式

8.

下图为尼德兰画家扬·凡·艾克于1433年创作的自画像《戴红头巾的男子肖像》。画框上方用希腊字母写着 如我所能 ,表达画家对创作能力的自信。该画像(  )

A.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成熟B.彰显了人文主义的色彩C.展现了科学革命的内涵D.揭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

9.

下图为16、17世纪西欧航海家开辟的航路示意图(部分)这些航路的开辟(  )

A.助推了美洲新大陆的发现B.开启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C.标志着世界殖民体系形成D.丰富了人类对地球的认识

10.

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马尼拉城市规模迅速扩大,人口数量激增,居民包含菲律宾人、华人、日本人、西班牙人等。与上述现象密切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新航路开辟B.工业革命C.三角贸易D.明治维新

11.

1714年,曼德维尔在《蜜蜂的寓言》中提出 私之恶,公之益 的理论,即积累个人财富是一种自利行为,但最终得益的却是社会,因此 人性中满足自己利益的需要这一欲望是无可指责的 。这一理论(  )

A.动摇了天主教会的统治地位B.体现了资产阶级的基本诉求C.揭示了阶级矛盾的尖锐复杂D.勾画了资本主义制度的蓝图

12.

《人权宣言》第三条规定: 整个主权的本原根本上乃存在于国民。任何团体或任何个人皆不得行使国民所未清楚授予的权力。 此规定包含的思想直接来源于(  )

A.文艺复兴B.启蒙运动C.自由主义D.社会主义

13.

1720年,英国进口原棉仅196.8万磅,1780年增加到687.7万磅,到1819年,原棉进口已达1.497亿磅。这些变化缘于(  )

A.价格革命导致货币贬值B.英国率先开展殖民扩张C.垄断组织促进生产集中D.工业革命对原料的需求

14.

如图所示为巴西5分面额硬币,正面是 巴西独立之父 席尔瓦·沙维尔(1748—1792年)的肖像。沙维尔带领巴西人民反抗的殖民者来自(  )
202407101700182268

A.英国B.法国C.葡萄牙D.荷兰

15.

1800年前后,人们在伦敦泰晤士河还能钓上三文鱼,但是到了1858年,河水却变得臭气熏天,就连下议院在开会时也不得不用浸泡过氯化钙溶液的窗帘遮住窗户。这体现了(  )

A.城市环境的恶化B.民众生活水平下降C.内燃机的普及D.内河航运迅速发展

16.

下表所示为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的简况。该表可用来研究(  )

时间

运动

政府的应对

结果

1831

法国里昂工人武装起义

军事镇压

失败

18361848

英国宪章运动

拒绝接受请愿书,解散全国宪章派协会

失败

1844

德意志西里西亚织工起义

军事镇压

失败

A.资产阶级的妥协性B.民主革命方式的多样性C.工人运动的联动性D.科学理论诞生的必要性

17.

19世纪中期,英国在印度推行 无嗣失权 政策,即如果印度的土邦统治者没有男性子嗣继承人,在他死后其领土就要纳入英国政府的直接管辖。这一政策(  )

A.瓦解了印度的种姓制度B.确立了英国的海上霸主地位C.强化了英国的殖民统治D.引发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18.

1845年,美国国会通过一项法案:禁止总统在未经过国会同意拨款的前提下授权建造海上缉私船。总统约翰·泰勒否决了该法案,但国会又以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票推翻了总统的否决。该事件体现了(  )

A.司法独立原则B.联邦制原则C.民主共和原则D.分权制衡原则

19.

明治维新期间,日本政府颁布《贱民废止令》,要求各府、县禁止买卖贱民,允许贱民自由选择职业与居住地。这一法令(  )

A.加强了日本中央集权B.扫除了封建残余C.吸收了西方平等观念D.完善了民主制度

20.

1889—1902年,美国出现了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企业合并浪潮,有2700个工矿企业卷入其中。在这次合并潮推动下产生的新生产组织形式是(  )

A.手工工场B.机器大工厂C.垄断组织D.特权贸易公司

21.

下表为巴黎和会上的三种会议类型。据表可知,巴黎和会(  )

类型

权力

最高会议

拥有决定一切重大问题的权力。成员为英、法、美、意。

特别委员会

负责审议专门问题,预备草案,提供最高会议参考。

全体会议

仅履行表决程序,无实质作用。

A.遵循全体一致的原则B.维护了战胜国的利益C.具有强权政治的特征D.缓和了列强间的矛盾

22.

1919年3月,开罗、亚历山大等城市的学生举行罢课和游行示威,工人、农民等随即响应,群众们高喊 打倒英国占领者 埃及是埃及人的埃及 等口号。这反映出埃及(  )

A.民族独立意识增强B.摆脱了殖民统治C.得到国际社会支持D.放弃了武装斗争

23.

1921年,列宁在接见农民代表时说: 我知道,当农民的一切都被拿走,而给他们的东西又是那么少的时候,他们的生活是何等艰难。 对此,苏俄(  )

A.建立无产阶级专政B.推行新经济政策C.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D.实施农业集体化

24.

航运费率显示了贸易过程中的基本运输成本,下图是1899—1959年全球货船航运费率变化示意图。图中两次高峰出现的原因是(  )

A.交通技术进步B.两次世界大战爆发C.国际组织干预D.经济大危机蔓延

25.

1948年,美、英、法三国绕开苏联,在柏林西占区单独实行币制改革,触发了苏联封锁西柏林,史称 第一次柏林危机 。这一事件直接导致了(  )

A.两极格局形成B.雅尔塔会议召开C.德国分裂D.马歇尔计划出台

26.

二战后,瑞典逐渐建成了 从摇篮到坟墓 的高福利社会保障制度,被称为 福利国家的橱窗 。瑞典这一做法的根本目的是(  )

A.缩小国民收入差距B.稳固资本主义统治C.增强市场经济活力D.摆脱战后经济困境

27.

1965年,苏联在农业方面实行 固定收购,超售奖励 政策,超计划交售的农产品在国家价格的基础上加价50%收购。这一举措(  )

A.提高了农民的劳动积极性B.扭转了苏联农业落后的局面C.突破了斯大林模式的体制D.凸显了市场经济的主导作用

28.

下表所示为1970年和1979年美国各产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表中信息反映出(  )

年份

农业

制造业

服务和信息业

1970

5

30

15

1979

3

13

72

A.滞胀 现象严重B.工农业衰退C.殖民地市场萎缩D.产业结构变化

29.

厦门中学生助手针对某一历史问题展开分组讨论。下表为两个小组整理的论点,他们讨论的问题应是(  )

第一小组

第二小组

该现象有利于资源更加合理有效的配置;该现象能带动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在世界范围内扩展。

一国的经济波动或经济危机可能殃及其他国家,甚至影响全世界;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的依附性不断增强。

A.经济全球化的利弊B.社会信息化的条件C.文化多样性的特点D.世界多极化的表现

30.

图中的谚语反映了(  )

风雨同舟就能无惧风雨。——俄罗斯谚语

一根原木盖不起一幢房屋。——非洲谚语

众人拾柴火焰高。——中国谚语

独行快,众行远。——阿拉伯谚语

唯有益天下,方可惠本国。——墨西哥谚语

A.合作发展的共同价值观B.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C.世界文明的隔阂消失D.发展中国家话语权增强

二、材料阅读

31.

史料证据在历史论证中具有重要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8分)
材料
1786年,一位法国旅行者将一块黑色的石碑(如图)带回法国。历史学家最终确定这块石碑来自公元前1100—公元前1083年的两河流域,石碑上的楔形文字记录了一位父亲在女儿出嫁时赠送给她土地,并且约定女儿的新父亲不得将土地据为己有。石碑顶端刻有古巴比伦学问之神纳布,负责监督合同的正确执行。

——摘编自谢尔比·布朗《楔形文字的兴衰与再发现》

(1)参照①完成②中的相关内容。(6分)

序号

观点

该史料是否可以作为证据论证这一观点

理由

公元前1100年左右,两河流域已进入文明时代。

历史学家确定该石碑的年代是公元前1100—公元前1083年,而公元前3500年两河流域已产生了最初的文明。

石碑上的文字、神的形象等,均提示已进入文明阶段。

公元前1100年左右,两河流域已经存在私有制。

(2)研究古代两河流域的历史,除考古发掘外,还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获取史料?请举两例。(2分)

3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19世纪,大批欧洲移民横渡大西洋来到美国,银行家和商人积极寻找投资机会建立工厂。政府开凿运河,私人投资者建立起轮船航线和铁路网络。19世纪20年代,新英格兰的棉纺织工业迅速发展,许多技术工人来自英国,南方诸州的棉花在这里被纺成棉纱。19世纪70年代,钢铁工业在中西部煤铁资源丰富的地区逐渐建立起来,加速了工业化进程。

——摘编自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材料二
我们国家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一共只花了十三年左右的时间。……共产党是依靠什么政策来保证我国在这样短的时期内创造这些物质条件的呢?首先就是依靠了苏维埃的国家工业化政策。苏维埃的国家工业化方法,与资本主义的工业化方法根本不同。

——斯大林《在莫斯科市斯大林选区选举前的选民大会上的演说》(1946年2月9日)

材料三
历史和现实都表明,在我国这样一个有14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推进工业化,既要遵循世界工业化的一般规律,更要立足国情,走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之路。

——金观平《以新型工业化塑造新优势》

(1)据材料一,概括美国工业化进程迅速推进的有利条件。(8分)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 苏维埃的国家工业化方法 。(8分)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世界历史给我国探索新型工业化之路带来的启示。(4分)

三、开放性试题

3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
2018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指出: 所谓正确的历史观,就是不仅要看现在国际形势什么样,而且要端起历史望远镜回顾过去、总结历史规律,展望未来、把握历史前进大势。

下表所示为20世纪以来的世界历史大事记

时间

事件

1905

爱因斯坦提出狭义相对论

1910

墨西哥爆发资产阶级革命

1919

《国际联盟盟约》发布

19221923

埃及宣布为独立的君主立宪国家,并颁布第一部宪法

1945

联合国成立

1955

华沙条约组织成立

1957

苏联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1961

不结盟运动兴起

1967

欧洲共同体成立

1978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1990

纳米比亚独立

1991

苏联解体

1995

世界贸易组织正式建立

2013

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合作倡议

2022

美国人工智能研究实验室OpenAI推出ChatGPT

根据以上大事记,归纳三个世界 历史前进大势 ,并运用史实对其中一个加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