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辽宁省沈阳市联合体高二第二学期期末检测历史试题(16+4)【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三册】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辽宁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20 浏览数:135

一、单选题

1.

公元前645年,晋国在韩原之战中大败于秦,国君被擒,黄河以西的土地被割让。面对不利局势,晋国贵族鼓励 国人 野人 到农村地区开垦荒地,向新垦土地征收税赋,并从开荒者中征召士兵。这反映了春秋时期(  )

A.秦晋争霸促进民族交融B.土地国有制开始兴起C.诸侯纷争引发社会变动D.户籍制度已普遍推行

2.

相传周公制礼作乐,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荀子认为 礼别异,乐和同 ,礼主 ,使社会井然有序,乐主 ,使人人和谐共存。荀子意在强调礼和乐(  )

A.导致了阶层固化B.根植于历史传统C.功能上相互补充D.维护了君主专制

3.

公元前219年开始,秦始皇先后平定了东瓯、南越和闽越,设闽中、桂林、南海等郡,并谪迁一部分人到南越;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在河套地区置九原郡,并向此地大规模移民。这些举措(  )

A.主要得益于交通工具的改进B.为秦统一六国奠定基础C.旨在推动南北经济文化交流D.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

4.

《晋书·慕容廆载记》: 廆以大棘城(注:前燕早期都城)即帝颛顼之墟也,元康四年乃移居之,教以农桑,法制同于上国……流亡士庶多襁负归之。廆乃立郡以统流人。 该史料可用作研究(  )

A.少数民族对中原政权的向往B.人口迁徙与边疆地区封建化C.民族交融与江南经济的开发D.少数民族政权因俗而治政策

5.

下图为北魏孝文帝第五子元怀(488—517年)的墓志铭。这是一种介于隶书和楷书之间的新书体、史称 魏碑体 ,呈现出古朴、自然、刚劲、雄壮等风格。据此可知, 魏碑体 (  )

A.代表北朝书法的最高成就B.反映了民族交融的时代特征C.体现了大一统王朝的气象D.主要在上层社会范围内流行

6.

关于唐太宗玄武门之变,不同史书有不同的记载。《旧唐书》载:皇太子建成、齐王元吉谋害太宗。……太宗率长孙无忌……等将领于玄武门诛之。《新唐书》载:太宗以兵入玄武门,杀太子建成及齐王元吉。《资治通鉴》载:世民帅(率)长孙无忌等入伏兵于玄武门……世民射建成杀之。仅从上述史料综合分析,下列史论最合理的是(  )

A.历史事件出于作者立场不同记载或有不同B.长孙无忌是玄武门之变中唐太宗得力助手C.李建成在玄武门之变中被唐太宗亲手诛杀D.通过三部史书记载便可知玄武门之变全貌

7.

唐开元初,设翰林待诏,后改为翰林学士,建立学士院,专掌最机密的诏令起草,正式参与朝政决策。翰林学士院的 内命 不经中书门下而直接向下传达,这就使敕令传发出现两种途径,实际上形成了双轨辅政制。这反映出,唐代(  )

A.中枢决策机制发生变化B.文官的地位日益提高C.恢复发展了中外朝制度D.三省出现一体化趋势

8.

如下为北宋中央权力分配示意图,由此可推知,北宋中央权力机构的基本特征是(  )

A.官员争权,宦官祸起B.机构繁多,效率极高C.相互牵制,掣肘皇权D.分化事权,削弱相权

9.

辽国建立后,对以前的契丹部族制进行了改造,各部族长官与州节度使、刺史一样,既是本领区内的军事长官,也是赋有实权的行政长官。他们由辽廷统一任命,既有一定的任期,也有一定的考核制度。这一举措(  )

A.体现了因俗而治的特征B.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管理C.奠定了南下灭宋的基础D.推动了多元一体格局形成

10.

下表是中国古代部分时期(西汉末年至北宋末年)较大区域人口比重的演变(以合计数为100)这从侧面反映了(  )

区域

2

140

742

1102

黄河下游

69.7

57.9

43.2

25.7

晋、陕

10.7

4.7

15.9

13.4

甘、宁

2.4

0.9

1.9

3.4

淮南

5.4

7.4

13.9

15.8

两广、江西

1.3

4.6

4.9

10.1

两湖、江西

4.4

13.8

8.3

20.2

四川

6.1

10.7

9.8

11.5

A.经济格局的阶段特征B.跨区域贸易逐渐繁荣C.农耕文明向边疆延伸D.国家版图的日益拓展

11.

据英国社会观察家亨利·梅休统计,19世纪上半叶伦敦每年煤炭消费量达350万吨,由此产生的燃煤垃圾高达90万吨。他发现,伦敦垃圾承包商还要定期从纽卡斯尔和其他北部城镇搜集燃煤垃圾运往伦敦,才能满足本地建筑市场的需求。垃圾承包商的活动最能够说明伦敦(  )

A.能源供给的改善B.工业生产污染严重C.城市建设的发展D.煤炭利用效率低下

12.

2024年5月16日,世界卫生组织发布报告称,霍乱疫情全球风险与去年相比依旧维持在 非常高 的水平。今年1月1日至4月28日,24个国家报告了14.6万例霍乱病例和1766例死亡病例,其中非洲区域的病例数最多,其次是东地中海区域、美洲区域、东南亚区域和欧洲区域。材料说明(  )

A.经济发展水平与疫情风险高低呈正相关B.霍乱疫情严重的地区亟需提高医疗水平C.应将中国有效防治疫病的经验全球推行D.霍乱疫情风险严重威胁着人类生命健康

13.

有学者指出, 正是希罗多德,第一次广泛地讲述了真正的东方故事,并且在把东方的故事和传奇传播到西方、传播给我们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公元前6世纪中期,更多的希腊旅行家对古代东方诸文明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据此可知,当时的希腊文明(  )

A.注重周边交往B.源于东方文化C.在战争中扩展D.在交流中发展

14.

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拉丁美洲陆续建立了18个独立国家。下表是1913年拉美国家主要出口产品占世界出口量比重统计。据此可知(  )

出口产品

占世界出口量比重(%)

谷物

17.9

畜产品

11.5

咖啡、可可、茶叶

62.1

37.6

橡胶、毛皮与皮革

25.1

A.经济发展保障拉美独立B.欧美国家原料需求扩大C.拉美地区经济畸形发展D.国际经济秩序得以重塑

15.

19世纪40年代末,法国一些经济学家推崇友邻互惠的自由贸易。而法国一些学者则借助德国主流经济学家李斯特的著作,认为由于各国生产力水平存在较大差异,政府应保护本国产业实属必要,法国必须在此前提下与英国通商,并获得了政界的认可。这反映了(  )

A.德法两国的经济竞争力存在不足B.法国工业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C.欧洲垄断资本利益冲突日益严重D.欧洲大国关系发生根本性变化

16.

二战期间,宣传海报被誉为 墙上的武器 。如下图所示,左侧两幅为美国政府以“This man is your FRIEND,He fights for FREEDOM”(这个人是你的朋友,他为自由而战斗)的主题发行的系列海报;最右侧宣传海报“This is the ENEMY”(这是敌人)获国家战时海报设计大赛优胜奖。美国海报宣传(  )

A.旨在巩固霸权B.注重舆论引导C.进行经济渗透D.谋划战后秩序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
《史记》《汉书》所塑造的汉武帝形象存在巨大差异。《史记·封禅书》刻画出一个迷信神仙方术、劳民伤财的昏君形象,而《汉书·武帝纪》塑造的汉武帝则是一个勤政爱民、好施仁政、开拓有为的明君、贤君形象。
汉武帝形象塑造的差异,与司马迁、班固两位史家所处政治环境与撰史思想的不同密切相关。司马迁是与汉武帝同时代的史家。经过汉初六十余年的休养生息,至汉武帝继位之时,西汉国力趋于服盛。但司马迁目睹汉武帝王霸之业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巨大伤害,因此,司马迁故意选取汉武帝迷信方士、求仙问道等诸多荒诞之举加以集中叙述,以表达自己对汉武帝好大喜功及其劳民伤财之政治举措的强烈批判。并且在汉武帝执政后期,个人专断作风日盛。司马迁私人撰写《史记》,欲以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写史的自由度较高,不会受到过多干涉,从中也可看到司马迁较为强烈的批判精神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而东汉班固撰写《汉书》是奉旨而撰,官方正史意味浓厚,具有强烈的 尊汉 正统意识,处处要维护并强化汉王朝的统治合法性。儒家思想也逐渐成为两汉王朝的官方主流意识形态,而儒家的政治伦理规范,如是否施行仁政、尊崇儒术等便成为评判一个君王是非功过的最高价值标准,东汉的班固显然受到这种思想的深厚影响。同时,班固将汉武帝塑造成一个完美的君王,也有为东汉后世的君主树立榜样的目的,以鞭策他们建立像汉武帝一样的丰功伟业。

——摘编自王亿千《<史记><汉书>中汉武帝形象塑造的差异及其原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具体的史实分别论证司马迁与班固为汉武帝塑造的形象。(材料所涉及的史实除外,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司马迁与班固所塑造的汉武帝形象不同的原因。(8分)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魏晋时期,玄学兴起,佛道二教迅速发展,儒学已经远不如两汉时期兴盛。……唐初,太宗李世民立孔庙为国学,尊孔子为 先圣 ,在全国范围内兴办教授儒家经典的学校,大力推行儒学。唐太宗令颜师古撰写《五经定本》,颁行全国,成为官定统一课本。又令孔颖达等人撰写《五经正义》,此书在高宗朝撰成,完成了五经内容上的统一。此后注释儒经必须以此为标准,科举考试依此答卷。

——摘编自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上)》

材料二
宋代科举确立了三级考试制度,由地方到中央依次为乡试、省试、殿试。考试之前,被指定的考官全部进入贡院,考试期间不得私自外出,这种做法被称为 锁院 制度。为了杜绝舞弊,各级试卷一律 糊名 (收纳考卷后,密封卷头姓名、籍贯等,编为字号)、 誊录 (为避免辨识字迹,试卷在密封编号后,由抄写员在官员监督下抄录为副本),这在考试环节上已经尽量做到公平……北宋以来,由于经济重心的南移,南方人长于文章,应举得心应手;西北之人质朴无华,长于经学;边疆地区更罕有进士及第者。国家为照顾地区差异,实行分卷考试制度……科举的变革,让大批出身平民之家的士人进入政坛,诗词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正是这一情况的真实写照,这一现象极大带动了民间的向学风气。然而科举与做官之间的紧密联系,大部分读书人应试是为了谋求功名,这使得功利主义价值观盛行。且宋代抬高文人地位,魏晋以来的重武轻文风气为之倒转,给其他民族政权以 文弱 之感。

——摘编自袁行霈、张传玺《中华文明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初儒学发展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朝科举完善的表现,并结合所学,分析宋代科举的完善对民间风气带来的影响。(8分)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近代交通体系特别是铁路的建设与运行,为东北地区带来了大量人口与经济活力,进而为城市的生成与发展提供了巨大动力。以大区域视野进行审视,近代东北城市体系沿交通线路生成并发展,影响城市分布及布局的军事及政治因素的主导性渐为经济与交通动因所替代,点状稀疏型城市布局亦转变为带状的交通联动型城市结构体系。机械化交通体系的建构,使民众的居住地点由分散状态趋于向交通结点处集中,推动了城市功能分区的生成,改变了近代东北城市内部的地域结构。同时,在近代交通变革的决定性影响下,城市地域状态无论是从平面还是立体角度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改变。然而,在近代东北社会中,为日俄侵略者所操控的交通建设先入为主,这一缺少远景及整体性的城市规划导致城市发展受限甚至呈现出畸形状态,这种影响甚至直至今日仍无法完全消弭。

——刘莉《近代交通变革与城市结构变动——以东北城市为例(1860—1931)》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东北城市交通体系的特点。(4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东北城市交通变革的影响。(8分)

三、开放性试题

20.

时代主题。(11分)
有学者认为,20世纪的世界历史有两个鲜明的时代主题。上半叶是 战争与革命 的时代,下半叶则呈现出有利于维护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趋势。
从上述材料中,任选一个主题,结合20世纪世界历史的重大史实,进行论述。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述充分,表述清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