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安徽省宣城市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16+3)【纲要下】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安徽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19 浏览数:92

一、单选题

1.

公元前6世纪,佛教在印度产生,它提倡 众生平等 和忍耐和顺从,得到很多人的支持。由此可知,佛教的产生与发展(  )

A.有利于印度统一思想B.冲击了种姓制度C.得到了婆罗门的支持D.提高了吠舍地位

2.

大流士任命波斯人担任行省总督,总督直接对皇帝负责,其人选由大流士亲自从王室成员或波斯贵族中挑选。总督在波斯语里的意思是 王国的保护者 ,代表皇帝对行省进行统治。尽管有的行省总督由同一家族继承,但是必须要取得皇帝的批准。这说明,波斯的行省制度(  )

A.有利于巩固帝国的统治B.由波斯人担任最为重要的职务C.扩大了帝国的统治基础D.形成了较完善的中央官僚体系

3.

阿拉伯帝国政治稳定,在中央的各部中,财政和税务部门最为重要,行政和宗教次之。这可以用来说明阿拉伯帝国(  )

A.地跨欧亚非三洲B.政治宗教合一C.工商业较为发达D.重视文化交流

4.

欧洲中世纪大学产生于11世纪,中世纪大学课程除了神学,还包括文学、医学、法学大学科,还设有《几何学》、《天文学》及其他探索人体和自然界的相关课程。中世纪大学课程的设置(  )

A.表明教会势力走向衰落B.体现了世俗王权的扩张C.标志着近代科学已产生D.适应了欧洲经济的发展

5.

下图是16世纪的版画,描绘了5艘马尼拉大帆船停泊在墨西哥太平洋海岸的港口准备卸货的情景。这些大帆船上装运的货物最有可能是(  )

A.生丝B.白银C.玉米D.黑奴

6.

16世纪,英国都铎王室敕令被频繁运用。据统计,当时共有30项敕令针对食物、肉类、糖类、啤酒花、酒类(含法国酒)、弓箭盔甲6类商品的价格制定了官方最高限价;1531年4月和8月还先后发布两项关于限制粮食出口的 令。王室 令的频繁运用,折射了(  )

A.殖民扩张竞争激烈B.价格革命引发社会影响C.王权与教权的对抗D.英国政府推行重商主义

7.

1700年,英国进口原棉139.6万磅,1720年上升到196.8万磅,1760年增加到235.9万磅1780年则突增到687.7万磅,1800年达到5601.1万磅。由此可知(  )

A.工业革命正在发生B.世界棉花种植面积扩大C.英国殖民扩张加剧D.英国棉纺织业持续发展

8.

南北战争结束后的1865~1894年,每年从欧洲移民到美国纽约的人中,大约有12万英国人、11万德国人。1895~1914年,每年有16万意大利人移民纽约。这可以说明(  )

A.纽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B.美国经济正在崛起C.启蒙思想开始传人美国D.欧洲人口急剧减少

9.

下表是1870年、191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占比。这表明(  )

年份

国家

英国

美国

德国

法国

俄国

1870

22%

8%

13%

10%

-

1913

15%

11%

13%

8%

4%

注①:1872年数据。

A.世界经济联系日益紧密B.英国逐渐成为世界工厂C.世界殖民地已瓜分完毕D.世界贸易格局发生变化

10.

20世纪90年代左右,在非洲以英语为官方语言的国家有14个:冈比亚、利比里亚等;以法语为官方语言的国家也有14个:几内亚、马里等;以葡萄牙语为官方语言的国家有5个佛得角等;以西班牙为官方语言的国家1个:赤道几内亚。这反映出(  )

A.几乎整个非洲国家曾经成为欧洲殖民地B.英语和法语是世界的优秀语种C.葡萄牙和西班牙两国的海外殖民地较少D.非洲国家开放与包容意识强烈

11.

对于华工参加一战,英国政府向中国官员表示嘉许,向200多名工人颁发奖章;法国将军福煦推崇华工为 第一工人,也可称为卓越之兵士。 由此可知,华工参加一战(  )

A.改变了中国弱国的国际形象B.强化了战争性质的正义性C.有利于协约国取得战争胜利D.成为扭转一战战局的关键

12.

甘地认为 机器代表一种大罪恶,在孟买那些工厂中的工人们,都变成了奴隶……当没有工厂的时候,他们并没有受饥饿。 由此可知甘地倡导(  )

A.手工纺织B.实行关税保护C.印度独立D.人人自由平等

13.

1919年3月,苏俄布尔什维克党的八大通过的党纲确认 要坚持不懈地把已经开始并已基本完成的对资产阶级的剥夺进行到底。把生产资料和流通手段变为苏维埃共和国的财产即变为全体劳动者的公共财产。 这表明苏俄(  )

A.积极推行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B.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进行有益探索C.继续执行战时 共产主义 政策D.社会主义革命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

14.

下表反映的是各国工业总产值在不同时期占世界比例。对表中信息解读合理的是(  )

国家

1913

1937

美国

38.2%

41.9%

德国

15.3%

11.6%

英国

12.1%

9.3%

法国

6.6%

5.7%

俄国苏联

2.6%

13.7%

其他国家

25.2%

17.8%

A.苏联模式有利于工业化B.其他国家 的经济发展呈现负增长C.一超多强的格局已形成D.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开始改变

15.

英国政府将中央公务员从1979年的75.2万减至1994年的53.3万;克林顿时期的美国裁减了35.1万政府雇员,削减财政开支达1370亿美元;德国从统一到2003年也裁减了约100万公务员。西方国家的做法(  )

A.解决了国家的财政危机B.表明政府职能向市场和社会回归C.强化了国家干预的政策D.保障了国家文官队伍的高效廉洁

16.

2024年4月20日,美国国会众议院通过了一项价值950亿美元的援乌法案,该法案向乌克兰提供608.4亿美元。乌克兰资助法案的投票结果为311票对112票,112名共和党人反对这项立法,共和党议员有101人投了赞成票。这说明(  )

A.援乌法案违反民意B.战争规模即将扩大C.霸权政治依然存在D.美国旨在削弱俄国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超大规模共同体,不能光靠武力。罗马军队凭借路网的迅速移动,用最硬的方式把各城市连在一起。随着罗马向外征服,大道的军事用途逐渐下降,经济用途逐渐上升。罗马商人凭借路网的贸易往来,用最有弹性的方式把罗马联系在一起,成为一个内部依存度极高的经济体。法律和市场经济也起到了相同的作用。市场把无数的陌生人奇妙地合为一体,庞大的罗马法体系是繁荣市场经济的保护者,也是繁荣市场经济的结果。在政治层面,罗马建构自身权力的主要方法是间接统治,它是罗马政治统治的精华所在。疯狂的领土扩张,和基础设施、间接统治的打造,把超级多元的战败者稳稳当当地同化成一个共同体。

——摘编自李筠《罗马史纲》

材料二
汉帝国如同西方古罗马,但又明显不同:(1)以皇帝个人为中心的政治结构之强化;(2)建立在表意文字基础之上的文化教育,以及由国家操控的、巩固帝国存在的文学经典;(3)农村地区富裕的豪强大族的兴旺——他们维持社会秩序,并在村落和权力中心之间建立起联系。

——摘编自卜正民等《哈佛中国史》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古代罗马与汉朝构建超大规模共同体的主要方式。(12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代罗马与汉朝超大规模共同体出现对世界产生的积极影响。(13分)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
1694年,伏尔泰出生于巴黎的一个资产阶级家庭。他不仅是一个历史学家、哲学家,还是著名的作家、诗人和剧作家。伏尔泰认为,在法律面前人人生而平等,这彻底否定了当时的封建制度。他还主张言论自由和出版自由,呼吁建立一个开明的君主制社会。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优秀作品,让人难以望其项背。他的作品风格幽默,言辞犀利,在嬉笑怒骂中对现实进行了深刻的讽刺和无情的揭露。在他的笔下,教会里的神父和教皇成了两足的动物,而教会是导致国家分裂和战争的罪恶之源。他认为,教会的权力来源于卑鄙的谎言,这些谎言是一群下流的伪君子编造出来的。他的这些言论对当时的人们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伏尔泰的影响力并未局限于法国,整个欧洲都为他的思想所倾倒,所以他也被称为启蒙运动的导师。连一些欧洲封建国家的君主都对他十分崇拜,普鲁士王国的国王甚至还邀请他成为自己的贵宾。

——摘编自乔治·威尔斯、卡尔顿·海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伏尔泰的思想观点。(6分)
(2)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分析伏尔泰的历史贡献。(9分)

三、开放性试题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材料二
赫鲁晓夫在回忆录中谈到古巴导弹危机时说: 尽管我们的阶级对抗是不可调和的,肯尼迪和我在防止军事冲突的问题上,却找到了共同的立场和共同的语言。

——《最后的遗言——赫鲁晓夫回忆录续集》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围绕 古巴导弹危机 反映的世界形势,自拟论点,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