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重庆市部分区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15+3)【选择性必修三册】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重庆市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19 浏览数:141

一、单选题

1.

学者许宏认为、二里头文化遗址 时闭式结构、坐北朝南、中轴对称等要素,体现了建中立极、王权至上的政治思想 。据此可推知该文化遗址(  )

A.使夏代历史成为信史B.标志中央集权初步建立C.已具备国家初始形态D.表明社会等级制度森严

2.

吴国和蔡国同属姬姓。春秋时期蔡国与楚国关系紧张,吴国与楚国也矛盾重重。吴王阖闾在联合蔡国攻打楚国后,将女儿嫁给了蔡侯,打破 同姓不婚 的传统。这表明(  )

A.联姻是建立同盟的前提条件B.礼乐制度丧失了社会约束力C.诸侯纷争影响社会观念变化D.血缘疏远导致诸侯矛盾激化

3.

1975 年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发现的秦墓中,出土了大量竹简,其中有一篇名为《为吏之道》的文书,指出为官者应当具备 五善 一日中(忠)信敬上,二日精(清)廉毋谤,三曰举事审当,四日喜为善行,五日龚(恭)敬多让。 这一文书(  )

A.适应了贵族政治的需要B.彰显了秦朝的治国思想C.保障了中央政令的贯彻执行D.折射了历史悠久的廉洁文化

4.

西汉武帝时期修筑的居延边塞烽燧防御设施,到东汉中后期,逐渐失去其功能和作用(如下图所示)这一变化缘于(  )

A.西域都护府的设置B.国家疆域的扩展C.地方治理政策改变D.地方豪强的崛起

5.

西晋太康初年,皇帝下诏 罢天下军役,示海内大安 ,并把原本军队屯垦的土地分给士兵家属去耕种,在国家控制的土地上,推行 占田法 (官僚、军士、农民按品阶占有数量不等的土地)。这些做法(  )

A.满足了小农的生存需要B.顺应了由乱转治的需要C.阻断了土地兼并的潮流D.稳定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6.

下表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部分士族的状况。据此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士族(  )

士族

代表人物

主要成就

颍川庾氏

庾峻、庾纯、庾阐

儒学造诣很深;庾阐为山水诗之先驱

颍川钟氏

钟繇、钟会

文学和书法上的造诣在历史上留下浓重一笔

河东裴氏

裴驷、裴子野

善礼乐制,讲求经世致用,文章为后世所推崇

琅琊王氏

王敦、王导、王羲之

工于书法,政治地位和文学修养甚高

A.促使儒学成官方正统思想B.推动了贵族政治的复兴C.成为传承文化的重要力量D.严重削弱了皇帝的权威

7.

唐玄宗认为马球为用兵之技,诏令全国军队开展马球活动,马球运动由此推广普及到唐代军队之中。韩愈在观看了文官出身的节度使张建封参加的马球赛后,也 深感习战非为戏 。据此可知唐代(  )

A.藩镇割据严重威胁了中央集权B.统治者纵情享乐不理国政C.马球运动有利于提高军队素养D.重文轻武已成为普遍风气

8.

按651年颁布的《唐律·户婚律》规定,买卖口分田、永业田,卖者最多杖一百,买者最多徙一年。唐玄宗屡次下诏不许买卖、典贴口分田、永业田,开元二十三年的诏书中将受徙的刑罚加重为二年。对此现象解释合理的是(  )

A.土地兼并日益严重B.盛唐时期经济繁荣C.唐律注重礼法结合D.君主专制得到加强

9.

两宋时期的谣谚较为丰富,涉及社会各个层面,市民阶层通过谣谚表达了对社会一系列问题的看法,对正直忠贞的官员不吝溢美之词,对丑陋人物进行猛烈抨击,表达自己的真实意愿,由此可知宋代谣谚(  )

A.体现了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B.是政府对官员监督的重要手段C.颠覆了儒学传统的价值观念D.直接影响了统治者的政治决策

10.

下表是历史上(前340——1820)江南沿海地区人口密度变化表,由此可知(  )

A.唐代以前江南沿海人地矛盾突出B.唐宋时江南沿海人口密度增速最快C.海禁政策 促使江南人口增加D.经济重心的变动影响区域人口增长

11.

辽、宋、金均依据 天下秩序 ,各自建立了涵盖西夏、大理、吐蕃等 朝贡者 在内的朝贡体系,同时规定使节朝见时要行跪拜礼,其中宋仪要求十八拜,辽、金仪要求十七拜。这反映了(  )

A.中华文明统一性的加强B.宋朝长期主导政治格局C.政权对峙加剧民族隔阂D.华夏观念影响逐渐削弱

12.

元朝行省长官亦称为丞相,以平章政事为其副官,下设左丞、右丞、参知政事等。丞相及平章政事由蒙古贵族担任。行省之下,设有路、府、州、县,其长官被称为 达鲁花赤 ,亦由蒙古人充任。由此可见,元朝设置行省(  )

A.旨在维护蒙古贵族的统治B.体现出 因俗而治 的特点C.完善了中枢行政决策机制D.埋下了地方势力割据的隐患

13.

洪武九年 (1376 年),明朝宣布改革行省领导体制,设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号称 三司 三司 各司其职,每遇 大事 ,布政使须 会都、按议 ,再申报中央有关部门批准。特别是遇到地方 民变 或动乱,布、按二司无权调动军队,须向朝廷申报,再由都司出兵。据此可知,明初 三司 体制(  )

A.增强了地方行政机构的自主权B.形成纵横交错的地方治理体系C.对地方行政运作带来双重影响D.有效提高中央机构的行政效率

14.

1793 年清朝中央规定,西藏地方政府的财税收入和支出,统归驻藏大臣稽查总核和统一合理安排,无论贫富,平均负担差役,应征钱粮时必须按定额征收,不准私自增额索取;而且只准统一使用由驻藏大臣监督铸造的银钱,清政府对西藏地方的财政税收是为了(  )

A.加强中央集权B.促进经济建设C.消除地方割据D.实现藏富于民

15.

1790 年,祝裕隆布店的业主祝丹山首次委任徽商经营管理布店,并召集族亲制定了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 两权分离 制度。此后, 祝裕隆 虽有七任徽商 经手 ,竟无一人贪污纳贿,且诚信无欺,让祝裕隆布店风光了 200 年。 祝裕隆 能够持久兴旺(  )

A.源于清代徽商信守儒商文化B.凸显商帮群体善于抱团取暖C.得益于商业经营模式的创新D.说明抑商政策有地域性差异

16.

2005年联合国发布了一项公约,其强调 承认作为非物质和物质财富来源的传统知识的重要性,特别是原住民知识体系的重要性,其对可持续发展的积极贡献,及其得到充分保护和促进的需要 。该提议(  )

A.丰富了全球治理机制B.体现社会信息化要求C.提升了联合国影响力D.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6分)
材料一
季春之月,天子布德行惠,命有司发仓康,赐贫穷,赈乏绝。

——《礼记》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

往岁水旱蝗虫为灾,谷价腾跃,人用困乏,朕惟百姓无以自赡,恻然愍之.其命郡国有谷者,给禀高年、鳏、寡、孤、独及笃疮、无家属、贫不能自存者,如伴,二千石勉加循扶,无令失职。

——《后汉书·光武帝本纪》

材料二
宋朝继承了传统的家国同构逻辑,即国家对社会成员具有天然的道义责任。宋朝政府不再给农民授田、市籍制度瓦解,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成为商品经济繁荣的基础,同时也是政府重要的税源,政府理应对城市贫困群体进行救助。与此同时土地自由买卖导致社会阶层剧烈分化,大量乡村贫困人口的产生倒逼政府必须建立系统的救荒体系,以解决乡村社会的安定问题.基于此,宋朝有必要建立社会救助体系以稳定社会。

——摘编自张文《宋朝社会救助体制的形成逻辑》

材料三
民间社会的富民阶层或是乡绅,他们将赈恤也当作人生价值实现的一种途径。在外经商的同籍商人组建会馆,一方面可以为同乡中遭遇窘迫的人们提供赈恤性慈善支持,包括施棺、建义冢、开设诊所、珑立义学等,有时还因为财力雄厚,进一步扩大到邀请戏班表演家乡戒、让同乡人在节庆期间吃家乡菜、说家乡话,排解胸中积郁的思乡之情。另一方面,已经结为团体的商帮也为树立自我的良好形象,在地方社会的公共事业中显示自己的力量,于是就有施粥、育婴、养济、施药乃至修桥补路、襄助消防、补足教育等公益举措。由于中国传统社会逐渐形成了 官民相得 的政治文明观,因而虽然传统社会中不断出现各类窘迫,但是或出于官,或出于民的赈恤性慈善活动都能及时地施策,对之进行缓解乃至消除,从而使中华民族不断排除艰难,走向新生。

——摘编自王日根《略论传统慈善的赈恤、劝惩与社会保障功能》

(1)概括材料一所体现出的先秦、秦汉时期社会救助的特点。(6 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宋朝政府建立社会救助体系的原因。(6 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明清社会救助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10 分)
(4)综上,谈谈你对中国古代社会救助的认识。(4 分)

三、开放性试题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唐中叶以后,中国一个绝大的变迁,便是南北经济文化之转移。另一个变迁,则是社会上贵族门第之逐渐衰落。依照先秦以来传统的政治理论,社会上本不该有贵族门第之存在。而自东汉以下的读书人,却因种种因缘造成了他们的门阀。大盛于东晋南北朝,至隋唐统一,科举制兴,始渐衰。
门第衰落后,社会上的新形象,举其要者约有如下几点:
(一)是学术文化传播更广泛。以前大体上保持于几个大门第大家庭的,现在渐渐为社会所公有。
(二)是政治权解放更普遍。以前参与政治活动的,大体上为几个门第氏族所传袭,现在渐渐转换得更快,超迁得更速。真真的白衣公卿,成为常事。
(三)是社会阶级更消融。以前士庶之分,由于家世,现在渐成为个人的事情。农家子弟,可以一跃而为士大夫。士大夫的子弟,亦可失其先业而降为庶民。

——摘自钱穆《国史大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自选切入点拟题,阐明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史论结合,表达清晰。)

四、材料阅读

1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7分)
在中国历史上,存在着受到王朝特别重视、据之即足以控制全国的特殊地区,它集中了全国最重要的武力、财赋与人才资源,并拥有统治全国的合法性,即兵甲所出、财赋所聚、人才所萃、正统所寄的地区,这就是中国历代王朝统治所依赖的 核心区 。下列为不同时期王朝统治 核心区 示意图。
(1)根据图 3、图4 所示王朝核心区判断其所处历史时期。(4分)
(2)根据图 1~图 4 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历代王朝统治核心区域的变动。(4分)
(3)综上,探究影响中国历代王朝统治核心区域变动的因素,并举例说明。(4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