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四川省内江市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15+3)【纲要下】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四川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18 浏览数:165

一、单选题

1.

钱乘旦指出: 水给人类带来文明,住在水边的人最容易产生文明,水把星星点点散布在各处的早期文明幼芽连接在一起,形成了文明成长的中心。文明从一开始就是多种多样的,每一种文明都有它特定的时空背景。历史证明,古代文明充满了多样性。 这阐明了(  )

A.世界古代文明的特性B.水是文明产生的前提C.早期文明的频繁交流D.文明推动大帝国兴起

2.

在西欧中古时期,中央把土地作为采邑封给大封建主,大封建主再把它封给自己的臣下为采邑,层层分封,层层结成主从关系,附庸只承认自己直接受封的人为封主,对自己封主的封主则没有臣属关系,出现了 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的现象。这一关系(  )

A.推动了古希腊文明产生B.造就了西欧的封建社会C.使西欧出现了平等观念D.有助于血缘宗法的稳定

3.

现代玉米是高度驯化的作物,其果穗完全依赖人类长期选择育种创造出来。近代,考古学家已在墨西哥,南美洲的秘鲁、哥伦比亚、巴西等的古墓和废墟里,先后发现了玉蜀黍果穗证据,据测定约有7000年至5000年历史,其中还有印第安人崇拜玉蜀黍的雕塑神像。据此可知(  )

A.神像崇拜实证意义较强B.美洲产生了现代文明C.美洲文明走在世界前列D.印第安人培育了玉米

4.

15世纪中叶,人类已知的陆地面积只有全球陆地的五分之二,航海区域只有全部海域的十分之一;17世纪末,人类已知的陆地和海域都已达到全球的十分之九。这一认知发展源于(  )

A.世界人口的迁移B.早期的殖民扩张C.全球航路的开辟D.全球联系的建立

5.

18世纪,欧洲社会出现了一种 公共领域 ,如咖啡馆、酒馆、沙龙、书店、图书馆、剧院等。它是知识界和社会精英公共的社会空间,这种空间使他们能够自由地交流和发表观点。其形成的思想意识基础是(  )

A.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B.宗教改革的信仰得救C.科学兴起的思维方式D.启蒙运动的理性追求

6.

1817年,大卫·李嘉图在《政治经济学和税收原理》中多次使用 资本家 一词;1823年,英国诗人塞缪尔·泰勒·柯勒律治在他的作品里也提到这一词;1867年,皮埃尔·约瑟夫·普鲁东使用了 资本家 一词来称呼资本的所有人。1902年,德国经济学家维纳·宋巴特在著作《犹太人与经济生活》里第一个使用 资本主义 一词来形容生产制度。这些词语出现反映了(  )

A.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B.资产阶级革命的兴起C.资本生产剥削的本质D.欧洲工人意识的觉醒

7.

工业革命的机器生产催生工厂制出现,其建立改变了英国生产组织形式。工厂制创造了大量的丰厚财富,为英国社会结构变动提供了物质基础,手工作坊主和工场主变成了工厂主,随之出现了新兴工商资产者。这反映了工业革命导致了(  )

A.社会贫富分化的加剧B.生产关系的根本变化C.生产关系的重大调整D.生产力水平质的飞跃

8.

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主义在西欧产生,英、法、德三国是其发源地,因为当时英、法、德等国已经或正在实现产业革命,生产力和科学技术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经形成、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日益尖锐化的时期,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了这一思想体系。这说明其产生的根源是(  )

A.阶级斗争的尖锐B.资本主义的形成C.工业革命的开展D.科学技术的发展

9.

下表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俄、法、德四大国在世界占有殖民地的情况。据此推知(  )

占有土地

占有人口

1876

4040万平方公里

27380万人

1914

6440万平方公里

49450万人

A.资本主义制度全球扩展B.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C.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始D.拉丁美洲独立运动高涨

10.

1914年8月23日,日本向德国宣战,正式加入协约国阵营,参与第一次世界大战。9月3日,日军在山东龙口登陆,从青岛背面向德军发起进攻;9月18日,在崂山仰口湾登陆,从正面向青岛发起进攻。11月7日,德国驻青岛总督麦尔·瓦德克向日军投降,日德青岛大战结束,日本占领青岛,取代德国成为青岛的殖民统治者。日德青岛大战(  )

A.结束了欧洲殖民统治B.致使山东主权被收回C.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D.动摇了欧洲中心地位

11.

1933—1935年,苏联连续大幅度调整职工工资,1937年莫斯科工人的月平均工资达到90卢布(约合今天140美元),远东地区工人月平均工资也达到65—70卢布(约合今天95—105美元)。工人阶级的平均收入比一五计划时期实际增长45.5%,相比大萧条时期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人,苏联工人阶级是幸福的。这表明了(  )

A.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B.斯大林模式的正确性C.经济危机波及到苏联D.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

12.

1919年3月23日,以一批具有强烈民族主义情绪的退伍军人为主,意大利建立 战斗的意大利法西斯 。墨索里尼在其成立大会上鼓吹建立 大意大利 ,甚至叫嚷 要么修改条约,要么进行新战争 。这反映出意大利(  )

A.被凡尔赛条约严重处理B.一战时参加同盟国作战C.战后民族主义运动高涨D.法西斯是极端民族主义

13.

1947年9月,美国政论家李普曼发表了一系列鼓吹 冷战 的文章, 冷战 一词开始广泛流行,其指1947年至1991年之间,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长期对峙与竞争状态。这一状态形成源于(  )

A.美国称霸世界的野心膨胀B.美苏国家利益的严重冲突C.战后欧洲中心地位的丧失D.两大阵营意识形态的对立

14.

1952年,苏联曾宣布谷物产量达到13000万吨,马林科夫在苏共十九大上宣称: 农业问题永远彻底解决了。 下表数据说明(  )

粮食总产量

人均粮食

人均肉类

1913

——

540公斤

31.4公斤

1952

9000多万吨

1953

8250万吨

432公斤

30公斤

A.实行新经济政策的必要B.二战对苏联的严重破坏C.苏联模式弊端日益暴露D.赫鲁晓夫改革最终失败

15.

国际游资是一种超越国界的巨大金融力量,是全球性金融动荡的制造者、推动者,是危机传染的主要媒介物。60年代的美元危机,70年代初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80年代初拉美债务危机,90年代初欧洲货币体系危机,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2008年的美国次贷危机,每次都令人震惊地表现了国际游资的巨大破坏力。其危害形成依赖于(  )

A.世界发展趋势多极化B.自由主义和市场经济C.世界经济逐步全球化D.社会信息的迅速传播

二、材料阅读

16.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5分)
材料一
15世纪晚期,新航路开辟,结束了世界隔绝状态,开始了全新人类文明。这种由分散走向整体的文明启动,使世界文明秩序合理化进程也同时运行。1648年,《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调整了欧洲传统政治版图,揭开世界近代格局新篇章,标志着世界上第一个以主权国家为主体的世界格局开始形成。18世纪末,威斯特伐利亚格局演变为法国、英国、俄国、奥地利和普鲁士五强力量结构。

——摘编自《世界格局的演变及原因》

材料二
1919年,凡尔赛条约签署,国际联盟设立,条约对德国的严厉条件,为二战埋下了种子。1922年,华盛顿会议目标是限制各国军备竞赛,特别是海军军备竞赛。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其核心原则是通过国际合作、外交协商和军控措施来解决国际争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欧洲列强仍是主导,但美国、日本加入,第一次突破欧洲范围。20世纪30年代,德意日挑战其限制。

——摘编自《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一战后的世界格局》

材料三
二战后,欧洲开始衰落,雅尔塔体系确立,美苏成为世界领袖,世界主导国家发生改变。美苏爆发冷战,两极争霸世界格局形成。美苏对抗以欧亚大陆为主要舞台,在欧亚大陆边缘地带集中交锋。欧洲是美苏地缘政治优先地区,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和组建北约,笼络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苏联创建经互会和华约与之对抗。1989年东欧剧变,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

——摘编自《揭开世界大格局蜕变的神秘面纱:结构的坍塌与重构》

材料四
冷战后,美国 单极世界 目标受阻, 后冷战时代 悄然而去。西方决定世界命运,世界权力始终由少数大国主导的国际格局,为多极化的时代所摒弃。经济力量是国际格局的重要因素,是 大变局 的基础。中国、印度、俄罗斯、拉美和南非等新兴经济体形成,西方不再完全是经济全球化的推动力量,中国成为新型国际关系的推动者和引领者,在世界产生广泛影响。

——摘编自《国际格局演变中的世界大变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第一个世界格局 形成的背景,分析其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形成的前提,简评这一体系。(6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的世界格局,概述其变化。(6分)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冷战后世界政治格局发展趋势,简析其原因。(7分)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
1415年,葡萄牙占领摩洛哥休达地区,建立殖民据点。此后,葡萄牙致力于开辟绕道非洲南端通往东方的新航路,1498年到达印度卡里库特。1492年,哥伦布受命西班牙国王,横渡大西洋,在西印度群岛登陆,掀开了殖民主义扩张的序幕。早期殖民扩张时常引起国际纠纷,它们借助教会力量,1493年教皇亚历山大六世发布训谕,1494年西葡签订条约,以佛得角群岛以西370里格为分界线,以东属葡萄牙,以西属西班牙,这便是 教皇子午线 ,世界第一次被西方殖民者瓜分。

——摘编自《论殖民主义体系的形成与构成》

材料二
在1750—1830年间,英国工业革命,它充分利用经济优势,打败法、荷等竞争对手,以廉价商品轰开了一些古老帝国的大门,建立起庞大的殖民帝国。美国开始利用优越地理环境,在美洲扩张,在半个多世纪内,领土从大西洋扩展到了太平洋,以 门罗主义 为幌子将拉美置于其控制之下。伴随着殖民扩张,宗主国在殖民地建立起各自统治制度,加强对殖民地统治。各国的这些殖民地处在彼此分割状态中,冲突多于合作,对立多于联系,未形成一个 互相联系与互相制约 的整体。

——摘编自《论殖民主义体系的形成与构成》

材料三
19世纪70年代后,列强更热衷于海外殖民扩张。亚洲许多地区及大洋洲相继沦为殖民地,非洲大陆便成了列强觊觎对象。为协调在非洲利益,1884年,15国在德国柏林召开了国际会议,美国第一次参加了西半球以外事务的会议,会议通过了著名的 有效占领 原则,即要求占领非洲新地区的国家必须通知《柏林会议关于非洲的总议定书》签署国,避免国际纠纷。它是列强在非洲殖民扩张的工具,同时具有现代国际法意义,各殖民地最终成为一个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世界体系。

——摘编自《论殖民主义体系的形成与构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殖民活动开始的主要背景,概括这一阶段殖民活动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殖民活动的主要原因,概括这一阶段殖民扩张的主要态势。(6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殖民活动的主要原因,分析这一阶段殖民扩张的主要影响。(6分)

三、开放性试题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
文明需要载体,没有载体,就没有文明。在我看来,文明须有两个载体,一是政治的载体即国家,二是精神的载体即意识形态。轴心时代之所以伟大,是它产生了人类多种文明的精神载体,后来各种文明的发展,多少都表现为轴心时代精神产物的继承与变异。

——摘编自《文明的多样性与现代化——兼评历史终结论文明冲突论

根据上述材料,拟出一个具体 文明 ,利用材料中关于文明载体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要求:史论结合,逻辑清晰,格式规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