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3024学年河南省信阳市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16+4)【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三册】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河南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20 浏览数:62

一、单选题

1.

目前已发掘的新石器晚期 金字塔遗址 ,是牛河梁遗址等中规模最大的单体建筑,海拔高度564.8米,整个建筑为正圆丘形的土石结构,中央土丘直径40米。土丘外包砌石范围在直径60—100米之间,总面积近10000平方米,从所处位置和建筑规模看应是与女神庙具有同等价值的中心建筑。由此可推知,当时(  )

A.社会动员能力强大B.该遗址最主要的功能是祭祀C.科学技术水平很高D.已经具备了早期国家的特点

2.

清政府绥服蒙古各部后,重新划定游牧草场和编审地方户口,推行盟旗制度。盟旗仍以各首领原有领地为基础,但部族首领只有管辖权和使用权,失去了对这片领地的占有权,也不可再自行分配和调整牧地。由此可知,盟旗制度(  )

A.落实了民族平等的原则B.消除了满蒙之间的矛盾C.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D.扩大了地方的权力范围

3.

19世纪60年代,中国出现了诸多汉译电学的著作,但多为直译为西方的 电气技术 。至19世纪80年代,部分学者开始用传统文献解释电学起源,如“《经》言:地载神气……此电学之谓也说……中国之言电气特详。但西国所言,实较中国为更详。 这一变化(  )

A.有利于电学知识体系本土化构建B.表明天朝上国观念根深蒂固C.阻碍了近代西学东渐的发展进程D.推动了近代电学科技的进步

4.

晚清流行的学堂乐歌(为新式学堂所设音乐课而创编的歌曲)有很多,如《中华国土》《何日醒》《醒狮》《警醒歌》《快快醒》《男儿第一志气高》《从军乐》《尚武之精神》《决死赴战》《出征军人》等,这些乐歌曲调简单、情绪激昂,又易学易唱,其普及程度远超学校范围。学堂乐歌的流行(  )

A.说明救亡压倒启蒙成为社会主流意识B.表达了民众推翻压迫复兴中华的愿景C.侧面反映了现代教育制度的成功转型D.表明了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5.

下图为漫画家丁悚在《神州日报》内外要闻版发表的漫画,名为《我实拿他不动》。画面右下方有一块代表 民气 的巨石,一支 巴黎特制 的墨水笔被三条粗绳捆缚在巨石上。巨石旁站着一个画得很小的人物,是穿着西装的中国代表,他发出拿不动笔的感叹。在此基础上,进行史料研习的主题可以是(  )

A.开眼看世界 B.早期近代化 C.走向共和 D.伟大的爱国运动

6.

古代中国女装属于直线裁剪的宽衣文化,而西方女装侧重曲线裁剪的窄衣文化。两种女装的不同主要源于各自的哲学和美学观念。下图为民国时期一则广告的画报,该画报反映了(  )

A.民国时期国民思想解放B.改良旗袍成为流行趋势C.广告成为主要营销手段D.资产阶级文化传入中国

7.

日本侵华的731部队人员回忆当年的 实验 情况说道: 和实验室相连接的粗管道中有一个用铁板制的气闸……电风扇一转,气闸一拔,毒气就流进关着 马鲁太 (对在押活体实验人员的称呼)的小屋里。 这则口述史料(  )

A.说明了沦陷区内爆发大规模瘟疫B.呈现了战争是最残酷的C.可作为日军违反人道主义的罪证D.可完全真实地再现历史

8.

1950年婚姻法从起草到结稿的一年半中,历经41次修改,每章每条都是字斟句酌。据曾参与起草工作的人员回忆: 讨论问题时,大家开诚布公,畅所欲言。因为这是为新中国和五万万同胞起草的婚姻法,大家都意识到它的分量。 据此可知,1950年婚姻法的制定(  )

A.开始了新中国法治建设的历程B.发挥了人大代表的作用C.体现了立法的严选性和民主性D.提高了妇女的社会地位

9.

下表所示为21世纪初对蒙古族长调(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概况(部分)这些做法(  )

时间

概况

2004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如织关于支排鼓励两国或多国联合就同一民族文化遗产实行申报的方针,中国政舟主动向蒙古国政府正式表达了联合保护蒙古族长调的愿望。

2007

中蒙两因在乌兰巴托召开了保护长调民歌第二次联席会议,签署了《中蒙两国蒙古族长调民政联合田野调交协议》。

2008

蒙古国境内因野调交人员由内蒙古派出的5名专家和蒙古国5名专家姐成,历时32天行走了蒙古国9个行省6250多公里,采访了118名民间歌手,录制了蒙古族长调民歌246首。

A.体现出联合国对遗产保护的主体责任B.拓展了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保护的渠道C.凸显出文化遗产的归属是没有国界的D.提供了跻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范例

10.

16世纪下半叶到17世纪是海图大规模更新的时代,也是荷兰海图制作的黄金时代,出现了以黑卡托、奥特柳斯、洪第乌斯为代表的著名制图家。荷兰这一时期制图业发展得益于(  )

A.启蒙思想得到广泛传播B.荷兰海外贸易的繁荣C.其确立了殖民新主地位D.世界地理知识的缺乏

11.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神圣家族》中说: 拿破仑已经了解到现代国家的真正本质;他已经懂得,资产阶级社会的无阻碍的发展、私人利益的自由运动等是这种国家的基础。他决定承认和保护这一基础。 这肯定了拿破仑的统治(  )

A.维护了大革命所确立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B.为资本主义制度建立作了舆论与理论准备C.使人们开始更多地关注人本身与现世世界D.推动法国资本主义发展进入帝国主义时代

12.

1815年英国议会颁布《谷物法》规定:当国产谷物低于每夸脱80先令时,禁止进口国外谷物。法案颁布后,曼彻斯特的工业家发起反谷物法运动,逐渐演变为广泛的群众运动,包括相当部分的工人参与其中。1846年《谷物法》被废除。这一过程说明了当时英国(  )

A.阶级矛盾得以逐渐缓和B.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的流行C.农业发展已经严重滞后D.土地贵族在议会中占主导

13.

1909年,英国颁布《劳工介绍法》,规定劳工部应当在全国各地资助设立劳工介绍所和青年职业顾问委员会,向青少年提供职业指导;1910年颁布的《就业选择法》规定地方教育当局要为17岁以下的青少年提供职业指导。这些做法旨在(  )

A.加强政府对经济干预B.缓解大萧条带来的影响C.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D.应对工业化发展的需要

14.

20世纪开始,美国国会往往对许多与它们有直接对应关系的文官集团的要求给予特殊的考虑,有意或无意地将某些法律的解释权交给文官集团,以减缓总统权力扩张的压力。这表明美国文官制度(  )

A.致使三权分立的民主原则遭到破坏B.受到政党分肥制的影响C.在行政权与立法权博弈中得到发展D.使国会权力受到了削弱

15.

当里根在1988年5月访问苏联时,戈尔巴乔夫安排他在莫斯科国立大学进行了一场关于资本主义市场的优点的演说。站在一座巨大的列宁头像下,美国总统谈起了电脑芯片、摇滚明星、电影和 手无寸铁的真理所具有的不可抗拒的力量 ,苏联学生们则向他报以热烈掌声。这表明(  )

A.美国对苏联的和平演变B.苏联采用了市场经济C.美苏两国关系依旧紧张D.经济改革的成效显著

16.

20世纪90年代初, 智耀聚集一美国创造一资本推动一全球应用 的可持续发展体系产生。2008年以来,中国围绕新经济陆续出台涵盖 中国制造2025” 互联网+”、人工智能等领域的一系列政策。德国提出 工业4·0”战略目标。美国正实施 再工业化 战略。上述现象反映了(  )

A.国家干预政策已占据主导地位B.新经济的发展加剧了全球竞争C.传统经济取代新经济发展模式D.世界各国踏入到知识经济时期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在中世纪欧洲的基督教诸国,宗教权力与世俗权力长期并立,教会与国家自成体系,分庭抗礼。至于华夏文明及其周边区域,世俗权力极度膨胀,皇权至上的政治体制贯穿封建社会的历史进程。相比之下,教权与世俗权力的密切结合构成伊斯兰世界传统政治制度的突出现象,宗教与政治长期处于浑然一体的状态则是伊斯兰传统文明区别于中世纪的基督教文明以及华夏文明的显著特征。

——摘编自哈全安《阿拉伯伊斯兰国家的起源》

材料二
为什么许多(中古时期)非洲人从他们的传统宗教信仰改变为信仰伊斯兰教呢?正如我们已经看到的,这种向伊斯兰教的转变一般首先出现在社会的上层,其中又以统治者和成功的商人意愿最强。因此,学者们长期将西非草原伊斯兰教称为 宫廷和商业宗教 。尽管伊斯兰教在西非的影响扩大了,但伊斯兰教只不过是简单取代了非洲宗教的观点是错误的。伊斯兰教常常与非洲传统宗教混合起来——这就是一个体系适应另一个从而创造一种新的独特的宗教思想意识的所谓 调和 过程。

——摘编自【美】埃里克·吉尔伯特等《非洲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古时期世界文明发展的总体特征并概括其具体表现。(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伊斯兰教在古代非洲传播的原因。(6分)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4年,北洋大学制定了《外国留学生规程》, 外国人愿来本校留学者,须于本校招生时,用中英两国文字开具请愿书,说明国籍、住址、最近亲属或后见人之姓名、住址及本人在何处学校毕业,亲自报名并呈最近相片一张及最后毕业证书……俟核准后,随本国人同受入学试验

——摘编自余子侠、吉艳艳、王海凤等著《外人来华留学的历史轨迹》

材料二
1947年4月16日,国民政府教育部明确规定,外国学生来华学习除可经中国驻外使馆报送外,还可由其他国外国际文化合作机关保送。还要求学校放宽入学试验,并设法为中国文成绩差者补习,同时还规定学校指定专门人员指导外国留学生。

——摘编自余子侠、吉艳艳、王海凤等著《外人来华留学的历史轨迹》

材料三
1979年,国务院批准《关于接收自费外国来华留学生收费标准问题的请示》,1980年,中国发布《关于在高等学校开办外国人中文短训问题的通知》。1984年,在中国高校学习的留学生总数增至6144人,其中自费来华留学生的数量增至3551人。1989年,国家教委发布了《关于招收自费外国来华留学生的有关规定》,赋予高校更大的自主招生权力,使我国高校可以直接面对国际学生市场。

——摘编自于富增《改革开放30年的来华留学生教育(1978—2008)》

(1)根据材料一、二说明与北洋政府相比,国民政府留学政策的发展及其实质。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79年至1989年外国来华留学教育管理的主要特点。

三、开放性试题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历史时期

主要论述

新中国成立到三大改造完成过渡时期

195312月,中共中央批发的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学习和宣传提纲特别强调实现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就可以促进农业和交通运榆业的现代化,就可以建设和巩固现代化的国防,就可以保证逐步完成非社会主义经济成分的改造。可见,在中国共产党当时的认识中,工业化主导并决定着现代化

20世纪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中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1959年底,毛泽东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谈话中特别指出:建设社会主义,原来要求是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科学文化现代化,现在要加上国防现代化。这样,日后广为人知的四个现代化大体形成。

改革开放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9829月,中共十二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总任务是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中共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摘编自刘洪森、李昊天《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共现代化话语内涵的演进》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者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逻辑严密、史论结合)

四、材料阅读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一战期间和战后,大多数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资本主义经济获得了较快的发展,比如,印度使用动力机械并拥有50人以上的企业数,从1914年的2874家增加到1921年的3965家。巴西1928年的工业生产总值相当于1914年的3倍。一战后,各帝国主义国家为获取高额利润和垄断资源,不断地增加对殖民地的投资。在越南,1924—1929年,法国私人投资达40亿法郎。1919年美国在拉美的总投资为24亿美元,1929年增加到37亿美元。亚非拉的贫苦农民的境况更加恶化,整个被压迫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激化了,掀起了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潮。

——摘编自王助民《近现代西方殖民主义史(1415—1990)》

材料二
二战结束以后,亚非拉100多个新兴国家在殖民体系的废墟上涌现出来。联合国刚成立时,在51个成员国中,亚非国家仅占13个。到1970年,在124个成员国中它们巳占70个。1964年初,美国国务卿迪安·腊斯克指出: 现在,能组成联合国大会三分之二的多数的国家仅拥有世界总人口的10%。……联合国如果没有那些向它提供资源并有能力采取行动的会员国的支持赞助,根本无法采取重大行动。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分裂——第三世界的历史进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战期间和战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原因,并分析其对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的作用。(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二战后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对世界格局和国际关系的影响。(6分)

Baidu
map